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盛世光陰·張國榮

第15章 第十四章立志做電影導演的張國榮

回顧張國榮(Leslie Cheung)的演藝生涯,我們不能不感慨他的腳步與香港歷史的種種契合。 Leslie的演藝人生,正處於從香港回歸進入具體籌備階段的1982年起,到正式回歸的1997年,這15年期間,加上回歸前期的5年及回歸後的5年尾聲階段,前後共歷經25年。可以說,他的演藝生涯正是與香港現代史上最富戲劇性的時代完全重合的。 作為歌手,Leslie的事業始於1977年在亞洲業餘歌唱比賽上演唱的一首英文歌曲。當時香港歌壇正處於從英文歌曲向粵語流行歌曲轉型的過渡期,即將迎來真正的流行歌曲時代的到來。羅文等歌手演繹的具有本地風格的粵語歌曲(很多是電視劇主題歌)十分流行。 Leslie的第一張專輯全部是英文歌曲,第二張則是粵語翻唱的歐美歌曲以及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這忠實而及時地迎合了當時香港歌壇發展的節奏。

此後,Leslie一方面翻唱日本歌曲、同時演唱以黎小田等人製作的香港風格的流行樂曲。 1987年轉投新藝寶唱片公司後,在與日本音樂界的合作中確立了其精湛的音樂風格。這也是順應了80年代前期日本歌手在香港走紅及隨之而來的日本歌曲翻唱風潮,香港的流行歌曲在此過程中也得到很好的歷練。還有像80年代中期譚詠麟起用日本作曲家芹澤廣明從而改變自己的音樂,都反映了當時香港歌壇的流行趨勢。儘管Leslie在80年代末興起的台灣歌曲翻唱風潮中並未有許多翻唱作品,但只要回顧他作為歌手的成長過程,就會自然地聯想到80年代香港流行歌曲的發展史。 在經過數年的引退生活復出歌壇後,Leslie選擇了加盟台灣滾石唱片公司。 1991年香港開始衛星電視的播出,由於最初粵語節目的播出未被允許,歌手紛紛轉而重視國語歌曲,Leslie顯然也認清了那個時代的需求。在1997年回歸後香港的經濟發展減緩時期,Leslie以自己的兩台演唱會體現了他超越性別的自由意識,他向我們傳達了在回歸後的新時代裡,不必被既往概念所束縛,追求實現沒有偏見的自由世界的精神告白。可以說,歌手Leslie的腳步一直都是這樣密切地呼應著時代的氣息。

不僅作為歌手,我們同樣可以捕捉到作為電影演員的Leslie的腳步是如何緊扣時代脈搏的。但是,電影終究是導演的天下。以歌聲與時代共舞的Leslie,在電影世界中充分體驗了作為演員的滿足感的同時,也深深感到自己作為一個演員不能把握主導權的遺憾。他渴望更加主動地介入電影世界,創造自己的時代――我們看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想要做導演”的願望一直貫穿於Leslie的語言和行動中。 本文試圖沿著Leslie電影導演之夢的誕生和成長的足跡,來追溯他的藝術生涯。 Leslie究竟是何時開始夢想成為一名導演的呢?翻看我訂閱的香港電影雜誌《銀色世界》(創刊於1979年1月,1997年2月停刊),這裡刊登了比較多的對Leslie的採訪,就從這些採訪內容中他本人的一些發言來窺探一下那個時期吧。

首先,最早的關於導演夢的言論見於《銀色世界》1989年2月第229期的報導《張國榮宣稱希望與梅艷芳雙雙結婚》。記者引用Leslie的話這樣寫道: “'而我雖然二、三年後會移民外國,可是大概不會特意開個告別演唱會的,如果要搞些特別紀念,還不如我和梅艷芳在紅磡體育館,與各自的另一半,雙雙結婚。哈!'……但是張國榮在離開娛樂圈、嘗試非明星生活之前,他還有個心願要完成。……他雖然說以前提過此事,但知道的人不多,且一向在幕前的表現不錯,突然表示要'演而優則導',不免叫人有點意外。'拍片那麼多年,我經常留意導演們的做事方法來偷師,而且許多片我也經常參與意見,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導演這工作。'”

