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賈拓夫傳

第2章 ○一、少年有志尋求救民真理

賈拓夫傳 周维仁 4864 2018-03-16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當然不足為訓。以後的生活,成長過程中的社會環境,接受教育的內容和程度,特別是個人與社會結合的層次,對人的影響應是更關鍵的。但是,許多人成年後的事情忘掉不少,少年時的很多事卻記憶猶新。可見,少年兒童時期的生活和教育,對人還是有重要影響的。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包含這方面的因素吧。 賈拓夫出生在陝西省神木縣城一個貧民家庭。 賈拓夫的祖父叫賈來旺,但來世卻並不興旺,連半分田地也沒有,全靠殺豬宰羊、經營死驢死馬維持生計。舊社會的屠夫屬下九流,社會地位自不必說,生意冷落清淡,生活自然十分貧寒。一年辛勞,所得無幾,家人難解溫飽。賈拓夫的父親賈寬厚,企望“寬厚”家境,不再子承父業,棄屠宰而從商。借債為本,小販經營,往返於內蒙和神木之間。這本小利微的生意也很不景氣。順當時,掙幾個小錢養家糊口;不順當時,便蝕本負債,難以為繼。全家生活,還靠祖母、母親代為人工,釀製醬醋,沿街叫賣,薄利微盈,勉強維持。就這樣,年復一年,父親終因勞累過度,染上肺病,又無力醫治,只能眼看著他壯年亡故,撇家而去。

1912年11月25日(陰曆十月十七日),賈拓夫就誕生在這樣一個家庭。 那是一個扭轉乾坤又動盪不安的年代,愚昧與文明、落後與進步、侵略與反抗、壓迫與抗爭、反動與革命反复激烈較量,此起彼伏。 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沒落的大清王朝,終於結束了中國長達五千年的封建主義統治歷史。然而,就在孫中山蒞任大總統的南京政府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後不到三個月,辛亥革命的果實卻又被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取。在帝國主義的槍砲壓力下,代表大地主、大買辦階級的袁世凱政府,與日、俄、英、法、意等國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繼續遭受著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日益陷入空前的水深火熱之中。

陝北,這片曾經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黃土地,更加地瘠民貧。本來就十年九旱的神木和陝北地區,這時愈加民不聊生,餓殍遍野。賈拓夫就是在這樣的年代,這樣的地方,來到了人間。他一出生,就和家人一起,掙扎在貧困線上。 賈拓夫原名賈耀祖,又名紅光,字孝光、富喜,排行老大,有兩弟兩妹。大妹賈月林,出嫁後不久,被抽大煙的丈夫賣掉,很快離開了人世。大弟賈紅喜,六七歲時害病,因無錢醫治,被病魔奪去了生命。二妹賈珂敏,降生時正遇大災荒年,祖母狠下心來說:“這年頭,現有的幾口還養不活,再添一個吃飯的丫頭,咋餵得起?不如叫她早歸西天,省得活著受罪。”說著,便忍痛抱起剛出世的小孫女,要放到便盆裡放水溺死。母親實在捨不得這身上掉下來的肉,跪在婆婆面前苦苦哀求。一家人哭作一團,最後才決定留下這條小生命。後來,又添了二弟賈光中,祖母總感人口已多,不勝負擔,但見是男孩,盼另有希望,還是格外喜愛。

光中出生不久,父親就故去了。從此,一家老小就全憑祖母、母親釀醋做醬,叫賣街頭了。兩個小腳婦女,終日里起早貪黑,風裡雨裡,苦做苦勞,還是一貧如洗,不堪重負。常常家無隔夜糧,人怕有病災,只能乞求上蒼,苦熬歲月。 賈拓夫的母親余氏,隨家人從山東逃荒出來,輾轉流落到陝西神木,15歲就嫁到了賈家。這位農家婦女儉樸勤勞,秉性慈祥,待人忠厚,又思想開朗(或許與她經營小商,接觸各界不無關係)。對待子女嚴格認真,為了培養子女,除成年苦心勞作外,還節衣縮食,賣掉了自己結婚時的全部首飾,補以藉錢,硬是供長子上了學。她還諄諄告誡賈拓夫:不要忘記自己是窮人的娃兒,要給受苦人爭氣。學成了,為窮人辦事,討個公道。後來,賈拓夫參加了革命,這位善良的媽媽,實心支持兒子,為革命做了不少工作。當時,不少活動在神府東勝一帶的共產黨員都認識她,受過她的掩護,她的家成了一個秘密聯絡點。雲澤(烏蘭夫)、高崗、趙通儒、王兆祥等還常在她家碰頭,吃過她做的飯。由於壞人告密,她曾被國民黨特務逮捕,一雙小腳,帶上鐵鐐,在反動派的牢房裡受了幾個月折磨。敵人對她軟誘硬壓,逼她說出“共匪”的情況,說出在她家開會的人的名字。老人家很堅強,始終沒有說出什麼“有用的”情報,敵人終無所獲。後經地下黨組織營救,保釋回家。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後,黨中央在陝北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因工作環境允許,賈拓夫曾接母親一起住在延安。可這位勞動婦女,一來不願意給組織增加負擔,讓兒子分心,二來又過不慣沒什麼勞作的生活,因此還是回到家鄉,去過她已經過慣了的清貧日子。 1943年3月,她因病被接到延安,後因醫治無效,逝世於延安。中共中央西北局為她召開了追悼會,稱她是“革命的媽媽”。

