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共產黨抗戰英傑·救亡先驅錄

第3章 002、林海雪原寫春秋——記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偉大的民族英雄楊靖宇

20世紀30年代,在東北抗日戰場上,活躍著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聲名顯赫的抗日武裝——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他的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就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又名順清,字驥生。因革命工作需要,他曾用張貫一、乃超、周敏等化名。 “楊靖宇”這個化名,是1932年他赴南滿工作後開始使用的。 1905年農曆正月初十,楊靖宇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他7歲進本村私塾讀書,13歲時考入確山縣高等小學,19歲時考入河南省開封紡染工業學校。 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後,楊靖宇參加了聲援上海工人階級的正義鬥爭。秋天,他參加了河南青年團的外圍組織青年協社,翌年7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6年10月,楊靖宇受黨的指示,回到家鄉確山縣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協會。 1927年2月15日,他當選為縣農民協會會長。 這年4月4日清晨,楊靖宇等根據中共確山縣特別支部關於組織農民暴動、攻占縣城、聲援北伐的決定,帶領萬餘名手持大刀、長矛、鋤頭、鳥槍的農民武裝,向確山縣城發起猛烈攻擊,經過4晝夜浴血奮戰,殲敵200多人,活捉偽縣長,暴動成功了! 5月5日,楊靖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他參加了11月1日的豫南暴動。起義武裝正式編為工農革命軍確山支隊,楊靖宇任總指揮。 11月22日,他與黨代表李鳴歧等指揮工農革命軍突襲明港,殲滅了民團;次日在明港擊潰地主武裝。 1928年春,楊靖宇率部隊轉戰到大別山區的四望山,與其他農民起義軍會合,共同創立了四望山革命根據地。

1929年春楊靖宇奉黨中央指示,化名張貫一,到東北工作。曾任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 1932年4月任中共滿洲省委候補委員、省委軍委代理書記。這年冬天,他乘坐一列火車,來到南滿煙墩山車站,進入密林。 1933年初春,磐石縣抗日“工農義勇軍”領導人李紅光帶兩名戰士趕到約定的地點,迎接楊靖宇到達部隊。 楊靖宇經過了解情況,將磐石義勇軍與其他抗日武裝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他任政治委員。李紅光任教導隊政委。 接著,楊靖宇去海龍縣巡視工作,將中共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正式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不久,他聽說磐石游擊隊受到損失,回到磐石整訓部隊,重振軍威。磐石游擊隊從成立到1933年5月,經歷大小戰鬥60餘次,消滅日偽軍130多人,建立了以紅石砬子為中心,包括磐石、伊通、雙陽、樺甸、吉林七區在內的抗日游擊根據地。

楊靖宇積極貫徹中共中央1933年1月26日發出的《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指示精神。他6月間參加了省委的會議後,在南滿認真宣傳中共關於建立反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還以磐石游擊隊名義印發了告工人、農民、義勇軍、反日山林隊士兵等傳單,使黨的政策深入人心。 1933年7月,楊靖宇邀請在磐石北部的“毛團”、“馬團”、“趙旅”、“韓團”、“三江好”、“四季好”、“常佔”、“許團”等部義勇軍和山林隊首領舉行會議,共同協議組成“聯合參謀處”,推選毛作彬(毛團首領)為總指揮,楊靖宇為政治委員長,李紅光為參謀長。這種武裝反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對團結一切抗日武裝力量共同抗日,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經過楊靖宇以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偽軍營壘也發生了變化,有的甚至整連整排地譁變,加入抗日隊伍,使游擊隊的陣容更加壯大,戰鬥力也不斷提高。在“九?一八”事變兩週年紀念日這一天,根據中共滿洲省委的決定,磐石游擊隊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李紅光任參謀長,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

1933年10月下旬,楊靖宇率獨立師主力渡過輝發江南下,挺進到敵後的江(後改靖宇縣)、輝南、金川(今輝南縣金川鎮附近地區)、柳河、撫松等地開展游擊活動,先後進行了金川縣旱龍灣鹼水頂子戰鬥、柳河縣三源浦戰鬥,既沉重打擊了敵人,也擴大了黨的影響,鼓舞並爭取了一些抗日軍的首領。不到半年時間,在黨的聯合抗日的旗幟下,楊靖宇又團結了20餘支抗日武裝,共約4000多人。 1934年2月21日,獨立師和各路抗日軍首領在江縣城牆砬子協商決定,成立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被推選為總指揮。 1934年11月5日,中共南滿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臨江縣四道江二岔召開,11月7日,大會根據楊靖宇的提議,宣布將獨立師正式組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樸宗翰任參謀長,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李紅光、曹國安分別任第一師和第二師師長兼政委。一軍成立後,楊靖宇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指揮部隊粉碎敵人的秋季“討伐”,先後打下16個大小城鎮,把游擊區擴大到25個縣。

