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李蓮英

第28章 五、歸政騙局

李蓮英 斯仁 14355 2018-03-16
中國人歷來都認為"女人頭髮長,見識短……一手統掌大清國軍政大權的慈禧太后,她的多半個腦袋實際上一直貼著一塊"李記"的商標…… 李蓮英在府上打發走曹瑞年以後,當天下午便趕回了宮中。因為毫不費力就得到一萬兩銀子,又可以使自己的侄子考中秀才,所以顯得特別高興。 回到宮中以後,李蓮英卻發現了一件令他異常吃驚的事情,慈禧太后已經就"歸政"問題頒布了一道懿旨。李蓮英以前也曾聽說有慈禧太后要歸政的說法,但想不到懿旨卻會頒發得那麼快。懿旨宣稱: "前因皇帝衝齡踐阼,一切用人行政,王公大臣等不能無所禀承,因準廷臣之請,垂簾聽政。並諭自皇帝典學有成,即行親政……本日召見醇親王及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等,諭以自本年冬至大祀圜丘為始,皇帝親詣行禮。並著欽天監選擇日期,於明年舉行親政典禮。"

光緒帝現在已經十六歲了,已進入了青年時代。同時,他的學習生活也經歷了十幾個春秋。在老師翁同和的指導下,光緒帝學習進步很快,對封建時代的歷史已學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在批閱大臣的奏章,以及論斷古今、剖決是非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小皇帝光緒已經逐漸地成長起來了。從此,光緒帝作為一個國君,在朝廷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而在十幾年前,慈禧太后在立載湉為帝的時候,就公開作出了待光緒帝生子為同治帝立嗣和一旦皇帝長大成人、學業有成時,即行歸政的兩條保證。而今,向光緒帝歸政事,條件已經具備。慈禧太后也想趁現在自己還沒有老的時候,早早歸政,可以多享幾天清福。 然而李蓮英卻不這樣想,他認為慈禧太后當政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權勢,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受到當政的慈禧太后寵愛。而慈禧太后一旦喪失權力後,還會有哪個王公大臣會理自己呢? "不行,我一定得想辦法阻止老佛爺歸政或者暫緩歸政幾年。"李蓮英暗暗地下定決心。

次日朝罷,傳過午膳,慈禧太后問李蓮英說道:"繞繞彎兒去。" 她每天飯後,總在殿前殿後走走,其名為"繞彎兒",其實是為了消食。繞彎兒的時候,照例由一班太監宮女遠遠地跟著,只有李蓮英可以緊緊地跟著。李蓮英也想找個機會單獨和慈禧太后說說話,所以這個主意正合李蓮英的心意。 李蓮英跟在慈禧太后後面,故意裝出悶悶不樂的樣子,也很少說話。在慈禧太后看著他的時候,還故意地唉聲嘆氣。 慈禧太后見他這個樣子,便問道:"怎麼了,小李子,為什麼今天那麼不高興?是不是誰又惹你生氣了。" "唉,"李蓮英長嘆一聲道,"奴才心裡在著急嗎!"

"你為誰著急呀?" "為老佛爺您老人家的將來著急唄!" "為我的將來著急?"慈禧太后奇怪地問道,"我的將來有什麼可著急的?" "唉,"李蓮英又嘆了一口氣道,"反正這些事也不是一個做奴才的所能管得著的,奴才還是不說的好。"李蓮英故意賣了一個關子,吊一下慈禧太后的胃口。 這一招果然靈驗。李蓮英越是賣關子,慈禧太后就越想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就說出來讓我聽聽吧。"慈禧太后著急地說。 "即使說這兒也不是說話的地方,這兒人多眼雜,誰也不敢說不會走漏風聲,還是回去以後再說吧。"李蓮英到底比安德海精明,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留有後路。

經李蓮英這麼一說,慈禧太后"溜彎兒"的心情已蕩然無存。 回到儲秀宮後,慈禧太后向隨侍的宮女太監們說道:"你們都先出去吧,不叫你們都不許進來。" 宮女太監們一個個悄然退下,當只剩下慈禧太后和李蓮英時,慈禧太后輕輕地對李蓮英說道:"什麼事,小李子,你說吧。" "奴才認為在一切準備還沒有做好之前,老佛爺便急於歸政皇帝,是一個不太明智之舉,如果奴才可以直說的話。" "不明智,怎麼不明智?"慈禧太后覺得自己的一個深思熟慮的舉措,竟被一個奴才認為是不明智的,心裡顯然有些窩火,"皇帝如今已經十六歲了,已經長大成人,書也念得不錯,也挺懂事理。而我自從垂廉聽政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操心已經操夠了,精力也大不如前。現在及早歸政,以後還可以享幾年清福。"

李蓮英一看慈禧太后有些生氣了,慌忙跪下磕了一個頭道:"奴才說話不當,惹老佛爺生氣,奴才罪該萬死,請老佛爺恕罪。" "沒事,你起來吧!"慈禧太后說道,不過她還是挺願意聽聽李蓮英的見解的。慈禧太后遇到疑難不決的事,有時經李蓮英在旁邊輕輕一點撥,登時便會茅塞頓開。 "你還是說一下你的意見吧。"慈禧太后又對李蓮英說道。 "老佛爺自認為歸政以後會享受幾年清福嗎?"李蓮英戰戰兢兢地說道。 "那還用說。"慈禧太后很自信地說道。 "老佛爺和皇帝的關係與醇親王與皇帝的關係比起來,哪一個更親密些?"