在這裡,Leslie談及移民及引退,並表明他引退前想做的事是做電影導演。結合1989年9月Leslie正式宣布引退來看,這一年他確實有此打算。不過在當時的演藝界,“三年後退休”就像一句口頭禪,誰都可以這麼說的。 香港的移民熱潮大約發生在正式確定香港回歸併開始研究具體回歸實施方案的1983、84年,以及1989年6月之後,此後也出現過若干次的移民熱潮。正值回歸前10年的1987、88年也是如此。那時興起“移民電影”熱,並產生了《航天員》一詞,1988年8月8日還創刊了《移民抉擇》雜誌。 在這個熱潮中,演藝圈中關於“移民與引退”的說法在人們眼裡已經見怪不怪,估計誰也沒有把Leslie的發言當真吧。因此隨之發表的關於他想做電影導演的言論也同樣沒有被當真。那麼為什麼這個時期他會產生做導演的想法呢?讓我們做一個推測。自1978年《紅樓春上春》以來,Leslie雖然也有幾部值得關注的作品,但總體來說這些作品並未給他帶來好運。而從1986年轟動一時的《英雄本色》之後,Leslie出演了一部又一部可以稱得上力作的電影,如《倩女幽魂》(1987年)、《英雄本色2》(1987年)、(1988年)等,……可以想像都是因為他在這些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了作為電影演員的滿足感。同時,他看到吳宇森、關錦鵬等人如何做導演以及徐克如何做監製,深受啟發,所以才會萌發了那些想法的吧。

之後Leslie也曾幾次表示了要做電影導演的想法,而在1989年的4月或5月,這個消息終於在報紙上成了一大新聞。我們可以在無線電視台的《1989年度勁歌金曲第一季季選》(大概是5月播出的)中看到他與主持人鄭丹瑞(阿旦)的這段對話: 阿旦:“聽說你的音樂電影《日落巴黎》很好看是嗎?你自己也參加了好多意見。聽說你想要做導演,是不是有這個打算啊?” Leslie:“如果有看過報紙的朋友會知道我有這個打算的。不過我想今年比較困難,因為我要拍一部電影,我想拍完後我就可以開始導演工作。” 阿旦:“那如果你做導演的話,你想要拍什麼樣的電影?” Leslie:“愛情片啦,哈哈。” 話雖如此,但這時他似乎還沒有具體的導演計劃。 《銀色世界》1989年8月第235期刊登的《張國榮:今年是我的轉折點》一文,以Leslie的手記形式寫來並有如下的記述。根據這篇報導,這一年春夏之間他將在海外舉行《巡迴告別演唱會》,同時宣布以後不再在海外開演唱會。

“主要是我在歌唱事業的發展上,已達到一個高峰。但在這個階段,我卻希望有時間發展歌唱以外的事業,例如導演、唱片監製或是形象設計等工作。而外出登台,實在花太多時間,所以,才決定進行這次告別演唱。” 從這裡我們了解到,他不僅想做導演,而且也考慮到了其他方面的選擇。之後1989年9月17日,Leslie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宣布退出演藝界,引起一片嘩然。關於引退後的問題,《銀色世界》1989年11月第238期曾以《香港歌壇、影壇失去瑰寶——張國榮宣告退休引起震撼——臨別秋波還要執導一部電影》為題報導如下: “到演唱會結束之後,張國榮便不再亮相幕前,電視和各類節目,即使慈善表演節目,他也不會出席,因為現在的慈善節目太濫了。在完成電影『人間道』之後,張國榮也不會再演電影,即使得獎他也不會出席任何頒獎典禮,以守諾言。但是張國榮還欠嘉禾一部片約,但不是演員約,是導演約,所以在演唱會完滿結束後,他會環遊世界三個月,之後便到紐約攻讀電影課程,充實電影知識。整個課程約需九個月進修,接著便會執導一部電影,完成電影后,便正正式式告別娛樂圈,完全脫離演藝界,功成身退。”

