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拒絕平庸·周鴻禕和他的創士記

第16章 第十五章創業是一種生存方式:為自己奮鬥

創業有很多種形式,不是只有自己辦公司、自己當者扳才叫作創業。當你的人生還處於起步階段,你還不具備足夠的經驗和能力時,就需要給人當學徒,需要學習和積累,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創業。但創業精神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需要的,其核心就是:為自己奮鬥。 周鴻禕最欽佩的兩位企業家,一位是喬布斯,另一位是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 2006年360初創的時候,華為已經很輝煌了。華為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原因當然很多,不少人也寫了書。但從中可直接借鑒,且最容易在取得點兒成績後就失去的,是它的創業精神。 初創時期的艱苦奮斗大家都容易理解,企業既弱又小,不拼連活命的機會都沒有。但IT泡沫破滅後華為活下來了,很多人以為這是因為它翅膀硬了,技術先進了才扛住的。其實恰好相反,正是落後救了它。因為落後,它沒有能力追趕技術驅動的潮流,幸運地躲過了追趕時的盲目投入和擴張。但那些吃了虧的西方公司吸取了教訓,將對技術的盲目競賽轉化為基於客戶需求的創新,這個時候的華為再落後可就沒那麼好追了。

同時,信息產業已不再是昨日的朝陽產業,激烈的競爭已經迫使它轉向了低毛利率、規模化的傳統行業。為了應對這種挑戰,有實力的電信設備廠商都在進行或準備進行兼併、整合。華為當時相對還很弱小,又信奉不結盟原則,必然面臨更艱難的環境。 當然,企業規模的確大了。可企業大了,競爭對手也變了。那些全球發達國家的世界級企業可不比國內同時起步的土狼,它們有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經驗積累,有數百年以來發展形成的產業環境和工業基礎,有商業底蘊的傳承和完善的金融系統,有世界一流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研發體系,有世界級的管理體系和運營經驗,有覆蓋全球客戶的龐大的營銷和服務網絡——這一切鑄就了全球知名的品牌、深厚的可信度和堅實的市場壁壘。

面對這樣的競爭格局,誰不怕? 華為在1998年就獲得了GSM(全球移動通信)全套設備的入網許可證,此後8年,投入了巨額的研發經費,投入了不計其數的研發工程師、銷售工程師,可是在國內無線市場仍沒搶到多少份額,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2G的市場機遇就在眼前,華為也拼命去抓了,可仍然硬生生錯過。華為並沒有趴下,認栽後又在3G上展開了更大規模的研發和市場開拓,這回是每年近10億元的研發投入,可堅持了七八年,還是收不回成本,最後不得不到海外尋找生存空間——歷經千辛萬苦,一點一點地爭取到訂單和農村市場,再把收入都拿出來投入到研發上。 十多年過去了,華為的銷售收入在2005年首次突破了50億美元,可是與通信巨頭的差距仍然巨大。

而且就在此後不到一年時間裡,業界發生了幾次大兼併——愛立信兼併馬可尼,阿爾卡特與朗訊合併——諾基亞與西門子合作,一下子又把已經縮小的差距拉大了。表面上風光無比的華為還來不及喘息,就開始了更加漫長的艱苦跋涉。 華為的高層領導都是身經百戰的鬥士,意志堅強,但他們都沒有領導和管理大企業的經歷,企業越大越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任正非和很多高管甚至長期受抑鬱症困擾。 華為的一線員工就更辛苦了。創立之初,全球最激烈的戰火就燒在自己家門口,不得不艱難求生;迫不得已走出國門,人生地不熟不說,放眼一望,目之所及的良田沃土早被搶占一空。就算那些偏遠、動亂、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他們也得動作迅速、全情投入,才能抓住這僅剩的機會。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出國旅行記住華為當地的電話和地址比記住大使館的電話和地址管用。