"好像皇帝與醇王的關係更親近一些。"慈禧太后想了一想說道。她認為皇帝對自己親近,懼怕自己,完全是出於自己的權勢和威嚴,而皇帝和醇親王,卻是父子關係,從感情上來說,還是他們的關係更親近一些。 "這就是了。皇帝親政以後,醇親王就是理論上的太上皇,雖說他沒有做事實上的太上皇的野心。如果皇帝再對父親稍加親近一些的話,那實現起來就更是易如反掌了。到時候,不知道老佛爺這個皇帝的親爸爸將被置於何處?"李蓮英說起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儼然一個口若懸河的政客。 "是呀,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慈禧太后聽了以後倒抽了一口涼氣,"到時候我不就成了一個多餘的人了,那還有什麼清福可享呢? "

"還有,看皇帝有時那桀傲不馴的樣子,完全是一種在老佛爺您的權威和尊嚴之下的一種忍耐。老佛爺您一旦歸政,權力交個一干二淨,皇帝還能像現在這樣聽話嗎?以奴才看,到時候皇上不是老佛爺可以駕馭得了的。" 慈禧仔細想想,李蓮英說的也有道理。自己雖也想到皇帝懼怕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權勢和威嚴,但並沒有往更深的地方去想。慈禧太后剛想再誇獎李蓮英幾句,又恐失自己的尊嚴,讓人覺得自己考慮問題竟不如一個奴才考慮得周到和細緻,還又想再往下聽一聽李蓮英的見解,便對他說道:"你再往下說說看。" "再有,就是這些王公大臣們,現在對您老佛爺是畢恭畢敬,唯唯諾諾的,可是一旦您老佛爺歸政皇帝,皇帝大權在握的時候,這些王公大臣們畢恭畢敬,唯唯諾諾的,依奴才看來,就不一定會是您老佛爺,而是皇帝了。到那時,老佛爺您還真不知會到哪個地步呢?所以奴才為老佛爺的將來著急,以致弄得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的。奴才一片心思全是為了老佛爺,請老佛爺明察。"

慈禧太后聽了李蓮英的一番分析,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暗暗地為李蓮英對自己的一片苦心而感到激動。慈禧太后知道,李蓮英不會只這樣分析一番就完事的,他肯定還有他自己的一套辦法。但是按李蓮英的性格,自己如果不去先問的話,他一定不肯自己先說出來,因為他做什麼事都是小心謹慎的,給自己的退路留有很大的餘地。 "那你說,現在該怎麼辦呢?"慈禧太后問道。 "奴才認為,"李蓮英早已在心中想好了對付此事的辦法,只等著慈禧太后問他該怎麼辦,這時便不慌不忙地說道,"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要暫緩歸政幾年;第二,在這幾年中,要對皇帝再好好開導開導,恩威並用,最好能讓皇帝服服貼貼地從心裡面聽您老佛爺的話;第三,還要大力提拔一些對您老佛爺忠心耿耿的干將,讓這些得力干將在以後來牽制皇帝,使皇帝不能對您老佛爺有所異舉。"

這些話也正是慈禧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剛才在李蓮英做了一番分析後,慈禧太后就迅速地在腦子裡閃現過這些辦法,只是還很模糊,不繫統,也不完整。經過李蓮英這麼一說,頓時明朗起來。 "第二和第三都好說,只是這第一,已經頒布了歸政的懿旨,還怎麼好收回成命呢?"慈禧太后憂心忡忡地說。 "這還不好辦!"李蓮英毫不在乎地說道,"發動王公大臣上幾個請老佛爺您暫緩歸政的公折,老佛爺您再出來一表示不就行了。" "此計大妙,不過總得做出點姿態才行吧。"慈禧太后說道。 "老佛爺您放心好了,此事就包在奴才身上了。"然後李蓮英又趴在慈禧太后的耳邊小聲嘀咕了幾句。只見慈禧太后眉開眼笑地拍了一下李蓮英的肩膀說道:"還是你行啊,小李子!"

