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第9章 多面的埃勒里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ellry 8623 2018-03-16
埃勒里·奎因的形象並不僅僅活躍在奎因的小說裡。同時也出現在當時他所能涉及的各個領域,藉此埃勒里這個充滿魅力的偵探形像在美國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在它的幕後有很多人付出了他們對埃勒里·奎因的熱愛甚至是專業精神。可以說,這是關於埃勒里·奎因不可被遺忘的一片天地,非常值得一提。 1938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年輕主管喬治·扎迦利打算推出一個全新的一小時系列偵探廣播劇,這個廣播劇要邀請一些來賓和偵探一起破案。很幸運的是,他選中了弗瑞德里克·丹奈和曼弗雷德·B.李這對錶兄弟作為編劇。無論這是他自己的主意,還是別人的推薦,總之他選對了人,“挑戰讀者”正是埃勒里·奎因的招牌菜。 事實上,當這個廣播劇開播軼始,丹奈和李才剛開始學習廣播劇創作的基本原理。在沒有署名也沒有報酬的情況下,他們參與了廣播劇“化名吉米·瓦倫丁”和“影子”的編劇工作,還擔任了一個具有遊戲性質的廣播節目“作家!作家!”的嘉賓。與此同時,扎迦利開始籌劃劇組演員和讚助。他選擇了聲音富於魅力的休·馬洛扮演埃勒里(後來馬洛成為電視劇中的埃勒里扮演者);老練的桑托斯·奧爾特加扮演老奎因警官———李稱之為“我所聽過的最具欺騙性的聲音之一”;維力巡官的扮演者則是霍華德·史密斯(後來為泰德·德·克羅沙所替代)。為了融入一些愛情成分以吸引女性聽眾,扎迦利在丹奈和李的許可之下,加入了一個埃勒里系列先前沒有的人物———埃勒里的秘書妮奇·波特,這個人物由瑪麗亞·夏克萊扮演,後來她嫁給了扎迦利。

這齣廣播劇最具別出心裁的便是它的“挑戰聽眾”環節了。當線索均以給出之後,廣播劇暫停,這樣來賓能夠展開解謎討論。每當埃勒里說“現在,老爹,我知道是誰殺了某某。”便預示著挑戰的開始。接著,由妮奇介紹當晚的來賓,他們往往是政府官員、媒體名人、或者和故事情節相關領域的專家。埃勒里向來賓發問誰是犯人,來賓會陳述他們的解答,接著埃勒里重新回到廣播劇中,做出最後的解答。最後,如果來賓中有人答對(儘管非常少見),埃勒里會向他贈送最新的奎因小說或者奎因編輯的文選集。一開始,來賓都是紐約的名人,諸如音樂評論家蒂姆斯·泰勒、劇作家莉蓮·海爾曼、攝影家瑪格麗特·伯克-懷特。這些貴賓往往會提出一些奇特的猜測,有人說兇手就是來賓中的某人,還有的說犯人正是埃勒里本人。不久之後,扎迦利不再邀請名人而代之以普通聽眾,但是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於是出現時而邀請名人時而邀請普通聽眾的情況。

1939年9月,CBS中止了奎因廣播劇節目,丹奈和李又繼續從事他們的創作和編輯工作了。不過他們告訴經紀人有意尋求另一家廣播公司仍然從事編劇工作。終於,在1942年1月,由國家廣播公司(NBS)製作、愛默森醫藥公司提供贊助的“埃勒里·奎因的冒險”再次播出,並且一直持續到1944年末。而此前具有濃烈奎因特色的“挑戰聽眾”的環節仍然保留。桑托斯·奧爾特加、泰德·德·克羅沙、瑪麗亞·夏克萊繼續出演,只是埃勒里的演員換成了卡勒頓·楊(後來因楊離開而換成西德尼·史密斯),製片仍舊由喬治·扎迦利擔當。 要補充的是,在1939年6月到1940年2月期間,由丹奈和李擔任編劇,扎迦利擔任製片和導演的系列廣播劇“埃勒里·奎因的冒險”在CBS播出了36集(共34個故事,另外兩個故事為複播)。丹奈和李逐漸感到每週製作一集60分鐘節目壓力過大,於是,從1942年2月25日開始,節目削減為30分鐘。但這只是播出時壓縮為30分鐘,這仍使得丹奈抱怨不斷:“每週的故事情節讓我大費腦筋”。不久,“埃勒里·奎因的冒險”就因為廣受聽眾好評而得到海灣石油公司的讚助。