其實,矽谷那些高科技企業在初始階段也無不充滿艱辛。由於受《矽谷熱》的影響很大,周鴻禕每次去美國都要去矽谷。在他看來,那些一說要學矽谷,就把辦公室裝修得跟谷歌一樣,辦公室裡搞得很花里胡哨的人,和真正的矽谷精神八竿子打不著。事實證明這只是表面,並不是真正的矽谷精神。在周鴻禕的感受裡,矽谷的精髓實際上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創業家精神,一個是風險投資。而創業家精神除了創新、顛覆、用戶體驗和產品為王這些東西之外,還有一個基礎就是奮鬥。沒有奮鬥,這些就都是白日夢。而奮鬥與否,和辦公環境沒有必然聯繫。 所以任正非一直強調:艱苦奮鬥未必帶來繁榮,但繁榮後不再艱苦奮鬥,必然失去繁榮。 3721之前的幾次創業實踐就不用說了,都是自己深一腳淺一腳走過來的。在北大方正打工期間,周鴻禕其實生活很拮据,業餘時間還得去外面掙外快。

一有時間他就偷偷溜到中關村的電子市場去攢電腦,再以每台200~300元的辛苦附加費出手。這活兒如今看起來很低檔,但他那時候幾乎天天混跡在電子市場。 但這也有收穫:可以接觸一些一線銷售人員,向他們學習怎麼推銷產品;而託他攢機器的人就是用戶,他們的需求在哪裡周鴻禕也比較清楚。再加上他還總撿那些別人看不上的瑣碎活兒乾,所以對用戶和市場的了解反而加深了。這比天天坐在辦公室裡面對著那些精英有用。 也正是因為一直奮斗在最底層,周鴻禕在創建3721後也沒把自己供起來。他帶著妻子和大家擠在一起住,不管是技術、產品、銷售還是最後的融資,他都參與得非常深入。早期人員少,夥伴們技術上還不成熟,他有時候要親自去看代碼,然後幫他們測試。甚至有一部分模塊是他親自寫的。

後期的產品銷售他更是親力親為,比如當年跟電信的合作。並不是很多人想像的那樣,以為他們在電信集團總部有多好的關係,其實他們一開始完全不熟悉,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談來的。 當年每個城市都有信息港,163撥號上網的時候,信息港還是當地挺大一個信息門戶。他們當時最早連省會都做不下來,先得跟一個二級城市做,跟一個信息港談。如果用戶打破了域名,他們就用那個域的方式把微軟的地址欄給統計過來,然後在這上面給用戶一個域名糾錯,同時在這一頁上可以給3721的搜索結果以推薦。 這個模式後來百度一直用。當然,現在這個模式也被做爛了。但他們當時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做,城市做得多了就把一個省拿下來,然後再去拿更多的省。 3721當時有一個很龐大的電信合作部。

現在很多3721的老員工偶爾碰在一起聊天,還會回顧和感慨那個團隊當年多有戰鬥力。各個產品線幾乎都在他的感召下拼命幹,加班加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長假7天,他們只休3天,剩下4天就開會。每年年初要討論,每個季度都討論,開各種各樣的會。他們的態度就是一直往前衝。 和雅虎合併之後,達到業績要求才能拿到後面50%的錢,能不拼嗎?雖然沒有了生存壓力,但職業經理人的日子除了艱辛,還有無盡的糾結。從一個創業者變回一個高級打工者之後,周鴻禕要向上匯報、與上溝通、從總部爭取資源,還得激勵和安撫下屬的情緒。轉換角色以後他開始理解了高管和中層的困難。後來在一次會議中,他長嘆:我終於理解你們當時跟我爭取資源的時候有多痛苦了。

到了奇虎360階段,周鴻禕剛開始因為是投資人身份,所以涉入不是很深。但自從2006年3月正式進入企業之後,針對“豪華創業”出現的問題,周鴻禕重新將這種創業精神強調了再強調。而他自己就以一個“產品經理”自居。 每週開會,他第一件事情不是聽匯報、看成績,因為那樣容易形成報喜不報憂、拍馬屁的風氣。那聽什麼、看什麼?用戶對360的反饋。那個社區搜索雖然不是很成功,但自己用來做用戶反饋倒是極好。他們每天把用戶博客和論壇里新發的東西用“蜘蛛”程序抓回來進行研究和分析。 另外,他個人對360產品的試用體驗非常重視,在《IT龍門陣》那個節目裡他也講過:因為工作的關係,他經常要出差或者上咖啡店去接受采訪,有時候採訪完了一看咖啡店老闆就在旁邊上網,瞄一眼,發現人家電腦裡沒裝360,他就非得給人家裝上。

