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文學大師們

第41章 報人

張恨水成為一名報人得益於郝耕仁。郝到廣東去時,推薦張接任他《皖江日報》總編輯的職務,從此,張恨水進入了報界。 1919年,張恨水典當了所有行李,向一個賣菸卷的老大爺借得十元川資,準備到北京圓大學夢。到北京後,經人介紹,他白天到《時事新聞》報幫助處理新聞稿,晚上到《益世報》兼職做校對,從晚上十點工作到清晨六點。當時張還上英文補習班,由於上班時間不固定,他只能於下夜班後,在住處朗讀英文。當時《時事新聞》報社設在老闆府上,張每日清晨讀英文擾了老闆娘的安眠,老闆娘怒而要求老闆解僱張。但《時事新聞》報的主編惜才,安排張到天津《益世報》做駐京記者。 1924年,成舍我籌到了一筆資金,找到張恨水,讓張幫他創立北京《世界晚報》,負責文藝副刊,張恨水欣然前往。因為是新辦,外稿不多,故初期的副刊《夜光》幾乎是“張恨水的獨角戲”,小說、散文、詩詞、小品、掌故、筆記、談戲等等,全是他一人包辦。 《夜光》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尤其是張撰寫的長篇小說,引起了出人意料的轟動,得到了各階層的喜愛,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

次年2月,成舍我又創辦了《世界日報》,仍然是由張恨水主編副刊。和《夜光》一樣,初期仍是“張恨水獨角戲”,他撰寫了連載小說《新斬鬼傳》,刊完後,又撰寫了百萬言巨構,《世界日報》得以名聲大噪。 由於當時張恨水的工作繁忙,為了、《夜光》的稿件質量,他在報上公開招聘特約撰稿人,由他親自出題考試。除了文字功底,他還擬了幾個條件:一、須是學生;二、對新聞事業有興趣;三、勤苦耐勞。在眾多的投考者中,張恨水選中4人,他們是張友漁、馬彥祥、朱貽蓀、吳秋塵。他們以及後來的胡春冰,被當時的新聞界及讀者戲稱為“明珠黨”。 “三·一八”慘案發生後,張恨水與《世界日報》的同仁一起,報導了慘案的經過,聲援學生運動,指責段祺瑞政府,要求段辭職以謝天下。邵飄萍遇害後,張恨水又以“邵飄萍以身殉職”為題,在《世界日報》頭版報導事件真相,為報界同仁伸張正義。

張恨水因反對日本在華北的擴張,被迫離開北平,來到南京,與張友鸞等人辦了《南京人報》。因張的巨大號召力,《南京人報》一炮打響,在不足100萬人的南京市,第一天就銷售了15000份,這在當時是個震撼報界“破紀錄”的新聞。 張恨水在《南京人報》不拿薪水,編副刊也是盡義務,沒有任何報酬。所以當時在南京報界,《南京人報》被稱為“伙計報”,因為大家都成了伙計,沒有老闆。 張友鴻回憶張恨水:“張恨水先生當時40開外,身體較為高大,胖墩墩的。未見其人,已聞其聲,嗓門很高,帶著京腔徽調。他撩起夏布長衫,拿著折扇,登上樓來,嘴裡還說著:'今天可真熱!'一來編輯部,他首先是翻看當天各家報紙,拆閱給報社和他私人的信件,然後和報社其他負責人談談,了解報紙出版時間和發行情況。他灑脫豪放,談笑風生,有時高興起來還要哼哼京戲。記得有一天晚上,左笑鴻(知名報人,時為《世界日報》副刊主編)從北平來,他的裝束與恨水先生差不離,兩人原是故交,自是無話不談,說著笑著,這兩位先生忽然一唱一和地來一段,聲調高亢,字正腔圓,而恨水先生竟至離開座位,擺起步來。他這一唱,引來了隔壁排字房的工人,無疑博得了熱烈的掌聲。”

抗戰時期,張恨水在《新民報》副刊“最後關頭”發表了上千篇詩文,宣傳抗日,針砭時弊,嬉笑怒罵,犀利潑辣。 “最後關頭”在創辦一年後,由於觸怒國民黨政府,被勒令停刊。 張恨水的報人生涯長達30年。在他結束報人生涯後,卻從付出十載心血的《新民報》上讀到別人給他捏造的罪名,說他是國民黨特務迫害北平《新民報》的幫兇。接著,家鄉土改,將他抗戰時期保存在老家白岩寨的12箱書的手稿付之一炬;他的作品被列為禁書,直到他去世多年後,才重見天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