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

第4章 第一章多面人戴笠

一位外國記者後來這麼回憶戴笠:一個隱面人,總是藏在房間的暗處,而其他人則處於一覽無餘之下。然而個別的幾個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當戴笠處於鼎盛時期見過他的西方人,卻對他有強烈多彩的印象。 “從一方面看,二戰中沒有一個人形像要比他更黑;而從另一方面去看,又沒人比他更白,”幾乎所有的人都被他銳利的目光所震懾。一個戴笠領導下的在敵後工作的OSS(美國戰略情報局)人員說:“戴笠的身材中等壯實,外表粗獷強硬,有軍人的干練。他的臉輪廓分明,尖銳的目光咄咄逼人,還有一張堅毅的嘴。”一個出生於中國傳教士家庭的美國軍官寫道:“他英俊瘦長,有一雙纖細優美的手,走起路來像是脊梁骨上了鋼條,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國戲台上的英雄人物誇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審視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個性記下來以備日後之用。”

對於四十年代在中國的大多數外國人來說,戴笠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被普遍認為“不是中國的卡那瑞斯(Canaris)上將,而是亨利希·希姆萊”。 戴笠給人的印像是聰明而有想像力,殘酷而不擇手段。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希姆萊。他幾乎是所有美國民主理想的敵人。在蔣的統治下,他企圖通過鐵腕來統一中國。他冷酷、狡猾而殘忍。 納粹衝鋒隊頭子的帽子不是輕易摘得掉的。那些將戴笠簡稱為TL的西方人經常把戴笠稱做“中國的希姆萊”。那時在美國政府的情報圈子裡,大多數官員都相信“戴笠將軍以劊子手聞名;以他為首的'藍衣社',是個類似蓋世太保的組織,至少在上海是眾所周知;對政敵他有自己的集中營;他不喜歡外國人,而且外國人很少有人見過他”。

戴笠自己知道這個綽號,而且他不止一次企圖向他的美國朋友們證實“他支持民主”。 1945年4月3日,蔣介石檢閱了中美合作所的“精銳部隊”,即坐落在重慶外的歌樂山的第九部。那天晚上戴笠舉行了一個奢華的宴會,耗盡了他從家鄉浙江帶來的200斤珍貴黃酒。歌樂山樂隊學會了演奏“揚基歌”和“迪克斯”,而且當人群裡的美國人為這些歌曲拍手歡呼時,演員們還準備演中國戲。這時戴笠突然打斷了聚會,並堅持要說服美國朋友不要相信關於他的壞話。戴笠通過正式翻譯劉鎮芳語無倫次地說了半天,無非是想表明“他不是希姆萊”,而只是“總司令的戴笠,僅此而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