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拒絕平庸·周鴻禕和他的創士記

第25章 第二十四章就得衝著共同富裕去

“最掙錢的事是幫別人掙錢。”周鴻禕說。多年、多次創業,他早已明白這實際是一場馬拉松,企業能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是打造有戰鬥力的團隊。因此,他表示:創業者不要怕跟別人分享,世界上能夠幫助別人成功的事業對你而言最成功。 股權激勵聽起來振奮人心,但實際操作起來很複雜,比如2012年8月19日劍南春內部燃起的那場“大火”。由於對新推出的員工持股信託計劃不滿,員工在集團辦公樓前持續聚集了兩個半月,要求董事長喬天明出來解釋。 原來,在2003年的改革方案中,劍南春員工持股方式定位為:員工的股份由工會代持,公司向員工出具職工信託持股出資證明作為憑證。但在2012年8月19日,1600多員工卻接到通知,他們持有的出資證明變成了員工信託持股收益份額證明書,員工認為自己的持股權變成了受益權。根本矛盾就在於,到底員工持有的股票是公司股權還是受益權?

事實上,不僅劍南春一家公司存在產權不夠明晰的問題,新一輪的國企股權危機正在蔓延。就連華為這樣經歷了IBM長達十幾年的流程改造的跨國民營企業,其股權制度也並非沒有風險。 雖然劍南春和華為兩家公司的改革路徑不盡相同,但是最終的結果趨同:員工為實際出資人,但是持股方實為工會,員工本人沒有對股票的操作權,只有受益權。與劍南春不同的是,華為在2001年改制中就明確了虛擬股計劃,雖然員工手中仍然無任何證明。而且比起劍南春員工的過激反應,華為由於2001年時就進行了改制還算太平。 推出虛擬股票計劃後,華為員工手裡的“股票”逐漸被轉化為虛擬股票,原本就不具備實體股票意義的股票徹底變成了虛擬股。虛擬股制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激勵作用。通過虛擬股的發行,華為獲得了大量的資金。對於華為的員工來說,每年認購的股票是公司對於員工的一種肯定,是除工資以外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這也是華為沒有出現劍南春那樣的窘況的原因。

但是員工的確有風險:一旦公司分紅低於承諾的借錢利息,員工則必須保證公司的收益,華為的6.55萬持股員工將會承受很大的損失。 2012年配股時,天涯論壇上就出現過不少華為員工吐槽的帖子,主要內容是設備商市場遇到天花板,在增長極其有限的現狀下,配股顯得如同雞肋。很多員工抱怨,自停貸以來,為了這些虛擬股票,只能四處借錢,而一旦風險變現,一切將會成為泡沫。 也就是說,企業高速發展能支持高額分紅,一旦增速放緩,難免矛盾集中體現。 劍南春矛盾爆發後員工持股制度弊端顯現,華為也無法獨善其身。華為輪值首席執行官徐直軍近期接受《福布斯》採訪時也坦言,華為虛擬股放到現在,是違法的,當時能夠發行,也是深圳特區政府特批的。那麼,這個制度還能支撐華為繼續走下去嗎?

2011年被銀監會叫停個人助業貸款後,通過員工自籌,華為渡過了難關,但虛擬股融資給員工帶來的風險實實在在,如徐直軍所言,2010年每股分紅2.98元,2011年分紅降低到1.46元,員工家屬已經有意見了。 2012年則全行業虧損,那長久的未來呢?一旦沒有分紅,員工將作何反應? 事實上,神秘的華為下的這只令外界揣摩又充滿好奇的蛋,在2003年臭過一次——兩位離開華為的創業元老為了討回自己的權益拿起法律武器狀告華為。這還只是一個開始,黃燦、王金甫等創業元老隨後相繼向華為發難。正是由此,華為股權問題才露出冰山一角,讓外界得以窺豹一斑。 《華為基本法》第十七條、十八條關於知識資本化、價值分配的形式有所論述。華為員工拿到股權的程序大致是這樣的:每個營業年度公司按照員工來公司工作的年限、級別等指標確定每個人可以購買的股權數,由員工拿著現金到一個叫資金事業部的地方去登記購買,一塊錢買一股。

公司要求員工在一份文件上簽名,但文件只有一份,簽完名後立即被公司收回。在員工眼裡,在這張紙上簽字是購買股權的一個必然程序,不簽就沒有股權。員工交完購股款後並不會拿到通常意義上的持股憑證,每位員工具體的股數都由公司備案存檔,員工只允許從股權登記名冊上抄下自己的股權數。華為也曾發過股權憑證,分別是在1995年和1996年。 據說當時華為為了規範股權發放,給員工發了一份“員工股金情況書”,上面記載著工號、姓名、擁有股金數目等內容,蓋的公章是華為資金計劃部和資金部。但此後,公司就再也沒有發過任何持股憑證。劉平2001年1月離職時辦理股份回購是按照2000年的基數1:1兌現,而隨後在2002年3、4月份離職的員工則可以按照1:2.64的比例兌現。