1936年7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稱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楊靖宇仍任軍長兼政委。 7月初,楊靖宇和魏拯民主持召開了東滿、南滿特委及第一、第二軍主要領導幹部聯席會議(即“河裡會議”),決定將抗聯第一軍、第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並成立總司令部,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任總政治部主任。面對逐步發展起來的抗聯第一路軍這支抗日勁旅,楊靖宇滿懷激情地寫下了《東北抗聯第一路軍軍歌》: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衝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

親愛的同志們團結起,從敵人精銳的槍刀下,奪回來失去的我國土,解放亡國奴的牛馬生活! 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呀!趕走日寇推翻“滿洲國”。這一次的民族革命戰爭,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 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衝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衝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1936年6月,楊靖宇以第一師遠征遼西、熱河、內蒙古地區,以打通與關內紅軍及黨中央的聯繫,擴大游擊區,自己率軍部從河裡出發,向南轉戰。在南進途中,部隊於通化大荒溝成功地伏擊了日軍守備隊,殲敵200餘人;緊接著又在輯安縣(今集安)二道崴子打了一個痛快的殲滅戰,斃敵10餘名,俘敵10名。聯軍接連取得的重大勝利,使敵人惱羞成怒,他們調集大批部隊向東撲來,其中緊緊跟在後邊的敵人,正是抗日聯軍的死對頭——偽滿軍東邊道司令邵本良。楊靖宇多次和他交手,屢戰屢勝。

1936年6月底,邵本良自以為由南滿日軍司令三木任指揮,又有日軍第十師團、奉天野砲營和空軍配合,定能報仇。 楊靖宇決定利用邵本良急於決戰心理,採取牽牛鼻子的戰術,同敵人周旋,伺機殲敵。楊靖宇率隊牽著邵本良在通化、新賓、桓仁、寬甸等縣兜起了圈子。一路上,楊靖宇讓戰士們故意丟掉一些衣食物品,迷惑敵人。邵本良果然中計,窮追不捨。 7月下旬,邵本良被牽到本溪以東的賽馬集山區。楊靖宇見戰機已成熟,便集合部隊進行戰鬥動員。他說: “我老早給大家說過,咱們有'四不打'。”他伸出右手示意說,“第一,地形不利不打;第二,不擊中敵人要害,不能繳獲武器不打;第三,要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不打;第四,對當地人民損害太大不打。現在是山高路隘,居民不多,敵人疲憊,打的時機成熟了!”

接著,楊靖宇詳細部署了兵力兵器,規定了協同信號等具體事項。各部立即按規定的時間在敵人必經的梨樹甸子四周埋伏下來。第二天清晨,邵本良得意洋洋地帶著一個主力團和砲兵中隊追了上來,很快進入了伏擊圈。楊靖宇雙手揚起駁殼槍,“叭!叭!”兩聲將敵軍隊伍中的兩個騎兵擊斃。楊靖宇的雙槍一響,戰士們跟著開了火,劇烈的槍彈聲如山呼海嘯般響徹梨樹甸子,打得敵人措手不及。經過近4個小時的激戰,敵人慘遭失敗。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楊靖宇立即組織部隊在桓仁、新賓、清原、寬甸、輯安、通化等地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全力牽制日軍兵力,配合關內抗戰。 1938年初,楊靖宇率領軍部和教導團,由桓仁進入輯安縣境內的老嶺山區開展游擊戰爭。回頭溝一戰,全殲偽憲兵三團;3月13日,奇襲老嶺隧道工地,使敵損失20萬元以上;4月,在高立河橋一舉殲滅偽奉天騎兵教導隊60多人;6月19日,在通(化)輯(安)鐵路土口子隧道襲擊了日軍守備隊,生俘日本顧問小林、竹內,燒毀了工地設施、值班室及施工設備材料……

接連遭到打擊的日本侵略者,十分驚慌,重新調兵遣將,還把偽軍索旅調來對付楊靖宇。索旅是一個混成旅,班長以上頭目全部由日本人擔任。旅長索玉山是個殺人成性的劊子手。 8月2日,楊靖宇帶領部隊剛剛從八寶溝出發,偵察員來報告:索旅從輯安縣城出發後,沿公路向熱鬧街方向進發,由於天氣炎熱,山高坡陡,現在走不動了,正在長崗的埋財溝南部休息! 在茂密的樹木中,楊靖宇從望遠鏡裡看到索旅騎兵四十二團、步兵三十二團官兵,一個個敞胸露懷,有的干脆躺在樹陰下,用樹枝驅蚊蠓。他一邊觀察一邊自言自語:“敵疲我打,眼下正是好時機!” 按照楊靖宇的部署,部隊在一個小時內即趕到伏擊地域。下午3時,當索旅300餘名士兵疲憊不堪地走進伏擊圈時,楊靖宇一聲令下,暴雨般的槍彈傾瀉過去。敵人頓時亂了營,有的往樹叢裡鑽,有的丟棄槍支朝溝底方向抱頭鼠竄。抗聯戰士們端著刺刀衝下山岡,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這一仗,索旅幾乎全軍覆沒,日本步兵上尉高岡武浩和騎兵中尉西田重隆也被擊斃。

