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李蓮英

第29章 六、光緒結婚,李蓮英撈錢(1)

李蓮英 斯仁 13305 2018-03-16
光緒帝一手擁嬌,一手摟艷,飽享美色艷福……站在旁邊喪失了性功能的李蓮英急得乾瞪眼,最後只有靠在皇帝的婚禮上,大撈特撈黃金白銀,才算平熄一點心中的慾火…… 慈禧太后頒布訓政旨後,本想訓政幾年以後再完全歸政於光緒皇帝。可是,不到一年,形勢就已發生了變化。這天李蓮英從外面進來,見了慈禧太后就小聲地說道:"老佛爺,您知道外面現在都在議論些什麼嗎?" "議論些什麼?你說說看。"每當李蓮英給慈禧太后說些新鮮事的時候,她總是很感興趣。 "他們都說皇帝已經十七歲了,該到大婚的時候了。" "大婚?"慈禧太后說道,"我以前已想過這個事情,不過沒想到這麼快外面就傳開了。小李子,你覺得這件事是立即就辦得好,還是推遲一段時間得好。"慈禧太后想到什麼事,總忘不了向李蓮英徵求意見。

"紙是最終包不住火的。還是越快越好。再說這時候皇帝還不是太大,還可以再塑造塑造。" "皇帝大婚以後,我就得完全歸政,不找一個親近之人看著皇帝是不行的。" "當然得找一個人看著。" "怎麼看呢?" "親上加親!" "這是個好主意,我以前也想過,不過找准呢?我心目中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 "老舅公家不是有三個女兒嗎?挑一個好的不就行了。"李蓮英說的老舅公,指的是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慈禧太后有兩個弟弟,一個叫照祥,一個叫桂祥。咸豐十一年秋天,慈禧太后母成了貴人以後,她的父親惠徵追封承恩公,照例由照祥承襲,已在光緒七年去世。桂祥是慈禧太后的幼弟,平庸而沒出息,坐支都是廷裡給的俸祿,卻一天到晚躲在東城方家園老家抽大煙。他的三個女兒就是慈禧太后嫡家的內侄女,小的已指婚,配給了王爺孚郡王奕潓的嗣子載澍。現在只有大的和二的還在家中。

"這恐怕不行吧。小的還有些姿色,但已指婚配給了別人,只剩下大的和二的,卻長得很醜,我怕過不了皇帝的眼。" "其實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皇帝是聽老佛爺的話的,只要老佛爺稍給一點暗示,皇帝還敢不聽?" "說的也是,也只有這麼辦了。二的比大的還強些,就讓二的參選吧。" 按規定,在確定皇后、皇妃之前,先選秀女,然後再從后妃之中確定皇后、皇妃的人選。這天是初選秀女的日子,一共是九十六個人。除了都統桂祥的二女兒、慈禧太后的嫡親內侄女外,還有兩雙姊妹花最引人注目。 一雙是長敘的女兒。長敘是陝甘總督裕泰的兒子,一共弟兄三個。老大叫長敬,做過四川緩定知府,早已下世,他的兒子至銳,是文廷式的至交,現在當翰林院編修;老二叫長善,前幾年當過廣州將軍;老三便是長敘,光緒三年當到侍郎;光緒六年與山西藩司何葆亨結成兒女親家,可好日子卻偏偏定在十一月十三,聖祖定天的日子。國忌連作樂都不准,更何況是辦喜事呢?當時清流的氣焰正盛,鄧承修寺服登門道賀,滿堂賓客,無不被這種火熱給震懾住了。待長敘趕忙派人去打聽時,鄧承修已經上折彈劾,結果長敘和葆亨一起同被罷官。

經此打擊,長敘便一直鬱鬱不得志,直到慈禧太后五旬萬壽時,才蒙恩開復了處分。他的這雙掌上明珠,大的謹厚,小的嬌惠,現在都在跟文廷式讀書,九十六名秀女之中,最識書達禮的,當推這兩姊妹為首。 另一雙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女兒,長得最漂亮,大家都議論紛紛,都說一定可以被選中。果然,在九十六名秀女中被選中的三十六個中,除桂祥的女兒外,還有長敘、德馨家的兩雙姊妹花。 當時光緒皇帝在選秀女時,走到德馨的兩個女兒面前,深情地望著她們,心想:這麼漂亮的姑娘,我還是第一次見著。 有心立她們為後,有慈禧太后在,不知自己的心意是不是能夠實現。 三十六位被選中的秀女,又經過一次慈禧太后燈下看美人,最後只剩下八個。因為上次選看是在上午,慈禧太后要看一看燈下的美人,所以定在深夜子末醜初。這八個人是桂祥的女兒、長敘、德馨的兩雙姊妹花;另外三個之中有一個是鳳秀的女兒。她的大姐是穆宗的慧妃。光緒即住以後,以兩宮皇太后之命,封為穆農敦宜皇貴妃,移居慈家宮之西的壽康宮。

