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毛澤東傳

第37章 奮鬥(12)

毛澤東傳 罗斯·特里尔 1741 2018-03-16
周恩來負責這次反“圍剿”,1932年8月(譯按:應為10月) 在寧都舉行的一次會議上,他取代了毛的職務,成為紅軍總政委。 在這些年中,週沒有站在毛的一邊。他相信陣地戰,他認為這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他覺得毛行為古怪,在寧都會議上,他倆曾言詞激烈地展開過論戰。 @當然,週並不像毛那樣強烈反對28個布爾什維克。 紅軍打退了蔣介石的第四次“圍剿”。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是周在28個布爾什維克思想指導下的戰術起了作用,還是毛朱留下的影響贏得了這次反“圍剿”的勝利呢?但無論如何,這次反“圍剿”的勝利使毛更加孤立。他的“膽怯的游擊主義”也因此而被看成像自動化時代的紡車一樣落後。 1933年4月,反“圍剿”勝利後舉行了一次會議,它把毛的軍事威望打入了地獄。毛沒有參加這次會議,他的瘧疾又犯了,再一次遭受挫折而臥病在床。

那位基督徒醫生趕了來並命令毛住院四個月,但他恢復的比這要快。不久,他就責備傅連璋醫生為他受用的過奢伙食。他說:“我們不要忘記現在是戰爭時期。”這一下輪到這位醫生看起來象得了瘧疾。傅回憶道:“突然,我的臉紅得像只胡蘿蔔。” 毛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過東西,1933年,他寫了幾年來的第一篇文章《必須注意經濟工作》,這是他第一次涉及經濟問題。自從把軍事指揮權丟給周恩來後,毛就像生手一樣熱情十足地將自己投入到基層工作的研究之中。 他騎馬巡視蘇區,核算收穫的糧食,組織販鹽隊到國民黨佔領區走私必需品。他又開始聆聽農民的聲音了,自離開井岡山後他很少這樣做。 中央發起了擴充紅軍一百萬的運動(1933年初還不到五十萬人)。每個根據地周圍都筑起了土牆,稱為“銅牆鐵壁”。毛指出,這樣擴紅會奪走農田裡的勞動力。他還認為,這些土牆會使紅軍陷入陣地戰。毛在~篇談群眾生活問題的報告中說:“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日本人的入侵再次給中國罩上了陰影。就像烏雲遮住了太陽一樣,它使國共兩黨之間的內戰置於一種奇特的光線之下。他們究竟是為何而戰呢?難道它比抵禦外敵入侵,保衛國家領土完整更重要嗎? “滿洲事件”是一個漂亮的藉口,東京藉機第一次踏上了它巨大的鄰邦俯伏著的軀體。它的最初後果是分散了蔣消滅紅軍的注意力,而它的長期影響十分深遠。 毛的民族主義思想絲毫沒有減退,在共產黨的領導人中,他差不多是唯一一個向農民宣傳反對帝國主義的人。他提醒農民說,國民黨幹的最壞的事,是他們與洋人勾結企圖從外面打開統治中國的大門。 當時人們對此感到好笑,蘇區以外很少有人聽到過這種說法。但十年之後,這~說法就顯示出其英明之處。毛和朱於1932 年4月對日宣戰,但是他們已有好幾年沒見到一個日本人,他們所控制的中國人口也只是很小一部分(其法令只在九百萬人口中生效)。

毛確有遠見。 他的目標不是抽象的社會主義藍圖,也不是重複蘇聯的革命,而好像是江西的山溝裡發生了“又一次十月革命”。 他從未對世界革命浮想聯翩。中國是基礎。如果中國出現危難,再也沒有比拯救她更重要的事情了。假如沒有中國,任何革命的說教都只能是脫離實際的知識分子的空談。 毛開始傾向於建立一個抗日統一戰線,但他當時所擁有的權力只能是謀劃此事。中央還沒有發表任何抗日宣言。實際上28 個布爾什維克從未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他們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看成是帝國主義聯合進攻蘇聯的開始。 1933年12月,福建省發生了一場悲劇。一支傑出的國民黨軍隊、蔡廷鍇領導的十九路軍轉而反對蔣介石。蔡想和日本人打仗而不是圍剿共產黨,他向共產黨派出了密使。

而中共卻舉棋不定,他們對待十九路軍反叛的態度是漠不關心並兼懷敵意。王明在莫斯科譴責蔡說:“在同他握手時應朝他臉上啐唾沫。”在中國共產黨決定幫助蔡之前,蔣已用計剷除了英勇的十九路軍。 毛肯定同情蔡。他希望建立一個抗日統一戰線,它包括共產黨以外的所有愛國人士,只要他不是反動派。 1936年,毛回憶說,中國共產黨沒有團結蔡是錯誤的。 然而,毛並沒有為了蔡而使自己陷於窘境。實際上,他曾尖銳地批評蔡企圖在共產主義和反動派之間尋求“不存在的第三條路線”。而更主要的是,要反對對蔡戰而勝之的情緒潮流,毛缺乏必要的影響力。再說,沒有勝利把握他是從不出擊的。因而他只好隨波逐流,這是一段使毛回憶起來會感到不安的插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