賈拓夫從小天資聰穎,好動善思,性情爽快,能歌愛唱。每每學戲劇角色,以羊角安長柄為大刀,用線繩繫玉米纓為鬍鬚,作姿弄舞,煞有介事,其聲調氣質,似模像樣,常令鄰里捧腹不止。眾人皆鍾愛有加,給他起了個“賈不斂子”的小外號,意思是好動活躍的小子。說來也怪,這孩子玩起來無憂無慮,痛痛快快,靜下來卻若有所思,經常發問:為啥有人不干活,就能吃飽穿暖?咋就那多人受希荒(受苦受累),還是過不好日子?父親說這是命,他偏問:命是個啥東西?在縣城模范小學唸書時,他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讀書時,能全神貫注,勤奮刻苦。做完功課,又會幫大人照看弟妹,拾柴打水,從事家務。鄉親們都說:“這娃兒有出息,長大了不簡單就是噢。”

1925年秋,賈拓夫以優異成績考入縣立高等小學。這時節,他廣泛接觸進步師生,一面刻苦學習功課,一面博覽古今文學進步書刊。也許是與他求知欲高和愛思索的性情有關,他對《響導》、《共進》、《新青年》、《共產主義ABC》、《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淺說》等進步書刊,逐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喜讀愛看,而且如飢似渴。就這樣,在他對世道感到不平的少小心中,開始接受共產主義的啟蒙教育。 1926年夏,神木縣旅外學生張學靜(即張友清,共產黨員)暑假探親回鄉,召集賈拓夫等進步學生一道,在城鎮農村張貼標語,集會演講,宣傳革命道理。在這些活動中,賈拓夫接受了實際的教育和鍛煉,覺悟有了很大提高。不久,在張學靜的組織和介紹下,賈拓夫和汪濱之、王像山、張維斌等人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了神木縣第一個共青團支部,賈拓夫擔任支部書記,進一步開展有組織的革命活動。他們積極領導了縣城學生反對基督教欺壓民眾的活動,號稱“廢基”運動。還發動與組織群眾,控告貪官縣長龐仁安,清算劣紳喬濟在理民局的貪污贓款,打擊了當地的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成為神木縣很活躍,很有影響的“小赤色分子”。

1926年秋,賈拓夫考入陝西省立綏德第四師範學校。校長李子洲是陝西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常漢三是共產黨員,教務主任楊明軒(解放後任全國民盟主席)是同情和支持革命的進步人士,教師中有不少人是團骨幹。這個學校,不僅是當時陝北地區有名的“高等學府”,也成了一座有名的革命搖籃。賈拓夫、劉瀾濤、常黎夫、崔玉湖、雷五齋等,都是搞進步活動最突出的第七班學生,也是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的成員。白如冰、白壽康、白堅、張德生、朱俠夫、張達志、白介夫等許多黨的領導幹部,都先後在這座學校讀書,開展過鬥爭。學生們經常由教師帶領,到農村進行宣傳活動,教農民唱“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他們還舉辦平民學校,教校外青少年學習文化,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在這支十分活躍的隊伍中,賈拓夫是佼佼者,他學習拔尖,活動積極,才幹出眾,常常結合形勢寫出新詩、小說,煞是精彩新穎,頗受校方和教員器重。他的文章經常貼在校欄裡作為示範。他也很快獲得了“四師新花”的美譽。

接著,賈拓夫被選為綏德師範團支部書記和綏德縣團委書記。在中共綏德地委(其領導人是隱蔽在學校的教師)直接領導下,推動學校建立了學生自治會。又通過各高等小學進步師生,成立了綏德縣學生聯合會,賈拓夫擔任了學生聯合會主席。他們深入各階層,協助建立農會、商民協會、陝北青年社等群眾組織,使學生運動與群眾革命運動相結合,在陝北地區如火如荼的革命風暴中,起了先鋒作用。 賈拓夫不僅表現出極高的革命熱情,也表現出很強的毅力。他因家貧,身上沒有什麼錢,外出活動常常吃不上飯。但他忍飢挨餓,堅持參加所有的活動。一段時間中,他的腿得了病,走路一瘸一拐,同學們戲稱他“賈拐子”。勸他休息,他笑著搖搖頭,咬牙忍疼,拄著一根木棍,硬是跟大家一起翻山越溝,開展宣傳活動,深得同學們的敬佩。

