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曹操是怎樣煉成的

第112章 十、名評真相

曹操是怎樣煉成的 余三 1635 2018-03-16
汝南在洛陽東南,約六七百里地。途徑永寧,過洛水,經宜陽,繞過轘轅山西南麓,再經過襄城、葉縣、古城,便到達汝南。 一路上可謂遊山玩水看古城,這是一條不錯的黃金旅遊線路。曹操走這條路,熟悉了沿途地形。日後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從破敗不堪的洛陽到許都安身,就是選擇的這條道路。 “朝中無人不做官,野外沒名不立學”。在汝南搞月旦評的許劭可不是等閒之輩,他出身士大夫之家。他的堂祖父是許敬,許敬的兒子叫許訓,許訓和許敬都做到三公之位,就連許訓的兒子許相後來也做到三公。 許劭看不慣許相巴結太監,又跟堂兄許靖不和,加上大環境不好,一氣之下,辭去太學工作,回到故鄉汝南平輿。失去太學教授工作,許劭總得活下去,便開辦私學教書授課。教學之餘,做些“相人”副業月旦評。

“黨錮”之風猶在,許劭不敢碰朝廷脆弱的神經。為了避諱,剛開始只對歷史人物進行討論。可擋不住全國很多想要藉許劭一語成名的士子、學子。他們帶著禮物去拜見許劭,要許劭對自己評價,看將來能朝哪方面發展,或能有什麼作為。 這跟算命不一樣,受評之人,需要和許劭進行一個時辰左右的聊天,把自己的願望和夢想以及喜好、厭惡、缺點等都說給許劭,然後再由許劭得出對此人評價。 可許劭苦於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拜訪,既影響教學,又打擾他的日常生活,於是只在每個月第一天接待來訪者。 且每月名額只有八名。每品評八名受訪者後,都要在當晚公佈所有人的評語,士人們爭相傳播被評者的評語。 每月八個名額,從全國來的人何止上千?人們自覺按順序排隊,最遠的已排到十年以後。待評的人哪裡會等得起?兩三年的還能等,五六年的,就乾脆先回家,該干什麼幹什麼,等到該自己品評的時間到,再按時前來。

等待時間不長的,就乾脆留下來投入許劭門下學習,邊學邊等,也是個好辦法。是不是許劭故意弄得緊俏的月旦評,直接成就了他的私學,生源滾滾。 曹操哪裡知道許劭的月旦評如此受歡迎,還一路走馬看花登轘轅詠高山,可等待他的拜訪結果差不多就是白跑一趟。 就在前不久,楊彪向朝廷舉薦許劭,無奈許劭的月旦評文化產業的“衍生產品”做得實在是名滿天下,每天來自四面八方的求評者帶來的財富,能讓許劭過得自在逍遙,便不再願意提著腦袋過日子。 再說他許劭要是想走,追隨他而來的學子士人們也不會答應啊,還有那些靠著許劭的私學和“月旦評”開旅館的、開茶館的、唱曲的、雜耍的、搭媒拉縴的、賣小菜的、炒乾貨的豈不都要失業?那些等待評語的人就更不會同意。

許劭終於再次深刻體會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靠近平輿。曹操看見幾個肩挑背扛車拉馬馱生活行李的人,要去投奔許劭的私學。跟他們搭伴前往。 來到平輿,曹操他們以為找錯了地方,整個平輿小縣城人來人往,車馬不絕。街頭商舖林立,市人商賈生意繁忙,沿街叫賣的小販熱鬧得很。路上走著三五搭伴的年輕人,胳肢窩裡夾著一卷或幾卷竹簡趕路,即使洛陽太學也沒這麼熱鬧。 平輿縣更多了幾分熱鬧、輕鬆和自由,還有這裡的人氣和學術氛圍,令曹操眼前一亮。 靠文化名人帶動地方經濟,平輿一躍成為“消費型”城市。 曹操和路友嚴邟投宿到一家叫“客來易”的小客棧,每晚住宿費十錢,每頓三個飯錢,一天共十六錢。 曹操看看自己的錢袋,最多也只能住半個月,還得留下路費回家。當曹操聽到客來易的伙計說,許劭每個月才給八個人做評價,驚得大聲喊:八個?那我等到猴年馬月?

伙計嘴一撇:人家都排隊等著呢。 曹操喊道:那你趕緊給我開飯,我要趕去排隊。 伙計一看曹操就是新來的,什麼也不懂。只顧擦自己的桌子,慢吞吞地對曹操說:急也沒用,都有人排到十年以後啦。 曹操腦袋一嗡,看來要白跑一趟了。按下心火問伙計:啊?十年?有什麼好辦法嗎? 伙計輕蔑一笑:好辦法?就是交了錢排了號回家等著,等時間到了,準時來就行了。 曹操撇嘴,玩著筷子:準時來?我都不知道十年以後在哪。 曹操感覺沮喪,不再多話,吃完飯就休息,打算明天一早退了房前去袁紹家。 第二天一早,嚴邟來約曹操一起去許劭的私學看看。他要報名上學,勸曹操先別著急走,既然大老遠來了,不妨一看。 曹操來到許劭的私學,為何深感震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