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20世紀的科學怪傑鮑林

第3章 1 西部

居高臨下,志在必得。 清徹透綠的小威廉河在這裡從右向左拐了一個大彎,向西方靜靜流去,水面上飄動著點點漁舟和遊艇。河的對岸排列著三角葉楊樹和橡樹,樹林後面是一片山谷,谷地中阡陌縱橫,佈滿了塊塊農田和林地。極目遠望,是一大片被深綠色冷杉覆蓋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喀斯喀特山脈的腳下。高聳在這片谷地之上的是荒涼陡峭的胡德峰,它終年積雪,傲然肅立,護衛著下面這片田野。從這兒看到的一切是那麼和諧恰人,令他十分陶醉。他還喜愛這里人跡罕至的曠野,挺拔的峻嶺,還有那呼嘯的山風——他喜歡險峻的感覺。 這是1916年,在俄勒岡州奧斯維加鎮附近一家廢棄的冶煉廠內,十五歲的萊納斯·鮑林爬到一座殘破的大煙囪頂端玩耍。他是一個性格孤僻的男孩,好動,不安分,但非常聰明。他膽子很大——幾乎沒有什麼不敢做的事。他敢到塞克河探險,儘管他的母親曾告誡他不要去那裡,因為他父親小時候曾在那兒折斷了胳膊;他敢踩著高高架在小威廉河上方的細長木軌表演高空行走,嚇得兩個妹妹高聲尖叫;他也敢沿著冶煉廠大煙囪的鏽蝕的轉梯徒手攀登,爬到八層樓房那麼高的頂端。他不希望任何人對他說“不行”。

萊納斯住在東波特蘭市。週末,經常乘有軌電車或郊區火車來到位於奧斯維加鎮南幾英里處的祖父母家裡,並且每次都要到冶煉廠玩耍。爺爺奶奶對他寵愛有加,因為這個小孫子是他們家兩代單傳,況且他們的兒子已經去世。奶奶總是嘮嘮叨叨用德語跟他說話,讓他吃蛋糕。爺爺是冶煉廠的巡夜,常讓孫子睡在冶煉廠門房間的草墊上。 到了星期天,萊納斯就乘車返回自己的家,有時還帶回他從冶煉廠搜羅來的大包“戰利品”。他在冶煉廠里東闖西摸,發現了一個曾用於分析鐵礦石的實驗室。冶煉廠關閉時,這裡留下了大量的物資:架子上擠滿了裝著礦石樣品的瓶瓶罐罐;很多黑色大玻璃瓶裡盛放著濃硫酸,各式各樣的容器和木箱裡裝著不同的化學藥品;屋子裡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玻璃器皿和儀器設備。

萊納斯從家裡帶來一隻破舊的大箱子,把他搬得動的任何東西都往箱子裡塞。他安慰自己說:這不能算偷,而是廢物利用,反正這個實驗室已經廢棄不用,除了他沒人再需要這些東西了。他乘火車時,隨身帶著裝滿幾十磅高錳酸鉀和其他化學藥品的箱子,一面瞪著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注視周圍的乘客,一面雙手抓緊夾在兩腿之間盛著五加侖濃硝酸的大玻璃瓶。有一次,他把一隻蒸餾器拆散了帶回家,打算製作充填蓄電池的蒸餾水,賣給汽車修理商,發一筆小財。但他很快發現,這種交易的收益實在太少。他做的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是把一隻小型電熔爐運回了家。由於電爐不能拆散裝運,因此他說動了一個朋友,讓他幫助自己把它一路拖到河邊,裝上一條借來的小船。然後兩人划漿十幾英里到達一個碼頭,上岸後再把電爐裝上手推車,沿著山植大道推行了兩英里,最後總算運回了家。

做完這一切後,他竟然擁有了一個設施相當先進的實驗室。他在母親經營的寄宿房的地下室裡,用撿來的廢舊木料拼拼湊湊,隔出了一個小房間,用來安置自己的實驗設備。 從此以後,除了祖父母的家,這裡就成了他避開討厭的母親和妹妹的唯一去處,也成了他探求事物奧秘的地方。 這是現在唯一給他以家的感覺的地方。 因為,他的真正的家,那個父母兄妹團聚的家,那個曾使他真正感到快樂的家,位於幾百英里外的東部,然而這個家在幾年之前已經不再存在。 鮑林“醫生” 俄勒岡的康敦鎮位於地勢高聳的高原邊緣,俯視著一千平方英里的山地。山地中溝壑交錯,金黃色的山峰林立。廣袤的高原上火山遍布,一直向東延伸到喀斯喀特山脈腳下。從太平洋飄來的雨雲,被高聳的山峰提升,撕裂,裡面所含的水汽被擠擰出來,降落在小威廉峽谷之中。當氣流到達康敦鎮的時候,早已變得清徹乾燥,因此這裡終年少雨,乾旱異常。除了叢生禾草和三齒蒿以外,長不出其他作物。

在到美國西部拓荒的第一批白人的眼裡,這片貧瘠的土地不過是美洲大沙漠西部的邊緣,在他們奔向終點——再往西幾十英里處的小威廉峽谷——的征途中,這是最後一個需要逾越的障礙。只是到後來,有些人發現,位於征途終點的理想樂園已經人滿為患,並且那兒雨水實在太多,這才開始重新返回。他們翻過東部的山峰,趕走當地的印第安土著,沿著山溝走進群山,利用叢生禾草放牧牛羊。依託山溝裡靜靜流淌著的少量山水,開拓者在這裡建立起牧場和農莊。不久,在高原上就出現了一條條透迄曲折的綠色長廊。 除了山溪之外,比較大的水源來自頂峰泉。源頭位於山坡高處,大量清涼的泉水從岩石縫中源源湧出。 1879年,住在阿爾卡里鎮附近的一位名叫康敦的律師為這塊地方畫了一幅詳細的地圖,並以他自己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康敦。