除了咖啡店,機場、會所、朋友家裡,只要看到沒裝的,他統統不放過。不僅給人下載軟件裝上,他還給人家做系統查殺,進行演示。據說一些大佬電腦出問題了,不是找技術人員,而是直接召喚周鴻禕前去解決。 最典型的例子是某個高爾夫球具店的故事。他買完球具之後發現店裡兩台電腦都沒裝360,他就開始給裝。沒想到那兩台電腦上有很多木馬,弄得他裝了半天也沒裝進去。不得已,只能先手工殺毒再裝急救箱,整整折騰了兩個小時,把晚上一個會都給耽誤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我就跟著了魔似的。 因為幫機場貴賓休息室的公用電腦優化軟件環境,把上飛機給耽誤了的事也有過。於是就流傳著一個段子:全國機場貴賓室的電腦,如果裝了360,那一定是周鴻禕幹的。

周鴻禕給人修電腦,當然不是為了多幾個360的安裝量。為別人優化電腦,周鴻禕讓自己進入一個陌生的軟件環境,了解一個普通用戶是如何使用軟件、使用360的。為了理解普通用戶對軟件的要求,他還專門訂了給初級用戶看的雜誌,比如《網友》。這是因為周鴻禕認識到互聯網不再是極客時代了,互聯網服務成了大眾的快速消費品。只有俯下身子,從草根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真正知道互聯網的主流用戶到底有怎樣的需求。 無論飛揚電子郵件還是3721,都是工具型的軟件。他對此前的成敗作過深刻的反思,因此在360產品的用戶體驗上一直採取矯正措施,強調從用戶角度出發,建立尊重用戶體驗的產品文化。 “拜用戶教”是360內部員工對於自己組織的稱謂,通過“紅衣主教”的堅持不懈,360把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信仰”的層面。 話說回來,周鴻禕修電腦確實修出來了東西。 360安全衛士的開機加速,就是緣於周鴻禕修電腦的時候,發現用戶反映電腦速度慢其實不是硬件問題,而是安裝的很多軟件加載了開機啟動程序,有的甚至加上了系統服務。 這就好比一個人去旅行,身上卻背著家裡的桌椅衣櫃。一些只是偶爾使用的軟件,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默認設置為開機啟動,用戶又不知道其中的原委,所以不僅開機慢,還拖慢了整體運行速度。 針對這些問題,周鴻禕設計了一種可視化的進程管理,讓所有用戶都能看懂每個進程。但後來他還是不滿意,又進一步設計了一鍵開機優化,讓普通用戶只要點一下,就能讓電腦啟動時間控制在1分鐘之內。 當然,周鴻禕修電腦也不是每次都成功,有時也會鬧出一些笑話。有一次在董事會上,周鴻禕給一位董事的筆記本電腦做優化。 “優化”了半天,電腦反而變得更慢了,弄得他十分尷尬。 不久,他去香港出差,抽空買了台同型號的筆記本專門研究,哪個該關,哪個不該關,直到完全熟悉它的各種進程服務。周鴻禕事後對此深有感觸:“當你拿到一個不熟悉的東西,如果照搬以往經驗,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周鴻禕說,360—直以來的盟友只有一個,就是用戶。當然,任何將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的公司都會得到這個最忠實的盟友。但是,這個盟友卻是需要永不消退的創業精神去獲得的。因為好的產品不是一個點子就行的,用喬布斯的話來說: 也許要5000個好點子才可能完成一款好產品。這注定是一個長征。需要了解不同系統和不同人群的需求,保持一種學習的態度,才能積小胜為大勝,從量變到質變,最終贏得用戶。 360之所以能發展得這麼快,不是靠周鴻禕一個人的奮鬥。但他是360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他的氣質和個性不可避免地投射到360上,就是有些“二”,不怕打。 他從小性格屬於比較硬的那種,個子小,也很痩,老受人欺負,但他不會被打服,個性使然。因為是70年代生人,小時候看的多是戰爭片,到處是戰鬥英雄,他歲數雖小但卻雄心勃勃地要“拯救世界”。這些教育現在看起來可能已經不合時宜,但會給人的骨子裡註入理想主義色彩和個人英雄主義的夢想。後來,他還喜歡看矽谷的故事,喜歡看奧威爾的,喜歡看《黑客帝國》、《兄弟連》、。社會主義的中國戰鬥英雄和資本主義的美國個人英雄混合起來,就混搭成他這種互聯網裡不願意受巨頭欺負,不想依附巨頭生活的英雄主義情結。 