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第6章 埃勒里·奎因和他的雜誌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ellry 5895 2018-03-16
埃勒里·奎因(丹奈和李,除非特別說明)在我的心目中,代表著三樣東西:偉大的偵探小說作家,博學的推理史家和出色的編輯家。他那些精彩絕倫的黃金時期小說,是如此的經典,一件件匪夷所思的謎團、娓娓道來滴水不漏的嚴謹推理,曾一度給我帶來極高的邏輯思維上的享受。 埃勒里·奎因所著的少數的推理史籍在行內也是赫赫有名的,他的《101年的娛樂》和《奎因的精選》在歷史上的地位與霍華德·海格拉夫的《為娛樂而謀殺》一樣具有極高的學術水平。 很多偵探小說迷都知道的,二戰後古典解謎小說由於社會因素格格不入而步入沒落,硬派、警察程序、間諜、驚悚小說等大行其道,這種現象基本上維持到現今。埃勒里·奎因的絕大部分著作如今已很少再版,大部分的作品只有通過舊書市場才能找到,我找了好幾年才算勉強湊全,雖然有時候一些出版商會心血來潮出一兩本,但也只此而已。柯南·道爾或阿加莎等人的作品能夠年年翻新,著實讓我羨慕不已。

大師創辦的《埃勒里·奎因神秘雜誌》(以下簡稱EQMM),則完全是另一番風景,自創辦後經歷了60多年的時間考驗,如今依然屹立不倒,成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偵探雜誌。 那一年埃勒里·奎因才28歲,離發表後也只不過4年,這時的埃勒里·奎因似乎有著無窮無盡的精力,經典的名著更是層出不窮。其實就這樣一直創作下去,繼續表兄弟間的合作也無不可,但是,對於任何一個有野心,或對自己所做的事有著濃厚的熱愛的人,一點小小成功是不足夠的,人總會往高處看。打個不是十分恰當的比喻,如果比爾·蓋茨當年推出了DOS後就停滯不前的話,他也不會有今天的輝煌,所以才會有如今的WINXP,所以才有今天不停的吞併有利可圖的大小技術公司,不停地往前衝刺。埃勒里·奎因可以說是處在同樣鬥志昂揚的狀態之中。

偵探小說一向被正統文學所不齒,這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然而你還知道嗎,就連在“神秘文學”這個類型裡面,古典解謎類小說,也普遍被踩在犯罪小說的腳底下。朱利安·西蒙斯在其推理史《血腥的謀殺》一書裡說,“解謎類小說在文學價值上不如非解謎類小說”,這裡的非解謎類小說,意指硬派和犯罪小說,它們不著重謎團和詭計,更著重的是發掘社會上的問題和對人性的思考。正是這個要提高偵探小說地位的野心,讓埃勒里·奎因萌發創辦偵探雜誌的念頭,企圖以此來實現他的目的。 當時市面上眾多的偵探雜誌,大都是一些廉價雜誌,登刊的多是充滿血腥暴力以求一時快感的廉價小說,面對這樣的局面,埃勒里·奎因感嘆:“作為作家、讀者和偵探-犯罪小說的收藏家,我們希望有一本專屬於最優秀的短篇偵探-犯罪小說的出版物,並為此吶喊了數年之久,它的缺乏是一種悲哀……”

1933年,埃勒里·奎因創辦了第一份雜誌:《神秘聯盟》(Mystery League)偵探雜誌。創業初是極其艱難的,雜誌社的全部工作人員只有表兄倆,甚至連個秘書都沒有。他們得挑選作品、審閱稿件、排版等一應的工作,整份雜誌基本是由埃勒里·奎因一手包辦,為了這份雜誌埃勒里·奎因汗流浹背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然而只出版了僅僅四期便敵不過經濟大蕭條而以失敗告終(1933年10月到1934年1月)。 如果說埃勒里·奎因從這次失敗中學到什麼,那麼便是寶貴的編輯經驗。這對後來EQMM的成功,無疑扮演了一個至為重要的因素,這也對他以後編輯了數以百計的短篇集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李說:“《神秘聯盟》是埃勒里·奎因早期的野心和血汗結晶。”