慈禧太后突然頒布歸政懿旨,倒使各個王公大臣也吃了一驚。吃驚最大的莫過於醇親王奕譞了。他作為光緒皇帝的生父,掌管海軍,平時就心驚肉跳地提心慈禧太后忌恨自己而遭到報復。 "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醇王恨恨地罵道,"不知道又在耍什麼花招,是不是真心打算歸政自己的兒子。如果真心歸政就好了,等這個女人一喪失權力,自己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膽地擔心她的忌恨和報復了;自己又是皇帝的親生父親,哪個敢對自己不尊和不敬。可是,如果她只是想掩一下人的耳目,不是想真心歸政,或者是有意試探呢?自己坐在這兒無動於衷,那最後肯定是會遭殃的。自己如果阻止的話,說不定那女人來個假戲真做,再晚歸政幾年,那自己還得在她的羽翼下小心謹慎地呆上幾年,那無論對人的肉體,還是對人的心靈都是一種極大的摧殘。唉,想不到這事還那麼難辦!" 醇王正在那里長籲短嘆,不知所措之時,忽然家丁來報: "李大總管求見王爺!" "李大總管?他來有什麼事?"醇王禁不住自言自語道,"難道他是專為此事而來的?他是慈禧太后最寵愛的親信太監,慈禧太后有什麼事總是對他說,慈禧太后歸政的本意何在,他是應該知道的,我得暗暗地探聽一下。" "讓他進來!"醇王大聲吩咐家丁道。 家丁走後不久,醇王就听到了由遠而近的腳步聲。只聽家丁在外面高聲喊道:"李大總管到!" 醇王忙整理一下迎出去,接住李蓮英的手說道:"李大總管駕到,有失遠迎,失敬,失敬。不知總管大人大駕光臨,有何賜教?" "王爺說哪裡去了,蓮英只是來看看王爺貴體是否安康。" 李蓮英到底是真人不露相,故意掩飾道。 "那就太謝謝總管大人了。"醇王說道,"我的身體很好。" 接著兩人之間是一種尷尬的沉默。醇王心想:"你李蓮英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既然你來了,肯定是有求於我的,難道還先讓我開口不成?" 李蓮英心裡也想道:"我是專為老佛爺歸政的事而來,雖是和你商量事情,到底也是關於你嗎!我就不信,你會對於老佛爺歸政的懿旨無動於衷,說不定你自己心裡比我還急呢?難道我不說,你就永遠成了啞巴?" 最後還是醇親王打破了這尷尬的局面。李蓮英雖是一個太監,但由於受到老佛爺的寵愛,在宮裡可是說一不二、一手遮天的人物,自己還是對他尊敬點為好。他沒話找話地說: "老佛爺這些天身體還好吧?" "老佛爺身體不錯。"李蓮英答道,又不說話了。 "看來這事還得我先開口,"醇親王心想道,"我不問他是不會先開口的。" "老佛爺要歸政的事,你聽說了嗎?"醇親王終於忍不住了,問李蓮英道。 "聽說了一點,不過還不大清楚。"李蓮英說道,心想,"果不出我所料,他比我還心急呢。" "你說老佛爺歸政的本意到底何在?"醇親王問道。 李蓮英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醇王一句:"王爺以為呢?" 醇親王沒想到李蓮英會來這一手,不知所措地答道:"我認為……我認為老佛爺不應該這麼早歸政,皇上才剛剛十六歲,還不完全懂得事理,更處理不了國家大事。再說老佛爺還正當年,精力還旺盛著呢。"醇親王並沒有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李蓮英知道醇親王在慈禧太后的威嚴之下生活得併不自在,他這一番話絕對不是他自己的心裡話。不過李蓮英有他自己的打算,所以他還是順著說道:"我認為王爺這話算是說對了。我就感到奇怪,老佛爺平時從沒對我說過要歸政的事,怎麼突然頒布了歸政懿旨呢。" "那你認為老佛爺不是真心要歸政皇帝的了?"醇親王又問道。 "我是這樣認為的。老佛爺經常給我說,她老人家立皇帝時,曾作出了兩條保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中一條是一旦皇帝長大成人後,老佛爺即行歸政。如今皇帝已漸漸長大,是該老佛爺歸政的時候了,但她老人家實在不願把這個未經治理好的爛攤子交給一個剛剛長大成人的皇帝,以免以後的皇帝作難。她老人家想再過幾年,把一切都治理得好好的,交給皇帝一個太平昌世,到那時,她老人家就可以放心地歸政皇帝,而自己也可以享幾年清福了。" 醇親王知道,慈禧太后想歸政也許是真的,李蓮英傳達的也可能是她的意思,但又想歸政的原因,卻不一定是真的,也許只是一個藉口,慈禧太后當初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的時候,想到的可能只是便於自己攬權,從來就沒有為自己的兒子著想過。但不管如何說,慈禧太后現在是不想歸政,自己如果違拗了這個意思,也許就得遭殃。 "那現在我該怎麼辦呢?"醇親王問李蓮英道。李蓮英此行,正是為了傳達慈禧太后的懿旨,問李蓮英該怎麼辦,也許是最明智的。 "我看只有王爺親自面諫了,"李蓮英說道,"能把皇上一塊拉上面諫更好。" "那就試試看吧,也只有這樣了。"