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通史

第40章 第三十九章元代之科舉制度

中國通史 钱穆 785 2018-03-16
元代,漢族之士人亦與普通平民一般被當作奴隸看待。後來長春真人丘處機得成吉思汗之信仰,其徒眾得以免賦役,全真教遂大行其道,文人被蒙古人迫害者多歸信之。 後來元人中有明白漢化者勸告元人當局,漢族士人遂稍得紓解。如元太宗時,淮、蜀士人遭俘虜為奴隸者有四千零三十人,免為奴隸者有四分之一。又如元世祖取得鄂州後,俘虜之士人得以贖還者有五百多人。 元太宗時,耶律楚材說:“製造器皿必須用良工,協助政務者必須用儒臣。培養一位儒臣非易,必須積數十年之經驗。”因此元政府將隨郡考試之儒人俘為奴,以便協助治理政務。於是南方的儒學藉著這些俘虜遂遷到北方去了。元仁宗皇慶二年,舉辦科舉考試,規定蒙古人、色目人考的是《大學》《孟子》《中庸》,名為“經問五條”,用朱子章句集注版本。第二場考策一道,用時務出題。漢人、南人則考明經,亦用上述四本經書,另一場則考經義一道,各治一經,以《尚書》《周易》三經選其一,以朱子之注為主,可兼用古注疏,尚有古賦及考經、史、時務的策。此制直至清代末,科舉以四書義取士便由此時開始。還有行省制,也是此時開始。此兩制度一直影響明、清兩代達六百年之久。

但元代開科取士的次數甚少,舉行時間亦不長。元仁宗開科取士,已在宋亡後近四十年。科場三年一考,至順帝至元元年,科舉即停辦,前後僅二十年。到至元五年再有科舉,總共不過二十次而已。 根據《續通典》一書記載,元代由進士而擔任官職者只有百分之一,由小吏積功升至顯要者反而佔十分之九。至順帝時罷科舉,許有壬向當局爭取,謂白身升職者在是年四至九月達七十三人,而科舉一年只錄用三十餘人,但成效不大。 據《輟耕錄》二十八卷記載,江浙鄉試被揭發有舞弊,已失考試本意矣! 總之,元代統治中國,歷時一百餘年,他們對秦漢以來的傳統文治政權意識,始終未能接受,其政治意識,始終有封建武裝之氣味。蒙古人雖曾雄霸歐、亞兩洲,卻在漢人反抗下,退讓出對中國的統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