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左宗棠發跡史

第79章 第七十九節撤銷船政局

左宗棠發跡史 汪衍振 2550 2018-03-16
左宗棠在徐佔彪拔營的同日,即飛函正在原籍募勇的劉錦棠。 在信中,左宗棠對成祿出關會合景廉收復烏魯木齊一事,不抱一絲一毫的希望,卻盼著劉錦棠早日募勇歸來,替自己分憂解困,挽救局面。 劉錦棠當時所募之勇已齊,計六營三千人,接到左宗棠的信後,知事情緊急,當即率勇成行,無分晝夜趕往安定大營。行前,劉錦棠依例給左宗棠急函一封,約定在安定會師。 左宗棠見信,病勢立刻減去一半。他也顧不得多想,馬上亦拔營,取道會寧,到安定紮營等候劉錦棠。 左宗棠到安定的當日,即上奏朝廷,請調前河南按察使、現在籍丁憂守制的譚鍾麟,赴陝甘練習邊務,遇有缺出,請旨簡用。 譚鍾麟,字文鄉是湖南茶陵州人,咸豐進士,與左宗棠是一榜同年。譚鍾麟在京官至御史,補江南道監察御史。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繁缺知府用,年底經浙江巡撫馬新貽奏調,補授杭州知府。同治六年賞道員銜,同治七年升河南按察使,旋丁母憂回籍守孝。

左宗棠與譚鍾麟交厚,亦重其為人之誠,為官之清,於是請調他,想讓譚鍾麟取蔣志章而任陝西巡撫,免去後顧之憂。 正在這時,肅州的白彥虎探知官軍援軍來到,便知肅州決難久守,遂統率本部兩萬人馬及一萬餘名普通百姓和大量糧草、牲畜等,秘密出城,撲向西寧,去與馬桂源、馬真源兄弟會合。肅州守城回軍,轉眼間就只剩了馬文祿所部總計約三萬人。馬文祿與白彥虎原本就無深交,白彥虎率兵來到這裡,他雖然接納,但並不是十分歡迎,反倒戒心百倍,唯恐被其取而代之。白彥虎如今突然離去,在他亦不以為憂,心頭反倒放下包袱,竟無比輕鬆起來。 馬文祿乃甘肅河州人,回族,本名馬四,又名馬忠良。原為甘州提督索文部下小兵頭,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與馬化龍等一同起義,佔據肅州已歷六年,自稱肅王。馬文祿部眾原只有三千,後陸續增至一萬。陝甘各路回兵被左宗棠督兵擊敗後,未降回眾從各地湧進肅州,使人數猛增至三萬有餘。他又通過各種渠道,從俄國購進大量洋槍洋砲,使部眾攻守能力大為提高,很想和官軍較量一番。

成祿久居高台,深知馬文祿目前的實力。儘管他與徐佔彪會面之後,滿口答應,一定配合徐部人馬去攻取肅州,但等徐佔彪率部向肅州進發後,他卻傳命所部各營不得擅動,違令者斬。此次收復肅州,成祿是決定隔岸觀火了。 徐佔彪所部在距離肅州城垣五里左右的地方紮下營盤,想等成祿所部到後再發起攻擊,哪知一連等了三天,也未等到成祿。 徐佔彪知道成祿是不會來了,於是就把各營營官召集到一起,決定獨享收復肅州這件大功勞,也讓成祿見識一下自己的手段。 各營於是開始佈置,於第二天黎明時分,提軍圍向城垣,旋發起攻擊。孰料激戰多時,不僅未向城垣靠近一步,兵丁的傷亡數字反倒加大起來。 徐佔彪低估了馬文祿所部回兵的作戰能力,守城回兵手裡槍械之精良,也讓他大感意外。徐佔彪碰了硬釘子,不得不停止攻城,率各營後退十里紮營。馬文祿見官軍退去,他亦不派兵出城主動來戰,只是手撫鬍鬚冷笑不止。