醇親王最後只得這樣說。 然而還沒等醇親王去面諫,就受到了慈禧太后的召見,並且皇帝也在座。由於醇親王與皇帝是父子,禮節上有所不便;所以慈禧太后在召見醇親王時,皇帝向不在座。這天忽然在養心殿相見,醇王一時有一種手足無措之感;不過稍微一想思想上也就轉過彎來了:皇帝雖然坐在御案之前,而慈禧太后卻坐在御案之後,醇親王跪在兒子麵前,只當是跪在慈禧太后面前就是了。 "皇帝今年已經十六歲了,已經長大成人,書也讀得不錯。"慈禧太后說道,"我想明年正月裡皇帝就可以親政了。我已經忙活了二十多年,已經心力交瘁了,也該歇歇,享幾年清福了。" 醇親王早知會有此舉,慌忙跪下來,高聲說道:"請皇太后收回成命。眼下時事多艱,正需皇太后一力維持。皇帝雖然已十六歲,書也讀得不錯,但在主持朝廷大政方面,還有一定差距。如能再多念幾年書,將來主持起政務來才會更有把握。依臣所見,皇太后暫緩歸政幾年,這不但是皇帝之福,也是社稷臣民之福呀!" "垂簾本是權宜之計,皇帝成年了,我也該歇歇了,你也應該為我著想著想才好。"慈禧太后只是不答應。 "皇太后的話,實在讓臣汗顏無地。總是臣下無才無能,處處讓皇太后操心。目前政務稍稍有些起色,皇太后在這緊要關頭撒手不管,實非國家之福,請皇太后三思。"醇親王說完,仍舊跪著,拉一拉皇帝的龍袍,又指一指地上,示意皇帝也跪下請求。 皇帝坐在御案前,始終一言未發,只是靜靜地聽著慈禧太后和醇親王的對話。光緒皇帝從小生長在深宮中,只知對慈禧太后唯命是從,從不敢有半點違抗。他認為慈禧的一切全是對的,只要自己聽話就不會犯什麼錯誤。這次見醇親王示意他跪下,附和醇親王請求,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便稀里糊塗地跪下說道:"醇親王所請求的,也正是兒子想要說的話。兒子現在還年輕不懂事,處理起政事來難免失之偏頗。請親爸爸以社稷臣民為重,再為兒子操持幾年,好讓兒子再好好地多念幾年書。"說完,磕了一個頭,依然長跪不起。 "你年紀也不小了!順治爺、康熙爺都是十四歲親政。"慈禧太后對皇帝說道,"我的精力也大不如從前了,好在你還謹慎聽話;如果有什麼疑難大事,我還是可以幫你出個主意。至於日常事務,你看折子也看了兩三年了,也該懂了。再有軍機承旨,遇到不合規矩的地方,讓他們仔細說明白,也就錯不到哪裡去的。總而言之,這件事我想得很透徹。"慈禧太后說完又對著醇親王說道,"你們都跪安吧,我找軍機來交代。" 醇親王以為無法再爭,便再向慈禧太后磕了一個頭,退出了養心殿。 "真弄不懂這女人到底是怎麼回事,既不想歸政,可諫她,她又不聽,真讓人捉摸不透。"醇親王恨恨地罵道,他又想起了李蓮英,"這件事也許只有李蓮英最清楚,看樣子只有再問問他才能決定該怎麼辦,他是最了解慈禧太后的。" 然而,沒有等到醇親王去問李蓮英,李蓮英便又自己來了。慈禧是上午召見的醇親王,而李連英卻是當天下午去見的醇親王。 "這個李閹消息怎麼會那麼靈通?"醇親王感到很是納悶,"說不定他是和慈禧太后串通一氣的,他的意見不能不尊重啊!" 李蓮英來到醇王府,彼此見面以後,免去了以往的一大套寒暄,李蓮英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醇親王道:"王爺今天面諫,結果如何呀?" "老佛爺就是不答應收成命,真讓人感到奇怪。"醇親王像是說給李蓮英的,又像是自言自語道,"這次我該怎麼辦呢?" "我也感到奇怪,"李蓮英說道,"老佛爺態度怎麼會那麼堅決。不對,老佛爺心裡一定是另有所想。" "但他想的是什麼呢?"醇親王若有所思地說道。 "王爺你想一想,歸政懿旨已經頒布下來了,能是一次面諫就能完事的嗎?看樣子王爺還得發動群臣上折,一定得設法讓老佛爺收回成命。按老佛爺的性格,她的目的不達到是不會輕易善罷幹休的,到那時,如果老佛爺她老人家發起怒來,不但與國與民無利,恐怕對皇上和您王爺自己都是不利的呀!" "與我自己也不利?"醇王聽了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李蓮英傳達的也許正是慈禧太后的口風,也許是李蓮英在故意嚇唬自己,但不管如何,自己對這件事不能是不管不問,能阻止慈禧太后那個女人歸政更好,"好了,我知道該怎麼做了。"醇親王終於說道。 "知道就好!"李蓮英站起來對醇親王施了一個禮道,"蓮英就此告辭,王爺免送!" 李蓮英走後,醇親王立即派人分頭去請人,御前大臣伯顏訥謨詁與克勤郡王晉祺;慶王奕劻和光緒皇帝的三位師傅翁同和、孫治經,軍機大臣禮王世鐸到醇親王府來議事。 "皇太后歸政懿旨已經頒布了,想必大家也都已經看過了,"醇親王看大家都到齊了,便對眾人說道,"不知各位對此都有什麼看法?" 大家都面面相覷,不敢有所表示,因為都不知道醇親王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翁同和卻是看事看得很清楚,於是便開口對醇親王說道:"這件事關係重大!王爺應該帶領群臣,跟皇太后再當面議論。" "不行啊!"