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65章 三戰長沙:盟軍的唯一亮點

從武漢失守到1944年夏秋時節,日軍佔領長沙、衡陽,有將近6年時間湖南大地成了中、日野戰軍主力激烈交手的戰區。第九戰區官兵的主要對手便是以武漢為中心的日本第十一軍。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從1941年底開始的,距第二次長沙會戰僅兩個多月,日軍的兵力和位置與第二次長沙會戰前同,贛北、贛中仍是第三十四師團、獨立第十四旅團;鄂南、湘北仍是第三、第四十師團等兩個師團。這場戰役的重新發動是和太平洋戰爭有關的,日軍是為了吸引中國軍隊的注意力,以便完成對香港的進攻。 日軍依舊渡過汨羅江,約於戰役開始後11天,開始進攻長沙。日軍為了把長沙守軍一舉消滅,在完成對長沙北、東、南三麵包圍後才開始攻擊。憑藉步兵的絕對優勢,日軍冒死進攻,突進市區。守軍第十軍對於每一個地堡、每一個建築物,都不輕易放棄,在重要地區,如八角亭至天心閣附近,與日軍發生了逐街逐堡逐屋的爭奪戰。本來地堡的目標是明顯暴露的,如日軍砲兵佔優勢,不難破壞,但由於新牆河至長沙的道路,都被中方徹底破壞了,日軍僅能用馬匹馱來不多的山炮和平射砲。而守軍的砲兵,除了步兵炮不計外,尚有重、野山炮四五十門,較日軍砲兵佔絕對優勢,能夠有效地壓制日軍的砲兵。日軍飛機不斷以三五架至十幾架輪番助戰,並投擲燒夷彈,但中國方面由於預先構築了隔火道,沒有導致大面積燃燒。第十軍由前進陣地的戰鬥開始,經過外圍陣地的層層戰鬥,至日軍接近中山路西段、黃興路、八角亭、南正街、坡子街以南核心陣地附近時,經過3日的戰鬥,雖然長沙城市已失大半,部隊傷亡約有三分之一,但第十軍仍堅持戰鬥,士氣旺盛。

而此時外圍的中國軍隊正在集結,準備聚殲攻城的日軍。日軍知道能夠攻擊長沙的時間已不多,從第三、四日起攻擊更為猛烈。由於它破壞地堡的火力和技術不夠,只好採取越堡進攻的戰術,即將成班成組的兵力插到我軍地堡與地堡之間的側面建築物中,以火力封鎖地堡,斷絕堡內守兵的飲食。但堡內守兵並不因此而撤退。在這種兩軍交錯的情況下,日軍的飛機很難在長沙協助步兵作戰,只好對湘江兩岸及岳麓山濫施轟炸。第二階段的戰鬥以八角亭、南正街方面最為激烈,幾度發生白刃戰,最後第十軍的炊事兵、司號兵都拿起武器參加戰鬥,日軍接連攻擊三四日,終未得逞,被阻止在核心陣地以外。中國軍隊內外聯合攻擊,日軍不得不開始撤退。第十軍首先發覺日軍由長沙南部撤退,即派小部隊向長沙北部、東北部夜襲,這更增加了日軍的混亂。當時正值隆冬,日軍把大衣、軍毯扔了許多;帶不了的武器也沒來得及破壞。日軍非萬不得已是不在戰場遺棄屍體的,這次卻未來得及將屍體燒完。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軍遭遇的第一次失敗。這次戰事取勝有很多原因,比如長沙的道路被徹底破壞,使日軍的坦克、重砲不容易通過,火力難以發揮;其次,第九戰區的作戰計劃完善,先將日軍引誘到一個袋形地區,然後集中兵力包圍殲滅。美國記者福爾曼曾經到戰地採訪,他寫道:“中國第三度的長沙大捷,證明了一個原則,那就是中國軍隊的配備若能與日軍相等,他們即可很輕易地擊敗日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