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胡適傳

第10章 腳氣病與做詩

胡適傳 易竹贤 3383 2018-03-16
在給《競業旬報》寫白話文章的同時,胡適也開始學做詩了。他的學詩,竟與腳氣病有些關係。 徽州人出外,到上海求學或經商謀生,往往因“水土不馴”,生腳氣病。病時雙腳腫脹,嚴重的四肢不能動彈,甚至喪命。據病情看,大約是一種風濕病。胡適的父親胡傳就死在這個病上。 胡適進中國公學不到半年,也得了腳氣病。他不得不向學堂請假,回上海南市他家裡開的瑞興泰茶葉店養病。養病期間,容易無聊,便找書來消遣。他偶然找到一種古文讀本,是清末桐城派最後一位散文家吳汝綸選的,其中第四本全是古詩歌。胡適對這本古詩大感興趣,病中每天讀幾首,覺得比小時候讀的那些律詩有味得多,又不必死講對仗,自由多了。於是,他饒有興味地背誦起來,《木蘭辭》,《飲馬長城窟行》,……一直讀到陶淵明、杜甫,覺得又發現了一個新世界。自己便也學著做起詩來。

有一天,我回學堂去,路過《競業旬報》社,我進去看傅君劍,他說不久就要回湖南去了。我回到了宿舍,寫了一首送別詩,自己帶給君劍,問他像不像詩。這詩我記不得了,只記得開端是“我以何因緣,得交傅君劍”。君劍很誇獎我的送別詩,但我終有點不自信。過了一天,他送了一首《留別適之即和贈別之作》來,用日本卷箋寫好,我打開一看,真嚇了一跳,他詩中有“天下英雄君與我,文章知己友兼師”兩句,在我這剛滿15歲的小孩子的眼裡,這真是受寵若驚了!“難道他是說謊話哄小孩子嗎?”我忍不住這樣想。君劍這幅詩箋,我趕快藏了,不敢給人看。然而他這兩句鼓勵小孩子的話可害苦我了!從此以後,我就發憤讀詩、寫詩,想要做個詩人了。 ① 胡適像著了魔似的學做詩。回到學校上課,先生在黑板上寫高等代數的算式,他卻在大代數教本底下翻《詩韻合璧》,練習本上寫的也不是算式,而是詩!

第二年(1907)5月間,胡適的腳氣病又發了,雙腳腫得比先前狠。根據徽州人的經驗,必須趕緊回家鄉,只要走到錢塘江的上游,腳腫便會漸漸消去。胡適回績溪上莊的老家養病,住了兩個多月,正好又詩興大發。他的族叔兼好友胡近仁,也鼓勵他作詩,二人常常討論切磋,互相唱答。胡適當時又受白居易詩的影響,竟大有長進,寫了些很像個樣子的詩。如《棄父行》②,寫族中某“棄父之人”的真實故事,詩云: “富易交,貴易妻”,不聞富貴父子離。商人三十初生子,提攜鞠養恩無比。兒生七歲始受書,十載功成作秀士。明年為兒娶佳婦,五年添孫不知數。阿翁對此增煩憂,白頭萬里經商去。秀才設帳還授徒,脯不足贍妻孥。秀才新婦出名門,阿母憐如掌上珍。掌上珍,今失所,婿不自立母酸楚。檢點奩中五百金,珍重攜將與息女。夫婿得此愁顏開,睥睨親屬如塵埃。持金重息貸鄰里,三年子財如母財。爾時阿翁時不利,經營慘淡終顛躓。關河真令鬢毛摧,歲月頻催齒牙墜。窮愁潦倒重歸來,歸來子女相嫌猜。私謂“阿翁老不死,窮年坐食胡為哉!”阿翁衰老思粱肉,買肉歸來子婦哭:“自古男兒貴自立,阿翁恃子寧非辱?”翁聞斯言勃然怒,畢世劬勞徒自誤。從今識得養兒樂,出門老死他鄉去。

全詩平易通俗,樸素的描敘中,寄託著深厚的同情和悲憤,完全是模仿白居易的口吻。少年人寫出這樣的詩,算是很不錯的了。 胡適的腳氣病養好了。於是又告別家鄉,步行回上海去。途經富春江,遊覽了釣台和西台。 ③他看到那位隱居高士嚴子陵的釣台之下,祠堂也有,對聯也有,遊人又多;而愛國文人謝翱的西台那邊,卻是冷冷清清,有幾個人知道他曾經在這裡慟哭過文天祥呢?胡適竟感慨系之,寫了一首《西台行》: 富春江上煙樹里,石磴嵯峨相對峙。 西為西台東釣台,東屬嚴家西謝氏。 子陵垂釣自優游,曠觀天下如敝屣。 皋羽登臨曾慟哭,傷哉愛國情靡已。 如今客自桐江來,不拜西台拜釣台。 人心趨向乃如此,天下事尚可為哉!④這是胡適寫的第一首詠懷古蹟的詩,褒謝而抑嚴,言前人所未曾言,也可見出胡適青少年時代反對退隱,主張積極用世的愛國思想。但這詩論理氣太濃,也正是他早期詩作的一種偏向。