至於原因,應是出自2001年2月華為以65億元的價格將華為電氣賣給愛默生公司一事。愛默生看中的是華為電氣的一班精英員工,雙方達成協議的前提是要求保持華為電氣的人馬基本不動。華為方面為了留住這班人馬,承諾在4年內將華為電氣的員工股按照1:4的比例逐年兌現。 2002年3月,華為開始改變傳統的一塊錢買一股的做法,實行虛擬持股權計劃,其實質是增值權。在員工們看來,該計劃比股權制度合理了很多:他們不用像以前一樣再從自己腰包裡掏錢,而是直接在行權時獲取每年淨資產的差價。但據說這個方案出來後,很多員工選擇將股權按照淨資產兌現後離開華為,由此,華為不得不面臨資金壓力。 雖然此案應華為要求不公開審理,但幾位元老的舉動在華為員工心中仍掀起了巨浪。

既要完善股權,又要有效保持員工的積極性,在此背景下華為股權管理層收購方案開始醞釀。任正非很清楚,外患只能造成重創,而內憂才真正致命。相比而言,思科訴訟案只是皮肉傷。 那麼,周鴻禕掌艙下的360又是如何帶領員工奔小康的呢? 赴美上市的奇虎360再度證明互聯網是一個造富的行業。 據奇虎360向美國證券機構提交的公開招股書顯示,奇虎360發行總股數為171478401股。其中,員工持股數量為16652751股,再加上股權激勵池中的21603645股期權,一共超過3800萬股,員工持股比例高達22.3%,超過第一大股東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個人持有的21.5%。 回到2006年1月,周鴻禕和其他方面達成建立股權激勵協議。員工股票期權計劃共預留了16652751股普通股。 2010年11月,奇虎360董事會決定在2006年員工股票期權計劃中繼續增加股票。在此股權激勵計劃下,周鴻禕又將總計21603645股公司普通股分配到股權激勵池中。該激勵池是根據2006年員工股票增值計劃設計的,旨在獎勵員工和諮詢師。

之所以設計這個股票激勵池,周鴻禕有自己的考慮。 在他看來,最早創業的核心團隊兩到三人比較合適,一個人太孤獨,而人太多則溝通成本太高,也很可能因為個性和主見產生分歧。 同樣,團隊需要穩定,但也不能怕調整。在創業過程中一定會有人掉隊,也一定會有新的人加入,只要有理念、有理想,要不斷吸收新的血液和給養,千萬不要認為剛創始的團隊是一成不變的。創業過程中,只要理念堅持下來,就會凝聚更多的人才,吸引到銷售、財務、產品、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專家。而企業初創的時候最忌諱兩個極端。 第一,所有股份都不分,就自己拿著。這種做法吸引不了人才,企業也難以長大。其次,幾個創始人把股權平均等分,四個人每人25%。但這樣會給企業未來發展埋藏下隱患,引發內部矛盾,難以吸引新人。

2011年12月5日,周鴻禕在“2011黑馬大賽第二季暨第四屆創業家年會”上表示,創業公司更應該把利益公開化、透明化,至少要拿出30%作為員工持股,而且應設計出一個期權池讓創業後期加入的人分享。 360創立的時候有40%的股份為員工持股,上市前雖然稀釋到22%,但其員工持股比例在互聯網公司中仍然是最高的。 “最掙錢的事是幫別人掙錢。”周鴻禕說。 多年、多次創業,他早已明白這實際是一場馬拉松,企業能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是打造有戰鬥力的團隊。因此,他表示:創業者不要怕跟別人分享,世界上能夠幫助別人成功的事業對你而言最成功。 而且,公司初創時拿20%~30%的資金做一個股票池,還可以用於股份調節和企業利益分配,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和轉向都是非常有利的。他舉例說,如果創始人是“1”,那團隊就是後邊的“0”;團隊越多後邊“0”就越多,創造的價值就越大;相反,如果沒有團隊,那創業者再大也只是“1”,就是擁有100%的股份還只是“1”。

值得一提的是,奇虎360還設立了佔總股本5%的期權池。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後期加入的新人也有機會分享公司的成長,以保證10年之後,甚至20年之後還有期權發給員工。周鴻禕稱之為“常青樹”計劃。 常青樹,意味著每年修剪,每年都長新枝。奇虎360的期權每年都發,每年都自動地把前一年發掉的補上,便於後邊有的發。為了這個“常青樹”計劃,周鴻禕、360創業團隊和投資商之間有過很多爭執。 為什麼呢?因為有了“常青樹”計劃,相當於每年都得增發。這對投資者來說就是利空,因為股票一增發,大部分時候是要跌的。況且還是每年自動增發,還設定了一些硬性要求,所以投資人不干了。 周鴻禕當時的態度就是:你們要是不干,我們就不上市了。

