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第10章 埃勒里印象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ellry 4646 2018-03-16
一直以來,我總是迂迴於對奎因小說的感受中,而無暇顧及奎因小說裡面的那個永遠最有趣的傢伙———埃勒里。在的序言中,JJMcC(作者本人)就提到了一些埃勒里基本的生活狀況,以及對於埃勒里最終的一個交代———雖然那是埃勒里最初的作品,但也卻是唯一一次提及這些有趣的事情。不可否認,埃勒里的私人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是具有誘惑性的。在奎因之後的作品中,我習慣於在嚴肅的邏輯推理偵破案件的層層包圍下尋找關於埃勒里個人情況的一些踪跡———雖然那少得如同碎片。 埃勒里·奎因這個人在每個奎因迷的心中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很難具體地表述他,如何去捕捉埃勒里的形象,成為了藝術家最頭疼的事情。一方面是他在小說中的形像已經深深在人們的腦海中紮根,另一方面是因為埃勒里不同於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和克里斯蒂筆下的波洛那般有特色,埃勒里非常地平凡,他是住在紐約市的一個普通公民、納稅人、以寫作糊口。更重要的是,奎因的偵探小說的特色決定了埃勒里的特色。埃勒里的偉大並不在於他的非凡,而是因為他太平凡,平凡到我們難以找准他的特色來描述他。他不是發現鐳的居里夫人,他也不是發表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他只是不常犯愚蠢的錯誤,他善於沿著事實的軌跡發現真相,就是這麼簡單。如果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的中心是彰顯波洛的主動推理的描述,那麼在中,埃勒里並非是牽引案件發展的主角,在真相面前他是被動的,只是順藤摸瓜。能打倒他的只有真相。這點上,很容易給人留下一種似乎埃勒里是一個對事實事件謹慎謙卑的人。這必須與他在生活瑣事上的自負、固執要分開來看。這就是我在具體闡述埃勒里其人之前,必須要說明的。關於埃勒里其人的分析,首先必須理清楚,哪些是在他職業範疇中的世界觀,由此形成的一個埃勒里的職業性格;而另一些則是埃勒里純粹的私人世界中的性格表現。這兩種分析,不可混淆,這一點是必須先認清的。

埃勒里嚴格恪守他的職業道德。為了職業道德,他可以拋棄作為普通人的道德觀,有時候甚至殘酷到背叛自己。他總是在職業與人格之間不斷徘徊,但最終埃勒里總是會背叛自己的道德觀。在中,他含蓄地懷疑自己的好友———明欽醫生;中,他尖銳地指證自己喜歡的霍華德先生;在中,他一邊發抖一邊打破了至交伯克先生結婚的美夢;在《紅桃四》中,他為使調查順利進行,不惜用計拆散一對恩愛鴛鴦……因為埃勒里以往的職業訓練,他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個忠於真相的偏執狂。按照普通人的邏輯,有時候真相對於生活來說未必是最佳選擇,而在職業範疇中的埃勒里,他執拗地選擇真相作為最終的出路,彷彿那是人類需要的氧氣,魚兒需要的水。若是他對誰產生了好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盡量在剛開始的調查中排除此人的嫌疑。可並不是每次都會幸運,我打賭,如果兇手是一個他心儀的動人女孩,即使他讓自己消沉半個月,也還是會讓真相大白於天下。他讓兇手自殺,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只發生過一次。但埃勒里畢竟是個凡人,絕非聖賢,在做出上述的這類不可思議的舉動的同時,他是痛苦的。我們總能在奎因的小說中找到埃勒里破案落幕處的落寞。他為此失去過朋友,失去過信任,失去過道德,失去過自己。為了職業道德,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埃勒里實在是個很平凡的人。當他被真相欺騙的時候,埃勒里的憤怒異於平常,他甚至會對真兇大吼,發脾氣,抱怨,這並不是為了私人利益,或者名譽什麼的(雖然他常為自己的寫作成就感到自負),埃勒里在職業範疇中的世界觀認為,真相是不可被打倒的,他是真相忠實的僕人,這是埃勒里的底線,誰去碰觸,將不會得到埃勒里的原諒。他的聰明在於,他太清楚職業領域內與外的界線了,他可以不受錯覺、假象的影響,始終忠實於他最尊敬的主人。

在眾多的奎因小說中,埃勒里寫作風格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而他的性格也隨著故事的風格在變化著。但唯獨沒有改變的就是埃勒里對真相的探索,對職業的尊重。無論小說中出現的是一個嚴謹的埃勒里,一個俏皮的埃勒里,一個冷酷的埃勒里,還是一個衝動的埃勒里,他都不會背叛真相。在我們為一個全新的埃勒里·奎因的形象詫異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小說真相大白的那一頁找回熟悉的埃勒里。試想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某個人因為痴迷於某個專業領域而拋棄了正常的交往與道德,這是一個多麼讓人覺得古怪的人,甚至有時候讓人感到厭惡,像個變節者。但我們卻能忍受埃勒里這樣做,因為他付出這樣的代價,所帶來的邏輯推理世界是如此的精彩,這得多虧他長久以來不曾改變的職業偏執症,不是嗎?

