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解密中國女CEO·董明珠

第24章 三、工業精神就是吃虧精神

2006年3月,在全國人代會上,來自廣東珠海的董明珠圍繞“創新發展”的主題,提交了倡導在中國企業中弘揚“工業精神”的議案,不能追逐短期利益,建議一方面要在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方面多幹實事、少說空話、長期作戰,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更要關註消費者的根本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力量推動社會發展。 “工業精神”是董明珠進入商海多年提出的唯一一個概念。現在,眾所周知的是,我國雖然被稱之為“世界製造大國”,但尚不是“世界製造強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的製造業增加值率僅為26.6%。對此,董明珠直言,在國內具有勞動力、土地資源成本優勢的條件下,眾多企業用純粹的“商業精神”來決定發展思路,導致追逐短期利益。此外,據信息產業部公佈的數字顯示,2005年中國家電業的盈利率為0.61%,瀕臨虧損的邊緣。格蘭仕2005年實現了120億元的銷售額,但是僅有1000萬元的盈利。在國美等眾多家電大賣場和部分大型家電企業的主導和實施下,已經“屍橫遍野”的本土家電業每年都要上演幾次價格大戰,市場上一片泡沫化的虛假繁榮景象。而國美、蘇寧這類家電零售連鎖企業,2005年在取得歷史最高營業額的同時,利潤率也僅為2%多一點。而來自供貨方的巨額進場費、促銷費,以及漫長的付款賬期為這個微薄的數字做出了高達兩成的貢獻。對比國際家電零售連鎖企業盈利5%以上的數字,本土零售商應該感到汗顏。在以往的交易遊戲中,雖然渠道控制者從製造企業身上攫取了利益,但它們並沒有成為真正的贏家,也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榮耀。對利潤的絕對追逐是商業精神的最大特徵。董明珠表示,由於我們的社會缺少商業倫理的監督,加上整個社會精神的缺失,這種對金錢的追逐已經被放大到了極點。所有人都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只要能賺到錢,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這一點在零售業和製造業表現得尤為突出。而眾多的案例表明,如果一切都以商業精神來指導,零售企業和製造企業誰都無法成為真正的贏家。要打破“價格低廉-壓價競銷-貿易摩擦-出口受限-資金短缺-提升產品結構受限”的怪圈,格力必須同時擁有獨立的技術和市常為此,不喜拋頭露面的朱江洪,專注於技術;而董明珠則以雷厲風行的營銷手段聞名於業內,兩人正好互補。不過這麼一來,人們更多談到的是董明珠。事實證明,在中國的製冷業,董明珠一直把工業精神作為發展信條,但真正讀懂其中含義的人又有多少?如果我們了解福特的故事,就會發現董明珠和福特之間是何等的相似。福特一次次地放棄自己穩定的工作,一次次地進行研究、試驗,只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不需要馬拉的車的夢想。汽車造出後,他又一次次地進行研究、試驗,最終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流水線生產,這一切又因為他的另一個夢想,要讓每一個美國人,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能開上福特汽車。格力又何嘗不是如此,在大家都在走多元化擴張之路的時候,它卻堅持專業化的道路,一心把空調做好,目的不也是為了讓消費者買到好空調嗎?一百多年前,福特因為執著的“工業精神”而成功。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做企業、做事也同樣需要工業精神。工業與商業是不同的。這是一座用思想與汗水、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構造起來的大廈。大廈的高度,取決於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僥倖與投機在這裡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種“工業精神”,朝著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能走向未來。 “我想我是寂寞的,至少在中國的製冷工業界。我一直把踏踏實實做事的'工業精神'作為格力的發展信條之一,但真正讀懂其中含義的人又有多少?”這是董明珠讀《亨利·福特自傳》後的一段感言,這個工業精神,簡單的說就是吃虧精神。董明珠的寂寞,恰恰來自國人的這種“實際”思想。而董明珠之所以喜歡福特,是因為福特恰恰是“缺乏”這種實際思想的人。傲氣的董明珠敢於吐露自己的心扉:“在聰明人居多的美國,只有一個發明汽車的福特。而同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工業界,也很難找到與格力惺惺相惜的同行知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整體浮躁,中國的大部分企業都在用“商業精神”來指導企業的發展方向,一切以賺錢為目的,完全拋棄了對社會負責任的精神。其實,這不僅是企業界的一種現象,即使是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也在單純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忽視了社會的協調、整體發展。很多人對董明珠的做法會感到疑惑,一個做企業的人,努力把企業做好,讓企業賺到錢就行了,為什麼還要搞這些不實際的東西?再說,那是全社會的問題,不是一個人就能解決的。在很多人的眼裡,董明珠這個人太不“實際”。董明珠所理解的“工業精神”,應該是指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全心全意關註消費者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所有行為都必須抱著對未來負責任的精神,簡單說,就是“吃虧精神”。有了這種“工業精神”,就可以把人的力量和智慧無限地聚合起來,實現最大程度的自主創新,創立民族品牌,推動中國的製造業和經濟向前發展,並與世界接軌。

