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國學大師們

第55章 少年

吳宓不到一歲生母李孺人即病逝。吳宓對於其母的音容笑貌毫無記憶,也無法想像,為此,他引為終身之恨。很多研究者認為:吳宓幼年母愛的缺失影響了他一生的情愛觀。 吳宓因幼年喪母,祖母怕吳宓無人照顧,做主將3歲的吳宓出為其叔父吳建常(稱仲旗公)的繼嗣。仲旗公在1987年的陝西鄉試中被錄為副貢生,少年得志,彎弓騎射,西出陽關,欲在邊塞建功立業。辛亥前後,仲旗公曾官至陝甘都督的參謀長兼秘書長、涼州副都統,辭官後賦閒滬上。吳宓對仲旗公的學問、修養、道德、行誼深為佩服,對仲旗公一生受女人愛慕的女人緣也羨慕不已。連仲旗公在滬涉足風月場中,引來名妓爭相求寵、爭風吃醋的風流行為,也為吳宓所稱道。吳宓獨遺憾仲旗公沒有“早以女子之心理及戀愛之技術”傳授給自己,致使自己在情場中追逐多年,卻總是失意人。

吳宓成年成名後,他的同鄉民國元老於右任在一首詩裡這樣寫到他們父子: 仲旗公遠在西北邊關求功名,所以吳宓的實際生活還是由父親芷敬公及續弦雷孺人照料。祖母楊太淑人怕吳宓受後母虐待,便親自照料吳宓。 1905年冬,吳宓被送往三原縣北城,師從涇陽王麟編讀書。祖母隨同吳宓移住三原,陪伴孫兒讀書,直到第二年6月病逝。 吳宓在祖母的溺愛下生活了12年,但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一份有益的賜予。晚年,吳宓曾在自編年譜中追憶祖母對自己的溺愛,反思這份溺愛對自己的影響:“(1)溺愛,縱容過甚。不但使全家人皆不服,且養成了宓之許多不良的性行、習慣。(2)宓一生感情,衝動甚強。往往以一時之感情所激,固執私見,孤行己意,不辨是非,不計利害(後乃悔悟)。又自己勤奮勞苦,而不知如何尋歡求樂,無逸豫之情,少怡悅之意。即是:能工作,不能休息。能緊張,不能縱逸。對人,則太多計較與責難——以上皆類似(楊太淑人)之個性,由不自覺(無意)的摹仿而來者。”

一次因為祖母和繼母的矛盾,吳宓遭受了平生“只此一次”的體罰: 1904秋,某夜。宓讀完《左傳》中陳公子完奔齊一長篇,能背誦,楊太淑人始同宓寢,時已甚遲矣。中宵,楊太淑人忽起,將宓重責痛打一次,就炕鋪上壓宓俯臥,用兩手力擰(扭,扯)宓臀、腿、臂等處之肌肉,至於紅腫,宓大哭叫。芷敬公不敢來,雷孺人不便來。獨有劉媽聞聲馳至,涕泣抱宓於懷,極力救護,勸止。楊太淑人旋即放手,側坐。淚如雨下。久之,楊太淑人自往外間堂屋正中椅上端坐,劉媽側立,扶持宓跪於其前。楊太淑人堅持送宓至井邊,命宓即投井死。劉媽苦諫,相持。其後各自靜默,直至明晨,始各歸,寢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