不料,風雲突變。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殘酷鎮壓革命運動。時局驟然逆轉,白色恐怖浪潮很快席捲陝北。以“紅色學校”著稱的綏德第四師範也變了天。校長、教務主任和許多共產黨員教師(身份未公開)都遭撤換。賈拓夫等人在黨組織指導下,應急應變,展開鬥爭。他們領導學生會,組織了反對當局,反對撤換校長、教師的罷課。賈拓夫親筆書寫了許多宣傳材料,寄往陝北各縣中小學,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號召學生和群眾聯合起來,不畏強暴,展開對反動派和新軍閥、劣紳們的政治鬥爭。危急關頭,賈拓夫協助地下黨在學校東牆外高家祠堂(地下黨辦公處)焚燒了一批黨、團文件,保護了黨的機密。他還幫助關中哲、雷五齋、趙紹西等革命教師收拾行裝,護送他們轉移出學校。

為了瓦解“綏德四師”的革命基礎,反動當局調動軍隊,在團長劉澗民的帶領下,包圍學校,燒毀了全部進步書刊;強行委任反動文人柳翰章為新校長;解聘“舊日教員”;宣布“舊有各級學生,在清黨期一律旋裡。自改組後重新招來,認真取具據保證書,不得稍有含糊”;改變課程,停止“農運”、“軍事”,增設“公民教育”;同時取締學生自治會,妄圖摧垮進步學生組織。賈拓夫和劉瀾濤、常黎夫、張世德(德生)、朱稼夫、張達志、白堅、田作勤、吳志淵等黨團學生,團結進步青年,組織學生會,針鋒相對予以抗爭。他們設法互相具保,使未離家鄉的學生照常踏進校門。校方試圖以考試“公民課”的方式壓制學生,宣揚國民黨反動派的“公德”。賈拓夫看穿其陰謀,立即通過學生會串連學生,組織了一場“交白卷”運動,表示了無聲的抗議。他們最核心的鬥爭是堅決反對取消學生會。作為這場說理鬥爭的主要發動者,賈拓夫當面向校長嚴正指出:“學生自治會乃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之組織,只為讀書,管好生活事宜,也為校方維護校紀,整好校風,本當為柳校長求之不得,何以取締乎?”校長無以答對,只得當面認可。學生會仍由賈拓夫等人負責。鬥爭取得勝利,同學備受鼓舞,賈拓夫也成了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頗有聲望的學生領袖。

為鼓勵大家繼續鬥爭,賈拓夫在宿舍裡貼了一條孫中山語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另一團員又在下面添上“為革命奮鬥,雖至親可以刀槍對之”的條幅。反動分子唆使落後學生質問:“這是什麼意思?”賈拓夫從容答道:“書寫國父遺言,繼承國父遺志,懷念國父音容,何錯之有?何由不可?”對方啞口無言,尷尬而去。 1928年4月,中共陝西省委在綏德西川(今子洲縣境內)召開了陝北地區第一次黨員代表會議,成立了中共陝北特委。特委書記杜衡(後被捕叛變)強令綏德師範學生自治會發動學潮,指示“不讓學校安寧”,以示反對“右傾”。誰若不同意,就給誰黨內處分。學生會即以校方誣陷、開除學生為由,掀起了罷課鬥爭,堅持了一個多星期。校長柳翰章惱羞成怒,勾結駐軍薑梅生團的一個連,突然包圍學校,宣布封閉學校,取締學生會,開除賈拓夫、劉正武、王本皋、吳志淵等一批學生領袖的學籍,勒令立即離校。杜衡的左傾盲動,給革命鬥爭造成了嚴重損失,綏德師範這一革命據點被封閉達兩個多月,遭到清理。賈拓夫從此結束了學生生活,走向社會,走上了職業革命的道路。 回顧賈拓夫青少年時期的這一段經歷,我們還是相信:時勢造英雄。革命的年代,造就革命者。但英雄終究是少數,唯有那些了解生活實際,追求社會大義,信仰革命真理,不謀一己之利,將自身結合於為大多數民眾的鬥爭中,而又勇敢堅定、勤學善思、不斷進取者,才能成為真正的革命者,成為有益於社會民眾的仁人誌士。當然,這時的賈拓夫還是一個未完全成熟的青年,還只是在時代浪濤的激發下,開始走上了這條光明而充滿荊棘的道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