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陳伯達傳

第15章 第十四章“電子中心論”

陳伯達傳 叶永烈 1335 2018-03-16
就在“二十三條”印發全國之後,陳伯達正忙於為毛澤東收集全國各地貫徹“二十三條”的情況,一個神秘的女人從北京坐專列前往上海。 此人便是當年的上海演員藍蘋。自從在延安成為毛澤東夫人之後,她蟄伏了20多個春秋。此刻,她活躍起來,正在抓“京劇革命”,樹“樣板戲”。她這次前往上海,明里說是去上海研究修改京劇《智取威虎山》,暗中卻是去尋覓“棍子手”,寫作批判北京市副市長、歷史學家吳晗的“大毒草”《海瑞罷官》的文章…… 陳伯達對於江青此行,毫不知曉。照理,這位“理論家”是“棍藝”嫻熟的棍子手,何況又近在咫尺。然而,江青卻甩開這位“大秀才”,千里迢迢去上海找張春橋,選中了“小棍子”姚文元。江青避開陳伯達,自然有她的原因:她連中央委員都不是,怎麼可以去指揮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陳伯達呢?她當時的職務不過是中共中央宣傳部的一個處長,而陳伯達正是她的上司———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理論家”一點也不知道一篇“雄文”

正在上海一稿又一稿地秘密起草、修改著,他忙於提出“電子中心論”。 那陣子,陳伯達在北京、天津參觀了許多工廠、科研機構,醞釀提出新“理論”——— 發展國民經濟,要以電子工業為中心。 其實,他的這番“宏論”,並非他的首創。他是從日本、從民主德國那裡,接過了這一口號,並企圖在中國加以貫徹。 1965年3月5日,陳伯達作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對中國科學院的一些領導人發表如下談話: 最近日本人提出,要“把發展電子技術作為國家方案”;東德提出,電子元件工業成了“整個國民經濟的中心”,要將電子工業“作為主導工業部門之一來發展”。日本人的企圖是什麼?東德的提法對不對?對自然科學和技術,我不懂,請大家認真研究一下,至少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點苗頭。

大家可以討論討論,抓電子化能不能促進四個現代化的發展,抓電子學、電子技術、電子工業,在各方面會引起些什麼連鎖反應? 為此,要研究一下:電子學與其他各種學科的關係;電子技術與其他新技術的關係;電子工業與其他各種工業的關係;應該這樣考慮一下,抓電子化會怎麼樣?不抓電子化又會怎麼樣…… 1965年3月24日,陳伯達又對中國科學院發表談話,再度強調“電子中心論”。應當說,陳伯達在1965年提出“電子中心論”,無非是強調要重視電子工業的發展,強調電子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他的這一見解,應當說是正確的。他要求電子工業搞20年規劃,迅速把電子工業抓上去,希望在未來20年,中國的電子工業得到大力發展,他的這些意見是有預見性的。

然而,在陳伯達倒台之後,一錯百錯,“恨屋及烏”,把陳伯達提出的“電子中心論”,也作為“大批判”的對象。 1971年8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電子工業革命大批判寫作小組”的文章《“電子中心論”批判》。 經過對“電子中心論”這麼一連串的“批判”,最後歸結到“在政治上是極端反動的,在理論上是十分荒謬的,在實踐上是非常有害的”。 在中國流行著“因人廢言”。否定陳伯達的“電子中心論”,便是“因人廢言”的一個典型事例。固然,陳伯達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16名主犯之一,但是他並非一無是處。應當說,陳伯達在1965年提出“電子中心論”是有遠見的。如今的現代化進程、工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實踐,證明了“電子”工業確實起著“中心”的作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