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諸葛亮成長之謎

第7章 諸葛亮的祖輩對他的影響

諸葛亮成長之謎 韩春呜 2935 2018-03-16
其實很多人都有疑問:諸葛亮的名字有什麼涵義?他的字“孔明”又有何深意? “諸葛”此一複姓又是何時出現? 我們先來說說“諸葛”複姓的來歷。諸葛家的歷史說來話長,諸葛祖上的姓氏不是兩個字,而是單姓葛。葛家的祖上,名為葛嬰,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大將軍。他為漢室王朝征戰沙場,出生入死,屢敗入寇之敵,接連得到朝廷的嘉獎,官位不斷升遷;身居顯赫了,卻是依然故我,不大注意官場上的是是非非,因而得罪了當朝的一些小人。這些人到處散佈流言蜚語,惡意中傷葛嬰。而當時那個皇帝,不分青紅皂白,居然相信小人的誹謗讒言,就在葛嬰衝鋒陷陣,為朝廷又一次立下汗馬功勞時,皇帝非但沒有給封侯晉爵,反而一道聖旨,將葛嬰誅殺。凡有良知的文官武將都認為葛嬰被誅是天大的冤枉,天下的百姓都為葛嬰將軍的屈怨鳴不平。到大漢文皇帝登基就位,文皇帝明白:不為葛嬰平反不足以平民憤。他順應民意,親自下旨,為葛嬰平反,封葛家世代為侯。葛嬰受封之地就在瑯琊郡的諸城縣,離陽都縣這裡不過幾百里路程。後來,人家便稱葛家為諸城侯。

諸葛家譜也有記載:諸葛氏,其先葛氏,本瑯琊諸縣人,後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為氏。 後來葛家遷到陽都縣,初來乍到,需要從頭開始。首先需要打造一些日常的用具,於是請當地鐵匠幫忙。鐵匠很是經心,特地在打造的用具上做了記號,鑄上了葛家的姓氏。當時陽都縣城已經有了一個葛氏的家族。鐵匠為了防止混淆,將葛家的葛氏姓前面加上一個諸字吧。意思是說,這個葛家是來自諸城的葛家,以便與陽都縣城原來的葛家區分。就這樣,在陽都縣,人們一提起葛家,就說是諸城葛家,再後來,久而久之就簡化為諸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陽都縣城,瑯琊郡,甚至京城洛陽,都有了諸葛人家,於是,就這樣增加了諸葛這個複姓。 東漢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九月初一,諸葛亮誕生在瑯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臨沂地區)。據說當天出現了日蝕這樣的奇異天象,父親諸葛珪給他取名為“亮”,希望他能給諸葛家帶來光明。

諸葛亮三歲啟蒙,琴棋書畫,四門功課,樣樣興趣濃厚,件件愛不釋手。他每天撫琴彈曲,棋盤圍獵,吟詩詠詞,讀書習字,從來不知厭倦,到4歲已經認識千八百個字,讀了、幾十篇文章。他的求知慾望與日俱增。 一天,諸葛珪抱起兒子,問道:“小亮,你說說長大想幹什麼?”諸葛亮想了想,搖搖頭,沒有說話。他對父親總有點畏懼感。諸葛珪又問:“那你現在想幹什麼?”諸葛亮眨巴眨巴眼睛,記起母親平時的囑咐,回答:“學會做人,明白道理。還有,多學本領。” 諸葛珪問:“你要明白什麼道理呢?” 諸葛亮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諸葛珪說道:“首先還是要學做人。老子講'知人者智,知己者明。'這就是做人的道理。咱們諸葛家的祖宗諸葛豐做過朝廷的大官,是個有智慧的人。但是,他對自己本身不了解,沒有看明白自身的能力,結果,有生之年還是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說到這裡,他又問諸葛亮:“你知道,歷史上誰對自己看得最明白嗎?是孔丘,孔夫子。他是對自己認識最明白的人。”

“那我諸葛亮要學習孔夫子,要明白自己,還要明白世界,明白別人。” “哈哈,好哇!你已經四歲了,有了名,尚無字。這樣吧,為父送你字號:就叫孔明吧。諸葛亮,字孔明,學習孔夫子,明白如何做人!” 說到這裡,筆者要插上一筆。對於“孔明”的由來,有人以字猜度,認為是諸葛亮出生時,恰恰是在天明,因此家人便給他起字“孔明”。這樣的推理,實在有些牽強。出生在天明時分,字為“明”尚可解釋,而“孔”從何來呢?莫非是“一孔之見”?說不通。如果說家人希望孩子要學孔子,明白事理,還有些道理。 諸葛亮的家教和家風影響了他的一生。這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這個人就是諸葛豐。諸葛家族顯名當始於諸葛豐。他生活於西漢武、昭、宣、元四帝時期,是諸葛亮家前八世遠祖。他謹守臣職,剛直耿介,有“伏節死誼”之志,後因彈劾週堪、張猛遭元帝免職抑鬱而死。諸葛豐“殺身以安國,蒙誅以顯君”的忘我犧牲精神,奠定了諸葛家族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

