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第32章 二、“珠海經濟特區好”

珠海是中國排第二的經濟特區,與澳門相鄰。今天高樓林立,大道縱橫的拱北區,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是一片亂葬崗,400年來,許多澳門的死者就埋葬在那裡。 珠海不僅與澳門接壤,距離香港也相當的近。珠海星羅棋布的海島不僅包圍了整個澳門,而且從正南、西南、正西三個方向對香港形成了半包圍,桂山、外伶仃等島嶼離香港僅三公里之遙。珠海的範圍,橫跨整個珠江口,是廣州和香港通往世界各地航道的咽喉之地,經濟和政治地位都十分重要。但是,在閉關鎖國的年代裡,珠海雖然具有經濟地理的優勢,卻不能得到施展;雖然具有發展經濟的人文條件,卻未能得以充分利用。因此,從新中國成立到80年代初的三十多年,這個邊陲小鎮變化甚微,人口稀少,街道冷落,荒灘行蟹,野嶺奔兔,給人以蒼涼的感覺。直到鄧小平上台以後,慧眼識珠,將珠海闢為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珠海才得以發揮她歷史、地理上的優勢,面貌開始發生滄海桑田般的變化。

珠海經濟特區的建設者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工程師、技術員、建築工人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終於使珠海由一個昔日的亂墳崗、海濱漁村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農漁牧業、旅遊業、商貿業綜合發展的、初具規模的花園式現代化海濱城市。現在,當你在市內經過時,你可以看到鱗次櫛比的高樓、寬闊的馬路。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珠海市的城市規劃與建設:大廈小樓錯落有致,花園道路融為一體,青山碧海款款相依,工廠住宅適當分區,綠葉紅花裝點建築,清風馥氣蕩漾城區,珠海建築群,各具特色,絕不雷同。 珠海,不僅以環境優美而為中外人士津津樂道,而且她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是相當驚人的,由於珠海優越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深深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商人、財團。美國、加拿大、德國、丹麥、比利時、澳大利亞、中東、日本、新加坡、港澳等國家或地區的商人紛紛攜款而來。特別是1992年中韓建交、鄧小平發表了南方談話後,台灣地區、韓國的商人紛紛來珠海進行大規模投資,珠海的工業有了飛速的發展。 1987年珠海的工業總產值比1986年增長了80%以上,比試辦特區前的1978年則增長幾十倍。 1988年上半年比1987年更上一層樓,與上年同期相比較,又增長了50%以上,珠海這種發展速度在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都是無法比擬的,這真是一個奇蹟。

在農業生產方面,珠海原來糧食都難以自給,生產方式也是傳統的小農經濟。 1978年以後珠海引進了一批外資和先進農業技術設備及優良品種,完成了向外向型創匯型農業轉化,形成了較強生產能力。全市農業生產的商品率已達到75%以上,這是農業向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極重要的標誌。農業生產工廠化、集約化已初見端倪,幾十畝連片的開發性農業生產基地、圍墾養殖,網箱養魚隨處可見。富裕了的農民漁民,依山傍海建起了一座一座的花園小樓房,寬敞明亮、裝修高級。鄧小平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明證。 在外貿方面,珠海抓住毗鄰港澳國際市場信息靈通的優勢,大抓出口創匯。 1987年,全市出口創匯2.74億美元,比1986年增長了四倍,1988年上半年,又比1986年增長了四倍,1988年上半年,又比上年同時期增長了1.3倍。 1987年,珠海已經實現了外匯收支平衡。這標誌著經濟特區已經確立了外向型經濟的地位。

珠海重視人才的作用,其舉措堪稱全國一絕。為了克服人才缺乏的困難,珠海的開拓者們向全國布榜招賢,從國內到海外,網羅了一批科學家、技術人員、建築師、設計師、會計師、經濟師、律師、作家和各項專門人才。尤其是90年代初,珠海市市長做出一項驚人之舉,給為珠海市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建設者頒發重獎,從奧迪車到別墅不等。珠海這一招很是見效,招攬來的這批人才不僅消化了引進的國際先進技術設備,而且還創造出了不少自己的名優產品,投入國際市場,取得了許多國際科技專利。 珠海經濟特區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就是鄧小平試辦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決策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鄧小平視察珠海時,禁不住喜上眉梢,欣然題下“珠海經濟特區好”七個大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