以後,胡適詠物有詩,感事也有詩,到什麼地方遊覽要做詩,讀了什麼好書也作詩,照像、送朋友做詩,喝酒、捧戲子也作詩。他在學校里便漸漸有了“少年詩人”的名聲,常常和同學教員唱和。有一次,他做了一首押“”字韻的詩,索請同學教員相和,和作的詩多達十幾首。胡適由此也更出風頭。幾年以後,當年唱和的任叔永猶回憶說: 我昔識適之,海上之公學。 同班多英俊,君獨露頭角。 ⑤ 其實,唱和應酬之作,多枯燥乏味,沒有什麼好詩。倒是他的詠物詩《秋柳》,頗含哲理,詩味雋永,值得一讀。詩前有序云: 秋日適野,見萬木皆有衰意。而柳以弱質,際茲高秋,獨能迎風而舞,意態自如。豈老氏所謂能以弱者存耶?感而賦之。 全詩如下:

但見蕭颼萬木摧,尚餘垂柳拂人來。 西風莫笑長條弱,也向西風舞一回。 ⑥ 胡適自己也頗喜歡這首詩。幾年之後,他在美國還津津樂道,把它講給美國女友韋蓮司聽,⑦又書贈日本友人澤田吾一;⑧甚至說“庚戌(1910)以前所作詩詞,一一都宜刪棄,獨此28字,或不無可存之價值”哩!⑨胡適初學詩,多作古詩歌行,也作詞曲,也翻譯外國詩。當時中國公學的英文教員,多能作舊詩詞,也常常鼓勵學生用舊詩體來翻譯外國詩歌。胡適曾翻譯英詩人堪白爾的《軍人夢》、《驚濤篇》,及鄧耐生的《六百男兒行》等幾篇。 ⑩他惟一不敢做的,是律詩。因為律詩中間兩聯要對仗,他小時候沒學過對對子,以為那是很難做的。後來,他偶然試做一兩首律詩送朋友,覺得也並不難,而且漸漸地看透了律詩這種“把戲”。他說:

做慣律詩之後,我才明白這種體裁是似難而實易的把戲;不必有內容,不必有情緒,不必有意思,只要會變戲法,會搬運典故,會調音節,會對對子,就可以謅成一首律詩。這種體裁最宜於做沒有內容的應酬詩,無論是殿廷上應酬皇帝,或寄宿舍里送別朋友,把頭搖幾搖,想出了中間兩聯,湊上一頭一尾,就是一首詩了;如果是限韻或和韻的詩,只消從韻腳上去著想,那就更容易了。大概律詩的體裁和步韻的方法所以不能廢除,正因為這都是最方便的戲法。 胡適這般鄙薄律詩,不滿於用典和限韻,不正是他日後抨擊律詩,鼓吹“詩體大解放”的濫觴嗎? ①《四十自述》“在上海(二)”,上海亞東圖書館版,第681頁。 ②《棄父行》,原載《競業旬報》第25期,署名鐵兒。這首詩的寫作地點和時間,胡適自己說法不一。在《四十自述》中說,“在家鄉做的《棄父行》,很表現《長慶集》的影響”;在《藏暉室札記》中說,“余幼時初為詩,頗學香山。

十六歲聞自里中來者,道族人某家事,深有所感,為作《棄父行》,棄置日久,不復記憶,昨得近仁書,言此人之父已死,因追憶舊作,勉強完成,錄之於此。 ”據此,似作於上海。在《嘗試集自序》中,只說“那一年”做的,不說地點。 今據《藏暉室札記》所錄抄出。 ③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邊,富春山上,有東西兩台。傳說東台為東漢嚴光(字子陵)隱居垂釣處;西台是宋末謝翱(字皋羽)哭祭文天祥處。台下有嚴祠,宋范仲淹建。孫寄龕題聯曰:“江山如畫,高風終古長流,止姓氏流芳有光名郡; 出處休論,清節盡人可學,願去度瀨無愧先生。 ”今仍在。 ④《西台行》,發表在《競業旬報》第29期,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九月十一日出版。署名鐵兒,詩前有小序:“嚴光釣台之西,為謝皋羽西台,而過者但知有釣台,不知有西台也,感此成八十四字。”1929年6月15日出版的《吳淞月刊》第2期,刊出胡適《中國公學時代的舊詩》一文,此詩題目改為《謝皋羽西台》。

⑤見《藏暉室札記》卷十一“一一將往哥倫比亞大學叔永以詩贈別”(1915年8月21日)所收任叔永《送胡適之往哥倫比亞大學》詩。上海亞東版,第753~754頁。 ⑥原載《競業旬報》第33期,題為“秋柳并序”,署名溟遊。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戊申)十月二十一日出版。 《四十自述》注“己酉”,誤。李敖《胡適評傳》第211頁,引《藏暉室札記》卷七“三五秋柳”,按語同誤。 ⑦見《藏暉室札記》卷七“三五秋柳”(1914年11月13日),上海亞東版,第464~466頁。 ⑧同上書卷十二“三二往訪澤田吾一”(1916年3月26日),上海亞東版,第858頁。 ⑨見《嘗試集》所附《去國集》中《秋柳》一詩跋(1916年7月作)。

⑩《軍人夢》,見《四十自述》“在上海(二)”,注“戊申”(1908)。 《驚濤篇》,載《競業旬報》第33期,署“英國堪白爾著,鐵兒譯”。 《六百男兒行》,附載《競業旬報》第30期所刊《軍人美談》一文中,署名適。 同註①,第70~71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