這一招其實挺狠。反正想退出的是投資人,創業團隊又不想退出。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是對的。所以周鴻禕和創業團隊都覺得很驕傲:奇虎360公司是全員的,我們是員工的。 奇虎360在3月17日至29日期間舉行巡迴推介路演,在3月29日為首次公開募股正式定價,3月30日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儘管此前有人認為,對於奇虎360而言,當時上市並非最好的時點,因為奇虎360擁有4億左右的用戶量卻只有5700多萬美元的收入,而同樣用戶數量級別的百度、騰訊收入都在百億元人民幣以上,但實際情況卻非常理想。 彼時,奇虎360真正的營收能力還沒有爆發出來,對公司估值並不是最大化,但估值最大化畢竟只是暫時的,滿足的是與人攀比的虛榮。對於企業的領導者和創業團隊來說,更看重的是長遠的資本市場表現。再者,就算上市時估值最大化了,他們也得受解禁束縛。 這里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揣測。選擇這一節點上市,借助“3Q大戰”的餘溫,奇虎360可以給華爾街講更動聽的故事。持續了幾個月的死磕,使得兩個本來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打著打著就成了旗鼓相當的“東邪西毒”。而且,搶在其他安全廠商之前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赴美獨立上市的互聯網安全廠商,還可以優先吸引資本,對其他競爭對手形成進一步威脅。 可以說,這個“以時間換發展空間”的策略非常智慧。 北京時間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的公司標識和五星紅旗一起懸掛於美國紐交所大樓。一向只著便裝的周鴻禕也破例穿起了西裝,和他的高管團隊以及投資人在此敲鐘,笑意盈盈地合影留念。 按照首日的收盤價34美元計算,奇虎360的市值接近40億美元,超過了搜狐和盛大,排在中國概念股第六位,而周鴻禕個人的身家已在7億美元之上。總裁齊向東也坐擁4億美元,有些激動的他以至於報錯開盤價。 “老齊是不是很激動啊?但是我確實很淡定。” 當晚,在美國紐交所那端和記者電話視頻連線的周鴻禕正襟危坐,與往日的激情高調相比,顯得有幾分謙和。 “這麼些年不管遇到多麼艱難的情況,大家不放棄、不拋棄,一直風風雨雨走過來,有許多人甚至跟我合作10年以上,我覺得光靠我一個人是不可能走到現在的,所以我特別向大家表示感謝,我也特別驕傲丨” 儘管周鴻禕的脾氣不是太好,但奇虎360的員工們很感激他們這位有些“癲狂”的老闆,是他帶領員工在外界的質疑之中堅守了數年後,終於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據粗略估算,此次奇虎360上市分給員工的期權,足以成就100多位身家超過3000萬的富翁,至於身家數百萬的員工更是多達300多位。而上市前的員工總數也就800人。 因為上市,奇虎360公司已然成了一個富翁扎堆的地方。 但我們看到,在360的股份中,周鴻禕個人所佔比例其實並不大,一向顯得“霸道”的周鴻禕,這一點出乎人們的意料。他更是個念舊的人,一些已經離開360甚至投身對手陣營的人,手裡仍持有360的有效期權。這些人身在“曹營”,卻依然能享受來自奇虎360的優厚俸祿。 “我認為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幫助別人成功,最賺錢的事就是幫助別人賺錢,所以你看到我們有許多股份是分享給員工了,我也相信在中國所有的上市公司中,我們自己的員工對自身所在公司的評價是最高的。”周鴻禕非常自信。 “最能凝聚人心的不是創始人的口頭許諾,而是簽署的員工持股協議。如果解決了員工利益問題,那麼企業的思想工作、團隊凝聚力等其他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事實證明,“常青樹”計劃所預留的股票期權,成為360繼續吸引人才加入的堅實基礎。 周鴻禕很系統很清晰地表達了他的財富觀,這裡直接引用—— 最近微博上有個段子:富貴不能淫——富貴的人不能嫖娼了,要去讀商學院;貧賤不能移——貧賤的屁民不能移民;威武不能屈——掌握著暴力機器的人不能受半點兒委屈。這種中國特色的解釋凸顯了現實生活的殘酷。因此,必須善待員工。至於像我一樣其實一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的創業者,追求的,更多是一種成就感,是精神上的滿足。 