360上市以後,很多人跟他說:你的企業都做這麼大了,你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他想來想去,真的是左右為難。確實,自己在一些方面不成熟,不善於平衡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有些企業家包裝得特別好,是年輕人頂禮膜拜的對象。可周鴻禕是乾安全這一行的,本來就是惹是生非的行業,再加上不討人喜歡的個性,有棱角,刺兒頭,他無論再怎麼努力,都沒法把360包裝成一個完美的、高大全型的公司,在中國語境下很難成為一種成功企業的典範。 後來,他乾脆就進行阿Q式的精神按摩,心想,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都努力奔向完美公司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像360—樣優缺點明顯的,其實也挺好。再說,世界上哪裡有完美的公司?當一個公司看起來完美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平庸的公司了,沒有了顛覆的野心,沒有了創新的衝動。 “我覺得我們更願意做一個真實的公司,我們更願意像初生的嬰兒,光著屁股,看起來渾身缺點,但是它好奇,它會成長,它有活力。所以,我想,360還是做真實的、與眾不同的公司更好些吧。” 你是你自己的創業者。如果你想成功,不管在哪裡,都請為自己而奮鬥。周鴻禕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說: 我這個人喜歡說真話,不喜歡說漂亮話,因為漂亮話沒用。但說真話,大家可能不愛聽。這裡就用我自己為例說一下這個問題:你到底想獲得什麼? 首先,一定得在360學到本事才行吧。 因為你將來要行走江湖,要揚名立萬,靠的就是能力和本事。你們中的大多數跟我一樣,既不是高乾子弟,也不是富二代,都是平民子弟。不少是第一代來北京的移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雙手和頭腦。你要想成功,本事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虛的。 公司有沒有名氣、午飯有沒有鮑魚、給你什麼頭銜,都是虛的。頭銜這玩意兒最騙人了,你真要想有個好頭銜,我建議你回家自己開一個公司,自己就是首席執行官啊!可能還會有人說上班開不開心很重要,但在公司最艱苦的時候誰都可能不開心。所以,最重要的是:你在360能不能學到東西,能不能鍛煉出能力。 同時,也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舞台。換句話說,360只是一道門,它向你打開,但你能走多遠,要看你自己能鍛煉出怎樣的腳力。至於混日子的,只把年齡混大了,能力沒有提升,那麼人生道路會越來越窄,也喪失了最好的學習機會。 所以,如果你不喜歡360,你一定要盡快換,盡快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一件值得自己去投入的事情,至少你不會浪費自己的生命。 想想,你再能混,能混我多少錢啊?你一年混我20萬,5年一共也才混我100萬啊,這對我來說沒什麼,但是你在這里白搭了自己5年的時間。你5年的青春值多少錢?難道只有100萬嗎? 即便你不是來到360,你去別的地方,這個問題也值得思考。 再看看你的周圍,是不是也會發現有混日子的人?有些人在那裡混,混得都離不開公司了,結果喪失了競爭力。要知道,靠省吃儉用攢工資,是攢不出一個人生來的。在360發財不是沒可能,前提是有本事。 努力奮鬥了,迅速成長了,除了發財以外,你還能收穫影響力,給自己帶來好聲譽。現在,即使敵人提起我,也都會說周鴻禕做產品很牛。現在互聯網上做客戶端做得好的,除了QQ之外,不是我做的,就是我手下做的。如果我手裡沒東西,就天天在這裡吹,說老周是中國最會做客戶端的人,打死你都不會信。 所以,只要踏踏實實做下去,每個人都有可能做成功一件事情。這件事可能很簡單,比如說打補丁,但你做到極致就變得有價值。而這件事情就是你身價的最好證明。由於你有這樣的經歷,可能就有人願意為你投資1000萬。 當然,大家也不要聽完我說的話就躍躍欲試去創業。創業的機會時刻存在,但是成不成功取決於你的能力,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在此之前,你還需要提高自己創業的能力,結識自己創業的伙伴,獲得一些創業的資源。