醇親王答道,"皇太后的意思非常堅決,且要等軍機大臣下來再說。"醇親王又轉向禮王世鐸道,"上諭擬得怎麼樣了?" "上諭已經擬好了。"禮王苦笑著說,"沒有法子,怎麼勸皇太后只是不聽,只好承旨,並且已經請內閣明發了,這是底稿。" 於是大家傳觀上諭底稿。親政的程序是仿照穆字的成例,以本年冬至祭天為始,躬條致祭;親政黃禮由欽天監在明年正月裡選擇吉期舉行。 "其實,我認為這並不一定是皇太后的本意,"醇親王說道,"事情如果還可以爭的話,我們一定還得爭。不過大家總得想個辦法才行。" "我們大家可以上一個奏摺,"翁同和說道,"請皇太后暫緩歸政幾年,怎麼樣?" "皇帝已經長大成人,並且當時已立下了皇帝長大成人,即行歸政的規矩,現在如果再暫緩歸政幾年,怕有些說不過去。"慶親王奕劻若有所思地說道。 "請皇太后再訓政幾年,怎麼樣?"禮王說道,"上一個奏摺,請皇太后訓政。" "這倒是個好主意,慶王說道,"仿照乾隆內禪以後的辦法,凡事都要尊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行。 " "我看也只有這個辦法了。"醇親王說道,"上奏摺先要議一議,明天恐怕來不及了,那就等到後天吧。" 翁同和認為請皇太后訓政,不如請暫緩歸政,比較得體。 回家之後,便通前徹後地想了一遍,決定另外上折。 醇親王認為自己要向慈禧太后表明心跡,覺得也應該單獨上折。於是便把孫毓汶和許庚身找了來,商議如何上折,孫毓汶已經擬了個王公大臣的公折,怕思路敞不開,便決定由許庚身執筆。 醇親王說了自己的意思後,許庚身提起筆來,"唰、唰、唰"地便寫了起來,不一會一篇奏摺便寫了出來: "為宮廷政治,內外並重,教擬齊治要道,仰乞慈鑑。教溯自咸豐東西兩宮垂簾聽政,外戡寇亂,必除權奸,德澤佈於八垠,威信敷於四裔……同治甲戌,痛遭大故,勉允臣工之請,重舉聽政之儀。自光緒卒已以來,我皇太后憂勤蓋切,曾旰孜孜,所以承列聖重統之艱,造萬世無疆之福者,至矣盡矣。茲者皇帝甫途先學之年,特申親政之旨。王大臣等審時度勢,合詞誠懇皇太后訓政。敬祈體念時艱,俯允所清。俾皇帝有所尊承,日就月將,見聞密邇,侄及二旬,再議親理庶務……將來大婚後,一切典禮規模,感頓訓都所誡。即內廷尋常事體,亦不可可馳前微。臣愚以為歸政後,必須永照現在規制,一切事體,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俾皇帝專心大政,博覽群書,上承聖母之歡顏,內免宮闈之劇務,此則非如臣生長深宮者不能知亦不敢言也。" 執筆的許庚身,真能體味到醇親王內心的委曲,抓住了全局的關鍵。話說得很直率,也很有力,一方面破除了慈禧太后心中最微妙曲折的疑忌——深恐醇親王以"太上皇"的身分攬權,自己設下了一道樊籬;"永照現在規制,一切事體,先請懿旨,"就是表示,如果有"太上皇"的話,也是在御苑頤養的慈禧太后,而非醇親王。 第二天上午,慈禧太后在養心殿準備議事之前,便收到了三個折子:醇親王奕譞以"生長深宮"的身分,單獨建言;另一個是王公及元部九卿由禮親王世鐸領銜上的公折,請慈禧太后再訓政數年,"於明年皇上親政後,仍每日召開臣工,讀覽章奏,俾皇上隨時隨事,親承指示。" 再有一個折子,就是翁同和的底稿,顏訥謨詁領銜,作為御前大臣和乾清宮師傅們的分析。他們都是皇帝的側近之臣,見聞較切,所以立言又別是一種法度,列舉了三個理由,認為皇帝還未到可以親政的時候。 第一個理由是說皇帝雖然天資聰明,過目成誦,然而經義至深,史書極博,講習之事,猶未貫徹;第二個理由是說國家大事繁重,軍機處的奏章和諭旨,雖然已奉命折呈一份,請皇帝見習講解,但大到皇農禮樂,細到鹽務、海關、漕糧,河運,可不能都一一明了;批折之事,還待講求;第三個理由,其實也並不重要,是說皇帝的滿洲話還沒有學好。滿蒙章奏,固然有用"國書"的,可是稍微重要的一些奏章諭旨,都用漢文,所以滿洲話只能聽,不能說,實在沒有多大關係,不過總也是一個理由。 在這三個理由之下,翁同和所建議的不是訓政,而是暫緩歸政。翁同和之所以這樣主張,自有他的用心:寧願讓光緒皇帝遲幾年親政,也不願各為親政,實際上卻做慈禧太后的傀儡;而一旦親政,便大權獨攬,乾細獨斷,再不用慈禧太后從中插手干涉。然而翁同和的這番良若用心,卻沒有人能理會;即使有人能領會,也不敢說破。 因為有李蓮英的斡旋,所以慈禧太后對王公大臣上折並不感到意外,但對折子的內容卻微感到有些意外,使她不得不佩服李蓮英的先見之明了。 一個是醇親王的折子。原以為他會奏清暫緩歸政幾年,不想竟出以訓政的建議;而且"永照現在規制,一切事體,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這兩句話,等於說是訓政永無限期。這也是醇親王在表明心跡,他永遠不會以皇帝先王之尊,生什麼妄想。 再一個就是翁同和的折子,在御前大臣及乾清宮的師傅看,清皇太后暫緩歸政,是有期限的,"一二年後,聖學大成,春租鼎盛,從容援政"。這也就是等於說一二年後,自己把權力交個一干二淨,光緒皇帝再不受自己的約束。