由於慈禧太后有燈下看美人之舉,大家都認為她為皇帝立後的標準,大概是重在姿色。因此也都認為都統桂祥家的二女兒很難入選,因為慈禧太后的這個內侄女,姿色實在太平庸不過了。也沒有一種雍容華貴的儀態。如果不是因為她是慈禧太后的內侄女,恐怕第一次就被光緒皇帝給"刷"下去了。 如果慈禧太后的內侄女被"刷"下去的話,那麼入選皇后的就該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之一,這兩位小姐,不但美艷群芳,而且漂亮絕倫。尤其是二小姐,更是傾城絕國之色。又因為德馨久任外官,這兩位小姐到過的地方又多,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因此伶牙俐齒,能說會道,這又是一個優勢。但也有不少人說,德馨的家教不好,兩個女兒從小都被嬌縱慣了的,有時柳林試馬,有時粉墨登場,不像是個大家閨秀的樣子,論德不足以住居正宮。因此對到底誰能被選為皇后,大家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八名秀女,慈禧太后吩囑住在宮內,要再仔細考察考察。桂祥的女兒,住在姑母、也就是慈禧太后宮裡,目的是讓大家另眼相看。 鳳秀的女兒,住在壽康宮她的大姐敦宜皇貴妃那裡,壽康宮是開國之初,奉養太皇太后頤養起居之地;先朝太妃太嬪,也一起居住,實際上是一個養老院,而敦宜皇貴妃卻還不過三十剛剛出頭。 姊妹相見,敦宜皇貴妃且喜且悲,喜的是自己長年累月住在深宮裡,今日得見自己的親人;悲的是這宮中的長日淒涼、通宵不寢的歲月。雖然是自己的親人,但她卻不得不聽從宮女指點她的胞妹如何行禮,如何稱呼,如何說話,就好像她們素昧平生似的。敦宜皇貴妃簡單地問了幾句話之後,便吩咐宮女帶出去吃飯。 吃過飯以後,敦宜皇貴妃把小妹拉入自己的臥房,關上房門,想起自己度過的十幾年的孤苦淒涼的歲月,又看到眼前的小妹馬上也有可能和自己走上同一條命運之舟,一把把小妹抱入懷中,禁不住淚如雨下。

"大姐,你怎麼了?"小妹看見大姐這樣,禁不住又驚恐又奇怪地問道。 "唉,阿瑪怎麼那麼傻呢,坑了我一個還不夠,還要把你往這火坑里推。"敦宜皇貴妃傷心地說道。 "奶奶原不肯報名的,但阿瑪不敢不報,恐怕會受到處分。" "處分,什麼處分?那麼多人都逃避過去了,偏偏我們就逃避不過去?"敦宜皇貴忽然好像又想起了什麼,問小妹道,"小妹,你還記得我的模樣嗎?" "不記得了。" "當然不記得了,我被選為秀女時,你還不滿周歲。時間過得真快呀,一晃十六年就過去了。阿瑪和奶奶現在還好嗎?"

"阿瑪還好,奶奶前年去世了。" 敦宜皇貴妃聽了,禁不住又是一陣淚如雨下。過了好一會,她還抽抽噎噎地說道:"小妹,你知道這宮裡是一種什麼日子嗎?" "不知道,但外面的人都說宮中生活挺好的。" "我的傻小妹呀!"敦宜皇貴妃聽了,禁不住搥胸頓足,指著一堆零零碎碎的綢緞針線說,"挺好!讓他們自己進來試試! 永遠做不完的活兒,一針一針,針針都像刺在心上似的。 " "做這麼多,都乾什麼用呢?" "孝敬老佛爺唄。每一個人都做,也不是我一個人。"

"那不更多了嗎?老佛爺穿得完嗎?"小妹大惑不解地問道。 "還不愛穿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麼多人,日子怎麼打發?小妹,你可千萬不能把你的青春葬送到這鬼地方喲!" 小妹聽了心中不禁一驚:怪不得大姐年紀輕輕,卻已經顯得那麼憔悴。從此不難看出大姐在這漫漫長夜裡,是如何孤苦淒涼地度過的。 "在這宮中,每一個人的心靈都被嚴重地扭曲了,到處是些傷風敗俗的事情。" "傷風敗俗?"小妹一向認為宮禁森嚴的深宮是一片純潔之地,聽了這話不禁一驚,問道:"什麼傷風敗俗的事?" "這些事雖不好意思說出口,但我覺得還是讓你知道得好。這些妃嬪們有的年紀輕輕,忍不住寂寞的煎熬,便暗地裡做起夫妻床了,有的妃嬪和宮女做成夫妻,還有的妃嬪們找太監做情人。這些事你聽說以後可不要亂說呀,上頭知道了以後是要殺頭的。"

小妹聽得禁不住有些臉紅耳赤。她怎麼也不會想到,在這神秘的殿堂裡竟會有如此之事發生。她看看自己的大姐,很想問一問她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敦宜皇貴妃好像看出了小妹的心思,苦笑著說道:"小妹,你別看我,我的心早已形同枯木。" 小妹害怕了,焦急地問道:"那我要被選上了怎麼辦?那豈不也成了這個樣子?我但願選不上才好呢。" "想選上不容易,要想選不上卻不難。不過,也別做得太過分了;惱了上頭,也不是開玩笑的事。" "那大姐你說,我該怎麼做,才能既選不上,又做得不過分呢?" "其實做起來也容易,就是要盡量遮掩自己的長處,多暴露些自己的短處。比如說吧,你白天穿的那件粉紅色褲子,也不能再穿。應該換件藍的。"

