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林徽因

第29章 初為人師

林徽因 张清平 1151 2018-03-16
徽因在建築系擔任專業英語課和美術裝飾史課的教師,思成則講授《建築學概論》和《建築設計原理》等課程。 當時的東北,外有日本人虎視眈眈,內有各路土匪晝伏夜出,時局並不太平。徽因後來曾對友人談及他們這時期的生活:“當時東北時局不太穩定,各派勢力在爭奪地盤。一到晚上經常有土匪出現———當地人稱為鬍子。他們多半從北部牧區下來。這種時候我們都不敢開燈,聽著他們的馬隊在屋外奔馳而過,那氣氛真是緊張。有時我們隔著窗子往外偷看,月光下的鬍子們騎著駿馬,披著紅色的斗篷,奔馳而過,倒也十分羅曼蒂克。” 生活當然不是這樣羅曼蒂克。 初為人師的他們工作得十分辛苦。建築學在中國是一門新興學科,根本沒有合適的教材,他們又不願意照搬歐美的教科書,要在教學中把建築學、美學、歷史、繪畫史等相關科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到自己所講授的課程中,備課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剛開始,報考建築系的學生大多數並不知道建築是怎麼回事,年輕的梁先生、林先生引領著他們由認識這門學科到熱愛這門學科。 入學的第一堂課上,梁思成告訴學生:“建築是什麼,它是人類文化的歷史,是人類文化的記錄,反映著時代精神的特質。”他對學生提出了要求: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建築師,就要有哲學家的頭腦,社會學家的眼光,工程師的精確與實踐,心理學家的敏感,文學家的洞察力,總之,要以廣博的知識為鋪墊,是一個具有較全面修養的綜合藝術家。他說:“一切工程離不開建築,任何一項建設,建築必須先行,建築是一切工程之王。”他的話讓學生們的專業自豪感油然而生。 學生愛上林先生的課,上林先生的課是一種藝術享受。他們跟著林先生穿行在古今中外藝術的歷史長廊,書畫、雕塑、音樂、語言、佛教哲學、工程技術……與其說學生們接受的是知識和學問,不如說他們接受的是文化藝術的感染和熏陶。這種感染和熏陶如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點點滴滴滲透了年輕易感的心靈。

學生們愛上樑先生的課,梁先生深厚的學養和功力令他們折服。 《建築學概論》中介紹了世界各國不同時代的經典建築,梁先生總是從形象入手,幫助學生掌握其特徵。在講中世紀的建築從羅馬發展到哥特式時,梁先生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畫……黑板上的建築厚厚的牆壁減薄了,出現了長長的大窗戶,為了加強變薄的牆壁。出現了扶壁、飛扶壁,拉長了柱子,調整了比例,有了筋肋和各種裝飾,小水塔、吐水獸……也不過十來分鐘,黑板上是一幅完整、準確、精美的建築物的剖面圖,從結構比例到細部裝飾,無不惟妙惟肖。 學生們課下常常感嘆,梁先生、林先生只是二十幾歲的人,比自己並不年長多少,可他們的人品學問卻令人心嚮往之,仰之彌高。 梁思成、林徽因在教學中,根據建築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特點,鼓勵學生手腦並用,追求“建築的誠實”。思成很想在系裡配備一個建築實驗室,讓學生有動手的場所。可是,他的這一願望,一直沒有能夠實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