360比不上蘋果、谷歌,那是我們榜樣。但是至少,360是一家有理念的公司。因為從掙錢角度來說,我也掙過一點兒錢也賣過一些公司,我做天使投資也做得很成功,投資的Discuz、迅雷、酷狗等公司也都賺錢。之所以做奇虎360,再次跳進江湖旋渦,每天承受很大壓力被人誤解還樂此不疲,就是因為這件事情對我個人和我的團隊來講,都是很有意義的。 其實在互聯網做遊戲更能掙錢,但我們沒有做遊戲的基因,也不是特別感興趣。畢竟,在我看來,無論掙多少錢,最後追求的是一種成就感:是不是改變了社會,是不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我相信未來360的增值服務做起來,一年實現幾個億、十幾個億收入其實不難,但是永遠比不了這種精神上的滿足大家都有夢想,我的夢想就是:走到哪裡都有我的用戶。 大家搜索會用谷歌、百度,購物就要淘寶,聊天用QQ。我也希冀大家保護上網安全就用360。當然,這種精神上持續的滿足需要資本的支持。 做免費安全,原本是無意中進來的。進來之後發現安全對於互聯網的價值,其實超過我之前做的任何領域。沒有這個娛樂,還可以玩那個遊戲,今天這個網站買不到東西,可以到另外一個網站。但是安全問題像當初那樣發展肯定是不行的。我原來只想每天挑戰這些木馬和病毒,但這個過程中確實其樂無窮。大家不斷想出各種方法,摁住對方——怎麼保護網民,變成了一件鬥智斗勇的遊戲。 我很喜歡真人CS,很喜歡對抗性的運動。做反病毒做安全就是要和惡性產業鏈作鬥爭,就是和別人鬥智斗勇的過程,覺得這是一件很有興趣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人活到一定的年紀,事業到達一定的程度,有些東西就看開了——你說最後再有錢,你還想跟比爾·蓋茨來比錢多?奢侈可以是無止境的,但無趣。實際上,在我自己的價值觀裡,360的三分之一是興趣,三分之一是工作,三分之一是收益。比如說我喜歡音樂,買一套很好的音響;我喜歡看書,買書報不考慮價錢;我喜歡CS,就做了一個CS實戰基地培養團隊的戰鬥精神。 錢夠用就行了。我一直想解決的問題,就是堅持下去,為大家消滅絕大多數木馬和病毒。一個人最大的成功和自由標準不是物化了多少錢,而是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挑戰和完善自己。 有些企業家往奶粉裡面摻了很多東西,掙了很多錢,然後拿這些錢做慈善、去作秀。我沒到那個量級,目前也沒有精力。我就覺得把商業上的事情做好了,本身就是對社會有利的。 我比較反感虛偽的東西。 360本身可能永遠比不上網游公司掙錢,但是我覺得可以保護中國幾億網民。我不掙殺毒的錢,我就將它看作一件公益的事情,做好業務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給社會作貢獻。谷歌也做了很多公益性的視頻。 偉大的公司的評價標準,商業成績肯定只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是對社會的貢獻。但我特別主張企業做公益慈善,特別反感作秀。 原來我曾經想把360安全衛士變成一款開源軟件貢獻社會。後來發現一旦開源做安全軟件,最高興的就是木馬從業者。我也曾經想把它做成公益性組織,但發現不能把它商業化就沒有足夠的財力,因為要投入。最後覺得,要是能把商業化做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能掙到合理的錢,也不錯。現在我們有實力買全球最好的安全技術,僱更多人才來研究更好的東西,給360的幾千員工好的生活,同時對投資人也有交代,其實也是價值實現。 360的確做了很多事,都是對付那些直接拿刀要人命的。 我們把流氓軟件殺掉了,做流氓軟件的損失就很大。我們後來做反木馬,做木馬的最恨360。惡意產業鏈的人都恨我們。而且這矛盾沒有調和的空間,就是水火不容。它不像做電子商務,我多賣一個你不見得少賣一個,也許可以共贏。 我們收集了很多做假醫療廣告的網站,還有很多釣魚網站。曾經有一個網站偽裝中央電視台《非常6+1》搞中獎騙錢。他們利用互聯網賣假機票、假六合彩、假裝給你指導股票——這些惡意網站我們收集了很多。 他們不用給你種木馬,就用各種欺騙的方法來騙用戶的錢,總有些人貪小便宜會上當的。為了網民的安全,我是不是該進入這些網站給用戶一個提醒?我這麼做了,但也就更遭人恨。其實,從賣軟件掙錢方面來說,做這種事情也不掙錢。但我們的使命就是知道這件事情很難做,也得做,也要敢做。我就是想看看,能不能經過我和360的努力,創造一個乾淨的空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