這果真就像李蓮英所說的那樣,皇帝內心裡確定是桀傲不訓的。再加上那些御前大臣和師傅們的慫恿,自己完全交出權力後,確實不太容易約束他。到那時,自己豈不是悔之晚矣?看來是遲兩年歸政不如暫且訓政。 慈禧太后打定了主意,但總覺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還是把親信太監李蓮英找來問一問比較放心,李蓮英在關鍵時候總有些獨到的見解。 "小李子,"慈禧太后說道,"你說是暫時不歸政得好,還是訓政得好?" "這些政事,奴才不敢妄說。"李蓮英答道,"不過奴才覺得權力放出去以後,總是不太容易收回,與其到時想收收不回來,不如現在不放得好。"李蓮英不直接回答慈禧太后的問話,而是拐彎抹角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 "依你的意思,現在還是訓政得好。"慈禧太后說道,"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 "不過事不宜遲,還得請老佛爺速戰速決。"速戰速決這幾個字,李蓮英說得很重。 慈禧太后果真速戰速決,於第二天上午第二次頒發懿旨,裝摸作樣地宣詔: "茲复披覽該王大臣等章奏,歷陳時勢艱難,軍國重要。 醇親王折內,兼以念。切字社,仰慰先靈等詞。諄諄籲請,回環循覽,悚惕實深。國家值此時艱,定紀整綱,百廢等舉。皇帝初親大政,決疑定策,不能不遇事提撕,期臻週妥。既據該王大臣等再三瀝懇,何敢固守一已守經之義,致違天下眾論之公也!勉允所請,於皇帝親政後,再行訓政數年。 " 至此,由慈禧太后和李蓮英導演的"歸政"騙局結束了。 慈禧太后仍是以前的慈禧太后,權力絲毫不曾妥損;光緒皇帝還是以前的光緒皇帝,本該守政,執掌全部權力,但結果沒有得到一點權力,反而被慈禧太后冠以"訓政"的名義而失去了幾年親政的機會。 不但暗自慶幸,而且拍手叫好的就是李蓮英了。慈禧太后的權力,也就等於是他的權力,只要慈禧太后權力在,自己受其寵愛就可以作威作福。 慈禧太后頒布了訓政懿旨以後,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這一件事總算可以放了心,"慈禧太后自言自語道,然後又轉向侍立在一旁的李蓮英說道,"小李子,那剩下的兩件事,你以後要好好地給我留點神,多給我出些主意。"她說的剩下的兩件事,指的就是李蓮英曾說過的馴服光緒皇帝和大力提拔親信。 李蓮英心照不宣,很爽快地答道:"老佛爺放心好了,奴才會時刻留心的,什麼時候有事,奴才隨時向您報告。" 慈禧太后訓政以後,疆臣中有不少人進京謁見慈禧太后的。一則探探京城裡的政治形勢,二則也有可能從訓政的慈禧太后處再撈取些政治資本。海軍大臣兼南洋大臣李鴻章就是其中之一,李鴻章進京除帶了十萬兩銀子外,還帶上了他的兩條最珍貴的,也是他最喜愛的西洋哈巴狗。 李鴻章進京以後,第一個拜訪的既不是皇帝和慈禧太后,也不是王公大臣,而是李蓮英。 當時李蓮英剛從宮中回來,還沒有坐穩,便聽家人忽報: "中堂李大人求見老爺!" 李蓮英聽說是李鴻章來見,慌忙整衣出來相迎,挽住李鴻章說道:"不知哪股風把您李大人吹來,李某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哎,總管大人客氣了。鴻章能拜見總管大人,實是李某三生有幸呀!"李鴻章說完,命僕人把禮品單帶過來。李蓮英一看,除了五萬兩銀票外,還有一隻西洋哈巴狗。李蓮英對銀票沒有多大興趣,倒對哈巴狗產生了興趣。 "什麼樣的哈巴狗,快拿出來讓我看看。"李蓮英說道。 李鴻章忙讓僕人從外面進來。僕人懷裡摟著一條西洋哈巴狗。這狗真是可愛極了:渾身雪白,沒有一根雜色的毛;兩隻眼睛大大的,一會兒轉過頭來瞅瞅這個人,一會兒又轉過頭去看看那個人;兩隻大大的耳朵耷拉著,蓋住了大半個臉部;腿短短的,前面的兩個爪子還向外拐著。這條狗看見李鴻章,"噌"的一聲從僕人懷裡掙脫出來,很麻利地上到李鴻章的肩膀上,趴在那兒一動不動。李鴻章愛撫著把狗從肩上拿下來,抱在懷裡,輕輕地撫摸著說道:"微臣在出使法國時,從法國帶回國兩條狗,這是其中之一。這兩條狗也是微臣最喜愛的,這次進京全帶過來了。一條進獻給老佛爺,這一條進獻給您總管大人。"李鴻章說完,雙手抱著,把狗遞給了李蓮英。 李蓮英也雙手接過來,抱在懷裡,一邊輕輕撫摸著狗,一邊說:"多謝中堂大人!如果獻給老佛爺的話,老佛爺一定會喜歡得了不得。"哈巴狗在李蓮英懷裡,任由他撫摸,一動也不動,只是兩眼死盯著李鴻章。 "總管大人,"李鴻章開始說正事了,"老佛爺歸政之時,來了一個訓政,你認為這形勢將向何處發展?"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鬥爭後,反正是老佛爺取得了暫時的勝利。"李蓮英說道,"這種形勢估計在近幾年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不過幾年以後鬥爭也許會更複雜,更厲害。" "你認為最後誰將會取勝?" "照目前的形勢看,估計最後的勝利將是老佛爺。