出人意料的是,這塊地方很快興旺起來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農場主發現,在高原上打井可以得到充足的水源,再利用當地沉積很厚的風化火山灰,每年可以種植兩茬高產的莊稼。於是僅僅過了十年,就有幾千名開拓者搬遷到這兒定居,有人把康敦稱作“山地堪薩斯”。到世紀之交,康敦已經變成縣城所在地,並且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富足的幾個產麥區的轉運中心之一,人均收入也在俄勒岡州名列前茅。開拓者開始把這片乾旱的高地稱為“內地帝國”,把康敦稱為“小麥城”。 1899年夏季酷熱的一天,22歲的赫爾曼·享利·威廉·鮑林從康敦的公共馬車中走出來,這位青年身材頎長,一頭淺色的鬈髮,嘴唇很厚,鬍子刮得光光的,穿著很講究——高高的衣領,黑色的外套,一副夾鼻眼鏡——在這個亂哄哄的小鎮上,是一個頗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受波特蘭市的幾個投資者的委派,來康敦開辦一家藥店。但是,他顯然對在這裡看到的一切很不滿意。

有人告訴他,康敦是一個繁榮的地區商業中心,但此時呈現在他面前的卻是一個尚待開發、髒亂不堪的鄉村小鎮——在空蕩蕩的佈滿塵土的街道旁邊,只有六幢粗陋的木頭房子,其中有座房子還未造好,此外還有一些散落在各處的小屋,一條公用的水槽。雞在路上用爪子刨土覓食,成群的蒼蠅嗡嗡亂飛,野狗悠閒地跑來跑去。走出大街,就是麥田和沙漠,沒有綠樹,沒有河流和湖泊,也沒有其他城鎮。映入眼簾的是空曠的天空和塵封的大地,耳畔迴響的是呼嘯的風聲。 這裡的景象使人大為失望,不過,他來這裡的目的不是觀光旅遊。他馬上出發去巡查預定設店的地點。在赫爾曼·鮑林到來之前,康敦僅有的幾家“藥房”只是些鋪面簡陋的小店,店主都未受過專業訓練,出售大批五花八門的秘方成藥。很多藥品人畜通用,其中不少對治病毫無作用,有些甚至還會危及生命。除此以外,不時有些江湖醫生到農村地區來舉辦巡迴藥展,在他們的馬拉貨車上叫賣那些據說能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醫生們抱怨治病沒有好藥,公眾也對無用而昂貴的秘方成藥忍無可忍。在強大的公眾壓力下,俄勒岡州從1890年開始立法管理。一些信譽好的藥店店主組織起同業公會,對會員進行行業監督。 20世紀初,俄勒岡州藥業公會正式成立。波特蘭市的一批投資者瞅准了這個賺錢的大好機會,在一些迅速發展的城鎮裡,開設由註冊藥劑師經營的品種齊全的藥店,打垮那些專賣非處方藥的小店,壟斷藥品市場。在他們眼裡,康敦是一個測試市場行情的恰當地點,而赫爾曼·鮑林就是他們所需要的那種能使企業騰飛的人才。 赫爾曼·鮑林還很年輕,但他在波特蘭地區已頗為有名,人們公認他是一個訓練有素、聰明勤奮、討人喜歡的藥劑師。他的父母是德國移民,從紐約西遷而來,落戶在波特蘭市南方小鎮奧斯維加。鎮上有當時落基山脈以西地區最大的冶煉廠,良好的就業機會把赫爾曼·鮑林的父母吸引來到此地。在他們西遷途中,曾經停留於密蘇里州,並在那裡生下了赫爾曼這個兒子。赫爾曼少年大志。他在十年級時就離開了學校,拜奧斯維加鎮的一個藥劑師為師,學習合成藥物的技術。

在那個年代,製藥雖然是一門科學,但還停留在手工作業的水平上。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時,美國還沒有合成醫藥工業,也沒有食品和醫藥管理局,對藥品的純度和質量幾乎沒有什麼明確規定。那些優秀的製藥師,憑藉對自己產品質量的榮譽感,在技術上嚴格要求,精益求精。赫爾曼從他師傅那裡學到不少東西。師傅告誡他說,藥品涉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藥劑師責任重大,做藥時不可兒戲。配方必需考慮周到,稱量必須毫釐不差。赫爾曼在師傅的引導下,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他把美國藥劑師協會編纂的《美國藥典》視作自己的聖經,天天研讀。從這本書中,他學會了怎樣分析嗎啡,怎樣釀製藥酒,怎樣合成芥子搽劑以及怎樣榨取玫瑰糖漿。他還學會了怎樣從野生櫻桃、可可、蒲公英、罌粟等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質製作藥丸、油膏、配劑和潤膚油。