諸葛豐,字少季,自幼聰慧,讀經閱史,少年名特立,初為御史大夫貢禹屬官,後薦舉為文學御史。漢元帝時,授其為司隸校尉,加封光祿大夫。光祿大夫為從二品,到了這個官位,大約可以稱之為國家的棟樑了。 諸葛亮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諸葛珪講遠祖諸葛豐正直忠誠的故事:“遠祖諸葛豐擔任司隸校尉後,他認為皇帝給自己的這個名分和位置就是要他敢於說話,敢於抨擊不法行為。於是,他不管是誰,不管是什麼事情,只要涉及江山社稷穩固,他就要面見皇帝,直言相諫。不管皇帝是在床榻安歇養神,還是在宮苑與嬪妃欣賞花草,他總是徑直進入禁地,照本宣科,向皇帝告狀。” “時間一長,皇帝雖然表面上沒說什麼,可內心開始討厭遠祖了。史書上說他是'數侵貴戚,在位多言其短。'皇親貴戚自然不能容忍遠祖的所作所為了,紛紛向皇帝上書,說諸葛豐不適合擔任司隸校尉,而且編造了遠祖為人的一些短處。皇帝聽到那麼多人反對諸葛豐,也覺得遠祖是一個不懂事的人。於是,一道聖旨,收回遠祖的符節,'徙城門校尉'。大漢王朝,就是從遠祖諸葛豐開始,司隸校尉沒有了持有符節的權利。”

“發展到這個地步,按說先祖應該自省其身,有所改正吧?沒有,而是依然故我。他對家人講:'我要不直言相諫,我就不是諸葛豐了。'諸葛豐是什麼?諸葛豐就是敢於直言的象徵!就是勇於堅持真理的化身!只要是他了解到的問題,不管是誰,遠祖照舊向皇帝反映,有時還尖銳地提出彈劾。” “皇帝對遠祖已經有了成見,根本就不願意聽他嘮叨。有一次,遠祖上書告週堪、張猛兩位高官的罪狀,說他們買官賣官。這一回,皇上很不耐煩,乃制詔御史,說城門校尉諸葛豐以前數稱言堪、猛之美,今天怎麼出爾反爾?皇帝給遠祖下了評語,說:'豐前為司隸校尉,不順四時,修法度,專作苛暴以獲虛威;朕不忍下吏,以為城門校尉。不內省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報舉,告按無證之辭,暴揚難驗之罪,毀譽恣意,不顧前言,不信之大也。'”

“這番話就是定了諸葛豐的罪,就要被殺頭了。不過皇帝心裡清楚,諸葛豐是個剛直之人,不過是辦事不看火候,不招人喜歡罷了。於是下旨道:'朕憐豐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為庶人!'遠祖對皇帝的處置怎麼也想不明白。他回到陽都縣城,一氣之下,大病一場,從此臥床不起,沒有不久,便與世長辭……” “作為諸葛豐的後代,我們要學習遠祖剛直不阿,疾惡如仇的品德;同時從遠祖的身上,也要吸取教訓,講話要注意場合,要注意聽者的情緒;對於昏庸之主,盡忠諫言,反招禍至。” 諸葛語重心長地囑咐兒子:“你們長大以後,準備為誰做事,要投奔哪位主公,一定要察訪清楚,看他是不是明白之人。記住了嗎?” 由諸葛珪的講解可知,諸葛家遠祖諸葛豐本就為漢室重臣,為漢室江山的中興立過卓越功績,因此諸葛家族也算是漢室的重臣遺族,雖最終蒙受冤屈,但是仍然與漢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與不可割捨的情感。這也是諸葛亮擇主漢室皇叔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根源之一。

應該說這樣一個家族,在儒學興盛的齊地,通經致用和重節尚義是其固有的傳統和家學優勢。諸葛亮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幼年即受家族文化的啟蒙與培養,謀權篡位,是他想也不敢想的。難怪劉備一說出“你可自取”,諸葛亮就“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馬上表示“臣雖肝膽塗地,安能報之遇之恩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