也許幾年之後你就真的可以去創辦自己的公司了,那個時候你從360淘到的,就不僅僅是第一桶金,還有第二桶金。 成功是需要時間積累的,我1995年研究生畢業,剛來北京也是一無所有、一窮二白。到方正之前,我其實也創過業,但是沒有成功。所以我得出一個經驗:做公司很容易,把公司做成功很難。我決定在方正公司踏踏實實工作幾年。那幾年我不僅僅是在為公司打工,我更是在為自己積累經驗。所以,我在公司認真地做好我該做的事情,甚至還做了很多公司沒想讓我做的事情。我客觀上為公司做了很大貢獻,但實際上我個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沒有這個經歷,我是沒有能力出來做3721的。 我在雅虎打工,本來也是可以混的,這樣還能拿到一大筆錢,但是我不想混。我覺得我的時間寶貴,在雅虎混的時間久了,我就和這個行業脫離了。所以,在雅虎我也是一樣懷著創業的精神,在努力地做事,把搜索、門戶、郵箱做起來了。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經驗和見識,後來才有能力去做投資,做奇虎,做360。所以,不管在哪兒,希望大家都不要以打工的心態工作,360也不需要打工的。我希望大家是與我合作幾年,抱著一種給自己幹的心態。 另外,在公司做事,一定要爭取把一件小事情做成大事。如果有一天你開一家公司,也許很掙錢,但不一定能很有成就感。當你掙到你的第一個100萬之後,你會很有成就感。掙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之後,你會很有成就感。但再往後,就變成一個數字遊戲了,你就沒感覺了。所以,在此之前,你如果有能力做出來一種影響中國幾億人的產品或者服務,這種成就感會讓你驕傲一輩子,哪怕是和同事一起做的。 甚至你有孩子的時候,有一天他問你:“你年輕的時候為互聯網做了什麼?”你就會很驕傲地指著這個東西說:“你老爹當年就是乾這個的。”這樣,不僅你自己感到驕傲,他也會為你感到驕傲。 我覺得,人的一生不一定能干成某一件大事,但是一定要去追求,或者和別人一起干成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我希望未來大家提到我,會說我做了很多事情,或者成功,或者失敗。但我更希望大家能說我干成了360,讓中國互聯網更加安全了。我顛覆了一個時代,我創造了一個新的網絡安全的時代。 幾年以後,當大家想起我今天的話,我希望大家不要感到後悔來到360,至少你在360學到了很多東西,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在360掙到了錢,做成一件事有了成就感,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影響力。 最後,我想說的是,大家一定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你進公司時,可能由於面試的倉促,交流不充分,給你的職位低了點兒,給你定的工資不像你期望的那樣高,但我覺得你今天拿的工資並不代表你的身價。只要你鍛煉出能力,有了本事,即使360沒有給你發揮的空間,你也不用天天發牢騷,你完全可以用你在360學到的本事,選擇其他公司,去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當年我在方正的時候,我學到了我所需要的能力,當我認為它不能夠再給我更好的成長平台時,我可以毫不猶豫地放棄它。相反,如果你沒有能力,選擇在那裡混,你永遠沒有勇氣選擇放棄一家公司。 要記住,勇氣不是個性,勇氣不是腦袋發熱,勇氣是由實力構成的。 人力資源部常常勸我不要和員工談創業,怕員工想著創業,第二天就辭職回家辦公司了。我跟他們講,創業其實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心態。 創業有很多種形式,不是只有自己辦公司、自己當老闆才叫作創業。當你的人生還處於起步階段,你還不具備足夠的經驗和能力時,就需要給人當學徒,需要學習和積累,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創業。但創業精神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需要的,其核心就是:為自己奮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