赫爾曼擅長這一行,他技藝精堪,又富於同情心,因此,他很快成為全城的驕子:當奧斯維加的醫生有事離開時,病人往往會在街上攔住這個十幾歲的小伙子,向他求助,請他診斷開方。 19歲時,他就來到波特蘭市,在幾家最大的藥店尋求更大的發展。隔了沒幾年,他就受人之託,去康敦鎮開辦藥店。 康敦鎮上的人由於這個新來的藥劑師而興高采烈。當地的一家週報盛讚鮑林“醫生”是一個“可信賴和富有經驗的註冊藥劑師”——這跟那些推銷秘方成藥的小販是完全不一樣的。赫爾曼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不辜負大家對他的讚譽。儘管他的父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和鐵廠工人,但是他通過努力,已經成為一個事業有成的專業人士了。他敞開店門勤奮工作,很快就以誠實的經營作風和高超的技術聞名於醫藥行業。他贏得了康敦鎮眾多居民的青睞,特別引起了未婚姑娘們的追慕。來了像赫爾曼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單身漢,的確使她們興奮不已。

這種情況特別發生在康敦鎮的開創者、商人和律師萊納斯·威爾遜·達令的家中。達令一共有四個女兒,他將她們稱之為“四朵金花”:戈地·維多利亞,露西·伊莎貝莉,埃斯特拉·瑪莎和伊麗莎白·艾比蓋爾。大女兒戈地已經出嫁,丈夫是鎮上的一位巨賈。接下來要考慮婚嫁的就是十八歲的二女兒露西·伊莎貝莉,一個長著黑髮,有時略顯憂鬱的漂亮姑娘,大家都叫她貝莉。 1899年的整個秋天和冬天,赫爾曼這個新來康敦的風度翩翩的藥劑師作為特邀貴賓,頻頻出現於各種宴會、舞會和雪撬旅遊活動中。幾乎每到一處,赫爾曼都情不自禁地跟貝莉情語綿綿。到萬聖節這一天,他們已成了一對熱戀的情人了。赫爾曼寫了一首情詩獻給貝莉: 長著黑亮頭髮的美麗姑娘, 心地真誠而善良, 她給予我全部的關愛, 這個閃耀著藍眼睛的姑娘。 聖誕節來臨,他們已在籌劃婚禮了。 1900年的情人節,貝莉收到了一張華麗的卡片,裡面附有一封赫爾曼寫給“我最心愛的天使”的短信,信中這樣表白他作為丈夫的責任:“……您將與我分享歡樂,而我將獨自承擔痛苦……親愛的,要是生活中遇到大風大浪,我將毫不猶豫地伸出我的臂膀,我的懷抱就是您最溫馨的避風港。以後您將操持家庭當上母親,我將盡力充當您的助手,永遠陪伴在您的身旁。”1900年5月,他們終於結合了。盛大的婚禮在康敦鎮最大的教堂裡舉行,全鎮名門貴族都來參加。婚禮現場擺滿了鮮花,當地報紙形容道:“簡直就是一個伊甸園。”一位親眼目睹當時盛況的老婦這樣回憶說:赫爾曼和貝莉是她見過的最漂亮的一對新人。 誰也沒有料到,生活中的風浪竟然那麼快就襲來了。他們婚後沒有幾個星期,鮑林藥店的波特蘭市投資者被更好的投資機會所吸引,決定出售該店,而且赫爾曼也未被留用。他只得在附近的一些小鎮尋找發展機會,但所能找到的工作不是收入太低,就是沒有前途。於是他被迫帶著自己的新婚妻子回到波特蘭市,在一家藥品供應公司做個小職員。無論職位或收入,都不能與以前的工作相比,這使他很為沮喪。在波特蘭市中國城旁邊的廉價公寓裡,他們租了幾間房間,賴以安身。 就在這廉價公寓裡,在1901年的2月28日,赫爾曼和貝莉的第一個孩子,萊納斯·卡爾·鮑林出生了。孩子是按傳統方式起名的:“萊納斯”取自貝莉父親的名字,“卡爾”取自赫爾曼父親的名字。孩子的誕生使赫爾曼十分高興。赫爾曼生來就是一個重家庭親情、富於愛心的人,一生與父母非常親近,對自己的孩子更是摯愛有加。然而貝莉的反應卻不很一樣。生萊納斯時,她只有19歲,就像所有從鄉村小鎮乍到大城市的年輕姑娘一樣,她喜歡逛商店,泡劇場,玩公園,總之要盡情享受她在康敦享受不到的各種樂趣。然而現在,當她還來不及充分享受這一切時,就必須承擔起母親的責任,為家務所累,因此她的心情自然是矛盾的。萊納斯出生後三年內,先後又有兩個妹妹來到世上:大妹波琳,生於1902年;二妹法朗西斯·露茜爾(後來,她略去了自己名字中“法朗西斯”一詞,就叫露茜爾),生於1904年的元旦。 貝莉深深地愛著自己的丈夫,也許部分地正是由於這種愛,她開始對孩子們感到厭煩。她迫使赫爾曼出去拼命掙錢,自己逐步變成了一個愛發牢騷、有時甚至是感情冷漠的母親。 貝莉難於充當母親的角色,根源在於她自己不幸的童年。她的父親自負而冷漠,對孩子缺乏愛心,脾氣反复無常而又經常異想天開,這些給她留下了精神創傷。她的父親名叫萊納斯·達令,是一個只關心自己,沉湎於個人奮鬥的男子,對女兒們很少過問。達令的父母是加拿大人,達令七歲時,他的父親即撇下全家,投奔美國北方聯軍參加南北戰爭。達令的母親一貧如洗,帶著六個子女遷移到紐約州,並於1867年在貧病交加中去世。她的六個子女各奔東西,萊納斯·達令流浪到新澤西州,成了一個“包身童工”,所掙僅能維持自己的食宿。