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1945年1月末),奎因再次回歸廣播劇,這次重新回到CBS。 “埃勒里·奎因的冒險”又在CBS開始播出了。劇組中,男性主要演員大都保留,只是格特魯德·華納(她從上季末尾開始接替芭芭拉)擔任起妮奇的配音。製片和導演也變更了。 另一個重大變化是丹奈的離去。他的妻子瑪麗到了癌症晚期,1945年末即離開人世。為了家庭,丹奈離開劇組只從事最為適合自己的工作,諸如編輯《EQMM》和短篇文選集。但是他又不想放棄廣播劇帶來的豐厚收入,於是他找其他作家撰寫故事大綱。在經歷了幾次不成功的合作之後,他和李選定了身為小說家和評論家同時也是二人好友的安東尼·布徹。此後·奈逐漸退出編劇工作,由布徹和李合作,他倆一共創作了大約70篇劇本。儘管布徹也是純解謎推理的忠實追隨者,不過他潛心宗教,因此故事中的埃勒里從丹奈筆下的紳士名探轉變為憂慮社會的公民。比較布徹的大綱和李根據其編寫的劇本不難看出,李常常對大綱進行較大的改動,甚至有好幾篇大綱根本沒有採用。

這次的合作持續了52週。除了布徹的大綱以外,李還採用了6篇以前丹奈留下以備不時之需的故事大綱。下一季廣播劇開始於1946年10月,持續了27週。華納的離去使得夏洛特·凱因成為妮奇的扮演者。另外,理查德·庫根接替史密斯扮演埃勒里,不久之後勞倫斯·杜普金擔任這個角色。此後,扎迦利不再參與廣播劇製作(1947年末他曾召集老演員重新製作了一集1939年的一小時奎因廣播劇)。 1947年8月開始,新一季只持續了大約2個月便結束了,就此該節目退出了CBS。最後27集奎因廣播劇於1947年11月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播出。到1948年5月底,持續長達9年的“埃勒里·奎因的冒險”終於結束了。此後雖有零星的奎因廣播劇播出,但是往日輝煌已經不再呈現。

奎因的廣播劇是改編作品中唯一主要由丹奈和李主筆的作品,因此,其中不乏富於趣味的故事: “生還者俱樂部”(1939)中埃勒里和妮奇目擊了一樁肇事逃逸案,並且聽到了受害人的臨終留言,這是奎因的代表性詭計首次在廣播劇中出現。 “鵝媽媽童謠謀殺”(1939)中埃勒里到一家老飯店去調查模仿鵝媽媽童謠的系列謀殺,同樣也是鵝媽媽童謠出現在奎因其後的小說裡。有趣的是,在該集播出時芝加哥的傳送中斷了9分鐘,數以千計的觀眾電話打到廣播公司表示憤怒,可見此系列的受歡迎程度。 “鑽石魔術師”(1940)中,埃勒里解決了一樁科學家被殺案,這位行為古怪的科學家聲稱他發現了能讓鑽石增大的方法,埃勒里也同時解開了鑽石從上鎖的保險櫃被竊之謎。這也是奎因出色的不可能犯罪作品。

“短先生和長先生”(1943,後以《詹姆斯·費里莫爾先生失踪案》為題收錄在仿作集《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失敗史》中)是奎因向柯南·道爾致敬之作。故事根據的是福爾摩斯故事中華生提及的那位回家拿了雨傘就消失不見的男子。埃勒里扮演安樂椅神探的角色,推理出費里莫爾先生如何從警方嚴密監視的屋子中消失的。 “皇儲的玩偶”(1943)是NBS系列中最好的廣播劇,需要說明的是,此故事是李單獨完成的並非基於丹奈的大綱。這個著名的不可能犯罪作品後來改編成奎因小說收錄在中。 布徹和李編劇的“逮捕兇手”(1945)可以看做是的前驅作品。曼哈頓出現一夜晚用刀子劃傷年輕女性手腕和麵部的瘋子。最後一名女子在迷宮中被襲擊,埃勒里和警察守住了唯一的出口。但令人不解的是迷宮中沒有人具備成為凶手的條件。

