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

第29章 日影如飛

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時間加速越來越快,繁弦急管轉入急管衰弦,急景凋年已經遙遙在望。”這是張愛玲說的話,她的人生最後的幾十年,就在光影的促催中倉皇度過。她似乎可以巧妙地占卜自己的人生,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夠預知將來的一切。其實這世上最欣賞最懂得她的人,終究還是胡蘭成,因為只有他說過,她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她無需知曉世事,這個時代的一切自會來與她交涉。 賴雅走後的歲月,張愛玲沒有度日如年,反而是光陰如飛。也許女子到了這個年齡,已經不需要一個替她畫眉的男子。所以沒有愛情的日子,已經不再缺憾。那時的世界並不太平,無論是歐洲、美國,還是中國,都風煙浩蕩,喧鬧無比。而張愛玲,卻避開這一切,走入自己的靈魂。掩上心門,從此不問外界車輪滾滾,人海瀰漫。

時光倒回至前一年,一九六六年。因為一個叫平鑫濤的人,張愛玲的命運被重新安排。這個人,她一生都沒有見過,卻讓她沉寂了多年的作品找到了舞台。平鑫濤,這是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名字,他是台灣《皇冠》雜誌的負責人,亦是著名女作家瓊瑤的丈夫,同時還是當年中央書局老闆平襟亞的侄子。 由於夏志清文章的影響,張愛玲的名氣在台灣讀者中已掀起一波熱潮。當平鑫濤從宋淇那裡聽到張愛玲這個名字時,覺得又親切又高興,可以為她出版作品,真是榮幸至極。而張愛玲聽到可以跟皇冠合作的消息,甚為驚喜。那時她所有的時間都在照料賴雅,就連合同都是夏志清代籤的。 從簽約開始,張愛玲在皇冠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在那座島嶼泛起微微波瀾,直至掀起幾十年肆意汪洋的濤浪。可以說,是平鑫濤為張愛玲重新創作了傳奇。她晚年的傳奇,就是從一九六六年開始,直至走向生命的最後。這個過程很漫長,數十載真切的光陰。這個過程亦很短暫,不過幾度花開花落。

出版後不久,皇冠趁勢揚帆,之後接連出版、《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流言》、等。張愛玲就這樣,在台灣找到了屬於她的那片天空,儘管她人在美國,卻用文字執掌風雲。當年上海灘的盛況,在台灣重現。這個曾經穿著華美旗袍,行走在霓虹燈下的佳人,如今已不再年輕。但她文字不但不會老去,甚至經過流年的修復,世事的裝飾,更加地盡善盡美。 曾經孤高傲世的張愛玲,經歷了一段為生存而寫作的艱辛歲月,她對平鑫濤的慧眼獨具深為感激。她後來在給夏志清的信上說:“我一向對出版人唯一的要求是商業道德,這些年來皇冠每半年版稅雖有二千美元,有時候加倍,是我唯一的固定收入……”確切地說,是皇冠給了張愛玲穩定的收入,讓她可以不再為生活煩憂,可以讓她晚年過著閒隱的生活。這些收穫,是命運給一個卑微的作者,該得的報償。

平鑫濤對張愛玲亦是十分欣賞和尊重,他後來回憶:“張愛玲生活簡樸,寫來的信也是簡單之至,為了不增加她的困擾,我寫過去的信也都三言兩語,電報一般,連客套的問候都沒有,真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了可以快一點兒聯絡上她,平日去信都是透過她住所附近一家雜貨店的傳真機轉達。但每次都是她去店裡購物才能收到傳真,即使收到傳真,她也不見得立刻回,中間可能相隔二三十天。我想她一定很習慣這種平淡卻直接的交往方式,所以彼此才可以維持三十年的友誼而不變。”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確,清淡的交往反而可以久長。其實在張愛玲和皇冠的合作上,就可以知道,她是個長情的人,或者說,她是一個討厭繁複的人。尤其到老的時候,她不與人交往,而平鑫濤尊重她的這種方式,理解她的處境,所以張愛玲願意將文字託付給他,直至終結。但張愛玲年老時反复搬家,又讓人覺得她是個不安定的人。其實正是因為她太想要安定,所以才會選擇頻繁遷徙,她內心恐懼,她怕任何的糾纏。哪怕是一片落葉,一縷風聲,對她來說,都是無端的驚擾。

