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56章 八路軍的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百團大戰,目的之一是要打破日本在華北加緊推行的治安肅正計劃和以鐵路為主、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外加當時日軍散佈8月進攻西安的傳言,也增加了中共方面對國民黨在日軍壓力下妥協的擔心和憂慮。 國民黨稱“八路軍遊而不擊”,“專打友軍,不打日軍”,與中共敵後武裝的衝突與日俱增,而日軍依靠據點到處搶掠,實行殘酷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造成大片抗日根據地變成了游擊區,民眾受到日軍的掠奪後,還要在財力上支持八路軍,負擔過於沉重。 1940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要克服空前的投降危機和麵臨的困難。 7月22日,八路軍總部製定了在華北開展交通大破襲戰的計劃,8月8日下達行動命令。具體部署是:晉察冀軍區部隊破壞正太鐵路東段的石家莊至陽泉段,第一二九師破壞榆次到陽泉段,第一二〇師破襲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汾陽離石公路。

這次作戰最初叫正太鐵路破擊戰。正太鐵路是進攻的重點,這條路通過太行山,全長230多公里,大部分路段處於兩山或峽谷之間,橋樑、涵洞極多,它連接平漢鐵路與同蒲鐵路,是華北日軍重要的戰略運輸線。 戰役發起後,八路軍共計投入了105個團,27萬多兵力,於是便改稱為百團大戰。而在作戰地區的日軍也有20多萬人,另外還有15萬多偽軍。 8月20日晚上8點,八路軍在副總指揮彭德懷的指揮下開始發起總攻。首先以正太鐵路為攻擊重點,還有平漢鐵路、同蒲路北段和白晉路。隨後開始向日軍各交通線進攻。 晉察冀軍區出動近20個團的兵力組成左、中、右3個縱隊,冒雨穿過山間公路,隱蔽於攻擊陣地。由於戰前準備充分,加上青紗帳旺盛便於掩蔽,日軍完全沒有發覺到八路軍的行動。

攻擊開始後,整個正太鐵路處於軍民的破襲火海中。晉察冀右縱隊兩個團的主攻目標是娘子關,它是晉冀兩省的交界要區與正太鐵路的咽喉地段。他們先潛入娘子關下的村莊中消滅了偽軍,然後全力攻擊娘子關上的日軍據點。 攻關部隊前赴後繼,向娘子關仰攻,架起的雲梯被炮火打斷就搭人梯上,但在日軍優勢火力下造成了較大傷亡,未能取得進展。娘子關正面受阻後,另一團八路軍則從娘子關後側接近日軍碉堡群,發起猛攻,日軍遭受突然的打擊,慌忙反撲。進攻部隊趁機用手榴彈、手雷及爆破筒將碉堡一個個炸毀,經過3個小時的激戰終於佔領了娘子關山頭,黎明時分,將勝利的紅旗插在了丟失3年的娘子關上。 八路軍的3個團重點攻擊了井陘煤礦,得到了礦工的協助,切斷了礦區的電源線,將礦區內的日軍全部消滅,然後對廠房礦區進行了徹底的破壞,使礦區半年內都無法恢復生產。

在這次戰鬥中,八路軍戰士在戰火中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女孩,聶榮臻司令員批示由專人照顧,隨後將其送往井陘城內的日軍據點,並附信一封,斥責日軍侵華造成的災難,八路軍的戰鬥力和人道主義精神引起了日軍內部的震動。 晉察冀邊區的冀東、北岳及冀中區軍隊攻擊了周圍的日軍據點,動員了10多萬群眾破壞平漢、津浦、德石、北寧等鐵路及附近的公路,破壞了正定以北的鐵橋。日軍一個月後才修復通車。 晉察冀軍區迅速將主力由正太鐵路線北調,進攻淶源、靈丘一帶。這裡駐有日軍1500多人和偽軍1000多人。軍區以主力進攻淶源,以一部分阻擊從靈丘等方向增援的日軍。 9月22日,八路軍發起進攻,但該地日軍已有警覺,各據點增加了兵力,加固了工事。一夜激戰後,八路軍僅攻占了東、西、南城關。

八路軍決定以一部分監視淶源日軍,而以主力掃清淶源周邊的日軍據點。他們先消滅了三甲村日軍80多人,然後集中力量攻擊日軍重要據點東團堡,這裡是日軍後勤供應站和分割晉察冀邊區的戰略據點。以上下三層碉堡、地堡、圍牆、外壕、鐵絲網等構成堅固的環形工事,由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的士官學校數百名小隊長和日軍170多人把守。八路軍夜間開始攻擊,突破了日軍據點外圍,日軍以探照燈照亮四周,用火力組織封鎖線,並不斷組織反擊,雙方展開了白刃戰,日軍大部被殲。殘餘的日軍進入了最後一個堡壘,陷入絕境。負責指揮的井田中佐見大勢已去,下令將武器彈藥、物資等堆在一起用汽油點燃焚毀,他和殘存的27人跳進火中自焚。淶源、靈丘之戰進行了18天,日偽軍死傷1000多人。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一度收復了40多個縣城,最後鞏固了20多個縣城。百團大戰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使得八路軍各部能在被分割的各大區域內和碉堡密布的情況下統一行動,顯示了驚人的戰鬥力。日軍雖然未輕視八路軍,但也沒有想到八路軍的力量如此強大。日軍對八路軍力量的新認識,使得他們對中共動員民眾參加抗日的特殊能力感到惴惴不安,立即從華中地區調兵至華北加強掃蕩。 百團大戰鼓舞了困難中的中國軍民,全國報刊爭相登載百團大戰的消息。 《力報》寫道:“華北我軍出擊之日,正是敵機170架狂炸我陪都,市區大火,精華悉付一炬之時。我軍以勝利的出擊回答日寇之殘暴獸行,為被難同胞雪恨。堅定了全國的抗戰意志,而使一般動搖妥協分子無從其逞。”1941年,日本陸相東條英機對1940年的中日戰局進行了評論,稱1940年“重慶敵軍抗戰之特色為作戰非常消極,迄今未進行主力反攻,只有共產黨軍隊於去年8月華北進行過規模反攻,與之比較,蔣介石嫡系及旁係部隊始終採取守勢”。這從反面證明了百團大戰的巨大影響。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幾乎動員了所有的主力部隊,在遼闊的華北地區與20多萬日軍激戰100多天,尤其是在攻堅戰鬥中,八路軍付出了相當的傷亡的代價。第一二九師在戰事後期損失尤其大,造成對日軍隨後更大規模的掃蕩難以給予有力的回擊,使華北根據地受到重大損失,面臨嚴重困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