同樣由二人編劇的“幻影”(1946)和康奈爾·伍爾里奇的類似。妮奇向埃勒里宣稱她在晚上目擊對街辦公室裡的一樁謀殺,可是檢查那處辦公室卻沒有發現屍體或者任何打鬥的痕跡。 無論是丹奈和李創作的劇本,還是布徹和李合作的產物,它們都很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給予讀者充分的解謎線索,但是謎團又很巧妙使得大部分聽眾無法挑戰成功。只是廣播劇劇本只有極少數由奎因改編成小說,或是重新刊登在《EQMM》上。不過今年美國將出版一本奎因廣播劇劇本精選集,或許能一窺其中魅力。 丹奈和李在30年代後期曾經為哥倫比亞、派拉蒙和米高梅做過編劇。可是,他們的大部分方案都被束之高閣,沒有拍成電影。三四十年代正是偵探劇大行其道之時,福爾摩斯、菲洛·萬斯、陳查理等相繼搬上銀幕,好萊塢也沒有理由不關注風頭正盛的埃勒里。其實,在1940年到1942年間就有7部奎因電影上映。

首部奎因電影是由共和電影公司出品的“西班牙披肩之謎”(1935)。唐納德·庫克成為了第一個埃勒里的扮演者,庫克俊美的外貌使得導演為他增加了不少愛情戲。儘管小說中沒有出現理查德,但是電影中還是在開頭出現了一小段蓋伊·阿舍扮演的探長。雖然刪減了奎因的大塊情節以及埃勒里的大段推理,但是編劇阿爾伯特·德蒙德的改編較之大部分奎因改編電影顯得更接近原著。 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共和電影公司顯然還是藉此吸引了不少觀眾,第二年它又出品了第二部改編電影《柑橘之謎》。這部電影幾乎難以看出是根據改編的,導演突出的不是離奇的倒置犯罪,而是埃迪·奎蘭本人。他扮演的埃勒里和小說形像差距甚遠,他的招牌是插科打諢、傻笑而不是推理演繹。也許是這部電影過於拙劣,在其後4年的時間裡就再也沒有奎因電影上映了。

1940年開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製作了一系列奎因電影,由拉爾夫·貝拉米扮演埃勒里,查理·蓋普溫扮演理查德,瑪格麗特·林賽扮演妮奇,詹姆斯·伯克扮演巡官。這些作品都是鬆散的建立在奎因小說之上: 《大偵探埃勒里·奎因》(1940),基於小說; 《高級公寓之謎》(1941),據說基於廣播劇《三處刮痕》; 《埃勒里·奎因和完美的犯罪(1940),基於小說《惡魔的報酬》; 《埃勒里·奎因和謀殺環》(1941),基於小說。 貝拉米離開之後,哥倫比亞公司選擇了威廉·高岡作為繼任者。三部高岡主演的均於1942年出品,分別是: 《千鈞一發》,故事來源於小說; 《孤注一擲》,據說基於短篇小說《樂善好施者》;

《敵方間諜遭遇埃勒里·奎因》,源自小說。 奎因迷不必被那些改編原作的名字所迷惑,因為它們實在平庸無比。這些電影將原作的情節、人物改的支離破碎,只是案件稍有原作的影子,難以說是標準的改編作品。比如《大偵探埃勒里·奎因》,死者變成了體育大亨、家庭暴君約翰·布勞恩,他死在上鎖的書房中,喉嚨被切開了。作為裁紙刀的凶器不見了。房裡的妮奇·波特是唯一的嫌疑犯,埃勒里堅信她是無辜的,決心解決這樁不可能犯罪。 和之前幾個奎因的扮演者不同,威廉·高岡扮演的埃勒里比貝拉米稍微好些,人物帶有某種憂鬱的性格———沒有俏皮話,沒有插科打諢。電影不再包含鬧劇的成分,而且將場景設置在二次大戰時期,比如,在《敵方間諜遭遇埃勒里·奎因》中,埃勒里遭遇了一小隊納粹間諜。 其實在奎因的小說中,萊特鎮系列小說具有很多適合改編電影的元素,可惜的是沒有哪部好萊塢奎因影片是有關萊特鎮的。