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通史

第24章 第二十三章唐代衰落

中國通史 钱穆 545 2018-03-16
唐自經安史之亂後,病根遂成,其政況日趨衰落。唐之衰敗現象叢生。 首先是藩鎮割據:節度使掌管人民之財政軍事,多在邊疆,唐恢復二京後,安史亂將被殺,但其部下降唐並未徹底,仍安排安史舊部擔任節度使於原地,即在邊疆的軍隊,後來演變成藩鎮。其中最嚴重的是河北三鎮,即成德、盧龍及魏博三鎮,均為安史餘孽,均是胡人。此三鎮各自派任官員,互通婚姻,財政不交給中央,後來再有淄青今山東東部節度使加入,接著又擴大到山西。原任死後,由自己推派,而不由中央派,名曰留後,並且父死子接,成為變相世襲。故唐實際上已不統一,是文治,而非西洋的法治。 中國唐代之政治早就比世界各國高明。唐德宗時,領兵攻打三鎮,但未能平定,故仍用姑息政策。

至唐憲宗時期削平藩鎮,可謂中興之兆,但憲宗為宦官擁立篡位,因此唐代進入宦官專政時期。宦官太監為中國特有,此是污點,但也是中國獨有的製度。中國政治是王室與政府分開,不如法國之所謂“朕即國家”,此即中國封建與外國專制有別之處。唐代皇帝為宦官所殺的很多,東漢、唐、明三代之宦官最有勢力,宋、清之宦官勢力最弱。 唐代政治尚有一弊。中國一有黨,就容易出毛病:東漢有黨錮之獄,唐代有朋黨之亂,宋有新舊黨爭,明則有東林黨。今日英美有政黨,多有爭吵,也不好。 由於以上三個原因,再加上有流寇之亂,因此而唐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