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曹操是怎樣煉成的

第74章 初聞民間疾苦聲

曹操是怎樣煉成的 余三 1556 2018-03-16
曹嵩看著空空的院門,聽到大街上漸行漸遠的馬蹄聲,抬抬眼皮,表情無奈,轉而逗曹德玩樂。 每次都這樣,走之前被曹操弄一肚子氣,走之後又拼命地想念他,為他擔心得睡不著。只有兒子待在身邊,他才能感到踏實。 曹操騎在馬背上,走上洛陽的官道,就要去擁抱無限廣闊的世界了,油然而生的自由如輕風拂過水面一般。他本來可以約上志同道合的同學或朋友,但他們都有自己的考察方向。 曹操單騎匹馬,準備出洛陽西路前行,只需二三百里,有老子曾經過的函谷關,歷代爭戰之地,是千古雄關,保護中原和皇都洛陽安全。還有歷代文人輩出的弘農郡,風光出奇俊秀,原始森林茂密,到處都是千年古樹。然後向北,回程經過首陽山,那裡曾經是伯夷、叔齊隱居讓賢的地方,最後一路向東,沿黃河以北經黃河大橋回洛陽。

曹操的馬經過皇城前面的官道,照例需要下馬步行。 然後一路向西,他要經澠池、曹陽到郟,然後向西南去弘農,最後到達函谷關,路上再問行人,哪裡有顯名的私學,順路可以拜訪。這一路快馬來回至少需要兩個月,正是春天到來的時候,可謂是一路風景一路春色。 從安帝去世以後,除了邊疆常常獲勝之外,內憂不斷,“黨人”遭到禁止,太監執政後所委任之人,多數是關係和派系。 他們為官到地方,只負責徵收稅賦、吃拿卡要,地方老百姓越來越窮,人民的生活已經貧苦到了極限。 加上地震、水災、蟲災等自然災害,百姓更加水深火熱,一個地方受災,周圍四五個郡縣都不得安寧,守法的求親靠友,不守法的燒殺搶掠,貧窮生暴亂,此箴言萬古不變。

公元173年春,洛陽周邊發生一場大瘟疫,死難者多為無錢救治的貧民。 家裡缺少勞力,或者將穀子賣掉治病,很多人家剎那間失去糧食、土地,人口買賣市場慘淡,一是怕傳染,二來連官員家庭都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省下錢來接濟宗族親友。 剛出洛陽西門二十里,曹操便發現沿途兩邊有等待購買他們和乞討的人群。那些病餓的窮苦人大多在等待中餓死、病死。 看到窮人們習慣性地朝曹操伸手乞討,曹操快馬飛馳而過,看到一位老奶奶帶著三個瘦得不成人形的孩子,老奶奶連痛苦都失去的臉上,悲傷不再,好像只是為了一口氣存在備受煎熬。 曹操調轉馬頭,來到老奶奶跟前,從馬背上拿出炒麵袋子,遞給伸過來的數十雙瘦骨嶙峋的手。 其他窮人們潮水般地向曹操積聚而來,離開一丈遠的距離,跪地乞討。他們害怕自己身上會有瘟氣,傳染給曹操。

曹操心生感動,將要瀕死的百姓卻懂得愛惜和尊重他的生命。 住在洛陽城內的統治者們在幹什麼?忙於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爭奪利益,置萬民困苦於不見?百姓沒有吃沒有穿沒有屋子,依然安貧樂道,試問世間到哪裡找這麼好的子民? 曹操心潮起伏,抬眼朝城門看去,城上錦旗招展,士兵們像城門磚一樣沉默地看著城外聚集的窮苦人。 城門口有兩隊士兵把守,這些窮苦人不可以進城,名義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實際是為了不打擾城中的達官貴戚、皇帝太監,而把這些窮苦人擋在城外不管不問。 面臨死亡威脅的人們,和他們愛戴的天子只一牆之隔。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萬民為芻狗。” 老子還說過“天地間百姓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可惜聖人已逝,真理不存。 一時間,在太學學習過的聖賢道理浮現耳邊,但事實上呢?難道為這些窮苦人解決困難很難嗎?他們平時納稅供養的天子呢?他們敬仰的子民之父呢?他在幹什麼?玩權力均衡?跟宮娥嬉戲?和太監們廝混? 曹操把馬背上的袋子解下來,將所有糧食都拿出來,連同袋子一起放在腳下的空地上。父親不是說過,有困難找官驛嗎?只要是大路,沿途每隔三五十里都會有官驛,這些窮人不可能從官驛弄到錢和吃的,而堂堂大司農的兒子可以。 曹操將袋子放在地上,轉身上馬,窮人們蜂擁而至,哄搶袋子裡的食物和錢財。 曹操不管身後的喧鬧和熙攘獨自上路,前路有無數驛站在等待他,吃飯睡覺這等小事算什麼。人都有樂觀過了頭的時候,情況真的如曹嵩所說的那樣容易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