此後直到1972年奎因作品才再次被搬上銀幕,而且基於萊特鎮小說改編而成。這部同名電影由法國和意大利合拍,場景變成了法國,甚至偵探也變成了哲學教授保羅·羅傑斯,但是電影整體較為忠實原著小說。奧森·威爾斯扮演的西奧多·範霍恩喜怒無常,不像是主角倒像是反角。安東尼·帕金森扮演的繼子(小說中的親子霍華德在電影中變成了繼子)倒是與之相應,非常神經質。里維斯評價這部電影說:“在整整100分鐘裡強迫我們忍受著拙劣的象徵手法,此外別無·物,除了皮柯里的表演以外沒有一點人性化。我覺得這部電影難以忍受,好像卡萊爾所說他讀可蘭經的那般感覺,我無法把它推薦給任何奎因迷,除了那些也許希望藉此遠離塵世的觀眾。” 和兩位作者在好萊塢無所建樹的情形一樣,埃勒里的電影也同樣遭遇滑鐵盧。丹奈甚至表示,如果晚上他正在看電視而一部奎因電影上演了,他會鑽到被窩裡面去。影評家湯姆·托蘭也同樣指出:“他們既沒有設法將小說中富於才氣的情節轉變成電影,也沒有試圖塑造一個值得紀念的銀幕形象;這些電影觀眾———特別是那些埃勒里·奎因迷———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堆二流電影。” 此外,日本松竹電影公司曾經在1979年基於奎因的《兇鎮》拍攝過一部電影。這部名為《三封沒有送達的信》(配達されない三通の手紙)的電影由導演過等影片的野村芳太郎擔任監督,主演是曾經主演過《望鄉》等影片的栗原小卷。和類似,影片被設置在日本,偵探的名字也沒有叫埃勒里·奎因,而是更名為羅伯特,不過情節仍然忠實於奎因的原著,並且獲得當年日本學院獎和電影旬報獎(都是女配角獎,獲獎者為小川真由美)。該片首映式時,丹奈還專程趕到日本出席儀式。 40年代後,黑白電視廣為發展。有關於埃勒里·奎因的創作也逐漸向這個領域延伸。 1950年10月第一部奎因係列電視片《埃勒里·奎因冒險史》在美國杜蒙電視台首播。理查德·哈特成為第一位在電視片中扮演埃勒里的演員。他身材魁梧,喜愛運動,留著不大相配的八字胡,弗洛恩茲·艾姆斯扮演他的父親。 1951年1月,因哈特突發心髒病去世,李·鮑曼接替了他的角色。該片反映不錯,還贏得了《電視指南》雜誌1950年最佳偵探電視獎。 第二部《埃勒里·奎因冒險史》(後更名為《神秘事件是我的職業》)系列片在1955年由幾家電視台聯合拍攝並在不同電視台同時播出,包括了32集30分鐘電視片,休·馬洛扮演埃勒里,艾姆斯繼續扮演老奎因,夏洛特·凱因扮演妮奇·波特。馬洛和凱因早些時候曾在廣播劇中扮演埃勒里和妮奇。演員都非常接近奎因迷對於小說的想像,但是劇本相當糟糕,視覺效果也很差。 第三部奎因電視系列片《埃勒里·奎因冒險史續篇》由阿爾伯特·馬克柯瑞擔任製片———這是50年代電視劇領域響噹噹的名字———於1958年9月開始在NBC播出。喬治·納德出演埃勒里,這位1955年獲得金球獎的演員對於扮演埃勒里·奎因來說稍嫌年輕,表演也只能說差強人意。這個系列片中有好幾集改編自奎因小說,包括、、、、和《雙倍,雙倍》。編劇刪除了中的濃厚的反麥卡錫色彩,並用埃勒里·奎因代替了約翰尼·辛恩,但是保留了小說中大部分情節結構。除了這集以外,其他的改變都非常糟糕。還有不少是改編自別的偵探作家小說的作品,同樣不能令人滿意。二十集之後,李·菲利浦接手了埃勒里的角色,他扮演的埃勒里是一個有意識有同情心的人。可是沒有挽回敗局,不久之後,這個系列就被所有理智的奎因迷放棄了。 1963年,CBS《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時間》播出了一部一小時的電視影片,基於奎因的中篇小說《恐怖小鎮》,這是篇非埃勒里作品。另一部電視影片《埃勒里·奎因:不要向後看》於1971年在NBC播出。