不過——"李蓮英把話鋒一轉道,"這還需要中堂大人的大力支持。"李蓮英在拉攏李鴻章。李蓮英早就看出,慈禧太后在以後的鬥爭中,少不了地方上這個最有力的支持者。 "到那時,微臣會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的,不過,還需總管大人在老佛爺面前為微臣美言幾句。"這是在互想利用。 李蓮英想利用李鴻章來鞏固慈禧太后的權力,藉以鞏固自己的權力;李鴻章也需要李蓮英在慈禧太后面前為自己進言,不致於失寵於慈禧太后。 "中堂大人儘管放心好了,"李蓮英說道,"只要有我在老佛爺身邊,你儘管瞧好吧,老佛爺絕對虧待不了你。" "好,我就多謝總管大人了。如果總管大人沒有別的事的話,那微臣就告辭了。" "哎,說哪裡話?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吃過飯再走,這是規矩。自從你剛一來到,我就吩咐家人備飯去了。"真是狗眼看人,有高有低。曹瑞年來的時候他連說吃飯也不說,他也不說那是規矩了。 正說著,家人過來報告道:"飯備好了,請老爺和中堂大人過去。" 李蓮英不容李鴻章多說,拉起李鴻章就走,邊走還邊說道:"你看你看,飯都備好了,你怎麼還能走呢?" "那微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李鴻章本也不想走,說走那隻是客套話,便就勢跟了李蓮英了。 飯菜真是豐盛。雞鴨魚肉、山珍海味,樣樣俱全。李蓮英又把出一瓶珍藏多年的上等好酒請李鴻章喝,李鴻章也不推辭,只顧大喝起來。末了,又上了一大碗燕窩湯,李蓮英親手抱一大塊燕窩放到李鴻章碗裡,說道:"老佛爺賞的,嚐嚐吧!" "好吃!好吃!"李鴻章夾了一小塊放在嘴裡嚼了嚼,連聲稱讚。 直吃到酒足飯飽,至晚方散。李鴻章看看時間不早了,便起身告辭道:"微臣有機會一定再來拜訪總管大人。天色不早了,微臣今天就暫且告辭。" "那蓮英就不遠送了。請中堂大人慢走。" 李鴻章剛一轉身,只見那條哈巴狗又"噌"的一下從李蓮英懷裡掙脫出來,麻利地跳到李鴻章的肩膀上。李蓮英因為喜愛這條狗,一直就抱在懷裡,連吃飯也沒有放下。原來這條狗一直盯著李鴻章。現在見他要走,便從李蓮英懷裡掙脫出來。李鴻章把他抱下來,重又交給李蓮英說道:"這個傢伙,還蠻有人情味。" 李蓮英接過狗,若有所思地對李鴻章說道:"中堂大人,蓮英認為進獻老佛爺的那條狗由我來進獻更好,我可以藉機在老佛爺面前為中堂大人美言幾句。" "好,只要總管大人認為可以的事,微臣自然遵從。"李鴻章爽快地答道,"我馬上派人給您送來。" "那就多謝中堂大人了。" 慈禧太后訓政,皇帝"親政",這倒為慈禧太后節省下不少接見臣工的時間。這天慈禧太后正在宮中和宮女閒聊,忽然從外面蹦過來一隻西洋哈巴狗,把慈禧太后嚇了一跳。 "這是誰幹的好事?"慈禧太后怒氣沖沖地問道,再仔細一看這條小狗,長長的毛,又大又圓的眼睛,腿短短的,走起路來,一雙大大的耳朵忽閃忽閃的,還挺可愛的。慈禧太后心中歡喜,便換了副笑臉問道:"這是誰的小狗,我怎麼從來就沒見過,那麼可愛,又那麼機靈。" "不知道,我們也從來沒有見過。"宮女們回答道。 "過來!過來!"慈禧太后向小狗招一招手,說道,"讓我好好看看。" 那小狗好像懂得人性似的,順從地來到慈禧太后身邊,讓她抱著,撫摸它的長毛。 "這麼可愛的小狗,難道竟沒有主人?" 慈禧太后禁不住問道。 忽然李蓮英從外面進來,見了慈禧納頭便拜道:"奴才給老佛爺請罪!" "哎,你這是為何啊?"慈禧太后問李蓮英道。 "奴才懷疑這條狗是不是把您給嚇了?" "剛一進來時,是嚇了我一跳。"慈禧太后奇怪地問道,"怎麼,這條狗是你的?好可愛喲!"慈禧太后又一次愛撫地撫摸一下小狗。 "這也不是奴才的,"李蓮英見慈禧太后挺喜歡這條小狗,高興地說道,"這是老佛爺您的。" "我的?"慈禧太后更奇怪了,"這是誰送給我的?" "是李中堂。" "李鴻章?他怎麼不來見我?" "李中堂是昨天剛到的,他還沒敢來見老佛爺,先托奴才把這條狗送給您。這是李中堂出使法國時,專門從法國給老佛爺帶回來的。剛才我抱著想給老佛爺送來,可是一不小心讓它掙跑了,一直向這跑來,奴才在後面都追不上。沒想到這條狗好像跟老佛爺有些緣份似的,一見面就跟老佛爺這麼親熱。" 這幾句話說得慈禧太后非常中聽,只見她高興地說道: "我也奇怪,它一點也不怕我,好像竟是專門為我馴養的似的。" "這是老佛爺您洪福所至,波及萬物生靈啊!" "嗯,我知道,你又在說討好人的話了。"慈禧太后嘴裡是這樣說著,心裡卻覺得特別高興。 "那它為啥不對別的宮女那麼親熱呢?"李蓮英故意委屈地說道。 "說的也對。"慈禧太后若有所思地又說道,"你說李鴻章還沒敢見我,他怎麼那麼怕我呢?" "老佛爺身為萬聖之尊,哪個不仰,哪個不怕呢?" "你就讓他明天來見我吧。" "是!"李蓮英說著,看了看左右的宮女,"不過——" 慈禧太后知道,李蓮英肯定有事情想和她單獨說說,於是便對宮女們揮了揮手道:"你們都先下去吧。" "是!"