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

第3章 中共中央常委們紛至三零五醫院

1992年9月17日,中共中央的主要負責人相繼前來北京三零五醫院: 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喬石先來醫院。接著,常委李瑞環來了。 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來了。江澤民未走,國務院總理李鵬趕來了。 傍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在為一位外賓舉行歡迎儀式之後,在晚宴之前,抽空前來。 三天前,9月14日,薄一波和鄧力群前來醫院。 鄧力群曾回憶說: 他病危的時候,陳云同志讓他的秘書向喬木轉達三句話:喬木同志為毛主席做了很多工作;為黨中央和中央領導同志做了很多工作;為中央紀委做了很多工作。喬木那時還清醒,聽了以後,很受感動,表示還要繼續做工作。要他的秘書給他念文件,交代秘書準備做些什麼事。可是第二天他就不行了。

兩天后,9月19日,上午姚依林來,下午陳雲、王震派出秘書來。 9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來。 他們都來探望一位病危的八旬老人。老人戴著氧氣面罩,病情沉重,但頭腦尚是清醒的。三零五醫院在9月12日發出了他的病危通知。 9月28日,新華社發出中共中央、中央顧問委員會訃告,全文如下: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沉痛宣告: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盓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我黨思想理論文化宣傳戰線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胡喬木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2年9月28日七時十六分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一歲。

胡喬木,他的名字為人們所熟知,除了他還曾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1950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副秘書長(1954年起)、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1956年9月起)、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82年9月至1987年10月),以及擔任新華通訊社社長、《人民日報》社社長、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署長等,然而,他最為人們所知的,還是他從1941年2月至1966年6月,擔任毛澤東秘書、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長達二十五年。 胡喬木,人稱“中共中央一支筆”。他長期擔任毛澤東秘書、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起草、整理、修改了一系列載入史冊的重要著作、文件: 毛澤東的名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胡喬木根據毛澤東講話記錄整理的;

《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和《兩條路線》等書,是他協助毛澤東編輯的; 《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他在毛澤東、黨中央指導下,對起草這一歷史性文獻起了重要作用; 他為延安《解放日報》寫了幾十篇社論。內中,1949年新華社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是他在毛澤東指導下起草的; 《中共中央關於土地改革中各階級的劃分及其待遇的規定〈草案〉》,主要由他起草; 解放後,他參加起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共“八大”文件,參加編輯《毛澤東選集》第一至第四卷,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討論寫出那篇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再論無產階級的歷史經驗》…… 胡喬木夫人谷羽曾回憶,毛澤東是這樣形容胡喬木起草的文件之多:

記得還是在1958年,一次我和喬木到主席那裡去,主席談起喬木寫文章,表示很滿意。主席坐在沙發上,把手平放在前,離地面約有兩三尺高,比劃著說,“喬木寫的東西,大概有這麼多!” 谷羽還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胡喬木這“中共中央一支筆”的一絲不苟: 1982年,為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四十週年,曾考慮整理髮表毛澤東同志1938年在魯迅藝術學院關於文藝問題的一次講話。我們進行整理時,對講話記錄稿中的一句話沒有查清出處,這句話是:“徐志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詩要如銀針之響於幽谷。'”報喬木同志審閱後,他特別提出要查明此句的出處,他懷疑“銀針”是“銀鈴”之誤。經查詢,我們從魯迅的《有趣的消息》一文中,果然發現有“銀鈴之響於幽谷”這句話。而這句話是魯迅轉述徐志摩的話時說的。這樣,經過反复核對,終於查明了記錄稿上的一個訛誤。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喬木同志對編輯工作要求之嚴格,和他博聞強記,知識之淵博。

在毛澤東去世之後,他依然是“中共中央一支筆”。 那成為中國歷史轉折點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世人所矚目。在鄧小平等主持下,會議公報出自胡喬木筆下; 在鄧小平和中共中央指導下,他又負責起草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一具有廣泛影響的歷史文獻,負責起草了中共“十二大”的主要文件; 他主持了《毛澤東選集》第一至第四卷,第二版修訂工作,幫助鄧小平審定《鄧小平文選》,編輯了《毛澤東詩詞選》新版本…… 他的一生,寫了大量的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文獻,卻幾乎沒有以他個人名義發表——即便是那曾廣為人知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最初也是他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文件,直至毛澤東親自提議以胡喬木名義發表,這才印行了以他署名的第一本書。他的絕大部分工作是在“幕後”,是以黨的名義、以領袖的名義、以延安《解放日報》或後來的《人民日報》社論的名義發表,確確實實是“中共中央一支筆”。

胡喬木這枝筆,受到過毛澤東的稱硈。其中,特別是由胡喬木起草的《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魯的哲學》,毛澤東多次說過讚賞的話。 筆者採訪了原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林默涵,據他回憶,周恩來總理曾這樣對他說起胡喬木: “許多文件只有經胡喬木看過,發下去才放心。文件經胡喬木修改,就成熟了。” 許多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文章、文集,在發表、出版之前要送胡喬木看一下,作些修改,這幾乎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正因為這樣,在胡喬木病重之際,陳雲派秘書轉達了他的問候,並且表彰了胡喬木這枝筆多年來所作出的貢獻。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