這部片子改編自奎因的名著,彼得·拉弗德扮演的埃勒里如同一個倫敦的時髦人物,哈里·摩根扮演的理查德·奎因被設置成埃勒里深愛的叔叔。編劇嘗試把那部深深植根於40年代的小說搬到1970年的場景中,但是徒勞無益,它使得奎因豐富的人物描寫變得膚淺,還加上了一些無意義的“懸念”,這無法與小說中的相比,但是至少保留了原來情節的基本骨架。導演還算勝任,預算較之以前的奎因電影要高很多。丹奈曾表示,大體上他喜歡這部電影儘管它也有相當多的不足之處。 1975年,《可倫坡》系列片(該片是70年代著名的偵探劇,獲得過艾美獎,是《古畑任三郎》的原型片)製片人同樣也是奎因迷的理查德·尼文生和威廉·林克,得到NBC的支持下製作了“埃勒里·奎因”電視片。電視片的場景沒有設置在70年代而是重新回到1947年。試播節目基於奎因的長篇小說《三角形的第四邊》,此外,有一集的劇情來自奎因的短篇小說。吉米·霍頓扮演的埃勒里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年輕人,他演繹出了小說中埃勒里的大部分特點。丹奈曾說,霍頓的表演讓他回憶起的不完全是埃勒里,而是在霍頓那個年紀的自己。大衛·韋恩扮演的頑固的理查德·奎因也很出色,和書中老理查德的形像很接近。電視劇中還出現小說中沒有的人物———西蒙·布里默。他在廣播劇“西蒙·布里默案件簿”中擔當名偵探,片中他自以為是要和埃勒里一爭高下,卻往往推理錯誤。 這個系列有些趣味的案件很富於趣味性,比如,《12樓直達電梯案》中只有受害人的電梯謀殺案,《法羅阿的詛咒》中會詛咒人死亡的木乃伊,等等。儘管劇集質量不一,但沒有一個是糟糕的,甚至最差的也在情節、演員等方面得到了彌補。更讓觀眾感興趣的是,片中霍頓扮演的奎因會轉向鏡頭,邀請觀眾拼湊起線索、說出罪犯的名字。這種“挑戰觀眾”的方式像是早期奎因小說中的“挑戰讀者”。這個系列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出色的奎因改編作品,甚至是美國偵探電視劇中最好的之一。 埃勒里·奎因首次在漫畫中登場是在1940年,這個有趣的作品———《匿名合夥人案》分10期刊登在《海灣娛樂周刊》上(1940年4月26日第366期到1940年6月28日第375期),漫畫由海灣加油站免費分發給它的客戶。這個故事改編自同名奎因廣播劇(1939年8月27日在CBS播出)。 1940年4月開始海灣石油公司也成為奎因廣播劇的讚助商,這大約是作為宣傳而創作的。 此後不久,一系列名為《埃勒里·奎因冒險史》的漫畫出現在惠特曼出版公司的漫畫雜誌《傑出連環畫》上。 《傑出連環畫》是一本漫畫集,每期64頁,包含各種類型的漫畫。 1940年5月第23期上刊登了首篇《棺材的線索》,改編自奎因的短篇小說《隱形的仰慕者》。這個系列持續了20期。在總計二十篇漫畫中,有十一篇是新創作的情節,剩餘9篇改編自奎因的小說、廣播劇或者模仿自小說,涉及的小說包括《黑色一便士》(24期)、《上吊的雜技演員》(25期)、《三個瘸子》(26期)、《人咬狗》(33期)、《弗蘭奇寓所粉末之謎》(34期)、《柚木盒子》(37期)等等。 《海灣娛樂周刊》和《傑出連環畫》上的奎因漫畫是為數極少的改編自奎因小說或者廣播劇的漫畫。這些故事忠實於原著,儘管偶爾會作出小小的改動。那些我們所熟悉的人物,像奎因探長和維利巡官常常出現在《傑出連環畫》中的奎因漫畫系列中,秘書妮奇偶爾也會登場。當然也少不了在解答之前,都會出現那個有趣的“挑戰讀者”的環節。 直到7年之後,埃勒里才重新登上漫畫舞台。不過在此間仍然有少量漫畫和奎因有關。 1943年8月和9月的《蝙蝠俠》第18期上的《獵人旅館的秘密》中新的詭計(旅館消失)來自奎因的。