“撇開寫作,她的生活非常單純,她要求保有自我的生活,選擇了孤獨,甚至享受這個孤獨,不以為苦。對於聲名、金錢,她也不看重……和張愛玲接觸三十年,雖然從沒有見過面,但通的信很多,每封信固然只是三言兩語,但持續性的交情卻令我覺得彌足珍貴……”這段話亦是平鑫濤說的,可見他了解張愛玲,他珍惜這個不曾謀面的女子。 賴雅離世後,張愛玲生活沒有什麼變動,她除了修改舊作,其餘的精力,是放在翻譯和寫作上。一九六九年,她還轉入學術研究,應加州伯克萊大學主持“中國研究中心”的陳世驤教授的邀請,去那裡擔任高級研究員。可見這時候的張愛玲儘管關閉了心門,但她還沒有徹底與世隔絕。等到她把風景看透的時候,就再也不會看一眼人間那杯涼卻的茶。

然而這份工作對張愛玲來說,也只是輕描淡寫的一筆。對她來說,這份工作雖然合適,但也無多少興致。尤其在人際關係上,張愛玲依舊我行我素,從不按時上班。在那里工作的人,幾乎難得與她碰面。偶爾遇到了,也如驚鴻一瞥,風一樣走過,就不見了。 有一個負責為張愛玲做一些輔助工作的人,叫陳少聰,他寫過一篇《與張愛玲擦肩而過》,其中有這麼幾段話:“我和她同一辦公室,在走廊盡頭。開門之後,先是我的辦公園地,再推開一扇門進去,裡面就是她的天下了。我和她之間只隔一層薄板,呼吸咳嗽之聲相聞。她每天大約一點多鐘到達,推開門,朝我微微一粲,一陣煙也似地溜進了里屋,整個下午再也難得見她出來。我盡量識相地按捺住自己,不去騷擾她的清靜……”

“深悉了她的孤癖之後,為了體恤她的心意,我又採取了一個新的對策:每天接近她到達之時刻,我便索性避開一下,暫時溜到圖書室去找別人閒聊,直到確定她已經平安穩妥地進入了她的孤獨王國之後,才回歸原位。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讓她能夠省掉應酬我的力氣。” 這樣傳神的描寫,足以讓人看到一個真實的張愛玲。她孤僻,敏感,矜持。而大家對於這樣一個女子,都能夠十分理解,甚至盡可能地免去對她的打擾,給予她尊重和恭敬。她居住在那個屬於她一個人的城裡,這個世界的一切對她來說,只是一場莫名的喧嘩。她在抗拒,因為這個世間再也給不起她任何驚喜。沒有她想要的,也沒有她眷戀的人和事。 最後,這份工作她也無法做下去。陳世驤看到她遞交的研究報告,“所集詞語太少,極為失望”。陳世驤又把報告給另外三位學者看,都說看不懂。面對這樣的結果,張愛玲亦不氣惱,她從來不期待那麼多人的懂得。在她的心裡,只藏著那麼幾個人,而大多人的看法,她自是不屑。離開對她來說,是解脫。

其實在加州的生活,對她是很適合的,簡約安穩。這些年,張愛玲算是把滄桑過盡,她太需要安穩了。在這裡她每天伏案寫作,與文字訴情懷,和月亮作知音。沒有人可以驚擾她,皇冠給她帶來的稿酬,能夠令她安享寧靜。在台灣,她已經獲得了許多作者窮盡一生想要的地位。 張愛玲,這個民國女子,就這樣在讀者心中生了根。她成為民國的傳奇,許多人,為了這個傳奇,將之尋訪。倘若這些人,不這樣將她驚擾,讓她活在自己的孤島裡,寂靜無聲,或許她的晚年還可以過得平靜些,可以更加從容篤定。可她卻像螻蟻一樣,害怕塵世的一切風和雨,為了一個簡單的巢穴,驚恐不安地奔走。 明明是一朵雪色梨花,奈何卻被世間風雲撲簌簌地落滿塵埃。其實她是不怕的,如果真怕了,她會與世訣別。但她依舊倔傲地活著,活得那麼堅定,那麼孤獨。像聽留聲機那首經典老歌一樣,重複旋轉;像種在深深庭院裡的那株梧桐,守著殘缺的歲月,遲遲不肯老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