這樣,Leslie在1989年12月21日至1990年1月22日舉辦了與他年齡一樣的33場告別演唱會,揮別依依不捨的眾多Fans,以輕鬆的心情移居加拿大。 如今眾所周知,Leslie的上述計劃並未實現。命運弄人,Leslie並未作為導演,而是仍然以歌手、演員的身份又返回了香港演藝圈。 出演王家衛導演的《阿飛正傳》(1990年)而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為他復出演藝圈埋下了最初的伏筆。 1991年4月21日的頒獎典禮,當天Leslie不在香港而沒有出席,由好友周潤發代為領獎。 Leslie的獲獎感言刊登在《電影雙周刊》1991年5月2-15日第315期上。他先說“由於我正在加拿大唸書,課程緊逼,故未能抽身返去香港出席這次頒獎典禮”,接著表示對獲獎“感到意外”,我覺得這是他的真情表達。他憑著《烈火青春》(1982年)、《英雄本色2》(1987年)、(1988年)等電影,數次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而最終與大獎失之交臂,反倒是在他引退之後拿到了這個獎。可以想像這時Leslie的決心或許有所動搖了吧。

而且在加拿大的隱居生活,似乎與他此前心中嚮往的理想相去甚遠。在《Leslie Cheung的所有》(產業編輯中心/1999年4月15日出版)中,除了寫真以外,採訪內容也很出色。其中就有記述說,Leslie覺得“Something was missing”(生活中缺了點什麼),“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我愛的人和關心我的人都不在身邊。雖然生活的確悠閒自在,但做人如果太過清閒了,也就降低了存在的價值”。
其後,Leslie出演的電影漸漸增多,出演陳凱歌導演的(1993年)使他真正走上了演藝復歸路。在這部作品中,Leslie的演技和他在學習京劇藝術方面的努力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而對他本人來說,這部電影也肯定在許多方面鼓舞和激發了他自己。也許,他的內心再次動搖了。 1993年秋天,Leslie一行為宣傳此片訪日時,《周刊文春》1993年10月21日號曾這樣報導:

“Leslie出演這部電影,既有對陳凱歌導演的信任,也由於他們對這個關於'藝術和愛情都無情地被政治所捉弄'的故事產生了共鳴。關於最初對中國的印象,'外表看上去似乎不錯,但實際上還有許多人在貧困中掙扎,整個社會缺乏應有的自由。'認為'自由比什麼都重要'的Leslie,沒有等到97年回歸,就移民到了加拿大。” 是選擇回歸後的香港、還是加拿大?是延續一個明星的生活、還是退出而過那種雖然安逸卻無聊的普通人的生活? ——抱著這種猶疑搖擺的心態,於1993、94年出演了多部電影后,Leslie似乎終於下定決心要留在香港。之後就有了1995年6月的複出歌壇宣言,同時也再度燃起他的導演夢想。