其實,早在徐佔彪所部抵達高台時,馬文祿就知道,官軍是勢必要來攻城的,他卻早已盤算妥帖,決定靠持久戰法,打敗來犯之敵。馬文祿已經探知官軍缺糧乏餉的內情,知其利在速戰,他卻是一定要反其道而行的。當時,馬文祿在肅州城中,屯有大量的糧食及上萬隻牛羊,他不信缺糧乏餉的官軍能奈何得了他。 馬文祿此次料想得果然不錯。此時的徐佔彪,存糧的確無多,偏偏硬攻無力,巧取無門,駐守高台的成祿又不肯撥一兵一卒,分明有些騎虎難下。 一貫剛強的徐佔彪,不得不派出快馬,火速向左宗棠求援。左宗棠此時手裡的大部分兵力都在圍攻河州,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去助攻肅州。左宗棠反复謀劃了兩天,好歹湊成三營步隊、一營馬隊,單委董福祥為統帶,押著兩萬石軍糧,星夜趕往肅州城外的徐佔彪大營救急。

董福祥雖滿心地不願意,但礙於軍情緊迫,也只得硬起頭皮上路。 俄國在新疆發難,肅州攻剿受挫,河州戰事亦極其不順,而對左宗棠打擊最大也是最讓他傷心的,還是曾國藩在兩江病薨和朝廷將裁撤福建船政局二事。 就在前不久的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二月初四,正是甘肅最寒冷的季節,就是這一天的午時三刻,為大清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一代名相曾國藩,病薨於兩江總督任所,年僅六十二歲。 消息傳來,無異于晴天霹靂,病勢剛有好轉的左宗棠再次昏厥,被擊倒在病榻之上。兩天后,左宗棠含悲為曾國藩擬輓聯一副,聯曰: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輓聯送出不多幾日,左宗棠在病榻之上接到朝廷擬停辦福建船政局的詢旨,這更讓病中的他雪上加霜了。裁撤船政局的折子系內閣學士宋晉所上。

宋晉上折的議題只有一個:福州船政局糜銀太重,所造輪船工期既長,又和洋船無法媲美,當此國庫乾涸之際,必須停止製造。 左宗棠接旨之後,一面大罵宋晉目光短淺,一面把身邊幾名得力的文案急傳到病榻之前,讓幾人會商起稿,務必勸阻此事。 左宗棠喘息著說道:“船局歷經幾年摸索,剛出成果,正可一蹴而就,全力辦之。此時停辦,不僅前功盡棄,亦讓外國人恥笑。我大清欲圖振奮,非倡辦洋務不可,此乃大勢所趨。無論怎樣,船局都不能裁撤。” 幾人下去後,開始會商起稿,歷經十幾天的修改、推敲,終成一萬字左右的一篇大奏摺。稿子交上來後,左宗棠不敢大意,又開始抱病反復修改,一直壓縮到五千字以內,這才派人謄寫。 該折先據理駁斥了停造輪船的言論,稱:“製造輪船,實中國自強要著。臣於福建浙總督任內,請易購、僱為製造,實以西洋各國恃其船炮橫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無,不得不師其長以製之。”折子最後又道:“竊維此舉為沿海不容已之舉,此事實為國家斷不可少之事。若如言者所云即行停止,無論停止製造,彼族得據購、僱之永利,國家旋失自強之遠圖,隳軍實而長寇仇,殊為失算。”

幾乎就在此折拜發的同時,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李鴻章,也與左宗棠遙相呼應,上了《籌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一折。李鴻章在折中向朝廷發出呼籲:“臣愚以為,國家諸費皆可省,唯養兵設防、練習槍砲、製造兵輪船之費,萬不可省。求省費,則必屏除一切,國無與立,終不得強矣。左宗棠創造福建省輪船,曾國藩飭造滬局輪船,皆為國家籌久遠之計,豈不知費巨而效遲哉!唯以有開必先不敢惜目前之費,以貽日後之悔。該局至今已成不可棄置之勢,苟或停止,則前功盡棄,後效難圖,而所費之項,轉成虛糜,不獨貽笑外人,亦且浸長寇志。” 福建船政局裁撤之議終未得通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