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通史

第3章 第二章黃帝與殷墟文化

中國通史 钱穆 1646 2018-03-16
文字由何人所創?又由何時開始?一件東西的發明,絕非一個人能成事,而是陸續由人不斷改進,但講出來時便只舉出一個代表人物而已。有說文字是黃帝的史官倉頡發明的。這個說法不全對,在何時由何人發明很難講,此乃經過許多時代許多人積累合成的發明。 在沒有文字前,人們只能用記憶,即是口說相傳,將該時代所發生的大事一代代地傳說給下一代,亦稱“口口相傳”,便稱為“傳說的歷史”。因此,就有人在傳說中羼進了神話的成分。 中國的祖宗是黃帝,因黃帝以前的人不值得一提。在神話中有部分是不真實的,並非信史,只能稱是“傳疑的時代”。文字記載前的歷史是傳說,是神話。或者先從器物再講到文字也是一種說法。但把器物與神話加以聯繫融會貫通,到如今仍沒有人能做到這一步功夫。

黃帝究竟是新石器抑或舊石器時代的人,至今仍難以定論。如要根據史前史、考古學來說則是可以的。神話並非都是靠不住的,嘴講的話不一定有證據,但可能是真實的,而仍無證據可說,卻不一定無證據。胡適先生認為一定要證據是不對的。傳說也有可靠的。諸葛亮借東風是神話,但赤壁之戰是真的。 近來我國講史喜講器用和田野發掘,但無人講傳說神話。其實,傳說多有可信的。也因此近代的上古歷史的看法可分為兩條路:一條路是傳說,一條路是器物。 關於地下發掘方面,主要是在造鐵路時發掘所得。 我國有兩大極重要的發現:一是殷墟,發現了商代文字。 照中國的傳說,講歷史是從五帝開始,五帝在三皇或指燧人氏、伏羲氏及神農氏。以後。三代是指夏、商、週。

今日在地下發掘出商代文字,故認為商代前均非信史,是神話之說,但我認為傳說也有十分之六七以上可信。 殷商是銅器時代,正式有歷史。 商以前是史前史,這是一派說法,但我認為傳說的追記歷史仍有可信之點。以上兩種說法如何會通,現在還沒有到此時候。 歷史包括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一是追憶、口說,二是器物與地下發掘。亦有文字記載以後的歷史。 在黃河以北,平漢路西,太行山東,有安陽縣,有一小屯村,發掘出很多東西,有古董販子攜往北京。我國藥材中一向有所謂龍骨者,有藥材商人拿去賣給北京做官的,發現是些龜甲、獸骨,甲骨上的花紋,其實是文字,當時稱為“契文”,或“龜甲文”,或“甲骨文”。經研究後,認為此種文字作貞卜用,是貞卜文字。

再進一步加以研究,知小屯村有洹水,小屯三面環洹水,在安陽縣西北五里處,小屯正處於洹水之南。 《史記·項羽本紀》有云:“洹水南殷虛。”項羽渡過洹水之南,“虛”(墟)者,有古人曾經住過,今已成空墟。 殷墟者,意即從前商朝人住過的地方。猶如今日之九龍城,原先是宋王台。因此想到甲骨片上的可能是商朝人的文字。與《史記·殷本紀》一查對,確實不錯,故亦稱為“殷墟文字”,亦可稱“殷墟甲骨文”,或可稱為“殷墟貞卜文”。發現這文字到今天不到六十年。以上所講之殷墟文字是商王貞卜吉凶所用。 我國較早的是篆文,由李斯刻寫於石板上。更早的是鍾鼎文,刻於銅器上。最古的就是這種三千餘年前的甲骨文了。甲骨文是商王用來貞卜的,與《史記·殷本紀》所說的完全相同。對於研究甲骨文最有貢獻的要推王國維。王氏一舉成為世界知名的學者,因外國人特別注重古物證。如埃及文化的古文字,為法國人研究所認識,因而說出埃及歷史;同樣有人研究巴比倫之楔形文字,亦因此而推知其巴比倫歷史;英國人亦在印度研究印度文字,法國人則在安南研究中國文字,藉以了知印度和中國的歷史。

外國人見了殷墟文字,才開始重視中國的古文化歷史,因此顧頡剛說凡殷墟文字以前的中國歷史都靠不住,竟說夏禹是大爬蟲,他因而發起了疑古運動。胡適重證據,亦重視疑古之說。顧頡剛等人還著書一冊,名之曰“古史辨”,此運動至今已曆三十餘年。 葉龍附志: 有一位英國人讀了錢穆先生的《先秦諸子系年》一書,他當年是在日本研究中國歷史,他想了解中國真實的歷史,特地在一九五四年四月某日來訪問錢先生,這真是值得吾人警惕。 羅香林先生是王國維的學生,當年王國維先生寫了一篇一萬餘字的《古史新證》,證明“夏禹”的名字已刻在鐘鼎文中,因此推翻了顧頡剛二十多萬字的《古史辨》長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