這個十幾歲的少年忍受不了包工頭的壓榨,設法逃出牢籠,一路打工,來到了俄勒岡州。在這裡他最終成長為一個典型的西部人:機智靈活,貪圖享樂,飲酒無度,到處遊蕩——一個風流、自私而又缺乏責任的空想家。 達令在俄勒岡州邁林縣當上了一名農村教師。在此期間,他遇到了未來的妻子,貝莉的母親,邁林·阿爾酋·德里拉·尼爾,她是達令的學生,出身於一個西部開拓者的世家。這個家族具有冷峻、勤勞的品格和長壽的傳統。如果說,萊納斯·鮑林有長壽的基因,那麼這可追溯到鮑林的外曾祖父卡納萊斯。卡納萊斯是愛爾蘭移民,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在“沼澤狐狸”弗朗西斯·馬里恩率領的部隊中服役。按照家族留下的傳說,卡納萊斯在1844年83歲的時候,率領一部分子女(他共有十三個子女)遷移到西部;後來在叨高齡之時,他又返回密蘇里,把留在那裡的家庭成員也帶到了西部。他的兒子,萊納斯·鮑林的外曾祖父卡爾文·尼爾,按《宅地法案》在小威廉峽谷獲得一平方英里富饒灘地的所有權。在這塊土地上,他安家立業,從事耕耘,先後娶了三個妻子(最後一個妻子比他小2歲),前後一共生養十九個孩子。卡爾文也具有尼爾家族留戀生活的天性:當他67歲那年去世時,當地報紙報導說:“在大家以為他已經死去十四個小時後,他又活過來了,又活了好幾個小時”,靈魂才與肉體分離。 19世紀70年代後期,卡爾文的女兒阿爾茜·德里拉和他的新婚丈夫萊納斯·達令,遷移到大山的東面墾荒,但是沒有成功。貝莉三歲那年,全家淪落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完全是一次偶然的運氣才使他們得救:貝莉父親在一次關於競選結果的打賭中,以一副馬鞍的本錢下賭50美元,結果贏了。一年以後,經過遊說,他當上了新建的康敦鎮郵遞員。他建起了全鎮第一家藥店(屬於出售秘方成藥的那種類型,他本人從未受過藥劑師的專業訓練)並且在鎮上開辦了郵電局。那年貝莉正好七歲。正當他們全家可以過上安定日子的時候,貝莉最小的妹妹患傷寒而死。幾個月後,貝莉母親生下一個死產男嬰,精神和肉體均受到很大創傷。自此之後,她再也沒能康復。一個月以後,在四個女兒的看護下,她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貝莉和她的姐妹只能靠父親來照料了,然而這個父親似乎只關心自己,他把全部精力用於經營自己的藥店,並自學法律,因此,這些姑娘除了從一位女傭那裡可以得到一些幫助以外,就只能自己照顧自己了。貝莉12歲時,好運又一次光臨她家。達令續弦娶了一位富有的年輕寡婦。這個寡婦從前夫那裡繼承了全鎮最好的一個種植小麥的農場,並帶來了一萬美元的嫁妝。達令一下子變成了農場紳士(不過,在他的經營下,農場很快就敗落了),與此同時,他在法律方面的事務也日益繁忙。少女時代的貝莉成了康敦鎮的一個富家閨秀,她住在華麗的宅院裡,有錢上寄宿學校,穿著講究,並可以經常到波特蘭去遊玩。但是,她患有陣發性的抑鬱症,向來與父親很不親近。結婚以後,她就很少與父親見面。萊納斯·鮑林九歲時,他的外祖父去世了。鮑林後來回憶說,他記得一生中只探望過外祖父一次。 殘缺的童年生活使貝莉不能善待自己的年幼子女。貝莉需要別人的愛和關心;她把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了丈夫,而對孩子們則顯得冷漠。她的丈夫赫爾曼更加拼命地掙錢,讓貝莉得到她孜孜以求的種種享受。赫爾曼雄心勃勃,不斷地變換職業,不分日夜地工作,全家也跟著他經常搬遷:一段時間搬到奧斯維加鎮赫爾曼父母的鄰近,那裡的氣候比大城市更加宜人;後來搬到了50英里外的俄勒岡州首府塞勒姆市,赫爾曼在那里當一名遊走四方推銷珠寶的商販。每次外出推銷,總要好多天,趕著馬車顛簸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跑遍散佈在峽谷地區的鄉間小鎮。 貝莉在寫給外出推銷的丈夫的信中,訴說自己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小鎮上拖兒帶女的種種辛勞和不快,赫爾曼的回信充滿了愛意和安撫的話語。他這樣寫道:“對我的小寶貝們,願上帝保佑他們純潔的童心。我非常想念他們——告訴孩子們,爸爸深深地愛著他們,渴望著與他們團聚——告訴他們要當好孩子——希望他們永遠開開心心,”信末的署名是“真心愛著你的赫爾曼”。他還常在信中描繪全家美好的前景,諸如貝莉和孩子們將有很多的錢,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等等,希望用這種話使貝莉高興起來。