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陳伯達傳

第20章 第十九章“中央文革”組閣毛澤東親自提名

陳伯達傳 叶永烈 2658 2018-03-16
陳伯達為這個“小組”的“小組長”。 陳伯達在“組閣”時,首先把江青列入名單。對於陳伯達來說,當上這麼一個擁有無限權力的“小組長”,成為他一生的巔峰。這個“小組長”,遠遠超過他過去所擔任過的一切職務。 “中央文化革命小組”,人稱“中央文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怪物。 這麼一個“小組”,攪得華夏大地不得安寧,禍水橫流,災難四起。 這個“小組”,起初只說是“中央常委的秘書班子”,後來不斷膨脹,取代了中共中央書記處,直至取代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這個“小組”變成了中國“無產階級司令部”的同義語。誰敢說一句這個“小組”的壞話,誰敢說一句這個“小組”的要員的壞話,就要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就要受到“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小組”,是根據《五·一六通知》建立的。 《五·一六通知》中有這麼一段話:“撤銷原來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組'及其辦事機構,重新設立文化革命小組,隸屬於政治局常委之下。”

不過,《五·一六通知》下達時,並未決定這個“小組”的人選。 ??毛澤東親自提名陳伯達為這個“小組”的“小組長”。據云,在起草《五·一六通知》時,毛澤東便曾跟陳伯達打過招呼。最初,這個“小組”的名字叫“文化革命委員會”,設立“主任”。陳伯達說,他還是當個“小組長”吧,於是在《五·一六通知》中寫成“文化革命小組”。儘管毛澤東親自提名陳伯達擔任“中央文革小組”的“小組長”,陳伯達仍推辭再三。陳伯達曾這麼回憶:“文革”前,週總理(毛主席那時不在北京,我認為,週總理是奉毛主席的指示同我談話的)對我提出擔任中央文革小組組長的職務,我認為不能勝任,不肯擔任。記得,好像是談過幾次(三次?)。週總理說,“這樣,中央不能分配你的工作了?”我才表示接受。

陳伯達又這麼回憶: 不久,毛主席回北京來,我又向他提出,我是個“書生”,擔任不了這個職務(引者註:指“中央文革小組”組長之職)。毛主席說,你可把“書生”兩個字去掉。這樣,我就只好擔任了。 也就是說,陳伯達向周恩來、毛澤東都當面再三推辭過“中央文革小組”組長之職。推辭不了,這才應允下來。陳伯達回憶,在他應允之後:週總理說,“那你可開個小組的名單。” 這樣,“小組長”陳伯達便奉命開始“組閣”。陳伯達起草“中央文革小組”名單,首先這麼考慮的: 這件事既然是毛主席的意思,那時他在上海,江青也在那裡,前些日子,我也在上海,江青曾要我看一次“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林彪也在那裡看,我想,這個問題會和江青有關。

這就是說,陳伯達已經清楚意識到江青勢力的崛起,而毛澤東本人當然不會親自提名江青,於是陳伯達在“組閣”時,首先把江青列入名單。陳伯達曾對毛澤東說:“讓江青同志當組長,我當她的助手!” 毛澤東理所當然地否認了。這樣,江青便成為陳伯達“組閣”名單中的名列第一的副組長。陳伯達接著這麼考慮: 還有毛主席要擬文件,有時曾指示我找關鋒、戚本禹、王力合作。於是,把康生列為顧問,江青列為副組長,王力、關鋒、戚本禹列為組的成員,寫成名單給周總理。 請注意,在陳伯達最初開列的“中央文革小組”名單上,沒有江青手下的兩員“大將”———張春橋和姚文元!江青一進入“組閣”名單,馬上提議:“春橋同志應該擔任副組長。”江青的這一提名,使張春橋從上海躍入中央。

經過陳伯達和江青共同“組閣”提出了“中央文革小組”的初步名單。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報毛澤東批准. 196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設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的通知,通知中寫明組長為陳伯達,顧問為康生。 副組長的名字未寫入通知,但已定下來,共四人,即江青、王任重、劉志堅、張春橋。 組員名單是陳亞丁、吳冷西、王力、尹達、關鋒、戚本禹、穆欣。 這份名單,實際上就是《五·一六通知》起草小組成員名單。 後來,覺得陳亞丁、吳冷西有些“問題”,從名單中刪去了,增加了曾參加《紀要》討論的謝鏜忠。 對於王力,曾有過爭論。毛澤東對王力有看法,以為他不合適。陳伯達力保王力,仍把他留在名單之中。

姚文元原本“榜”上無名。 1966年6月16日至18日,“中央文革小組”在上海錦江賓館開成立會———因為當時毛澤東和江青都在上海。小組成員除王力之外,都來上海出席會議。據關鋒回憶,江青在會上提議增加姚文元為組員。 陳伯達對姚文元沒有好印象,大概是姚文元那篇“雄文”搶了頭功使他不悅,陳伯達當即表示反對,說道:“姚文元不合適,他的父親姚蓬子是叛徒,容易叫人抓住小辮子。” 陳伯達當眾如此說,差一點使江青下不了台,江青馬上甩出了“王牌”:“我請示一下主席。” 翌日,江青在會上說請示過主席了,於是,“中央文革”便多了一名成員姚文元。此後姚文元平步青雲,進入“中央文革”是關鍵性的一步。 江青力荐姚文元,陳伯達則力荐王力。陳伯達的理由是,王力是釣魚台“秀才班子”裡的成員,是個“老人”,起草文件比姚文元要熟練。

於是,在6月20日,王力接到正式通知———他是“中央文革”成員。 如此增增減減,“中央文革”的班子算是定下來了。經毛澤東提議,後來增加陶鑄為顧問。 以後又補充四名組員:郭影秋(代表中共中央華北局)、鄭季翹(代表中共中央東北局)、楊植霖(代表中共中央西北局)、劉文珍(代表中共中央西南局)。至於中共中央中南局和華東局的代表,由王任重、張春橋兼任。 這時,“中央文革”進入“全盛時期”,正式成員共18人。 “中央文革”在釣魚台“安營扎寨”。隨著“中央文革”的名聲大振,“釣魚台”在全國的知名度也不斷提高,以至後來“釣魚台”成了“中央文革”的代稱。陳伯達、尹達、關鋒住在釣魚台14號樓。那裡成了“中央文革”的辦公樓。後來,“碰頭會”改在16號樓召開,但“中央文革”的辦公室、會議室仍設在14號樓。

江青住在11號樓,由此得了個代號叫“11樓”,這時一說“11樓”的指示,便知道是江青。 隨著“文革”一步步推進,如同毛澤東所比喻的剝筍一般,在一片打倒聲中,“剝”去了陶鑄,“剝”去了王任重,“剝”去了劉志堅……“中央文革”的成員不斷減少,權力也越來越集中。 後來,真正成為“中央文革”的“首長們”,是這麼一些“大左派”:組長:陳伯達;顧問:康生;副組長:江青、張春橋;組員:王力、關鋒、戚本禹、姚文元。對於陳伯達來說,當上這麼一個擁有無限權力的“小組長”,成為他一生的巔峰。這個“小組長”,遠遠超過他過去所擔任過的一切職務,勝過《紅旗》總編,勝過馬列學院院長,也勝過那一連串的“副”———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計委副主任……這個“小組長”,實際上相當於五六十年代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而組員們相當於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