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文學大師們

第40章 京味

張恨水對北京感情極深,他曾說:“北平是以人為的建築,與悠久時間的習尚,成了一個令人留戀的都市。所以居北平越久的人,越不忍離開,更進一步言之,你所住久的那一所駐宅,一條胡同,你非有更好的,或出於萬不得已,你也不會離開。那為什麼?就為著家裡的一草一木,胡同里一家油鹽雜貨店,或一個按時走過門的叫賣小販,都和你的生活打成了一片。” 日本學者矢原謙吉曾說:“張恨水,皖人,而其'北京氣派'似較京人尤甚。” 偶爾,張恨水會與朋友相邀去中山公園的茶社小聚。當時中山公園內有兩家茶社——長美軒茶社和上林春茶社,在文人圈享有盛名。張和報界同仁、文友經常來這裡小坐,每每品茗敘談及至深夜,才踏著月色欣然而歸。

著名的來今雨軒也是張恨水品茗閒談的好去處。來今雨軒也在中山公園內,茶客幾乎是清一色的文人及各界名流,魯迅、錢玄同、胡適、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老舍等人,都曾流連於此。二十年代末,來今雨軒辦起了舞場,張恨水雖不會跳舞,卻常來這裡的舞場茶座喝茶。一來是這裡的茶點便宜,二來可以喝茶的同時一面看舞,一面聊天。他的本意根本不在跳舞,享受的只是那份閒情而已。 張恨水對陶然亭情有獨鍾:“在三十年前的京華遊記上,十有八九,必會提到陶然亭。沒到過北平的人,總以為這裡是一所了不起的名勝……及至我到了故都,不滿一星期,我就去拜訪陶然亭,才大失所望……那裡沒有人家,只是曠野上,一片葦塘子,有幾堆野墳而已……我在北平將近二十年,在南城幾乎勾留一半的時間,每當人事煩擾的時候,常是一個人跑去陶然亭,在蘆葦叢中,找一個野水淺塘,徘徊一小時,若遇到一棵半落黃葉的柳樹,那更好,可以手攀枝條,看水里的青天。這裡沒有人,沒有一切市聲,雖無長處,洗滌繁華場中的煩惱,卻是可能的。”

張恨水的小說帶有很濃的北京味,對北京歷史沿革和風俗掌故頗有研究的老北京金寄水說:“恨老不是北平人,反而比我們看北平看得清看得準,對北平語言,也比我們敏銳,所以要想知道舊時的北平,就看。” 張恨水的小說多以北京為背景寫就,其小說中提到過的許多北京名勝或地名,成為讀者們嚮往的地方。例如,中的天橋是主人公樊家樹結識唱京韻大鼓的沈鳳喜、賣藝姑娘關秀姑之處。許多外地的張恨水迷來京一定要到天橋一遊,還有人會去尋找沈鳳喜住過的水車胡同。 有評論者說,老捨與張恨水是京味文學的雙子星座,他們的作品最具有原湯原汁的北京味。但張恨水不同於老舍,“他以一個外來謀生者的身份進入北京,沒有老舍那樣牽動本源的切膚之痛。他寫小說,對好看、吸引讀者的關注遠遠超過其他更高的文學追求。但與此同時,他無意中刻劃了一副眾生相的長卷。他的北京不僅是他自己的,也是樊家樹、金燕西、冷清秋們的,是軍閥、闊太太和天橋雜耍把式們的。這個迴響著京韻大鼓餘音的北京於是永遠停駐在文本中,成為民國初年的夕陽殘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