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

第32章 第一節兩江總督的權力和收入

咸豐十年四月,曾國藩終於當上了總督。 這年春天,太平軍再破江南大營,江浙糜爛。湘軍成了咸豐皇帝手裡最後一張牌。無可奈何之下,咸豐只得把那頂一直捨不得的官帽,兩江總督,授予了曾國藩。 曾國藩等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了。 從品級上說,曾國藩的侍郎身份和各省總督都是正二品,所以早自道光二十九年,他就和總督平級了。但是,作為窮京官,侍郎們和總督的實權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侍郎只能管管部中幾十名署員,而總督和巡撫則是轄內千百萬人的土皇帝。他們對上只對皇帝一個人負責,對下一手遮天,說一不二。他們在地方上一跺腳,就會地動山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清代皇帝們有意識地使督撫(總督和巡撫)總攬地方上所有大權,成為各地的權力中心,以便強有力地控制各地。

地方上所有政務,不論是大政還是小事,最後都通過督撫裁決。督撫們握著手下各級官員的命門,就是每年對他們進行考評,可以決定他們能不能升官。督撫還是地方最高軍事長官。清代總督例兼兵部尚書,巡撫例兼兵部右侍郎。集行政權、人事權、軍權於一身,督撫們就可以在自己的地盤上,說一不二,獨斷專行。他們永遠正確,永遠受到逢迎,下屬們除仰自己之鼻息外,別無他法。正如曾國藩後來所說:“我在地方任職多年,深知各地督撫權力之大,由來已久。他一言可使雞犬升天,一言亦可使人終身沉淪。所以各級官員都揣摩他的心思,他做錯了事,也會替他遮掩。從手下的官員,到普通軍民,誰也不敢違抗他。”(“臣在外多年,忝任封疆,竊見督撫權重,由來已久。黜陟司道,榮辱終身。風旨所在,能使人先事而逢迎,既事而隱飾。不特司道不肯違其情,即軍民亦不敢忤其意。”)因此他們也很容易作威作福,專擅恣肆。

早在六年前的鹹豐四年九月初五日,咸豐皇帝就曾經命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然而僅過了七天,又收回成命,原因很簡單:怕他成為土皇帝之後,尾大難掉,跋扈難制。一個湖北巡撫尚如此捨不得,更何況天下矚目的兩江總督: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並列為天下最重要的兩大總督。而就太平天國時期的形勢而言,兩江總督的重要性可謂天下第一。 兩江總督是天下唯一一個同時管轄三省的總督。 “兩江”原指明代的“江南省”和“江西省”。清代將“江南省”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所以,兩江地區包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成了兩江總督,又手握湘軍軍權,曾國藩毫無疑問,成了大清帝國最重要的人物。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比皇帝還要重要。 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正如大清王朝的許多事情一樣,兩江總督的年收入,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 如果說基礎工資,或者叫法定工資,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大清帝國的總督,年收入只有區區一百五十五兩。如果大致以一百兩兌換二百元人民幣計算,大約為人民幣三萬一千元,合成月薪約為二千五百八十三元。而按現行的《國家公務員級別和工資標準》,省級公務員職務工資標準為二千五百一十元。古今薪酬制度之一脈相承居然如此巧合。 當然,和今天的工資制度一樣,這一百五十五兩隻是工資條上的基本工資。從雍正時期起,皇帝又特批給督撫們一筆重大補貼,叫“養廉銀”。乾隆十二年,朝廷定兩江總督養廉銀為一萬八千兩,在全國總督中處於較高水平。 只此一項,比起窮京官歲月,就已經是翻天覆地,不可同日而語了。

然而事實上,對於帝國內絕大多數督撫來說,“養廉銀”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張仲禮先生說,中國官員更大宗的收入是“規費”,換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灰色收入。按照西方標準,這種規費收入當然屬於腐敗,但是“中華帝國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認為收取規費有什麼不妥或者是腐敗,只要此種行為保持在習慣性的限度以內就行”。而這個習慣性的限度,據張仲禮的研究結果,督撫級的官員平均是十八萬兩。如果以一兩白銀折合二百元人民幣計,可達三千六百萬元人民幣。如果真的如此,我們差不多可以說曾國藩是大清帝國的頂級富人之一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