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曹操是怎樣煉成的

第113章 此生奢求真理存

曹操是怎樣煉成的 余三 1735 2018-03-16
曹操和嚴邟不用問路,就跟著人流來到許劭的私學,平輿縣城東門外,這里市井儼然,茅屋相連。眾多學子來往街巷,有很多趕去學堂聽課。 在一座仍舊是茅草屋頂的高大房子裡,四面軒窗,屋內大約能容納二百名學生,屋外有一塊塊小石頭或者磚頭,成放射狀排列。 交錢的就有號牌,可以到茅屋裡面聽課,交不起錢或者報不上名的只能坐在屋外聽許劭給學生講課。 對於蹭課的窮苦士子,許劭並不收費,也不驅趕,盡力開化眾生,有錢無錢並不是能不能接受教育的唯一標準。 許劭的班級分上下午,每五天每個班只上兩個半天的課,可以有五個班輪換教課,最多可教授一千名左右的學生。 事實上,平輿縣城內聚集最多時候達到三千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求學者,再加上跟隨這幫學子前來的家人、僕人、朋友等,何止上萬。

自周至秦再到東西兩漢,官學資源緊張門檻高,自然就催生了私學經濟。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都曾是大名鼎鼎的私學領袖。像許劭、鄭玄、盧植這樣有在洛陽太學任教,對當時官場熟悉的大儒們,自然就成了“鑽石級別”的稀缺資源,寒士學子們對之趨之若鶩。 學堂內二百名學生早已坐定,等待許劭,學堂外面靠近里圈的石頭和磚頭上也早已擠滿人,曹操想要找一塊磚頭安放屁股,卻連插一隻腳都很困難。 學堂外面至少有一百名蹭課學子,圍著學堂就座,眾星拱月般。 曹操覺得奇怪,至於嗎?不就一個許劭嗎?他的課值得這麼聽嗎?想當初他們在太學……嗨,曹操想,要是當初未上太學之前能看到這麼刻苦狂熱的求學場面,他和其他同學至少添加兩分的刻苦。

曹操再看著里里外外這麼多人,還能聽見上課內容嗎?聽課者中有十幾歲的懵懂少年,有幾十歲的莊稼農人。學生的年齡和水平參差不齊,他們能聽懂許劭的課嗎? 學生們一陣輕微的騷動過後,瞬間平靜。按照曹操的經驗,傳說中的許劭登場了。原本以為的中年落魄教書先生,被相貌偉岸、年輕才俊、儀表端方、穿著講究頗有官味的青年才俊形象代替。 許劭生於公元150年,僅比曹操大五歲。這麼年輕的他,竟然能開門辦學,還有令世人追羨的“月旦評”。他講的課究竟怎麼樣? 曹操看所有學生都已經準備好聽課,就他還站著,顯得那麼突兀,慌忙就地坐下,抱著橋玄的青玄劍準備聽課。 許劭開始講課,聲音洪亮,發音緩慢,為的是盡量讓里外所有學生都能聽得清楚。

曹操徹底被感染,被年輕的許劭融化。一個人讓人恨的理由不多,而讓人愛的理由也不多,無非就是心中有沒有愛。 曹操為自己對許劭的誤解和貶低而羞愧,他此刻像個虔誠的孩子,聆聽許劭松下聽風般地講解經典:自古帝王所貴重的無非是寶貝,所親近的無非是親戚和故舊,他們所愛的,應該是人民,所看重的,不應該是爵祿。而歷史上亡國之君,他們不愛人民、不善待社稷、不懂得管理親戚故舊,不知道平衡權利和爵祿,讓普天之下的人效仿他,為了寶物殺害生命,為了爵位僭越朝綱。老子云“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可縱觀歷史,有幾任君主不是倒過來理解這句話?他們覺得君為重、社稷次之、民為輕…… 許劭說完停頓,場上鴉雀無聲。 曹操聽得震撼,他終於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他遇到的徬徨和苦寂的根源所在。

如果皇帝和當權者不將民眾看重,任由你曹操傻傻地努力,一切將會付諸東流。 曹操由衷佩服許劭的勇氣,他竟然敢在這樣的課堂上,說這麼敏感的話題,在洛陽會遭到禁閉。 許劭繼續講:聖人說人君千萬不能因為愛自己的親戚,危及到社稷。愛某幾個人,傷害到法律。不要以為自古治人就像治理河流,養人就像飼養六畜,用人就像用草木。要知道人具有情感,具有是非,具有相背。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要注意學習、完善自身。明辨事物的規律和隱含其間的道理。帝王將相要上下一心,和氣治國。民眾為一家之主,該睦鄰友好、團結父兄妻子。這樣就可以群臣服教、百吏嚴斷、鄰里團結、家庭和睦。聖人要求帝王心中裝有四海,是為了不要忘記四海之內有功、有勞、有愛民之心之士,不忘記國中每一位有功之人,也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有罪之人,這樣才能將恩威遠播、四海同心。

這是曹操自從離開太學,第一次在課堂上聽到如此真切的憂國愛民之聲。這種久違的熟悉忽地勾起被積壓進內心深處的感動。在場學子因真理由衷鼓掌,經久不息。曹操也跟著熱烈鼓掌,不知道何時,淚光已在雙眸閃爍。 曹操已被許劭折服,可已經排到十年後的隊,數百里風塵露宿的他,如何能求到許劭對他的品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