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66章 遠征軍入緬與藍姆伽訓練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將中國與英國、美國等聯合在了一起。中國與盟國地面部隊直接協同作戰的地域是中、緬、印戰區,這個戰區涉及多個國家的軍隊與地域,構成非常複雜,這也是導致中國遠征軍初次入緬大敗而歸的重要因素。 日軍佔領緬甸一方面是針對中國,通過切斷中國的對外通道窒息中國。第二是將東南亞全部收歸己有。第三是為了取得進軍印度的基地與橋頭堡。由此可見,緬甸之戰是太平洋戰爭初期最為關鍵的陸上戰爭。 1942年2月,10餘萬日軍以泰國、越南為基地,分3路攻入英屬緬甸。英國軍隊因為戰事不利,請求中國軍隊增援。根據1941年12月中英簽署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議》,中方以第五、六、六十六軍共10萬餘人組成遠征軍,由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1942年2月先後從雲南進入緬甸。 3月4日,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到達重慶。當時在中國境內並沒有任何成建制的美軍地面部隊,他能夠指揮的軍隊就是準備開進緬甸戰場、配合英國軍隊作戰的中國入緬遠征軍。

有備而來的日軍迅速佔領了仰光,西北與英國軍隊相持於伊洛瓦底江、列賓一線,北面與中國入緬遠征軍對峙於派育、同古一帶。在同古,中日軍隊激戰4晝夜,日軍承認這是日軍在東南亞作戰遭遇的第一場硬仗。到4月1日,中國軍隊放棄了同古。對同古丟失的原因,當時的戴安瀾師長曾有如下解釋:“因我軍趕到太晚,該處平原一片,建築工事極感困難;前線緬姦出沒,耗我力量不少;又因英方運輸不能配合關係,致某師在冬瓜(冬瓜即同古)被圍;又無空軍配合作戰,制空權為敵獲得,致我軍未能達成預期之戰果。” 16日,日軍進攻仁安羌,該地是緬北的油田中心,英軍第一師及一個戰車營在仁安羌布防,被日軍圍困在當地,英國軍隊彈盡糧絕,水源也被斷絕,危急萬狀。中國遠征軍孫立人部星夜馳援,17日趕到仁安羌附近,當晚就展開了激戰,18日拂曉,將當面敵軍掃清。 19日早晨,全面展開攻勢,戰事極為劇烈。中國軍隊所佔陣地曾經三失又三得,從凌晨4點到下午3點,日軍主力被擊潰,日軍死傷1200多人,而孫立人部的一一三團劉仿吾部也傷亡過半。到下午5點,中國軍隊完全佔領了全部油田地區,先救出被俘的英國軍人與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500多人,英國軍隊第一師也得以平安撤退。倫敦方面稱仁安羌大捷為“暴風雨前暫時沉寂中之一道清流”。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深入緬甸與日軍作戰失利後,於1942年夏結束了戰鬥。遠征軍中的新二十二師、新三十八師和第五軍直屬部隊取道撤入印度的藍姆伽,其餘各部則翻越野人山。士兵們最難對付的敵人不是日軍,而是原始森林、疾病與飢餓。野人山河流交錯,雨季氾濫,水勢洶湧,舟船難通,因而有“絕地”之稱。杜聿明後來在回憶錄《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述略》中寫道:“……洪水洶湧,既不能徒涉,也無法架橋擺渡。我工兵紮製的無數木筏皆被洪水沖走,有的連人也衝沒……螞蝗叮咬,破傷風病隨之而來,瘧疾、回歸熱及其他傳染病也大為流行……官兵死亡累累,前後相繼,沿途屍骨遍野,慘絕人寰。”撤退的官兵歷盡千辛萬苦,遠征軍的巨大傷亡大部分是因此造成的,中國遠征軍入緬參戰的總兵力有10萬人,可傷亡達到61000人,包括第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在內的數万官兵死於撤退途中。幸運回國的遠征軍官兵最後撤至雲南西部集結。第一次遠征緬甸就這樣以悲劇而告終。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失利固然與當時中國軍隊的戰力不如日軍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中、美、英三國配合不力,美、英之間爭奪指揮權,英軍抵抗意識的喪失以及史迪威指揮不力的問題。

1942年底,退入印度的中國遠征軍在印度北部改編為駐印軍,經過淘汰、挑选和補充後,開始配備美國生產的武器裝備,接受美國軍事教官的訓練。 1942年秋,由美國軍事教官在印度藍姆伽訓練營輪訓中國官兵,國民政府軍事統帥部還從國內選派一部分身體合格的官兵空運至藍姆伽接受訓練。藍姆伽訓練中心位於印度加爾各答以西300多公里的比哈爾邦蘭契市郊,總面積有20多平方公里。該處成了大學校,從普通士兵到現役中將,都成為了學生,科目包羅萬象,從叢林戰的技巧、鑽木取火到運用大兵團的戰略戰術應有盡有,還有各兵種專門技術的訓練。這裡訓練的特點是強調實踐精神,講完了理論,馬上要實習表演,有時甚至是先實習,然後再講解。語言障礙是學習的大敵,為此特別請到了許多翻譯。翻譯們克服了許多生疏的軍用術語,編譯了一部包括7000多個軍事名詞的英漢兩用字典,對訓練幫助很大。對中國士兵來說,他們食物營養比以前充足,都很健康,每天一早就起來訓練,除了吃飯、午睡和學習外,生活都在野外。對中國受訓官兵來說,最苦的是沒有國內的書報閱讀,一本書要傳過許多人的手,《印度日報》成為他們每天惟一的讀物。軍營裡,有一所電影院,各單位輪流去看,每個士兵每月至少有兩次機會。

至1944年1月為止,計有中國軍官2626人、士兵29667人接受了訓練。 6月,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成立,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將軍史迪威任總指揮,羅卓英、鄭洞國先後任副總指揮。中國駐印軍轄有新編第一軍和新編第六軍,下轄5個師,裝備、編制與美國軍隊相同,從軍裝、皮靴、鋼盔、背囊,到步槍、衝鋒槍、機槍、火砲和車輛,全都換上了美式裝備。長期營養不良的中國士兵平均體重增加了近20斤。中國駐印軍的戰鬥力大為增強,至1943年,兵力已達兩個軍,為反攻緬甸做好了準備。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