在一封寫於兒子萊納斯4歲時的信中,赫爾曼告訴妻子:他們是為了某種崇高的目標而結合的,他說:“我們還不能想像這個目標究竟是什麼,但是我感到,或者是我倆,或者是我們的孩子,將成為具有高度才智的人群的典範而做立於世人面前。”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段話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預見性! 赫爾曼還在信中提醒妻子,他外出推銷是為了一個目的——積蓄足夠多的錢開一家自己的藥店,不再依靠那些朝三暮四的投資者。根據自已經營藥店取得的豐富經驗,他深知,必須具備大量的資金才能在波特蘭市與那些老牌藥店競爭,然而他暫時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因此他再次想到了康敦,那兒的銀行老闆對他非常友好,他妻子的娘家人也會給予支持。 1905年3月,他獨自一人來到康敦尋求開藥店的機會。沒過幾天,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信告知貝莉:“貝莉姐姐戈地的丈夫、當地最大的穀物商斯蒂芬森把他自己商店的部分臨街舖面轉讓給我,還資助我採購貨物。我用不到支付房租,甚至不用支付水費、電費、電話費,也不要裝修費,事實上,我所賺的每一分錢都將是淨利潤,都不用於開銷……我肯定能賺大量的錢……你一定要把那些廣告書通通給我寄來……我想你一定會很高興地回到老家康敦來,因為現在的情況與以前大不一樣了。當你看到我財源滾滾,一定會非常開心的。我將選一處引人注目的地方花錢做些廣告,隔不了多久,我的店就會興旺起來的。快點來吧,我的老伴——打點行裝,快快上路吧。” 牛仔和印帶安人 萊納斯·鮑林最早、最美好的回憶似乎都與康敦有關。他是1905年與他的母親和妹妹一起乘公共馬車來到康敦的,那年他正好四歲。他的父母也許曾經厭惡過這個鄉村小鎮,但對一個小男孩來說,這裡的童年生活卻是一個美好的夢。幼年萊納斯所看到的康敦仍然是美國西大荒的一部分。全鎮總共只有幾百人。附近牧場裡的牛仔、趕騾人和僱工騎馬來到鎮上,把自己的工錢扔上酒吧賬台,與在當地落戶的蘇格蘭牧羊人一起豪飲。這些蘇格蘭牧羊人性情粗擴,脾氣倔強,勤勞儉樸,可謂是遠近聞名。在鎮外曠野裡,出沒著美洲獅、豹貓、黑熊和叢林狼,它們的數量比當地的居民數還多。每年,殘留在該地區的古代印第安部落的土著人都要跑出深山老林,在中央大街的盡頭安營扎寨。他們或出外打獵,或採集野生植物當作食物和藥品,或把鉤在鐵絲網籬笆上的羊毛收集起來帶回家去。整個夏秋兩季,街上來往著由16匹騾馬牽引的運糧大車,挽具上的鈴兒了當作響,牲口蹄子揚起的塵煙終日不散。 幾年以後,牛仔和印第安土著都消失了。然而這些使人聯想起另一個時代的人物卻是萊納斯少年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萊納斯長大了一點以後,經常同印第安孩子一起玩耍。他們教他如何找尋和挖掘一種叫做卡馬麥的植物的根①,這是印第安人的一種主食。他還記得那些牛仔如何懶洋洋地斜靠在他父親的藥店門口閒聊,逗弄他玩。有一件事給他印像很深:一個牛仔花了很長時間給他這個城鎮小孩示範如何用小刀削鉛筆。那時候,該地首批定居者中還有很多人健在。每一次公眾集會,他們都要大力提倡開拓者的自強自立、堅韌不拔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每週都有新移民到來,他們都想得到聯邦政府承諾免費給予每個家庭的320英畝土地的開墾權。 ①卡馬麥是產於美國西部的一種百合科植物,其球莖可食。 就在約林一家到達康敦幾個月後,為了把該地生產的小麥運輸出去,北太平洋鐵道幹線的一條支線修築到了康敦鎮。於是,大批農民和商人帶著他們的家眷湧到此地。幾年之內,全城人口迅速增加到一千多人。小鎮掀起了一個建設高潮,鎮上矗立起幾十幢新建築,新建了一家食品店,一個保齡球館,一個劇場和一個溜冰場。 少年萊納斯經常與他的表兄默文·斯蒂文森一起玩耍。兩個孩子一起在鎮上的大街小巷閒逛到附近的深山幽谷獵兔,到北風呼嘯的高山探險,到離家不遠的小河中游泳。萊納斯記得冬季乘雪橇行駛在雪野中望見幽幽閃爍的北極光的情景,記得春季漫山遍野開放的野花和到處爬動的幼蟲;夏天,他和默文到麥田裡觀看麥子的收割,有時還給僱工們送水。他們在泥土裡挖掘印第安人用過的箭頭,在河谷裡蒐集閃光的卵石。 萊納斯的少年時代在波特蘭市度過的時間更長,但他始終把康敦這個山坡小鎮視為自己的精神故鄉。 然而,萊納斯·鮑林的父母卻厭惡康敦。康敦的夏天酷熱,塵土瀰漫;冬天嚴寒,生活乏味。衛生條件惡劣,白喉、百日咳等流行病反复肆瘧,奪去了很多兒童的生命。對於這一切,赫爾曼始終感到不能適應。更使他受不了的是小鎮居民那種愛管閒事、散佈流言的習氣。