1996年,在爾東昇、羅志良導演的《色情男女》中,Leslie擔任了其中戲中戲的導演。這只是非常短小的一個作品,但此後就有了Leslie關於導演之夢更加積極的言論。比如,在曾多次採訪報導Leslie的亞洲大眾文化雜誌專刊——日本的《POP ASIA》雜誌1997年4月30日第11期中發表的訪談中他便說道:“我已經決定今年底初次嘗試做電影導演,所以要做的事情很多。” 另外,在前面提到的《Leslie Cheung的所有》中,採訪者志摩千歲問:“第一部執導的電影進行得怎麼樣了?”Leslie回答:“正在準備著呢。劇本還沒有定稿,但如果快的話我想今年(1999年)春天就可以開始了”。志摩女士在後來出版的《Leslie的時光》(產業編輯中心/2004年4月1日出版)中提到,這是1998年秋末的事。 還有其他一些事情也可以證明他做導演的志向。 1999年3月29日香港大學舉辦了一期研討會《港大論壇——東邪西毒》,林青霞與Leslie一起作為演講嘉賓,在研討會上探討王家衛導演的《東邪西毒》的電影製作手法。 “今年或許你們會看到一部好戲,因為Leslie is going to be a director this year”,林青霞邊說邊望向鄰座的Leslie。而Leslie則並未局限於王家衛的電影,而是對香港電影業的現狀發表了一番宏論。他的發言與其說是一個演員的觀點,不如說更接近於導演或製作人的視角,其思路清晰嚴整,儼然像一名已經拍過多部電影的導演。
這一時期,在《電影雙周刊》1999年3月8日-4月1日第520期的採訪報導《傳奇背後——張國榮》中, Leslie也就準備執導的作品進行了詳盡的敘述。 “這是第一部張國榮的電影,不說其他,現在首先要找到投資者。”……“主要的角色也會用專業演員,已經確定的有莫文蔚、葉德嫻,編劇是阿寬(陳慶嘉)。其實故事是我想的,他再替我polish(潤色)”…“(開機)希望定在7月。製作費用在1500萬美元以內。” 這部長篇電影最後沒有實現,但從這次採訪可以知道當時已經進行到很具體的程度了。 2000年,Leslie執導了一部37分鐘的短篇電影——提倡禁煙運動的主題作品《煙飛煙滅》。在這部作品中Leslie身兼編、導、演三職:腳本也是他寫的,他還在劇中與Anita(梅艷芳)出演一對夫妻。作品雖短,但已能充分讓人感受到Leslie的藝術才華。流暢的故事背景、精練的鏡頭運用,除了Anita之外他還很好地協調和調動了多位影星參與演出。可以肯定,這次經驗大大增強了Leslie的信心。 接著,2001年3月,Leslie執導了自己的歌曲MTV《夢到內河》,並邀請日本芭蕾舞演員西島千博共同出演。同年末,他又導演了與Anita對唱的《芳華絕代》的MTV。這部作品運用優美的黑白和彩色鏡頭,不僅極富戲劇性,而且畫面性感迷人,與《煙飛煙滅》相比,更加展現了Leslie作為導演的出類拔萃的藝術靈感。劇情設計非常出色,加上張叔平對Leslie與Anita對唱畫面的剪輯,觀者無不被深深吸引和感染。 2002年初春,Leslie在香港接受了《POP ASIA》雜誌記者石井恆先生的採訪,談起自己將要執導的作品,Leslie始終興致勃勃。 《POP ASIA》2002年4月10日第41期刊登的石井恆先生的這篇採訪《亞洲的驕傲Leslie Cheung》,這裡節選其中一段: “現在正處在緊張的籌備階段”……“其實十幾年前香港電影界的朋友們就問過我,Leslie為什麼不自己做導演呢?可那時我還不具備做導演的條件,也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兩年前我陸續導演了一些MTV,還有禁煙運動的短篇電影《煙飛煙滅》,現在已經為正式執導電影做好了準備,我渴望製作電影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了”……“演員方面已經決定從內地挑選。” 事實上,Leslie的第一部執導作品在這一時期已進入了相當具體的操作階段。據知情人士透露,劇本的第一稿已經完成,構想是以中國青島為故事背景,講述一個的是上一個時代的愛情故事。服裝設計準備委託關係很好的和田惠美女士擔任,而音樂製作則由默林茂先生(《十面埋伏》的作曲者,2004年)負責等等。這時的Leslie夢想正在逐步變成現實,其情緒之高漲從這個時期的訪談中就可以感覺得到。儘管劇本初稿還不完善,他準備再行修改,但無論如何,在Leslie離去的前一年,他已經站在了距離實現願望很近的地方。 一年後,Leslie走了。而他最終未能被稱為“張國榮導演”。接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時我正在新加坡旅行,看到2003年4月4日《聯合晚報》刊登的文,心情十分沉痛。據《港報》及其他香港的報導所述,曾允諾為Leslie的電影出資的中國內地實業家,在2002年3月因涉嫌挪用公款,經過兩個月的調查已被拘捕,隨之,Leslie導演夢斷。 十數年間的孕育培養,致力於成為一名電影導演的夢想在就要實現之際破碎了,可以想像那是怎樣沉重的打擊,並最終變為深深的絕望。試想如果處在香港電影的昌盛時期,肯為Leslie導演電影出資的應該不乏其人吧。因此不由得不這樣想,將與時代共進的Leslie逼向絕路的,也還是這個時代。 儘管如此,十幾年來鍥而不捨地追求導演之夢,並為實現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的Leslie仍然讓我們驚嘆。從1989年到2002年,當我們回顧Leslie走過的實現導演夢想之路時,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不斷進取的藝術家形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