"那是為什麼呢?" "因為老佛爺不喜歡藍色的,說藍色顏色太沉,穿上顯得老氣。" "那我穿那件藍緞子鑲紅花的袍子吧?" "正好,有紅花就不礙事了。" "老佛爺還喜歡腰板兒一挺,顯出一種很精神的。你就故意別那麼著,她一看自然就撂牌子了。" 姐妹倆一直聊到夜深人靜。敦宜皇貴妃看時間不早了,便對小妹說道:"你就在我床前打個地舖睡這好了。" 大約過了一兩個時辰,敦宜皇貴妃便起床了。匆匆漱洗上了裝以後,胡亂吃了些什麼,便到儲秀宮向慈禧太后請安去了。臨走還囑咐小妹,不要亂走,也不要亂說話;又將她託付給貼身宮女,才出門去了。 一個時辰之後,敦宜皇貴妃請安回來了,同來的還有一位三十歲左右的雍容華貴的婦女,顧盼神飛,貌若天仙,小妹不禁奇怪地問貼身宮女道:"這是誰呀?" "敬懿皇貴妃。聽說同治帝立後時,她比哪一個都漂亮,穆宗當年所敬的是皇后,所愛的卻是她。" 小妹還想再問一些東西,敦宜皇貴妃已領著敬懿皇貴妃進了屋子。小妹趕快走過去說道:"給皇貴妃請安!" "好懂事的姑娘!""敬懿皇貴妃一把把小妹扶起來,上下打量著說道,"好漂亮的臉蛋兒,身材也挺好的。 " 小妹聽了心里挺高興的,也仔細地看了看敬懿皇貴妃,不禁吃了一驚:遠看著貌若天仙,近看卻是形容枯槁,滿臉皺紋,只不過隱藏在上好的宮粉之下,數尺之外不容易發覺罷了。 "自己如果被選中了。十幾年後是不是也會成這個樣子?" 小妹不禁在心裡暗暗地問道。 小妹心煩意亂地想著,只聽敦宜皇貴妃對敬懿皇貴妃說道:"我們家已經有了一個人在這兒受罪,不能再有了,我想故意讓我的小妹選不上,你看好不好?" "這樣最好,不過你用什麼方法呢?" "我想讓她穿件藍衣服,老佛爺不是不喜歡藍的嗎?" "不行,不行!"敬懿皇貴妃想了一會兒說道,"你明明知道她討厭藍的,可偏偏讓你的小妹穿藍色的,她不認為那是小妹故意和她作對嗎?" "是啊,我怎麼沒想到這一步,多虧你提醒了我,不然的話,說不定真會出什麼亂子呢。"敦宜皇貴妃一聽恍然大悟地說道,"那我又該怎麼辦呢?總得想個辦法吧。" "你看去託一下大格格行不行?"大格格就是榮壽公主,留住宮中的八個秀女,除桂祥家的女兒以外,都歸榮壽公主考查言行舉止。能從她那裡疏通一下,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這是個好辦法。"敦宜皇貴妃說道,"不過應該怎麼說呢?" "她是你的小妹,你不便去說,還是我替你去說吧,就說你小妹身子不好。" "那我這裡就多謝了!" 小妹聽著,不禁長長地籲了一口氣。 立後的日子選在十月初五。在這幾天前,李蓮英就指使李三順、李貴和在宮中放出口風,說這次皇上選皇后,必是慈禧太后內侄女、光緒皇帝的表妹無疑,因為那樣是親上加親,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企圖在宮中造成這樣一種輿論形勢: 即光緒皇帝選皇后,只能選桂祥的女兒,慈禧太后的內侄女,光緒皇帝的表妹。 這樣一來,整個宮中便像炸開了鍋一樣,議論紛紛。 "你們說,那柄鑲金玉如意,到底會落在誰的手裡?" "方家園是皇帝的舅舅家,立後自然該選桂祥的女兒了,她又是老佛爺的內侄女。老佛爺讓她參選,看來是非皇后不當啊!" "你看她那樣,還想當皇后,如果皇帝選了她,我都會為他痛心一輩子的。" "皇后到底是老佛爺選,還是皇上自己來選?" "聽老佛爺一直在說,要皇帝自己放開眼光,親自挑選。" "誰知道呢,說不定老佛爺還是口是心非呢?" "皇上那麼怕老佛爺,只要老佛爺一使眼色,皇上即使看中了誰也不敢自己作主啊。" "老佛爺如果不想讓她的內侄女當皇后,會提前把她撂了。既然走到了這一步,老佛爺的心不是明擺著嗎?" "就看皇帝怎麼想了,如果實在不喜歡他的表妹的話,就會挑一個自己合意的。" "即使選上了老佛爺的內侄女,皇上對她也不會有好感的。" "不管如何說,老佛爺的內侄女可能性最大,畢竟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啊。" 這些議論不能不傳到光緒皇帝的耳朵裡,所以他感到萬分苦惱。他清楚地知道,慈禧太后既然讓她的內侄女參選,其用意就是讓她當選皇后,以便在他身邊安插一個最大的親信。 而慈禧太后的種種表現也說明了她想讓她的內侄女當皇后,自己能違反她的心意嗎?