開始時他還想努力去適應環境,在藥店開業時寫信給回莉說道:“我們不去劇場看戲,而到教堂做禮拜,這樣做除了能給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榜樣外,也是在這兒開展業務的一種策略。”然而,話雖這麼說,他在康敦經營藥店,從開張之日起,立足點就放在積累足夠的資金上,以便日後返回波特蘭去開辦自己的藥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不辭辛勞,每天工作12到15個小時,設法擴大店面,發起成立行業公會。為了讓員莉高興,讓孩子們過得愉快,他終日勞累,拼命工作。 貝莉的日子過得併不舒坦。她違背自己意願,回到了這個不久前好不容易才離開的山區小鎮。在大部分時間裡,她一個人留在家裡,照料三個孩子——當他們回到康敦時,萊納斯四歲,波琳只有兩歲,露茜爾還只是個嬰兒——而赫爾曼卻在忙著他自己的事。怪不得她整天抱怨錢不夠用,嘮叨著做母親太苦,甚至懷疑丈夫背著她與其他女人幽會。 每年的八九月份,赫爾曼總是把貝莉和孩子們送到奧斯維加自己的父母家居住,讓他們躲避康敦難熬的酷暑。在一次這樣的分離中,貝莉寫了一封喋喋不休的訴苦信。赫爾曼在回信中,一反往常,發了一通脾氣,無所顧忌地宣洩了自己的感情:“你能不能少對我嘮嘮叨叨?我自己的煩惱已經夠多了!我想,你也是本性難移,達令家的典型門風吧。”他又寫道:“要不是為了掙些錢好讓你和孩子們以後過上小康生活,我簡直一天也不願意在這個鬼地方呆下去。你這樣經常地敗我的興,究竟有什麼好處?我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閉上妒婦之嘴呢?” 作為一個慈愛的父親,赫爾曼總是不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壓力,然而,來自藥店經營和家庭內部的雙重壓力卻損害了他自身的健康。回到康敦不久,他開始失眠,不斷地患病,每次患病總要臥床數天。有一次患病之後,醫生要他到海邊去療養幾個星期,那時他已患上一種他自己所稱的“肚痛”病——有點像胃潰瘍——這種病後來折磨了他多年,甚至使他想到有可能面臨不測。他在給貝莉的信中寫道:“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神將會光臨,把我們活生生地拆開。我知道,除了死神之外,我們之間忠貞不渝的愛(儘管這種愛有時深藏不露)所鑄造的紐帶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斷的。因此,為了對方,我們要爭取多活,要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珍惜。”寫這封信時,赫爾曼只有引歲。 赫爾曼苦心經營,辛勤工作,終於開始有了回報。鮑林藥店的營運原則“藥品無效,全額退款”贏得了居民的信賴,生意越做越紅火,店的規模像康敦鎮一樣不斷擴大。 1907年,赫爾曼與一個青年珠寶商在全鎮最熱鬧的中心區合夥開了一家綜合商廈,店址是原先的一家銀行,與馬房隔街相望。商廈用昂貴的紅木和大理石裝飾,配以全縣最大的玻璃櫥窗。貨物種類繁多,從水晶飾物、緊身內衣到粘蠅紙和唱機,應有盡有。 不過,赫爾曼從事商業活動的重點還是藥店經營。他為自己藥品配伍準確和功效顯著而自豪,但是,為了開拓市場,他也毫不猶豫地採用各種廣告手段。他親眼目睹了那些推銷秘方成藥的販子是如何採用這類手法獲得成功的。在那個時代,信譽卓著的藥店也都自製許多掛上本店牌號的“特效藥”。很快,康敦鎮到處可見各種傳單、廣告牌和寫著標語的油漆桌椅,宣傳鮑林的止痛紅藥片、改進型血液淨化器和威士忌酒療法的神奇功能。報紙上不斷刊登鮑林藥店的廣告,這些廣告有病家的現身說法,新藥通告,間或還刊出一些詩文,諸如:“可愛的瑪麗,多少年以前就進入16歲的花季,她用鮑林的杏仁黃瓜霜搽臉。現今已過了那麼多寒冷的冬季,她仍然是一位16歲的可愛少女。” 1908年,他的合夥人,因患肺炎突然去世。赫爾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利潤豐厚的珠寶賣買接收過來。他還從波特蘭請來一個驗光師,開始做起了很賺錢的眼鏡生意。他找到了新的投資合夥人,進一步擴充業務,並把各種經營組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名叫紅十字醫藥公司的企業。除了經商外,赫爾曼還積極參與美國兄弟會、世界林業人員協會和共濟會的活動,利用參加社團活動的機會廣交朋友,塑造自己良好的公眾形象。貝莉作為全城第一富商的妻子,受到人們的廣泛尊重,她被接收為麗貝卡斯明尼哈哈分會的榮譽會員,為此她深感自豪。 那一年,赫爾曼受命組織康敦鎮7月4日的國慶慶典,他設法把它搞成了當地歷史上最盛大的歡慶活動。