辦理神秘聯盟偵探雜誌讓埃勒里·奎因過足編輯癮,他最初的承諾“網羅聞名全球的作家,登刊最好的偵探故事”這個口號並沒有讓讀者失望,多蘿西·L.賽耶斯,達謝爾·哈米特等名家都曾為雜誌擬稿。非常明智地雜誌是以偵探小說為主,絕少有充斥現代其他雜誌的那些煩瑣廣告(當然,廣告少和當時的經濟環境也有一定的關係),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後來的EQMM。每期雜誌,都登刊一篇完整的中篇推理故事(8-10萬字),讀者或許有興趣知道,《雷恩先生的最後一案》便是首刊的第一篇小說。 埃勒里·奎因還推出了一套以100分評價偵探小說的系統,按照整體構思、懸念、結局的意外性、案情分析、風格、人物刻畫、背景、謀殺方式、線索及公平性分別給予最高10來衡量偵探小說,並對每期的中篇都以此標準作出了評價。

此外,埃勒里·奎因還推出了“奎因的口味”這個欄目,顧名思義是他自己的小天地,評論剖析偵探小說,同時也讓他盡情地散發與收集關於偵探小說與作家的八卦新聞。這和後來EQMM的“陪審席”(一刊登書評、書訊為主的欄目)雖不大一樣,但算是比較類似。 《神秘聯盟》偵探雜誌當時只賣兩毛五美金一期,這僅有的四期,如今引起無數埃勒里·奎因迷和偵探小說收藏者爭相搜尋的對象。而最讓我好奇的,卻還是據說排版好但始終沒有出版的第五期,樣本或最初步的手稿應該會在某一個地方有留存?當然,這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美夢罷了。而這四期《神秘聯盟》雜誌,恐怕在你我有生之年也難以得到,如果你手上有弗蘭西斯·M.里維斯的《皇室的血統:埃勒里·奎因偵探和作家》,在書末則有四期雜誌詳細的目錄,希望能讓你望梅止渴。

首份雜誌的失敗並沒有打沉埃勒里·奎因的信心,在丹奈的遊說下,於1941年,Mercury出版社的勞倫斯·E.斯皮維克同意出版EQMM。丹奈解釋說創辦雜誌的宗旨,是要“提高偵探小說的文學價值”,“通過提供這樣一個實踐的場所來鼓勵我們中間的人寫出更好的作品,培養和發展更多新的作家。”“我們的標準只有一條,就是質量!”他要向世人證明,解謎小說不單不會比犯罪小說差,它也一樣有其文學價值!就這樣,丹奈長達40多年的編輯生涯拉開了序幕。 為了達到“提高偵探小說的文學價值”這個目的,丹奈邀請了眾多著名的文學大師給EQMM寫偵探小說,這些作家包括了超過40位諾貝爾獎和普利策獎得主為EQMM投稿,可算浩蕩。

丹奈是一位非常嚴厲苛刻的編輯者,他始終如一地抱著一條信仰,那就是非精品不刊。辦理《神秘聯盟》雜誌讓他練就成過人的眼光,他常常將自己置身於讀者和作家的思維空間,以讀者的角度去發掘不合理之處,以作家的角度去提議適當的改變。他審閱起稿件來嚴肅認真,該改的地方也毫不手軟。 弗蘭西斯·M.里維斯在擬寫埃勒里·奎因傳記式的《皇室的血統》一書期間,因而常常和丹奈接觸,久而久之,在其的鼓勵之下花了兩個月寫成一篇故事,並得意洋洋地給丹奈寄出。殊不知當幾週後再見面時,丹奈如外科醫生一樣逐點逐點且準確無誤地將他的推理論點推殘擊破,讓他羞得無地自容。而後,在丹奈的建議和指導之下,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埋頭重新建立故事的框架、詭計和構思,最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寄出改稿,這次才獲得丹奈的同意發表。