東北抗聯第一路軍在楊靖宇的正確指揮下,猶如一股鐵流,在東南滿的大地上滾動。他們的聲威震敵膽,他們的功勳為人民所銘記。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黨的“七大”準備委員會,指定楊靖宇為委員。 1938年9月至11月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東北抗日聯軍司令楊靖宇,向在冰天雪地裡與敵人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的東北抗日軍隊,致最崇高的民族革命敬禮! 1938年入秋後,由於敵人加緊“討伐”,鬥爭環境不斷惡化,楊靖宇領導的抗聯部隊被迫進入長白山一帶的深山叢林。他們經歷了1938年冰雪嚴冬,又度過了1939年夏的風雨酷暑,接連不斷地與日偽軍作戰,克服了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 1939年底,楊靖宇同魏拯民等在樺甸縣紅石砬子附近召開黨的緊急會議,決定以小部隊分散活動。會後楊靖宇率軍部警衛旅迂迴轉戰於樺甸、輝南、江、撫松、通化等地,吸引正面敵人,以利分兵作戰。 這時,敵人糾集75萬多人,對抗聯部隊開始了聯合“討伐”。敵軍採用“踩蹈戰術”,“篦梳戰術”,“狗蚊子戰術”,進行“鐵壁合圍”。還專門組織“富森工作隊”、“程挺進隊”、“唐挺進隊”妄圖暗害楊靖宇。 1940年1月,日軍對東北抗日聯軍又加緊實施“治安肅正”計劃,使已經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繫的東北抗日聯軍處境更為艱難。 1月底,抗聯部隊在馬屁股山同大股敵人作戰失利,楊靖宇同部隊失去聯絡,身邊只剩下60餘人。 2月1日,為減少犧牲,保存實力,決定分散突圍,不想特衛排長藉機攜帶槍支、一萬元現款和機密文件叛變投敵,一部分戰士逃散;2月2日,楊靖宇身邊只剩20餘人;2月10日只剩下12人。楊靖宇的處境更加險惡。他們既要忍受著極度飢餓和疲乏,抵禦著砭人肌骨的寒風,又要在敵兵重重包圍中穿梭苦戰,人員不斷傷亡。 2月15日清晨,楊靖宇同身邊戰士聶東華、朱忠範衝破數股敵人的堵截圍擊,來到江縣大北山東部的林中高地。他們稍事休息後,楊靖宇讓兩名戰士去附近村屯搞點吃的,並約好了會合地點。他們離開以後,叛徒崔冑峰帶著敵人追上來了。身患重感冒的楊靖宇搶占山頭,雙手持槍猛打,把敵人壓在山坡下。日本軍官伊藤見硬攻不成,喊道:“你的,跑不了啦,快投降吧!”楊靖宇引誘他站起身來。立即射出三顆子彈,當即將伊藤擊斃。隨手將叛徒擊斃。他趁敵人混亂之際,藉著昏暗的天色撤向密林深處。 2月18日,朱忠範和聶東華在尋找食物途中,也不幸犧牲。敵人從他們身上搜出楊靖宇的印章後,進一步縮小了包圍圈。此時,楊靖宇孤身一人,身體已極度虛弱。他渴了,抓一把雪;餓了,吞樹皮、草根或棉絮…… 2月23日下午4點多鐘,當楊靖宇艱難輾轉到江縣保安村西南的三道崴子時,被跟踪而至的上百名敵人層層包圍,距離只有20多米。楊靖宇以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倚著大樹雙手射擊,迫近之敵被斃傷20餘人。敵人為了抓活的請功領賞,又拿出勸降的伎倆狂喊:“放下武器,保留生命,還能富貴!”楊靖宇輕蔑地大笑,挺身高呼:“最後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同時,他一邊將機密文件燒毀,一邊向偷摸上來的敵人射擊。日本侵略者見勸降無效,就猛烈掃射,楊靖宇身中數彈,終於倒下了,殷紅的熱血灑落在江河畔…… 偉大的人民英雄、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以後,滅絕人性的敵人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了他的腹部“示眾”。但敵人驚駭了。原來,拖著他們在冰天雪地裡周旋了數月之久的楊靖宇,胃裡除了尚未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外,竟然沒有一粒糧食!這是何等堅強不屈的英雄啊! 全國解放後,為了紀念楊靖宇,黨和政府決定將江縣改為靖宇縣,並在通化市建起了雄偉肅穆的靖宇陵園。 1958年2月23日,在楊靖宇殉國18週年之際,舉行了有9000多人參加的公祭安葬大會。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同志送了花圈。當年楊靖宇壯烈殉國的地方豎立起紀念塔,塔上鐫刻著朱德蒼勁有力的親筆題詞: 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