如果不違反她的心意,選了慈禧太后的內侄女,那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就有可能毀在她手裡,因為光緒皇帝見過自己的這位表妹,不但長得平平,而且也沒有什麼性格,自己和她說不上什麼感情,只是見面時點點頭,說兩句話。並且有時自己的這位表妹和慈禧太后在一塊時,只是一味地討慈禧太后喜歡,光緒皇帝看著就來氣。但如果違反了慈禧太后的心意,那她的目的達不到,對自己也不會善罷幹休的。 "真他媽的窩囊,堂堂一國之君,連給選擇自己合意的皇后的權力都沒有,真是活著不如死了!"光緒皇帝恨恨地罵道。 光緒皇帝在心情不好時,傾訴煩惱的一個最好的對象就是他的教師翁同和。光緒皇帝剛想說什麼,翁同和卻制止了他。他知道光緒皇帝要說的是什麼,並且他也聽說了外面的議論。 "皇上打算怎麼辦呢?"翁同和問道。 光緒皇帝只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你喜歡她嗎?"翁同和又問道。 "我從小就見過她,不喜歡她。" "皇上應該從大局著想,不能只從自己的個人恩怨出發。" "如果我連這一點權力都沒有,我還算是一個什麼國君呢?" "老佛爺給你說過她的意思嗎?" "說過。她說要我自己放出眼光來,選出我最中意的皇后來。" "她還給你說過別的嗎?" "也說過,她在我面前只是稱讚她的侄女長得好,心也好,要我好好地關照關照她。我就不知道她長得到底好在哪個地方,又只會諂媚討好老佛爺,心又好在哪個地方?" "這不就明擺著嗎,老佛爺想讓皇上選她的內侄女為皇后。皇上可不要違反了老佛爺的這層意思啊!" "可我實在對這個表妹提不起一點興趣來,以後讓我怎麼和她生活在一起呢?" "生活不到一起也得遷就啊,皇上要為以後的親政著想,為重振清朝雄風而著想啊!" "親政?哼!"光緒皇帝有些激動了,"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才能親政,我不知道老佛爺什麼時候才能訓完政,我不知道老佛爺什麼時候才能把權力完全交給我!"說完,竟流下兩行清淚。 這一下讓翁同和深為不安,也深為失悔。天子垂淚,豈是等閒之事?所以趕緊站起身來,肅然相問:"必是臣的話惹了皇上?" "不與你相干。"皇帝搖搖頭說,"我恨我自己。" "皇上這句話錯了!萬乘之身,原天下臣民之殷望,至貴至重,怎麼可以輕易自責?" "我一想到以後有一個母夜叉睡在我身邊,我就感到毛骨悚然。" "不過皇上還是要從大局出發啊!" "那你是想讓我選那個醜女人做皇后,是不是?" "是!"翁同和堅定的回答。 "不!不!"皇帝簡直要叫起來,"我即使死了,也要為自己選一個合意的皇后。" 翁同和看到這種情景,簡直是痛心極了。看到光緒皇帝這個模樣,也就不難理解漢武帝為什麼對他的表妹阿嬌,願築金屋以貯?他明白光緒皇帝那顆渴望自由愛情的心,不忍心再違心地勸他非要他選慈禧太后的內侄女為後。其實翁同和又何曾不想讓光緒皇帝選擇一個自己稱心如意的皇后呢? 只是都是形勢所逼,而翁同和不得不去履行一個老師的職責。 "那皇上就看著辦吧,不過也不要太死板,要見機行事。" 光緒皇帝使勁地點了點頭,說道:"師傅,我知道我自己該怎麼做。" 立後的日子選在十月初五,是承懿旨特選的吉日,時辰是天還未亮的寅時。 立後的地點在休和殿,本來是儲秀宮;西六宮的翊坤宮跟儲秀宮打通以後,折去北門,改建為殿。這時燈燭通明,爐火熊熊,一切陳設除御座仍披黃緞以外,其他都換成大紅,越發顯得喜氣洋洋。 八名秀女又經過一番淘汰,最後出現在體和殿的,只剩下五個人了。除桂祥的女兒以外,還有德馨和長敘家的兩雙姊妹花。都賞大緞四匹,衣料一件,被"撂"了下去。 忽然間,聽到太監傳呼,慈禧太后駕到了。她沒有坐軟轎,因為儲秀宮到休和殿,只有一箭之地。慈禧太后走在開道的太監之後,李蓮英隨侍在一邊,一會兒望著地面,一會兒又望著前面,嘴裡還不斷地招呼道:"老佛爺走好啊,寧願慢一點兒。" 緊隨在慈禧太后身後的是光緒皇帝,然後是榮壽公主,福錕夫人、榮祿夫人。除了這一公主兩命婦以外,再無別的福晉命婦。當時穆宇立後時,諸王福晉,只要是"全福太太"無不參加盛典,而這次慈禧太后並未傳召,因為如果傳召的話,第一個便是醇親王福晉,而這正是慈禧太后所深忌的,尤其是這幾年,皇帝將要親政了,自己將要歸政了,慈禧太后更是經常有意無意地表示:皇帝是一人之子,而帝母只能是太后,為了在立後的今天,能讓"兒媳婦"只有一個婆婆而沒有第二個婆婆,就更不能有醇親王福晉在場。但如果宣召他人,而唯獨沒有醇親王福晉,也未免大傷感情,所以一概不召。 光緒皇帝攙扶著慈禧太后在已設好的寶座上坐定,自己便侍立在御案一旁。