在延續一整天的熱鬧非凡的遊行隊伍中,赫爾曼和貝莉相伴坐在大元帥專車中緩緩而行。 這是萊納斯生活中最愉快的一些日子。他開始仿效繁忙的父親。赫爾曼希望自己的每個孩子都成為他所說的“人類的財富”,為此,他要求自己成為孩子們的楷模。他嚴格要求自己,踏實勤奮,關心公益,樂於助人,充滿愛心。不管自己的工作多麼繁忙,他都盡量抽出時間與家人歡聚,使大家快樂。他僱輕便馬車與全家一起到郊外野餐,有時在飯桌上灌萊納斯幾口啤酒,並且盡量設法控制貝莉的煩躁情緒。 赫爾曼還把兒子帶到藥店的密室裡觀察製藥過程。萊納斯一面撥弄著存放在架子上的印第安人骷髏,一面看著父親怎樣從植物的根葉中榨汁,怎樣把化學藥品攪成油液製取軟膏,怎樣在一塊大理石板上仔細稱量、混合和包裝粉狀的草藥。萊納斯所看到的其實只是一些簡單的、甚至有點原始的化學操作,諸如配製試劑,用酸鹼測試反應結果,製備石蕊試紙測定溶液酸鹼度,等等。但是,對萊納斯來說,密室裡充滿著謎——貼著拉丁字標籤的一排排玻璃瓶裡,裝著各種毒品和藥劑,還有皮封面的《藥典》和《處方手冊》,書中列出了奇奇怪怪的化學名稱——此外,父親配製藥物時的身姿也令他終生難忘。 萊納斯很久以後告訴人們一件軼事,使我們體會到他對父親的感情,並且領略到西部小鎮的生活風情。萊納斯記得,當他大約七歲時,一次他和表兄到一幢尚未完工的房子裡閒逛,被一個粗壯的工人抓住。萊納斯試圖跳窗逃跑,結果那個工人拉著他的褲衩將他拖了進去,並且用板條揍了他一頓。萊納斯抽泣著跑回了家,向父親訴說剛才發生的事。赫爾曼仔細聽完後,拉起萊納斯的手,穿街走巷,尋找那個工人。結果在一家大飯店的擁擠的餐廳裡找到了那個傢伙,他正在吃中飯。赫爾曼問那人是否打了他的兒子,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後,赫爾曼操起拳頭就把他打倒在地——為此赫爾曼被抓了起來,並以侵犯人身罪接受審判。 萊納斯對此事的回憶反映了他個人的感情色彩,但並不完全準確。事實上,當時他父親確實被逮捕過並受到過審判,但不是因為打人這件事,而是由於被指控違反當地政府禁令在藥店內非法銷售威士忌。不過,赫爾曼很快就被宣告無罪。兒子珍藏在心中的錯誤記憶反映了他心目中的父親形象:兒子慈愛的保護神,為了兒子的利益,不惜自己受苦。 年幼的萊納斯開始顯露出非同尋常的超人智慧,赫爾曼對兒子更加關注了。在萊納斯剛滿五歲時,赫爾曼就對他愛說話及對成人絮叨時表現出的“認真樣兒”深表讚許。萊納斯六歲時,已在康敦的一所小學裡上了二年級並已學會用文字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一天,他母親把他外套口袋裡的東西清理出來,發現一張他寫給同班姑娘的字條:“親愛的達瑟:我喜歡星期天,但更加喜歡你,你為什麼不寫心(信)給我。我要你吻我和擁抱我,好嗎。要是你寫心(信)給我,我就送你一張美麗的畫片,好不好。我喜歡你。你喜歡我嗎。我愛你,親愛的,達瑟。再見吧,吻你,愛你的萊納斯·鮑林。” 萊納斯對自己的功課同樣非常認真。他記得,自己從小就愛學習,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記得在三年級時,有一次做數學作業,最後剩下幾道難題,儘管他絞盡腦汁,花了很多時間還是做不出來,情急之下竟號啕大哭起來。八歲時,他開始對古代文化感興趣,父親赫爾曼便教他學一些拉丁語單詞。這時,他開始顯露出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一次,康敦一家小劇場的放映機鏡頭打破了,萊納斯撿回了一個碎片,接連好幾天在太陽光下作聚焦試驗。到九歲時,他已經在閱讀達爾文的著作。他還自製微型火山來讓妹妹開心:把院子裡的垃圾聚成一堆,混進一些從自行車車燈裡取出的碳化鈣,再澆上水,垃圾堆裡釋放出電石氣用火就能點燃。這是普通電石燈發光時產生的化學反應,但是萊納斯的應用卻富有獨創性。 從小時候起,萊納斯就是一個讀書迷,他很快就把鮑林家族的所有藏書讀了一遍,還不夠盡興。赫爾曼自己由於中途輟學,文化程度並不高,他為有這樣的兒子感到驕傲,但也頗有不知所措之感。 1910年,他寫信給俄勒岡州一家最大的報紙的編輯尋求幫助: 我有一個九歲的獨生兒子,他已經上五年級了。他的閱讀興趣十分廣 泛,尤其愛好古代史。 為了鼓勵並幫助孩子進一步發展其早熟的閱讀能力,我請求本州有興 趣的讀者給我一些建議,告訴我應該選哪些合適的或者至少對理解力的提 高很有幫助的書籍給我兒子閱讀。 我已經收集了在本鎮學校裡使用的全部教材,以及大量的其他讀物, 但是所有這些書刊似乎都有不足之處。免得有人建議讓孩子閱讀聖經,我 要補充申明一下:正是通過閱讀聖經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我的兒子才對歷 史和自然科學產生瞭如此濃厚的興趣。 