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國學大師們

第122章 聯語

陳寅恪挽王國維的一聯:十七年家國久魂銷,猶餘剩水殘山,留與壘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籤新手觸;待檢契文奇宇,謬承遺命倍傷神。 (一九二七年北伐軍入北平之日,王國維自沉於頤和園魚藻軒。他是忠於清室的,遺書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當此事變,義無再辱。”清祚告終於宣統三年(一九一一),距離王國維之死為十七年,“十七年家國久魂銷”指此。“契文奇字”指王國維在甲骨文、金文方面的成就。) 陳寅恪以學問淵博著名,為人卻是很風趣的。他做大學問之餘,也喜歡做對聯。一九二六年,他做清華國學研究所導師,當時,他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並稱國學院“四大導師”。陳寅恪對學生說:“我有一聯,贈給你們。”聯雲:“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南海聖人”指康有為。研究所導師之一的梁啟超是康有為的弟子,另一導師王國維則做過宣統皇帝溥儀的師傅。所以他說他的學生是康有為的再傳弟子,是大清皇帝的同學。)

抗戰期間,陳寅恪在昆明西南聯大教書,碰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轟炸,便時常要“跑警報”(躲避日機空襲),在離郊區不遠的地方,有些人在院子裡挖了一個坑,上面蓋上一塊很厚的木板,人則進入坑內躲避。陳寅恪因而做了一副對聯:見機而作,入土為安。 (“入土”者,躲入防空洞也。見機而作,入土為安都是普通成語,但其運用之妙,卻令人嘆服。)。 陳寅恪不但曾用對聯來“幽”學生的“默”,且曾用過對聯來“幽”大學校長的“默”。羅家倫出任清華校長時,送陳寅恪一本他編的《科學與玄學》,陳回贈一副對聯:不通家法,科學玄學;語無倫次,中文西文。橫批:儒將風流。羅問作何解,他解釋說:“你在北伐中官拜少將,不是儒將嗎?又討了個漂亮的太太,正是風流。”

1932年夏,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劉文典請陳寅恪擬定國文招生試題,作文題是《夢遊清華園記》,外加對對子。一年級為“孫行者”,“少小離家老大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