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賈拓夫傳
賈拓夫傳

賈拓夫傳

周维仁

  • 傳記回憶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86126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前言

賈拓夫傳 周维仁 2334 2018-03-16
1980年3月20日,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莊嚴肅穆,空氣凝重。悲愴的哀樂撞擊著人們的心扉,令人震顫,使人壓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正在為她的忠誠戰士李立三、賈拓夫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 追悼會由彭真主持,薄一波代表中央為賈拓夫致悼詞。當這位老人以顫抖的聲音,一開始講到“八屆中央委員、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賈拓夫同志,於1967年5月7日被林彪、'四人幫'和那個顧問殘酷迫害致死,終年五十四歲”時,包括鄧小平、胡耀邦、彭真、烏蘭夫、萬里、王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內的七百多位與會者,發出一片唏噓之聲。是惋惜?是哀慟?是悲憤?是感嘆? “才五十四歲啊!”此刻,所有人的心情都很不平靜,寂靜的會場一時出現了波瀾——在那時節舉行的一系列追悼會中,這是不多見的。

“現在,黨中央為賈拓夫同志一生的革命活動,做出了全面、公正的評價,為他平反,恢復名譽,使多年沈冤得到昭雪。林彪、'四人幫'和那個顧問強加給賈拓夫同志的一切誣陷不實之詞都已統統推倒。”悼詞結束前,薄一波鄭重宣布的這一結論,使人們不平靜的心情略得一點撫慰。 是啊!賈拓夫過早地含冤離開人間,13年後的平反昭雪又嫌遲到了些,賈拓夫也沒能等到這一天,然而,這一天終於來了——黨和人民承認了他,歷史承認了他。 賈拓夫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黨員。 1926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正式黨員。他把畢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中國人民解放鬥爭和人民共和國發展振興的偉業之中,曾被毛澤東主席喻為“陝北才子”、“黨內的賈寶玉”。他本來可以為國家、為人民做更多的事,有更大的貢獻,但在1967年54歲的壯年時期,卻慘死於“史無前例”的那場浩劫中,成為“四人幫”及其“顧問”康生“刀”下的冤魂,過早地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光燦的人生歷程。在我們撰寫賈拓夫同志傳略,期冀久遠紀念他時,真是心潮翻湧,感慨良多。

他,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中的一員,似乎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之舉,力挽狂瀾之功。既不像開國元勳們那樣指點江山、叱吒風雲、運籌帷幄、決胜千裡,因而名垂青史、世代傳頌;也不像元帥將軍們那樣橫刀立馬、南征北伐、披荊斬棘、戰功卓著,因而名傳四海、萬人崇敬;然而,他的一生,同樣是傑出的、不平凡的。他和更多的同一代革命者們為人民解放事業,為國家民族興旺,同樣實實在在地做出了貢獻。就像沒有糧秣兵馬,將軍們無法打仗;沒有劇組人員,演不出精彩劇目一樣,沒有一大批像他們那樣嘔心瀝血、忠誠奉獻的戰士,中國革命和建設也不會出現那般威武雄渾、震撼環宇的壯舉。 想到這裡,我們記起賈拓夫在1960年被下放後曾對孩子們說過的一段話:“幾十年的鬥爭中,有多少好同志為黨的事業犧牲了,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他們沒有了,我們留下來的人卻有了名譽、權力、地位和待遇。實際上,中國的江山是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靠了多少人和勞動群眾共同鬥爭才取得的。國家的建設和富強,更要靠更多的人共同長期奮鬥才能實現。這就叫唯物史觀。名譽、權力、地位、待遇,實質上也反映著責任和義務。活著的人不努力把已犧牲的人未竟的工作承擔起來,何以告慰死難的同志?還算什麼共產黨呢?”他告誡孩子們:“爭個人的東西就是思想上的蛻化。”這是賈拓夫被錯誤地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下放到基層工廠,子女們感到精神上有壓力,他對孩子們做工作時講的一段話。這些鏗鏘之語,深深反映了他對待事業、對待人生的嚴肅態度,至今對我們仍然不無啟發。是的,歷史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過去那段輝煌歷史記載了他們的業績,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當今的人們自然也不應當忘卻許許多多像賈拓夫那樣的默默忠臣。

賈拓夫的一生,是革命奮鬥的一生,也是坎坷艱難的一生。和所有的人一樣,他有血有肉,有苦有樂,有情有怨,有失有獲,有起有伏,有功有過。他把自己不短不長的鬥爭生涯,全部融進了中國近代社會偉大變革的洪流。鋪路石也罷,螺絲釘也罷,棟樑材也罷,骨幹者也罷,他畢竟以自己的畢生心力和實績,在中國共產黨前此進行的波瀾壯闊的鬥爭中,留下了重實的足跡。 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後幾年,並不是官居高位的“重臣”,而是以“帶過之身”下放的干部。他是怎樣對待的呢? 1960年下放撫順電廠後不久,他給家人寫過一首詩: 1962年他再次受迫害,1965年被安排到北京石景山鋼鐵公司工作。他又在一首詩中寫到: 他這樣抒懷,也這樣實踐。聯想他一生的歷史和當時的處境,不禁使人肅然起敬。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品格!前輩為後人留下的這類精神昭示,當不遜於他們為人民做過的實際奉獻。不管當今人們如何品味和對待人生,社會卻永遠需要這種人,需要這種奉獻。後人從中提煉的美好精神和追求,總是人類前進的活力。

古人講為官之道時,有這樣一副對聯: 雖然,封建士大夫與共產黨幹部有本質不同,絕對不能同日而語,但這裡反映了人民群眾的一種願望:他們既看重為民辦實事的業績,也看重高風亮節的精神,特別看重兩者的結合。 由此,我們在想:賈拓夫一生的特點應該怎樣概括呢?接觸過他的人可能會做出各種各樣的評論。在我們了解他豐富的鬥爭經歷而又有限的歷史材料後,發現他曾做出過卓越的貢獻,而又屢遭挫折磨難。我們得到一個極深的印象:賈拓夫在革命鬥爭和工作中,是一個從未停止過的、忠誠頑強的開拓者。拓夫,拓夫,求索務實。他的名字,倒是形象、貼切地反映了他一生的特色。也許,參加革命鬥爭後他給自己起的這個名字,正是他的志願和追求。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後人的紀念,不僅僅是緬懷,而且是承認、理解、深省和寄託;不僅僅是為了故人,也是為了今人和後代。繼往開來,承前啟後,學習前輩對待事業、人生的精神,繼承和弘揚老一代共產黨人所發揚的黨和民族的優秀傳統,為我們飽經滄桑的祖國,為人民的幸福與未來,勵精圖治,奮勇進取,應該是更重要和更有意義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