這家出了名的古板的共和黨報紙的編輯回答道:“一個九歲的孩子喜歡讀古代史並非什麼早熟或超常之事。歷史題材引人入勝,只要教師引導得法,任何一個聰明的孩子都會喜歡閱讀這方面的書刊的。”接著他推薦了普盧塔克①的《希臘羅馬名人比較列傳》,阿諾德的《羅馬史》以及希羅多德②一些代表性作品。 “當孩子讀完這些書後,很可能他已不再需要別人的任何忠告了,”編輯接著寫道,“他就會樂於獨自在文學殿堂裡倘祥了。” ①普盧塔克(Plutarch,46?—120?),古希臘傳記作家、散文家,一生寫有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為《希臘羅馬名人比較列傳》。 ②希羅多德(Herodotus)484BC—430/420BC),古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所著《歷史》(即《希臘波斯戰爭史》主要敘述希波戰爭及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埃及等國歷史,系西方第一部歷史著作。 赫爾曼想方設法開發兒子的智力,陶冶兒子的道德品格,然而他本人卻遭到了別人的攻擊。 說話直截了當,這是康敦的民風。這裡是條件艱苦的鄉村小鎮,不著邊際的閒扯只會誤事。就在赫爾曼成功組織了7月4日的慶典活動後,他的競爭對手,一個珠寶商,寫信給當地一家報紙的編輯,對他進行了攻擊。涉及的問題其實很小——關於某次壘球比賽中的廣告宣傳問題——然而赫爾曼卻一觸即發,覺得被人誣陷,立即採取了以後他兒子也經常採取的那種公開化的以牙還牙的行動,以正視聽。下一期的報紙上登出了一篇旨在捍衛鮑林名譽但又寫得雜亂無章的文章,題為“真相終將大白”。 “我來到康敦剛過三年。來時身無分文,完全是白手起家,直至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實已超過本人預期。我之所以成功,是由於本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想欺騙任何人,”赫爾曼在他買下的社論版上這樣寫道。 “儘管如此,我還是與某些人結了怨。這沒有什麼奇怪,人皆同此,而且做生意就是要有對手。說實在話,我還真有點喜歡他們,只要他們能光明正大地較量。”然而,他指出,他的競爭對手,“輸紅了眼的查理”,卻很不正派。 “也許你們覺得奇怪,他為什麼要處心積慮地敗壞我為人誠實、交易公平的名聲?我告訴你們吧:因為我是他的競爭對手。他深知我在醫藥業的良好聲譽有助於我在珠寶生意中取得成功,他必須玩點詭計來阻止我在珠寶業的發展,因此他才故意這樣小題大作……” 查理又在下一期報紙上購買版面進行了辯駁。這場公開論戰前前後後延續了三個星期,沒有絲毫結果。在赫爾曼最後一次的辯詞中,我們可以窺視到一點鮑林家族的品格:“……有些人害怕真相。但如果我講了真相傷及了這些人,本人只能表示遺憾。只要我活著,我將繼續毫不動搖地這樣做……即使還要辯論40年,本人也將奉陪到底。” 赫爾曼的名聲受到了玷污。過後不久,他又因違禁出售酒類而被逮捕。後來又雪上加霜,一場大火燒毀了紅十字公司的部分商品。萊納斯至今還記得那天放學回家路過商店的情景,父親坐在路旁,身後是燒焦的店鋪,地上撒滿了櫥窗玻璃的碎片,他的頭深深地埋在雙手之中。 赫爾曼在康敦一天也呆不下去了。靠著保險費和出售自己公司中的股份,他已有足夠的錢把家搬回波特蘭,並重新開業。他在城郊新發展起來的新區找了一幢臨街房子,把它改建成一家美崙美奐的藥店。這次他接受了康敦的教訓,出售的商品限制在藥店傳統的經營範圍以內——再也沒有珠寶和唱機之類的東西——但卻加進了最先進的蘇打水發生器。赫爾曼還在附近租了一所很好的房子安置全家。 他一如既往,整個身心投入了新的業務。他不分晝夜地工作,使藥店能盡快走上正軌。赫爾曼在給貝莉的信中寫道:“我的願望就是掙足夠的錢讓您和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現在他確有能力做到這點了。 然而在他們回到波特蘭市僅僅幾個月之後,在1910年6月的一天,這天熱浪滾滾,酷暑似乎提前來臨,赫爾曼突然病倒,第二天他就與世長辭,年僅33歲。 雖然正式宣布的死因是胃炎,萊納斯後來卻斷言他父親也許是死於穿孔性潰瘍。他父親曾長期地被他自己所稱的“肚痛”所折磨,另外,壓力和緊張也很可能是誘發的因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樣說:赫爾曼·鮑林是自己把自己累死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