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

第14章 第一節一躍龍門,氣焰不同

曾國藩是中國最後一個聖人。聖人似乎和錢是絕緣的,誰見過孔夫子或者朱熹先生談論自家的財錢呢? 所以研究曾國藩的文字汗牛充棟,卻沒有人研究過曾國藩一生的收入與支出。 然而事實上,聖人生活也離不開錢。曾國藩是個心思細密的人,有那麼一段,他堅持每天都記賬,剃一次頭,揀兩塊豆腐,都要記到花銷賬上。 那麼,曾國藩一生到底掙了多少錢,都來自什麼渠道?又是怎麼花出去的?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曾國藩步入仕途,是否使曾家由普通農家上升為富貴家第? 曾國藩長期擔任高官,並且號稱清廉。那麼他吃什麼樣的早餐,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否遵守官場潛規則?有沒有過灰色收入?身後留沒留下巨額遺產? 其實這個話題十分重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傳統社會的許多側面,比如禮金在官員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陋規”到底是不是全進了官員個人的私囊,官員們的灰色收入都有哪些來源,官員們的實際收入和名義收入的差別。再進一步,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傳統時代清官可以分為幾種,貪官又為什麼必須貪污。中國幾千年來貪污愈演愈烈,和傳統財政體制的弊端到底有什麼關係。

如果要填出身成分,曾國藩應該在表上填上“地主”二字。不過為了準確,前面應該加上一個“小”字。 劃成分主要看人均土地。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時,他家里共有一百多畝田地,一共八口人,人均十二畝半。 由於人口的增長,晚清時代中國的人均田地在兩三畝左右。毛澤東的出生地與曾國藩相距不遠,毛在與斯諾談話中說,“我家有十五畝田地,成了中農”,後來又買了七畝,“就有富農地位了”。人均五畝多地就算富農,以此標準判斷,曾國藩家成分被定為小地主當無疑義。 和我們想像中的地主生活不同,在普遍貧困化的晚清,小地主的生活也僅止於吃飽糙米飯,頂多偶爾還可以吃到半個鹹鴨蛋而已。曾國藩家是在祖父曾玉屏手裡發達起來的,曾玉屏一生勤苦,成為小地主後,仍然一早一晚親自澆地灌田。曾國藩在他的墓表中說他自述“種蔬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糞,庸保任之。入而飼豕,出而養魚,彼此雜職之”,也就是說,雖然家裡雇了長工,但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種菜,親手養豬養魚,一天到晚也不閒著。甚至在曾國藩點了翰林成了京官後,祖父仍然親自下地拾糞、種菜。在祖父曾玉屏的帶領下,曾家一家都勤奮刻苦,節儉異常。院里屋外,永遠收拾得乾乾淨淨,幾塊菜地,侍候得無微不至。全家上下都有一種奮鬥向上的心氣。

曾國藩在這種氣氛中出生與成長,他和弟弟們課餘時間常乾放牛、砍柴之類的零活。為了補貼家用,幾兄弟甚至還到集市上叫賣過菜籃子,到採石場幫人推過運碑車。強悍的山風早早地粗糙了他們的皮膚,強健了他們的筋骨。曾國藩後來在家書中提及此事說:“吾家現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吾則不忘落市街賣菜籃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場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閉塞山鄉的農家生活,對曾國藩一生影響十分深重。其一生超乎常人的吃苦精神、克勤克儉的生活作風、百折不回的進取精神,都與此種家風的陶冶密切相關。 至於曾國藩姥姥家,境況遠不如曾家。曾國藩母親江氏本也算出身殷實人家。但她父親“輕財好義”,大手大腳,不善持家,“家遂中落”。到曾國藩長大之後,他的舅舅一輩多落到下中農甚至貧農水平。

在傳統社會,只有讀書做官,才能使家業真正堅如磐石。如果沒有“有功名”的人,那麼這個家庭永遠只是一個土財主,上升不到鄉紳的階層。 湘鄉曾氏明清兩朝五百年來沒有出過一個秀才。祖父曾玉屏下決心供孩子讀書。兒子花了幾十年沒讀出去,人到中年才勉強中了個秀才。他轉而又把希望寄託在孫子身上,特別是最聰明的大孫子曾國藩。 道光十八年春,二十七歲的曾國藩成為湘鄉曾氏數百年來的首名進士。 自捷報傳到白楊坪那一刻起,湘鄉曾家的居家氣象立刻變了。上等的木器家具運進了原本儉陋的農居,祖父曾玉屏和父親曾麟書出門應酬時也坐上了轎子。曾家日常生活雖然不常大魚大肉,但宴客時已經能上“海菜”了。 這就是所謂的“鯉魚一躍過龍門”。

是什麼使曾家一下子翻天覆地呢?雖然中了進士,步入仕途,但並不是馬上就有大筆收入。而且,清代的翰林官員工資十分低微。那麼,曾家的錢是從哪來的呢? 當然是藉來的。曾國藩成為京官,直接效益也就是工資十分有限,但“邊際效應”相當大。一個人一旦入仕,就成了一支極具投資價值的潛力股。新科進士翰林公,前途實在不可限量。混得最不濟也是個知縣,混得好的,部堂總督大學士,也都在意料之中。所以捷報傳出,前來攀附者立刻絡繹不絕。在曾國藩點翰林之前,曾家盡力巴結,也沒認識幾個衙門裡的胥吏。點了翰林之後,湘鄉縣令馬上坐著八抬大轎,前來曾家拜訪,和曾國藩稱兄道弟,把手言歡。曾麟書被知府和知縣尊稱為“老太爺”,內心得意非常。 (鯉魚躍龍門,不但榮及父祖,還能光披九族。曾國潢在家書中繪聲繪色地記載,一位族叔“為命件事”“接官”,地方官問他是何人,衙役們回答,是“曾某大人令叔”。於是“官稱之曰'叔老大人'”,此叔感覺大有光彩,快慰平生,“此次最得意。”)

正如所描寫的,范進在未中舉前,借碗米都藉不到,中舉當天,他岳父就拿著數千錢趕來,鄰居們也送米的送米,送肉的送肉,讓他順利地打發了報喜的“報子”。在那之後,更“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