另一篇和奎因有關的漫畫出現在1943年7月18日《幽靈》第164期的漫畫版面上,故事情節來自奎因的小說《黑暗之屋》。 1949年奎因回歸,出現在《超級漫畫》叢刊的4本《埃勒里·奎因》系列漫畫中(1949年5月到11月)。儘管漫畫中也有“挑戰讀者”的環節,但是故事情節完全背離了奎因作品的精神,成為了失敗的作品。稍微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期,它包含了一篇不錯的不可能犯罪故事《暴雨之墓》,在故事中埃勒里要解決的是與世人隔絕燈塔看守在暴風雨中如何被殺的案件。 接下來的一套四色漫畫是由齊夫·維斯公司發行的兩期《埃勒里·奎因》系列漫畫(1952年·和夏)。這兩期包含了4個埃勒里冒險故事,不過,故事平淡無奇,甚至不像是偵探故事而是十足的動作冒險故事。據說這個系列是配合1952年ABC播出的埃勒里系列電視劇宣傳而出版的。 在所有的這些漫畫作品中,最成功的———或者說最忠實於原作精神的———埃勒里系列漫畫是戴爾公司出品的“四色”系列中的1165號、1243號和1289號,出版於1960年和1961年。每本32頁,包含兩篇16頁的故事,不過1243號有3篇故事,兩篇15頁,一篇2頁。這些故事情節流暢,帶有不可能氛圍(從《伏都教的犧牲品》、《凱恩的詛咒》這樣的標題不難看出故事的超自然成分),在當時屬於佼佼者,甚至還包含挑戰讀者。這個系列與之前的埃勒里漫畫有些差異,主要的改動是具有60年代的場景並且埃勒里戴了副眼鏡。而且有研究者指出,戴爾系列的劇本富於奎因小說的特質,也許奎因曾經參與了劇本的創作或者審定。 此後,直到1990年2月作為紀念埃勒里·奎因60週年(該期雜誌於1989年出售,正是出版60週年),《迷宮偵探社》雜誌第9期刊登了全彩漫畫《英國海峽之謎》。其中埃勒里作為客串嘉賓出現。 最後順帶一提國內的奎因廣播劇和漫畫作品。大約在1980年,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推出了的系列廣播劇,由著名配音演員喬榛、童自榮、尚華、楊成純等出演。廣播劇中取消了理查德的角色,由埃勒里擔任偵探長。演員精良加上劇本較好的保留了原著特色,使得該劇轟動一時,成為上譯的廣播劇經典。 1981年,江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根據改編的連環畫《棺材之謎》(陳水遠繪製),首版即發行800000冊。雖然因為篇幅的原因對原著情節有所刪節,但是大體上能表現出原著的魅力。國內出版奎因現代偵探小說集的世文圖書公司在小說集出版的同時(2001年)也發行了一本改編自奎因小說的漫畫《兇鎮》。這是一本黑白漫畫,作為贈品隨全集贈送並未公開發行。 總之,在奎因改編作品中,所涉及領域最為成功的是廣播劇(個中原因似乎有很大一部分要歸結於這是有丹奈和李主持編劇的,而其他改編作品———無論是電影、電視還是漫畫———都是他人改編的)。廣播劇持續了長達9年的時間,給丹奈和李帶來了巨大聲望(憑藉CBS廣播劇奎因獲得1945年埃德加最佳廣播劇獎)和經濟收入。然而,埃勒里在好萊塢的經歷是令讀者痛苦的,這似乎主要歸結於導演和編劇將原著更改的面目全非,沒有讓人體味到奎因作品的真正魅力。因此雖然埃勒里題材被多次搬上銀幕卻收效甚微,以至不再有電影公司對其感興趣。偶爾出現的埃勒里漫畫形象,也無法填充讀者心中的空缺。作為一個具有非常價值和世界知名度的偵探人物,埃勒里並不像福爾摩斯、波洛那樣擁有成功的電影、電視改編作,並藉此提升原著人物的影響,這一直是一件相當遺憾的事情。但是作為奎因迷,我們仍然期望在將來能夠出現一個比較讓人稱心的埃勒里形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