無名偵探的作者比爾·普隆斯津也有類似經歷,他回憶說:“我通常不大喜歡別人在沒有徵得我的同意之下隨便改動我的作品,但丹奈是例外,他作出的改動我從來沒有不同意的。” 丹奈不管對方是鼎鼎大名的作家還是無名小輩,如果他認為要改的地方,那麼那個地方就肯定是值得改的,當然,我這個說法或許有不妥,他當然不是一個霸道任意妄為的兇惡編輯,而是通常那些改動都是非常有先見之明或必需的。短篇之王愛德華·霍克和他共事多年,丹奈也曾多次向他的作品提出建議,他皆欣然接受。 丹奈的編輯能力在行內是聞名的,因而得到新舊作家的信任,即使有時候有作家和丹奈的意見不一,但最後都還是同意改動。著名的作家克拉克·霍華德說有一次丹將他的作品作出了編輯,但忘了是出於什麼原因,“我信任他,即使他忘了改動的原因。”

丹奈以埃勒里·奎因的名義編輯了數以百計的短篇集,也大大地推廣了偵探小說在同類文學的地位。直到現在,他依然被認為是行內最著名的Anthologist(短篇集編輯者),曾有一個時期他個人所編輯的短篇集數目,比其他同行編輯的總和還要多。這些傲然的成果,和歷年來丹所主導的EQMM,全整整齊齊地排列在雜誌社的書架上,以時刻提醒新一代的編輯,要做到非精品不刊,為偵探小說付出百分百的熱情。 丹奈還發掘和再版了不少以前廉價雜誌裡好的偵探小說,並且一直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創作偵探小說,他設立了一個“處女作欄目”,從這個欄目首次現身到得到各大偵探小說大獎的作家歷年來人才輩出,成為名副其實的偵探作家的搖籃。 EQMM在丹奈的領導下有提高了偵探小說的地位了嗎?這個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如今二十一世紀,偵探犯罪小說遍地皆是,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一種文學類型發展的必然結果,其實不然,如果當時沒有像丹奈那樣充滿著幹勁和熱忱地投入推廣偵探小說地位的人,如今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局面。在他的推廣下,不但名作家紛紛來稿,更吸引了無數新力軍作者,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才華洋溢的作家。

