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第14章 二“剿”“撫”之變

圓明園前提塘官的活躍身影,向我們提示著當時的通訊條件。各省的奏摺、題本和咨文,通過兵部遍設全國的驛站系統,由驛卒騎驛馬,一站站地接力,送往公文的目的地。從廣州到北京,若以普通速度,驛遞需時約30至35天;若以“四百里加急”,需時約20多天;若以“五百里加急”,需時約16至19天。至於“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速度當然更快,但會跑死驛馬累死驛卒,一般並不採用。 根據“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儒家原則,戰爭的一切決定都應出自聖裁。而今天看來如此緩慢的通訊速度,在對付地方造反、邊境叛亂等傳統戰事時,已顯露出弊陋,但大體還能應付過去。可是,在這場由近代化的敵手發動的鴉片戰爭中,驛馬的速度相對於軍情的頓變,則是過於緩慢了。清廷的決策往往比實際慢半拍,甚至慢一二拍。

以下各章節討論整個戰爭中清政府決策,不能忽略這一條件限制。 正因為當時的驛遞速度,更兼清王朝毫無戰爭準備,道光帝對戰爭的開局,並不如我們通常認為的那般清楚。這是因為,他最初得到的信息是很混亂的。可以說,在最初的20天內,他似乎是盲目行事。 讓我們列出一張時間表,看看道光帝依次得到的信息內容以及他相應的對策。 1840年7月17日,定海失陷後第12天,道光帝收到兩廣總督林則徐於6月中旬發出的奏摺,稱清方火燒辦艇篷寮,英方“實無能為”,非常高興,硃批“所辦可嘉之至”。 三天后,7月20日,道光帝收到浙江巡撫烏爾恭額於7月8日發出的奏摺,告知“英夷”三四千人已登陸定海。他不免大怒。由於前一段時間內收到的廣東、福建的奏摺,多稱如何與英國鴉片船交戰獲勝,更由於林則徐錯誤的敵情判斷,使他誤以為竄犯定海的“英夷”,不過是在粵、閩受挫的鴉片販子,“藉勢售私”。他在烏爾恭額奏摺上的硃批說明,他此時並沒有把英軍這夥“區區小丑”放在眼裡。因對浙江文武的“張皇失措”不滿,他調曾在平定川楚白蓮教、張格爾諸役中屢立戰功的福建陸路提督餘步雲,入浙協助攻剿。兩天后,即7月22日,他又根據定海的教訓,命令沿海各省“加意防堵”,以防那些“售菸圖利”而被斷絕貿易的“英夷”,“分竄各地,肆行擾害”。

7月24日,道光帝再次收到烏爾恭額於7月11日發出的奏摺,告知定海失守,英“夷”進逼鎮海。此時,他似乎看出侵犯定海者非為賣菸英船,即命閩浙總督鄧廷楨、兩江總督伊里佈各派水師數千名援浙。以三省兵力合剿一處,道光帝頗具勝利信心。兩天后,7月26日,他在命令各省查拿漢奸的上諭中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