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63章 租界:不再是避難所

明治以後的日本對於亞洲是不屑一顧的,有名的口號就是“脫亞入歐”。但在歐美面前,它又有著某種莫名的自卑感。在驕傲與自卑之間備受煎熬的日本帝國眺望周圍,看到的似乎都是敵意。於是,它埋頭建立強大的陸軍和強大的海軍。結果就像軍事理論家蔣百里所說的:“日本陸軍的強,是世界少有的。海軍的強,也是世界少有的。但是兩個強加在一起,卻等於弱。” 蔣百里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透徹分析了日本人的特性。他發現日本人天天以東方文化自豪,但它的行動總是在模仿西方。而且也由於它頭腦過於細緻縝密,往往注意了細節,反而忘了大處;注意了特別的,忽視了普通的。 “譬如日本研究印度,比任何國家的人都詳細,他很羨慕英國的獲得印度。但卻忘記了英國人對印度,是在大家沒有註意的時代,用300年的工夫才能完成。而日本人,卻想在列強環伺之下的30年內要成功。日本人又研究中國的個人人物,他們的傳記和行動,他很有興會記得,但他忘記了中國地理的統一性與文字的普遍性而想用武力來改變五千年曆史的力量,將中國分裂。他又羨慕新興的意大利和德國,開口統制,閉口法西斯。但他忘記了他無從產生一個首領。”

在1936年的日本國防計劃中,將北面的蘇聯,大洋對岸的美國,南邊的英國、荷蘭、法國都列為假想敵,而且還第一次把中國鄭重其事地列入假想敵中。 1937年7月,它攻擊了看上去最好欺負的中國,但從此卻泥潭深陷,心情焦躁。 在1941年和美國的最後交涉中,日本可以捨棄許多,但就是無法忍受從中國撤兵,捨棄它在中國4年的征戰所得。為此,它不惜與美國開戰,而且是採用偷襲的方式,搶先動手。偷襲珍珠港堪稱一次戰術行動的典範,日本人再次顯示了他們在戰術處理上周密與精確的才能,同時也再次暴露了他們在大戰略上的昏聵。 日本詩人高村光太郎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一片戰勝的氣氛中寫下了題名為《十二月八日》的詩,歌頌翻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的日本帝國。

中國的政治家也為這一天的到來而暗暗高興,因為他們都知道,從這一天起,日本就輸定了,只是在什麼時候輸得精光而已。一些自作聰明的政治家失去進取心,已經在計算如何輕輕鬆鬆地分享勝利果實了。似乎中國最懶惰的戰略家也比日本最勤奮的戰略家看得更遠。早已經走上自殺之路的日本武士,終於主動招來了可以從背後結果他們性命的美國人。 1941年12月8日上午11點,日本軍隊進入上海的公共租界。這裡除了中國人,還殘留著包括猶太人、白俄人在內的73000多名外國人。從這個時候開始,租界及香港、東南亞都不再是安全的避難所,而是新的囚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