慈禧太后首先問道:"福錕呢?" "在外面等著哪!"李蓮英回答道,便回頭叫奔走的小太監把福錕叫來。 福錕進殿給慈禧太后磕了一個頭道:"臣福錕給老佛爺請安。老佛爺有話儘管吩咐好了。" "都準備好了嗎?"慈禧太后問道。 "都準備好了。" "軍機處通知了嗎?" "也已經通知了,"福錕答道,"孫毓汶和禮親王已經進宮;喜詔由南書房翰林預備,也都全準備妥當。" "很好,待會乾坤一定就宣旨。"慈禧太后又對在一旁的李蓮英說道,"把東西都擺出來吧。" "是!" 李蓮英向身後揮一揮手,接著便有三個太監捧著三個錦盒,一起彎腰走向前來。李蓮英揭開錦盒,將一柄鑲金玉如意供在寶座前面的長桌子上,又在如意兩邊各擺放一對荷包,荷包一律是紅緞縫製,繡的是交頸鴛鴦,異常鮮豔。 這三樣東西一擺出來,眾人便納悶了。以前選後所用的信物只是一如意,一荷包,候選秀女被授以如意,便是統攝元宮的皇后;得荷包的秀女被封為皇貴妃或貴妃,可如今,荷包竟有兩對之多。但仔細一想也就不奇怪了;候選秀女總共只有五名,信物便有五個,不用說那如意是授給慈禧太后的內侄女,兩對荷包是授給兩雙姊妹花的。這大概也是慈禧太后下想讓她的內侄女當選皇后的良苦用心,也是給光緒皇帝的一個明顯的暗示。 眾人正在這樣思索著,慈禧太后忽然開口說道:"福錕,把入選的秀女都帶上來吧。" 福錕領旨退出殿外,趕忙吩咐在西偏小屋侍命的司官,將最後入選的五名秀女,傳召上殿。 五位秀女,早就等在那兒了,每人由兩個內務府的嬤嬤們照料。這些嬤嬤們照料十分殷勤,都希望自己照料的秀女能夠入選。那樣對她們來說不但是一件很榮幸的事,說不定以後什麼時候還可以跟著沾光。她們一會兒替秀女們梳梳髮,一會兒替她們補脂添粉,前後左右,仔細端詳,深怕有一處不周到。 聽到傳召,五名秀女趕緊一字排開,由福錕領著進殿。領頭的自然是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其次是德馨家的兩姐妹;最後是長敘家的兩姐妹,大的十五歲,小的才十三歲,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嬌憨之中,稚氣未脫。 進殿以後,先向太后和皇上行禮,接著是跪拜報名。完畢後,慈禧太后說道:"你們都忙去吧!" 等五名秀女站起來以後,眾人更以為自己的猜測不會錯了。皇后自然是領頭的葉赫那拉氏;兩雙姊妹花,必定是兩妃兩嬪,並且是德馨家的兩姊妹封妃,長敘家的兩姐妹封嬪,因為這不但可從走路位置看出來,而且因為長敘家的姊妹中最小的才十三歲,封妃還為時尚早。 "皇帝!"慈禧太后叫道。 "兒子在。"侍立在御案旁邊的光緒皇帝,趕緊轉向慈禧太后,肅然應聲道。 "你自己作主來挑選吧,看看誰可以當皇后,你認為合意了,就把如意給她。" "這是大事,還是請皇額娘來做主吧,兒子不敢擅自行事。" "還是由你自己來挑選得好!" "還是請皇額娘替兒子選。" "我知道你有孝心,你自己選得最合意的,也一定是最合我的意的。" "那兒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皇帝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既然讓我自己來選,那我就要選自己最合意的了,到時如果不合你的意,看你還有什麼話說? 光緒皇帝跪著接過慈禧太后拿過來的如意以後,便緩緩地向五名秀女走去。現在這柄如意交給誰,實在是很明白的事,因此大家只有看熱鬧的心情,並不覺得緊張。 所有的視線自然都集中在皇帝面前,尤其是那柄玉如意上面。光緒皇帝心目中的皇后,在第一次選秀女時就已經定了下來,在那以後的屢次復選中,光緒皇帝的心也就更堅定了。他覺得如果慈禧太后不讓自己來選便罷,而一旦讓自己來選,便一定要選自己心目中的那位天使。 光緒皇帝緩緩地,但卻從容地一步一步地朝著葉赫那拉氏走去。雖在預料之中,但眾人還是微微長嘆了一口氣,看來如意要落到葉赫那拉氏手裡。 "自己這些天的心思沒有白費,看來皇帝還是了解自己的心意的。"慈禧太后也鬆了一口氣,心裡想道。 "自己出的這個主意還是不錯的嘛,如今夢想就要變成現實了。"侍立在旁邊的李蓮英看了這副情景也長長地吐了一口氣,暗暗地想道。 光緒皇帝快要走到葉赫那拉氏前面時,突然之間,將手一伸,雖無聲息,卻猶如睛天霹靂一樣,震得每一個把心都懸到了嗓子眼上,那柄如意是分明遞給第三個人,德馨的長女。 "皇帝!" 