這是董明珠的理解,也是董明珠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在董明珠心中,真正的從事工業的人,必定是“工業精神”的實踐者,即有理想、有抱負、有社會責任感,願意為了這些而放棄眼前的利益。真正的從事工業的人,會把推動社會進步作為自己事業的核心,而非簡單地贏取利潤。當代中國要發展,需要的就是這種真正的從事工業的人和他們的“工業精神”,他們也需要獲得利潤,但並不僅僅為了獲得利潤,他們的利潤來自於自主創新而實現的核心技術的發展。從表面上,商業精神和工業精神都需要追求利潤,但誠如董明珠所說,我們不能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如果從獲利的方式來看,就會發現商業精神和工業精神的本質區別。與商業不同的是,工業與科學技術有著直接而緊密地聯繫,工業的精神就是科學精神的延伸。與商業精神相對照,工業精神更講求信用,講求公平競爭,講究長遠利益。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格力多年的發展軌跡看到影子。對於“工業精神”的執著,讓董明珠和格力的奔跑變得更有力量,在他們的身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加入到跟跑的隊列之中。 “先做事再賺錢”,董明珠經常對經銷商強硬地說:“你不能說今天賣格力,明天賣其他品牌,然後再賣一個什麼。空調不好賣,賣洗衣機;洗衣機不好賣,賣冰箱。我就要你一輩子都做格力空調。”全國各地的格力經銷商們,被董明珠要求對格力的企業文化“絕對認同”。董明珠要以一種不容置疑的態度,把她的工業精神推進到格力的渠道裡去。董明珠如此做,是因為她看到了“商業精神”所帶來的極大的不良後果。也就是說,商業精神帶給大家的不是共贏,而是兩敗俱傷。董明珠一直強調工業精神其實就是“吃虧精神”,這句話當然說得過於簡單。畢竟,一個企業必須保持基本的利潤才能保持正常運轉。所以我們要看到,董明珠所強調的“吃虧精神”的背後,實際上是專心做事,真心為消費者服務的觀念。在空調行業習慣於靠價格戰來佔領市場份額的時候,格力卻默默無聞地潛心於工業製造,每年都拿出巨資進行產品的研發試驗,並且在原材料上漲,空調利潤微薄的情況下,毅然採用名牌壓縮機電機以及優質鍍鋅鋼板、螺紋銅管,絲毫不在材料上偷工減料,這就是工業精神的表現。可以說,工業精神不僅僅是一種“吃虧精神”,它還包含著鍥而不捨的創新精神。董明珠說,過於強調商業精神容易使企業變得懶惰,這句話不無道理。為了賺錢,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喜歡靠“捷徑”賺錢的企業自然也就忽視了產品的研製開發,最後養成了懶惰的習慣。總想著在短時間內賺取暴利,時間久了,產品的技術跟不上市場的需求,最終還是要被市場淘汰。從短期效益來看,工業精神確實是一種“吃虧精神”,因為企業要耐得住寂寞,要投入巨資潛心進行技術開發,這一切,在短時間內都看不到效益。但從長遠來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格力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讚譽。

2007年1月20日晚揭曉的“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中,首次出現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冠軍”。董明珠這位“工業精神”的提出者與倡導者,捧走了經濟年度人物桂冠。這一桂冠意義深遠,從評選的結果來看,本次榜單充溢著資本、環保、國際化等現代化語境,而作為傳統製造企業掌門人的董明珠能夠躋身榜單與近年來的出色表現密不可分。董明珠表明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標,就是把格力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名牌產品,成為中國人的驕傲。事實上,十多年來,董明珠堅守“一個有責任的人,要敢立潮頭勇擔重任;一個有責任的企業,要產業報國造福社會”的信念,已經將格力打造成為2006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擁有國內外四大生產基地的全球知名企業,使格力電器12年穩坐國內空調產銷量、銷售額、市場佔有率冠軍的寶座,2005、2006年連續兩年榮登世界空調銷售冠軍,為國家創造了65億元的利稅,締造了家電行業的奇蹟。在商業精神氾濫的今天,她依舊堅守並高揚起甘於吃虧的“工業精神”的大旗,不打價格戰、概念戰,老老實實做產品,踏踏實實做服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董明珠的當選代表著中國製造在經歷了初步的裝配製造階段之後開始向高端製造挺進的進化路徑。正如頒獎辭所說的那樣,“10年磨一劍,她永不妥協,專注如一,用'中國製造'創造世界紀錄。她讓全球為東方明珠喝彩:好產品,中國造。”格力的社會責任感,還表現在股市上。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格力一直都在按照上市公司規範的行為去運作。既不違背上市公司的相關規定,也不像一些上市公司所謂的大股東那樣把上市公司作為搖錢機進行圈錢。當初格力籌募資金不過7個億,到現在格力給股民的分紅已經超過了16個億,而在這一過程中,格力的淨資產從1000萬左右上升到了近30個億。無論是股民還是格力,這都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除了給股民回報,格力電器還考慮到企業的持續發展。格力電器整個經營從1997年起就不需要銀行貸款,它在重慶建設的生產基地當年就給國家和地方創造了3000多萬元的稅收。同時,格力在西部建廠以後,經歷了從“輸血”到“造血”的功能變化,帶動了當地的配套產業,解決了3000人再就業的問題。這一次次的愛心行動,都表現出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格力在支持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回報社會各界對公司的關心和支持上所作出的努力。一個被人尊敬的企業家,肯定是一個對社會充滿關愛的企業家。福特如此,比爾·蓋茨如此,李嘉誠也是如此。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經濟,今天的經濟是明天的效益。

21世紀的競爭注定是文化的競爭,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切都會消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