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陳伯達傳

第16章 第十五章毛澤東召見五“秀才”

陳伯達傳 叶永烈 2255 2018-03-16
1965年4月底,陳伯達離開北京,前往長沙。 毛澤東住在長沙———湖南省委大院西側的接待處九所三號,在那裡召見五個人。除了陳伯達之外,還有艾思奇、胡繩、關鋒、田家英。 這5個人,全是筆桿子。 艾思奇是哲學家,比毛澤東小17歲。艾思奇原名李生萱,雲南騰沖人,早年寫了《大眾哲學》一書,頗有影響。 1935年,25歲的艾思奇加入中國共產黨。筆者訪問艾思奇夫人王丹一時,據她告知,“艾思奇”這筆名的來歷有三:一是“愛”“思奇”之意,即喜愛獨特地思索;二是熱愛馬列主義之意,“思”即馬克思,“奇”即伊里“奇”(亦即列寧);三是他不怕冷,冬日穿衣甚少,得了個雅號“愛斯基摩人”。艾思奇為“愛斯基”的諧音。

1937年10月,艾思奇來到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任主任教員,儘管艾思奇比毛澤東年輕得多,但深受毛澤東尊重。現存的1937年底毛澤東致艾思奇的一封短函,便足以看出毛澤東如何看重這位富有才華的青年哲學家。 思奇同志: 你的《哲學與生活》(引者註:艾思奇在《大眾哲學》之後的另一著作)是你的著作中最深刻的書,我讀了得益很多,抄錄了些,送請一看是否有抄錯的,其中有一個問題有疑點(不是基本的不同),我請你再考慮一下,詳情當面告訴。今日何時有暇,我來看你。 毛澤東是在艾思奇抵達延安之前的一個月———1937年9月,便親筆作了《艾著〈哲學與生活〉摘錄》。艾思奇來到延安之後,毛澤東又親自去看他,跟他探討哲學問題。從那時起,毛澤東就很重視這位“秀才”。

胡繩也是老資格的“秀才”。早在1949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工作者代表會在北平召開發起人會議時,他被推舉為常務委員。 1956年,當中央歷史問題研究委員會成立時,他是11名委員之一。據關鋒回憶,在“秀才”之中,大家都習慣地稱他為“胡大師”。 至於關鋒,原名周主峰,又名秀山。 1919年7月,生於山東省與河北省交界的慶雲縣,因此他曾用“慶雲”作過筆名。 1933年,14歲的他參加中國共產黨。 1938年擔任中共山東樂陵縣委書記。 1939年起改名關鋒……他只上過中學,並未上過大學。 1950年,他出任中共山東分局宣傳部理論宣傳處處長。兩年後成為山東政治學校校長。 1955年,中共中央第四中級黨校在山東成立,校長夏征農,副校長為關鋒。對於關鋒的升遷而言,1956年是關鍵的一步:他被借調到中央政治研究室,從山東跨入首都。這個研究室在北京万壽路一幢並不顯眼的小樓,卻是“藏龍臥虎”之地。他與陳伯達、康生、胡繩在那里共事。

當《紅旗》創刊之後,陳伯達把關鋒調到那裡。不過,最初交給他的任務,似乎與《紅旗》本身的業務無關———要他編《思想理論動態》。這一內部刊物的第一讀者便是毛澤東!儘管編這一內部刊物,使關鋒能有機會直接為毛澤東服務,但是關鋒覺得乏味,乾了半年之後,便改任《紅旗》編委。 據關鋒對筆者說,連他自己都未曾想到,他引起毛澤東的注意,是因為他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篇《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向》,文末提及應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研究中國哲學史。毛澤東向來對中國哲學史有興趣,便翻看了關鋒的文章,十分喜歡,竟寫下一段批示。於是,關鋒這支筆,便受到毛澤東的青睞。 毛澤東把陳伯達、艾思奇、胡繩、關鋒、田家英找來,為的是一起商量,落實一項工作:在1963年,毛澤東便已提出,全黨要學習《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6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這一次,他建議為這6本書的中文版寫序。他召來5人,加上他自己共6人,正好每人給一本書寫序。他自告奮勇,要為《共產黨宣言》一書寫序。

不過,在長沙,他們只是做準備工作。毛澤東召集他們,讀一段書,論一段,為的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以便寫好序言。 就在這個時候,陳伯達在毛澤東那裡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的《毛主席語錄》(此書在1966年底再版,林彪寫了《再版前言》)。 “這是在給我編!”毛澤東打趣地指著語錄本對陳伯達說,“聽說,中宣部也在編這個東西。” 陳伯達吃了一驚。他身為中宣部副部長,居然不知道中宣部也有人在編《毛主席語錄》。 在陳伯達看來,不論解放軍總政治部還是中宣部,都沒有資格去編《毛主席語錄》,最權威的編者理所當然是他。何況,誰編《毛主席語錄》,那就意味著誰把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大旗抓在手,陳伯達豈肯把這杆大旗拱手讓人!

回到北京之後,陳伯達馬上找人,著手編選一本最富有權威性的《毛主席語錄》——— “理論家”最喜歡趕浪頭,他的注意力已經從“電子中心論”轉移到新編《毛主席語錄》上去。 不過,他編的《毛主席語錄》尚在進行中,便被來自上海的驚人消息打斷了,以致他再也沒有心思把新編的《毛主席語錄》編完……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突然推出洋洋長文《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署名姚文元。 報紙一到北京,北京震驚了! 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兼北京市市長彭真的反應是: “批判一個副市長,竟然不和市委打個招呼,他們想幹什麼?這不是對同志搞突然襲擊麼?姚文元的文章簡直是胡說八道!純粹是學閥腔調!”

劉少奇逐字逐句細讀姚文元的文章。彭真給劉少奇掛電話,詢問他對此文的看法。電話是王光美接的。 接罷電話,王光美對劉少奇說:“彭真同志來電話,想徵求一下你對批判吳晗《海瑞罷官》的意見。我說少奇同志還沒有看到這篇文章,再說他對吳晗同志不大熟悉,很難發表什麼意見。你看,這樣回答可以嗎?” 劉少奇作了明確的反應: “現在只能這樣回答,《文匯報》發表姚文元的文章,是毛主席支持的。所以你對外人講話要格外謹慎。不過,讓我說心裡話,這篇文章寫得併不好,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靠的是仗勢壓人,我不贊成這樣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