埃勒里的人生觀並不復雜,但又很難讓人看明白。在奎因小說中關於埃勒里人生觀的表現多數是他對家庭倫理以及愛情的看法。他可以投入地戀愛,但卻拒絕婚姻。這裡還是得注意,埃勒里在偵探案件的過程中涉及的行為只是純偵探意義的。例如在《紅桃四》中,埃勒里竭力拆散一對熱戀中的情侶,這並不能表明他是個非婚主義者,他是出於職業角度的考慮。所以,類似這種情節並不能被歸類到對於埃勒里人生觀的判斷的範疇。埃勒里人生觀的明顯體現,可以說,具有一定意義的體現,是從1943年的《兇鎮》開始的。這裡,將是我要詳細敘述的東西。 《兇鎮》獲得的成功除了小說的故事讓人驚喜之外,它還塑造了一個擁有完美人性的埃勒里。這裡的埃勒里的人生觀是最具代表性,最讓人回味,甚至是最值得討論的。

在《兇鎮》中,按讀者的要求,埃勒里和萊特鎮最美麗的女孩帕特麗夏(聽國外朋友的介紹,這個名字來自西班牙語,代表美麗)談了一次戀愛。我們可以發現到,在整部《兇鎮》的小說中,埃勒里清楚地表明自己愛帕特麗夏的話只說過一次,而且是在他決定離開萊特鎮離開帕特麗夏的時候說的。埃勒里的愛情觀是比較有特色的。像這樣的情況在《兇鎮》中屢見不鮮。例如,埃勒里沒有一次站在男性愛慕的角度去親吻帕特麗夏(請注意區別法式的親熱之吻與美式的謝意之吻)。而且埃勒里唯一一次對帕特麗夏的親熱之吻只是一次純物理的試探,看看夜歸的她有沒有喝酒。從這裡,可以基本上看出,埃勒里的愛情觀是無私的。帕特麗夏知道埃勒里愛自己,埃勒里也知道自己的內心。但他對帕特麗夏所做的一切,沒有一次是出於自己的目的。小說中有一段,給我印象十分深刻。帕特麗夏打扮好出門,繞過埃勒里的詢問,去勾引央求前男友。她並沒告訴埃勒里她去哪裡。如果是一般的情況下,男人們知道自己心愛的女人在很無奈的情況下打扮好去勾引原先的男友(雖然是為了諾拉的事情),都會去阻止她們。但埃勒里並沒有這樣做。他心裡知道一切,但他一直站在卡特辦公室的門口靜靜等待帕特麗夏出來。當他看到她沮喪地走出門的那一刻,埃勒里只是溫和地說了句:“回家吧。”雖然帕特麗夏那次行為很愚蠢,卡特也沒領情,但埃勒里知道她的決定是要尊重的。阻止她,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自私。 “除非對這女人自己沒好處的事情,否則不要干涉。”這是埃勒里的基本愛情觀。但這並不表明埃勒里的動機單純,很不現實。或許剛開始,埃勒里的行為只不過是調情罷了,他不是道德主義者。即使是一個有戀愛對象的女孩子對自己抱有好感的話,他也會很樂的。而卡特的挑釁,更是讓埃勒里覺得帕特麗夏給自己在萊特鎮的新生活帶來了樂趣。埃勒里一開始就在心裡說:“卡特,我的孩子,抱歉了,我要在這裡調教你的帕特麗夏。”這真是一個非常平凡而可愛的年輕人。