在這靜得時間幾乎都凝固了的時刻,慈禧太后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大叫,就像驚雷一樣,震得每一個把心提到嗓子眼上的人,一哆嗦,光緒皇帝更是全身一震,差點將玉如意摔在地上。 光緒皇帝端著玉如意愣在那兒,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時彷彿耳邊出現了自己和教師翁同和談話時的淒涼的叫喊聲:"我就是死了也要為自己爭取一個合意的皇后!"光緒皇帝剛想不顧一切地把玉如意遞給德馨的長女,可這時耳邊彷彿又出現了翁同和那渴望的聲音:"皇帝啊,要為親政大局著想啊!要為重振清朝雄風而著想啊!要見機行事!要見機行事啊!"光緒皇帝想不顧一切地把玉如意遞給德馨長女的想法頓時又煙消雲散了。 這一切只是發生在幾秒鐘之內的事情。光緒皇帝正在不知所措之時,忍不住回頭看了看慈禧太后,這一看把光緒皇帝嚇得非同小可,他此時所見到的慈禧太后,臉色發青,雙唇緊閉,鼻樑右面突然抽筋,眼下那塊肌膚不住地牽動,以致右眼半張半閉,襯著瞪得特別大的那隻左眼,形容愈加可怕。 可以明顯地看出,慈禧太后在向光緒皇帝呶嘴,而且是呶向左邊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內侄女。 光緒皇帝看到慈禧太后這副情景,立刻像洩了氣的皮球,耷拉下了腦袋。於是他便看也不看,便將玉如意遞向了葉赫那拉氏。 這實在很委屈,也很沒有面子。如果換個別的心高氣傲、自尊自愛的女孩子,當時就有可能會哭了出來。然而葉赫那拉氏倒好,不但沒有哭,反而很勉強地笑了笑,然後又撩一撩下擺,跪了下去,高舉雙手,接受如意,說道:"奴才葉赫那拉氏謝恩。" 光緒皇帝看也不看,也沒有答話,只管自己掉頭走到御案旁邊,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李蓮英站在慈禧太后身後,看到剛才那副情景,急得差點要叫了出來,心想如果皇帝不顧一切地按著他自己的意思把如意給了德馨的長女,老佛爺還不知能氣成個什麼樣子呢,而這個主意是自己出的,自己也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不過,他還考慮到了更深一層意思,皇帝畢竟不小了,已經開始表現出了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願望,不甘心做老佛爺的傀儡皇帝。 不管如何,自己以後在老佛爺和皇帝的鬥爭中,不能再那樣明目張膽地和皇帝作對了,即使作對,也要做得非常非常隱蔽。 慈禧太后心裡亂極了。她說不出到底是一種什麼滋味。她沒有想到自己一向認為很聽話的光緒皇帝,竟會公然地、明目張膽地和自己作對。自己雖沒有給他提過讓他選自己的內侄女為後,但不知給他暗示了多少次,這一點他是不會看不出的,但他竟然全然不理,依然我行我素。皇帝長大了,已不想再被自己玩弄於股掌之上,這是再清楚不過的。然而她控制起局面來還是有自己的手腕的,現在皇帝的意思已經非常明了,將來"三千寵愛在一身",自己的內侄女,還是存著心腹之患。回想當年先帝對自己及麗妃的態度,就是明鑑。想到此處,她毫不猶豫地喊道:"大格格!" "女兒在,老佛爺有吩咐?"榮壽公主趕緊從慈禧太后身後閃出來,問道。 "拿這一對荷包,給長敘家的姐妹。" 說完,她檢視排列在面前的五支鳳頭簽,取出其中第二、第三兩支,厭惡地住桌角一丟。這就是"撂牌子",江西巡撫的兩位小姐就這樣被選中了。 "恭喜你們了!"榮壽公主將一對荷包,分別送到長敘的兩個女兒手裡。 兩個趕快跪下,接過荷包,說道:"給皇太后、皇上謝恩。" 滿殿的人,一個個都是面無表情,無精打采的,無聲地在心裡嘆氣,不知道是在為這樣的喜事被鬧得不成樣子而歎,還是為光緒皇帝選不到合意的皇后而歎。 福錕原是準備了一套話的,只等"乾坤一定",就向慈禧太后與皇帝恭賀大喜。但見每個人都正在氣頭上,還是覺得少開口為妙,以免招禍端。只是跪了安,便帶著原來的五名秀女退出殿外。 "回宮!"慈禧太后面無表情地說了這麼一句,什麼人也不看,便站起身來,往外走去。 "老佛爺累了吧,坐軟轎回去吧!"李蓮英說道。 慈禧太后無可不可地坐上軟轎,照例由皇帝扶轎杠,隨侍而行。李蓮英就趁這個當兒,退後數步,悄悄把乾清宮總管太監謝振昆拉到一邊,說道:"你們是怎麼搞的?老佛爺的意思難道你們一點不懂?你們到底給皇帝說過沒有?" "實在沒有想到啊!"謝振昆自從那次被李蓮英無端又找了一次茬之後,見到李蓮英就害怕,這時更是戰戰兢兢地說: "誰知道萬歲爺一點都不明白老佛爺的意思,我無論如何也得給萬歲爺提醒一下。" "我告訴你,老佛爺怪罪下來,你們可要吃不了兜著走!" 