宮女們悄悄地退了下去。 "有什麼你就說吧。"慈禧太后對李蓮英說道。 "老佛爺打算這次怎麼對待李中堂?" "怎樣對待,還像以前那樣唄。" "老佛爺認為那樣合適嗎?" "怎麼不合適?你說說看。" "現在形勢是皇帝親政,老佛爺訓政,權力掌握在老佛爺手裡,而一旦皇帝大婚後,老佛爺就要完全歸政。現在正是用得著李中堂這樣的人啊!" "是用得著!"慈禧太后若有所思地說道。 "當然用得著,老佛爺您想想,李中堂現在是海軍大臣,掌管著海軍,又是淮軍將領,可是地方上最有實力的人物。說不定以後發生什麼事,只要李中堂站出來一說話,地方上哪一個不聽李中堂的。" "你的意思是說,要對李鴻章大力撫慰,是不是?" "這是老佛爺您自己的事情,您就看著辦吧,奴才的意見只是個參考。" 慈禧太后只是點了點頭,沒有回答,她眼睛望著窗外,好像意識到以後的鬥爭形式還會更複雜,更險峻,更你死我活。 第二天,由李蓮英傳旨,慈禧太后要召見李鴻章。李鴻章從前在被慈禧太后召見時,還沒有感到很害怕過。誰知現在官做得越大,膽子卻越小了,李鴻章在見慈禧太后前,總是感到戰戰兢兢的,不住地拿袖子擦著額頭上冒出來的冷汗。 "中堂大人,老佛爺不會對你怎樣的,不要害怕。"李蓮英見李鴻章嚇得直打哆嗦,安慰他道。 "我雖然不會害怕,好像今天天氣特別涼爽,感到有些涼意。"李鴻章故意掩飾道。 李蓮英感到好笑:都嚇成這個樣子了,還硬充楞頭青,說不害怕,那你頭上的汗也是因為冷才冒出來的?不過李蓮英並沒有去揭他的短處,覺得像李鴻章這樣的大人物,揭出來也是挺不好意思的。 李鴻章慢慢地踱進養心殿,抬頭看見坐在案後的慈禧太后,趕快跪下磕頭請安道:"臣李鴻章叩見皇太后。" "李鴻章,你進京那麼多天,為什麼不來見我?"慈禧太后問道。 李鴻章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趕快又磕了一個頭,誠惶誠恐地說道:"臣是前天剛到的,還沒來得及拜見皇太后。" 沒想到慈禧太后卻微笑著說:"沒什麼大事,你坐吧。" "謝皇太后!"李鴻章慢慢爬起來,坐在了椅子的邊上。 "你送我的那條狗挺可愛的,顯得和我特別親近,又懂人性。" "這是皇太后的福氣。"李鴻章說道,"那條狗是臣去法時,專門從法國給老佛爺帶過來的。" "難為你那麼為我費心。" "那是臣應該做的。" "海軍辦得如何?" "上次醇親王和李大總管去檢閱過海軍,都盛讚海軍辦得不錯。"李鴻章借別人之口表達出了自己要說的話。 "不過,魚雷艇和軍艦,還是顯得不足,要辦得特別如意的話還需要不少的款項。" "淮軍呢?" "淮軍也不錯,每天都進行操練,裝備也比以前有了改進。" "海軍是國家的海軍,軍隊也都是國家的軍隊,要好好地辦理,多為國家做出貢獻。"慈禧太后若有所指地說道,"不但要防著外部敵人,也是防著內部敵人。" 慈禧太后這番話,是有極深用意的。一方面用海軍和軍隊是國家的,來警告李鴻章以後不得妄自尊大,擁兵自重,造成對朝廷不利的局面;另一方面示意讓他好好辦理,便是對李鴻章的拉攏,即是海軍和軍隊是我讓你辦理的,以後有什麼事時你當然得為我效勞。她說的內部敵人顯然指的是有可能和她爭奪權力的光緒皇帝。這即是要李鴻章表態,以後一旦發生了爭奪權力的流血衝突,你李鴻章到底是站在哪一方。 李鴻章聽了這話,嚇得趕快從椅子上跳下來,跪在慈禧太后面前磕了一個頭。 "謝老佛爺的恩典。"李鴻章誠惶誠恐地向慈禧太后表明態度說,"皇太后的話,臣一定牢記在心。今後無論發生什麼事,巨李鴻章都要誓死效力皇太后。" 慈禧太后看了李鴻章的一番表現,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你記住我的話就好,以後有什麼事就多往我這裡走走。" "臣記住了。"李鴻章趕忙說道。 "好了,沒什麼事你就先走吧。"慈禧太后又關心地說道:"回去以後好好休息一下,以後要多注意些自己的身體。" 慈禧太后一句話說得李鴻章心裡熱乎乎的,一激動眼淚就好像快要流出來的樣子。他趕快把頭偏向一邊,拿袖子拭了拭眼角說道:"臣也祝老佛爺萬壽無疆!" "好了,你下去吧,我也該休息了。"慈禧太后李鴻章揮了一下手道。 "是!"李鴻章又磕了一個頭,慢慢退了出去。 李鴻章從養心殿出來以後,李蓮英趕快接住問道:"中堂大人,怎麼樣啊?" "感覺還不錯,老佛爺仍讓臣掌管海軍和淮軍。"李鴻章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全靠總管大人費心呀。" "哎,這算什麼,朋友之間,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嘛。"李蓮英滿不在乎地說道,"以後,我們還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 "說得好!"李鴻章心領神會地說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