在萊特鎮中埃勒里遇見的第一個案件,埃勒里好幾次並非是出於職業道德而捨棄了自己,這次他捨棄的恰恰是職業信念。他把戀愛、家庭倫理、朋友關係與兇殺事件徹徹底底地混淆在了一起。不變的是,他仍是固執地在做著他覺得應該做的事情。他不能冷酷地拆穿真相,或拋開對萊特一家的感情去偵訊調查。他在法庭上的語出驚人,攪亂了整個法律次序。直到一切不可收拾的時候,直到真相離現實漸漸遠去的時候,埃勒里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選擇離開萊特家,離開心愛的人以及這個兇鎮。很多很重要的線索,關於真相的線索,埃勒里沒有揭示出來,他沉默了,他把真相選擇埋在了心裡,苦苦地思索。這就是一個“哲人偵探”的偉大誕生。 《兇鎮》中的埃勒里,在一個還算簡單的兇殺案中成了困獸。因為埃勒里從這裡開始人性化了,關於推理之外的東西開始侵蝕他的大腦,他比之前作品中的埃勒里更會考慮大局。在一個龐大的場景之下,埃勒里不僅僅是一名偵探、作家,他更是牽涉到了案件中,讓他有更多真相之外的想法。倫理、哲學,是這些東西誘發了案件,也正是這些東西困住了一貫冷酷的埃勒里,它們比謎一般的案件更棘手,人生更多的問題不再是抓兇犯,而是處世哲學。解謎的狂熱分子永遠也不會明白,有何等的樂趣在埃勒里成為“哲人偵探”之後出現。對於我來說,在看完這一本本奎因後期的小說之後,我的世界觀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一些細微的轉變,這在之前是沒有的。沒有一位偵探小說家有改變讀者處世哲學的可能,除了奎因。

在其他的作品中,這種哲學觀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賦予給小說的,而惟獨《兇鎮》,作者把一種更深刻的哲學道理烙印在了埃勒里身上,猶如給手上的人偶注入了生命,這個人物越來越鮮活了。作者藉這本書中的埃勒里之口,說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話,這些話也表明了埃勒里的人生觀: 埃勒里堅持離開這裡,他說:“人們實在是會忘記的,他們比你所想的更容易遺忘,而且他們有時候比我們以為的更有理性一些。” 埃勒里拒絕袒露真相,他說:“別以為這對我很容易,我過去所受的訓練都叫我反對這種縱容,但我喜歡這一群人,我不應該再傷害他們。忘掉它吧,隨它去吧!” …… 《兇鎮》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這與埃勒里的人生觀是分不開的。案件本身有時候並不一定是最後的真相。埃勒里一貫所服從的真相,變得更宏偉更有力量了。這也更讓埃勒里這個人物趨於大智慧。

在平日的生活中,埃勒里是個大齡單身漢。他的臥室並不是十分有條理,領帶、西裝隨處可見。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創作小說的思路。看見富翁,他會抱怨自己太窮;看見美麗的姑娘被他人擁在懷中,他會嫉妒。埃勒里燒飯做菜都很嫻熟,這是單身漢必須的,不是嗎?大熱天,他穿著短褲在家走來走去。抽煙很厲害,當然,他也很喜歡抽雪茄。寫作陷入困境,他會幾天不出門,一副受挫的狼狽相。當某個人被他小小的捉弄大吃一驚的時候,埃勒里對此會有一種近似惡意的滿足感。他對重要事情的思考通常不露聲色,但在他大喊大叫的時候,請相信,一定不會有什麼大事情發生。他像一隻狡猾的貓,在出擊之前,不會有任何的表示,總是喜歡出其不意。看見奇怪的事情,他會張大嘴巴像個大傻瓜。他對書的收藏十分可觀,埃勒里似乎很喜歡康德、狄更斯和伏爾泰的書。他鄙視買書不看書的偽君子以及對女人玩世不恭的男人。瑣碎的生活,瑣碎的埃勒里印象,作者永遠是那麼蜻蜓點水地提到這些瑣碎的細節,我們在不斷累積閱讀奎因的每一本書後,發現,他實在是個太過平凡的年輕人。

奎因的書中不太涉及關於埃勒里的交友狀況。埃勒里總是和他的父親———奎因警官搭檔出現。但總有一些故事中會出現埃勒里的朋友作為故事中的某個重要角色。中的特里·瑞,中的哈里·伯克,中的霍華德等。從他們身上,折射出埃勒里的交友方式還是比較隨性的。他並不在乎朋友的身份、地位和國籍。沒有太過熱情的交往。奎因並不需要一個密友,但他卻有很多的君子之交。朋友之間不存在什麼必然的聯繫,多數是覺得很談得來,或者是有共同的愛好。但在緊要關頭,埃勒里總是會挺身幫助朋友。可以說,埃勒里本身也是一個十足的可交君子。這是他成熟的一面。 說到這裡,關於埃勒里的印象並未說盡。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小說中人物的理解,不能看介紹,不能看電影,不能聽故事,必須要全身心地投入去閱讀這本小說。奎因在書中所塑造的埃勒里·奎因正是20世紀的一個偉大傳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