謝振昆一聽嚇壞了,趕緊給李蓮英跪下道:"求總管大人在老佛爺面前美言幾句,小的實在是出於無心啊!" "我會給你說情的,不過老佛爺到底怎樣,我可說不准。" "多謝總管大人!" 光緒皇帝把慈禧太后送到儲秀宮以後,便由太監陪著回到乾清宮,見到老師翁同和後,便把選後情形說與他聽。 "這下要壞事了!"翁同和聽了大驚失色地說道,"皇上向老佛爺敬獻如意時,一定要多裝出些笑臉來。"照旗人的規矩,呈遞如意是晚輩向長輩賀喜之意。因此,立後之日,皇帝要向太后獻如意。 "唉!"光緒皇帝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氣說道,"選了這麼一個倒霉鬼,讓我如何才能笑出來呢?" "皇上不可太任性了,笑不出來,裝也要裝出來。" "我這個皇帝太難做了,我就裝一裝吧。" 光緒皇帝來到儲秀宮,讓李蓮英去向慈禧太后通報。 "老佛爺請出來吧,萬歲爺等著要向老佛爺進獻如意呢!" 李蓮英向還在憤憤不平的慈禧太后說道。 "還進獻如意幹什麼?"慈禧太后說道,"他只管自己如意,哪管別人如意不如意!如今翅膀長硬了,我管不了了。"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外頭都在聽喜信兒呢!老佛爺就讓萬歲爺盡了孝心,就去見軍機宣示懿旨吧!" 一句話提醒了慈禧太后。是啊,宣旨太遲,可能會引起許多猜測,化為離奇的流言,讓人聽了更生氣。 於是她接受了李蓮英的勸告,由寢殿出來,居中坐定。光緒皇帝便強裝歡笑地走到慈禧太后面前,先請安,後磕頭,然後又故作輕鬆地說道:"兒子叩謝親爸爸成全。這柄如意,請親爸爸賞收。"說著,從跪在一旁的謝振昆手裡,接過如意,高舉過頂。 "難為你一片孝心!"慈禧太后淡淡地說道,勉強從光緒皇帝手中接過如意。 光緒皇帝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又陪著笑臉說道:"請親爸爸放兒子一天假吧,撤了書房,讓兒子好侍奉親爸爸好好地樂一天。" 慈禧太后聽了光緒皇帝這幾句話,心裡稍稍安慰了一些,氣也就消了一半。立後的事,說起來也是皇帝自己的事,皇帝當然想找一個他自己稱心如意的皇后。也難怪皇帝不喜歡自己的內侄女,長得既不好看,又無個性。雖然皇帝違背了自己的意思,但不管如何說,最後還是立了自己的內侄女為後。想到這兒,便說道:"好吧,我也放自己一天假。立後宣旨,皇帝就自己說給軍機好了。" "是!"皇帝答應著,站起身來,仍舊立在慈禧太后身邊,顯出一副依依不捨的樣子。 "你就去吧!"慈禧太后見光緒皇帝不走,心中更增加了一分安慰,說話的聲音中似乎也有了一些暖氣。 光緒皇帝見狀,方覺心頭的壓力和恐懼減輕了一些。他答應一聲,退出儲秀宮,換了衣服,便到養心殿召見軍機。 這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都已得到喜訊。遇到國有慶典之事,都要穿俗稱"花衣"的蟒袍。事先都有準備,聽到皇帝召見,即時在朝房換穿整齊。同時也各備如意,有的交奏事處轉遞,有的當面呈送。御前大臣和軍機的如意自然要面遞。金鑲玉嵌,琳瑯滿目地擺滿了御案。皇帝看在眼裡,悲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在口中默念著雍正硃批諭旨中的一句話: "諸卿以為如意,在朕轉不如意。" 磕賀完畢,禮王世鐸呈上兩道黃面紅封裡的御旨,已經用正楷謄清,皇帝先看第一道,寫的是: 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皇帝寅紹不基,春秋日富,允宜擇賢作配,佐理宮闈,以協坤儀,而輔君德。 茲選得副都統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端麗賢淑,著立為皇后。 看到"麗"字,光緒皇帝只感到一陣陣傷感。他想了一想,然後提起朱筆把"麗"字塗掉,注上一個"莊"字。這便是以後的隆裕皇后。接著再看第二道。 這道上諭,仍用"奉懿旨"的語氣,宣封長敘家兩姐妹。 在"著封為"三字下,空著兩格。在另外附著的一張單子上面,寫著八個字,都是"玉"字旁。皇帝雖是初次處理此類事件,但也不難想像,這八個字是用來做稱號的。 "皇后以外,另外兩位是封妃,還是封嬪?請旨定奪。"世鐸問皇帝道。 皇帝這才想起,應該請懿旨定奪。但他實在怕提到立後封妃之事,惹起慈禧太后的不快,同時也耽誤功夫,便自己作了主張,說道:"封嬪!" "是!"