2004年迎來了EQMM最盛大的事情,恐怖作家斯提芬·金的作品《密窗》(Secret Window)被搬上銀幕,EQMM也藉著它的光首次登上影壇。它在演員喬尼·迪普的手裡被翻閱的鏡頭,在內部圈子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更一連幾期專題報導“密窗”的種種,可算熱鬧非常。 很多人都認為,EQMM的發行到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雜誌這個漫長的過程,丹奈扮演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角色,作為一位盡責和目光銳利的編輯,他參與監督每一期雜誌的挑稿和審核,這個工作維持了整整41年,直到他去世為止。因此,提起EQMM,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是丹奈,那麼李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的是,李的編輯才能絕對不比丹奈差,形成那樣的局面,很大部分的原因,歸於表兄弟倆的個人性格和喜好所致。 丹奈比較善於交際,喜歡交朋識友,李則比較沉靜,不好宴席。李的兒子在回憶父親說,“父親對地獄的解釋,就是要離開家裡到紐約去和出版商見面,或參加MWA作家協會的宴席。” 丹奈同時還是一個瘋狂的福爾摩斯迷,並且樂此不疲地參加BSI一年一度的晚會,並藉機會和各大作家交頭接耳,努力推廣EQMM。而自1943年起,BSI傳統之一便是會員和客人均得到一份EQMM以作紀念。丹奈還參加MWA(美國偵探小說作家協會),成為主席,對協會的大小事宜不遺餘力。而李於1946年在丹奈的要求下只出席了第一次也是其最後一次的BSI晚會,MWA也只是像徵式地參加一下。李對交際幾乎完全不感興趣。 因此,丹奈當上EQMM的編輯幾乎是理所當然的,李則退隱成幕後人物,只不定時地參與編輯工作。如前面所說,李的編輯能力絕對不比丹差,工作起來同樣的一絲不苟。他的女婿曾給他過目一篇偵探小說,並問他意見如何,結果李不留情面地挑盡故事的不合理之處,並說:“你問我的專業意見,所以我是以專業的編輯來評論這篇文章的。”\而後也給予真誠的建議。 當初在表兄弟的真實姓名被公開後,他們享有平等的地位,然而,早在EQMM開始之前,霍華德·海格拉夫在他的《為娛樂而謀殺》一書裡,暗示丹奈是合作關係裡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後來EQMM的存在,丹奈的名聲也無可避免地蓋過李。隨著丹的名聲日益壯大,李也開始對境況感到有所不適。表兄弟的通訊中,時常充滿了互相質疑和爭吵,有時候用詞非常的激烈和充滿侮辱性,外人如果乍看之下,禁不住懷疑這樣居然還能保持合作關係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儘管表面上有所不和,表兄弟之間的關愛情誼也在字裡行間表露無遺,尤其當對·的健康或家庭出現問題時,皆真情流露地安慰鼓勵對方。正如表兄弟所說,互相爭吵是合作關係中重要的一部分。 李曾表示,只有在丹奈突然逝世或被充軍的情況下才會接管編輯EQMM,當然,這兩種情況最終都沒有出現。 我訂閱EQMM有好些年了,用一句很老套的話來形容,便是“看過的偵探小說雜誌之中,再也找不到比EQMM更好的了。” 我最喜歡EQMM的地方有好幾點,首先,在於它體積輕盈,為32開,一本平裝本的大小,拿在手上如讀一部小說的感覺。這不單讓讀者便於攜帶,更便於收藏,就連擺在書架上,也比那些16開的潮流雜誌整齊漂亮。 其次,EQMM的封面設計非常的“偵探”化,它的色彩鮮豔,充滿Noir氣氛的人物形像極其生動,相當的吸引人注意,大部分的故事配有插圖。雜誌裡面的廣告非常的少,即使有它們也大都在內頁和尾頁,絕對不會突然中途出現妨礙閱讀。誰沒有看過那些每翻一頁便出現幾頁幾頁的廣告的雜誌呢?起碼對我本人而言那是相當惱人的。 EQMM每期有144頁,內容方面繼承了其一貫的傳統,以偵探小說短篇故事為主,佔了90%的篇幅,非常的“物有所值”。其餘的分別用於喬恩·L.布林的書訊專欄“陪審席”、有關偵探小說的詩歌若干首、偶爾為之的評論性文章或卡通一兩則等。 而十多篇的偵探故事,有出自愛德華·霍克、克拉克·霍華德、杰弗瑞·迪佛、彼得·拉佛西、比爾·普隆斯津等名家手筆,當中,更多的是我聞所未聞的新進作家,因此,閱讀EQMM,也是找尋新的作家去認識探索的路徑之一。故事類型複雜多樣化,純解謎小說較少,當中懸疑犯罪小說居多。 雜誌除了封面和封底是光滑紙外,其餘的是比較粗糙的紙張,容易撕破,印的那些插圖也變得粗糙起來,這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如果EQMM能藉鑑如今潮流雜誌的優點,整本雜誌改用光滑紙張製作而成,配上精美的彩色圖片,那麼我對它的熱愛程度肯定會更上一層樓。不過這只是我的另一個白日夢罷。 無論在設計還是內容上,EQMM在三屆編輯的領導下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狀態,能帶給讀者每期精彩的偵探故事,丹奈遠大的目標與理想,也將一代接一代傳下去,繼續著為提高推廣偵探小說的整體地位而努力奮鬥著。為了慶祝埃勒里·奎因誕生100週年,EQMM今年每月都會發表一些評論文章,從各個角度探討埃勒里·奎因對偵探小說的貢獻,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在此真心祝賀EQMM越辦越好,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偵探小說。 1.Ellery Queen Mystery Magazine Official Website. http://themysteryplace.com/eqmm/ 2.Grost,Michael E.: A Guide to Classic Mystery and Detection. http://members.aol.com/MG4273/classics.htm 3.Nevins,Francis M.: Royal Bloodline: Ellery Queen, Author and Detective. Ohio:Bowling Green University Popular Press,1974. 4.Sercu,Kurt: Ellery Queen,a website on deduction. http://neptune.spaceports.com/~queen/ 5.Queen,Ellery: Tragedy of Errors. VA:Crippen & Landru,1999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