世鐸又說道:"請圈定稱號。" 皇帝略看一看,便圈定了兩個字:"瑾"與"珍",然後提筆填在空格中,十五歲的他他拉氏封為瑾嬪,十三歲的他他拉氏封為珍嬪。 慈禧太后強迫光緒帝按自己的意思立了自己的內侄女為皇后,在光緒帝身邊安插了一個最大的耳目,認為終於可以放心地為光緒帝舉行大婚了。因為按規矩,皇帝大婚之後就要親政,皇帝親政就意味著自己權力的喪失,所以她覺得自己不能不對這個問題好好地考慮一下。至於大婚問題,反正皇后是自己的內侄女,自己操心不操心也無所謂了,於是便把李蓮英找了過來。 "小李子,皇帝的皇后已經選定了。至於這大婚問題,你認為該怎麼辦?"慈禧太后每當有事的時候,總是第一個和李蓮英商量。 李蓮英這幾天正得意忘形,自己為老佛爺出的立後主意,雖然經過了一個不小的風波,總算沒壞什麼大事,不管如何說還是立了老佛爺的內侄女為後。皇后是最接近宮幃之人,對皇帝的一舉一動瞭如指掌,這在以後的宮廷鬥爭中,對老佛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絕大的優勢。而且只要能保住老佛爺的權力,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不受損害。李蓮英也知道,立後之後就是大婚,大婚之後皇帝就要親政。大婚之時,各省肯定會有許多報效,並且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開銷,誰要是當了這個大婚的經辦人,只要指縫一漏,頓時便會成為一個富翁。所以這幾天李蓮英正為如何當這個經辦人而苦心冥想,這次見慈禧太后找他談大婚之事,可以說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老佛爺指的是哪一方面呢?"慈禧太后籠統的一句問話,李蓮英實在不知道該從哪一方面回答,便問道。 "我是說這大婚問題是該闊辦還是該簡辦?"慈禧太后說道。 "老佛爺你說呢?"李蓮英不知慈禧太后的真意何在,不敢貿然回答,於是反問道。 "我的意思是想好好地大辦一次。可是中法戰爭剛剛結束,財政正處於緊張時期,實在不知道這錢該從何而出。再說闊辦吧,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的,又該引起言官的反對了。" "奴才認為也應該好好地辦一次,不如此,不足以顯示帝室之尊榮,不如此,也不足以顯示皇家之威風。"李蓮英之所以主張大辦一次,這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大婚花費越大,自己當了經辦人以後就可以撈得更多,只不過沒有明說罷了。 "是該好好地辦一次。"顯示皇家之威風,一句話說到了慈禧太后的心坎上;皇后的娘家也就是自己的娘家,自己又何嘗不想顯示一下娘家的威風呢? "只不過,這大婚費用——"慈禧太后又若有所思地說道。 "這還不好辦,戶部有的是錢,另外,各省再報效一點,隨便報效一點,也就夠了。"其實,戶部的錢實在已所剩無幾,李蓮英知道,慈禧太后也知道,但兩人都不說明。 "這主意不錯。報效,這個詞也很好聽。皇帝大婚,各省是應該報效一點。不過,你認為這大婚的經辦人應該由誰來當?" 李蓮英皺著眉頭想了很久,也沒有說一句話。 "你倒是說話蚜!"慈禧太后又催問了一句。 "奴才還沒想到合適的人選。"李蓮英自有他自己的想法,不過只不願意明說罷了。 "福錕怎麼樣?"福錕是內務府大臣,以往皇帝大婚的經辦人都由內務府大臣兼任,不知這次為什麼慈禧太后卻對此提出了疑問。 "奴才認為福錕不太合適。" "為什麼呢?" "立後的時候,福錕作為內務府大臣,老佛爺的意思他連向皇帝說一聲也不說,結果鬧出了個那麼大的亂子——"說著,李蓮英看了看慈禧太后,發覺臉色有些不對,沒有再敢往下說下去。 由李蓮英這麼一說,慈禧太后當然不會再讓福錕做經辦人。 "你認為誰合適呢?" 李蓮英還是沒有回答,臉上一副高深莫測的神情。 "這次你來當這個經辦人怎麼樣?"慈禧太后看了看李蓮英,安然說道。 "奴才怕有點當不好。"李蓮英沒想到慈禧太后會自己說出他來當經辦人,這當然是再高興也不過的事,但他還是下意識地客氣了一下。 "你是可以做得好的,就不要推脫了,要不行,就讓大格格也來吧,有什麼不好辦理的事,你就向她請示好了。"慈禧太后還以為李蓮英說的是真心話,所以又來了這麼一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