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劉永好傳·飼料大王的財富人生

第24章 第九章義利並舉,回饋社會

除了把公司推向新的高度外,劉永好還希望,“聯合我們的員工、相關的合作者、利益群體共同努力,盡一定的社會責任去幫助社會、幫助農民、幫助廣大的消費者”。 對所謂“社會責任”的最好詮釋是,劉永好聯合另外9位民營經濟人士,發出實施“光彩事業”的倡議,這一倡議的主旨是響應政府提出的“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該計劃號召在8年時間內,幫助中國最後的七千萬人口脫離貧困。他自己和一批民營企業家到貧困地區投資辦廠,開發當地資源,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光彩事業”是什麼? 乍看起來,可能認為就是公益事業,扶貧事業,但如果敏銳一些,就會看到它的巨大政治意義。 1994年4月22日,在北京國誼賓館,一位年輕人夾著“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文件,年輕人在紙上記著兩人關於扶貧的各種想法。匆匆忙忙推開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胡德平的房門。

次日下午,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閉幕式上,這個名叫做周晉峰的年輕人宣讀了一份倡議書,名為《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下面印著10位民營企業家的名字。作為其中之一的劉永好,是光彩事業倡議的首位簽名者,他率先垂範,拉開了“光彩事業”的序幕。 國務院剛部署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要求在20世紀末最後7年內基本解決全國8千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劉永好等10位企業家對扶貧一拍即合,紛紛表示支持,號召全國的民營企業參與扶貧活動。並提儀將扶平行動起名“光彩事業”。 “光彩”二字緣起胡耀邦講話。在1983年8月,胡耀邦發表講話“凡是辛勤勞動,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的勞動者,都是光彩的”,鼓勵個體、私營老闆們幹光彩的事,做光彩的人。此後,“光彩”幾乎成了民營經濟的代名詞。

10年後,社會對民營經濟看法雖然有很大的好轉,但是仍有偏見。當時談生意,對方首先要問企業的性質,一聽是“私營”就不下訂單。那時國家對於個體、民營的私有製經濟的提法是“有益的補充”,拾遺補闕,說白了就是撿漏。 “光彩事業”就是要突出民營經濟,要標明正身,表明態度,認認真真地做好,讓社會不再誤解民營經濟。 “光彩事業”的倡議立即引起強烈反響。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說:“以扶貧為主體的光彩事業,是一個很好的倡議,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活動。” 當時的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王兆國說:“要把光彩事業辦大辦好,辦出聲勢,辦出成效。” “光彩事業”的宗旨,就是以廣大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和民營企業為參與的主體,包括港澳台僑工商界人士共同參加,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與“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共求發展,共謀利益,先富帶後富,促進共同富裕。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以及地方“光彩事業”促進會負責組織引導光彩事業的實施,為參與這項事業的人士提供服務,幫助協調,制定規劃,交流經驗,並與國際機構建立聯繫,進行合作。

與國家投資行為不同之處在於,光彩事業是通過民間的渠道,運用市場運作的方式,把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勞動力優勢結合民營企業的信息、市場、經營、資金、技術等優勢,實現合理配置、優化組合的經濟行為。 民營企業有科技、資金方面的優勢,貧困地區有資源和勞動力的優勢,兩個優勢結合,互惠互利。 “光彩事業”就是要走開發性扶貧的新路子。這麼看來,“光彩”不同於一般抉貧救災,只是雪中送炭;“光彩”有科技投入,變“輸血”為“造血”。 1994年7月,劉永好隨中央和統戰部領導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考察。 涼山地處四川西南角、群山環抱,充滿神奇。境內地貌複雜多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錯。在這個風景美麗的地區,劉永好決定投資一千五百萬,在西昌市興建一座年產十萬噸的飼料廠。當地政府和老百姓都熱烈歡迎。

劉永好將此列為當地的第一號“光彩”工程。希望集團派出了五百名技術人員和工人組成建築施工、設備安裝隊伍,僅用六十三天,一座上萬平方米具有現代化設備的工廠便聳立在西昌市的一塊窪地上。 建成後,希望集團招收當地二百名貧困地區的青年就業,對他們進行科技生產和現代管理的培訓。新廠試產十五天,就產出了二千噸供豬、牛、雞、鴨、魚食用的飼料,產值高達四百萬元。 快節奏,高效率,說乾就乾,苦幹實幹真幹,引來了涼山州委書記的高度讚譽:“在中國航天城,希望集團放了一顆'光彩'衛星。” 希望集團一邊建廠,還一邊派出由技術人員組成的扶貧科技小組,深入到涼山地區十七個縣,行程上萬多公里,散發了四十五萬份科技資料,扶植專業動物養殖戶四十一戶,示範點共一百多個,向數十萬群眾普及科學養殖和商品經濟的知識。希望集團推行的光彩事業是頗具特色的。他們奉行科學式扶貧、互惠式扶貧和產業化扶貧。

所謂的科學式扶貧,就是在把資金和設備帶入貧困地區的同時,還派公司技術人員組成科普小分隊,深入到農村農戶,舉辦巡迴的知識講座,放科普電影,發放宣傳資料,普及科學養殖的知識,並在每個地方都培養示範戶,讓他們起到帶頭的作用。 互惠式扶貧,核心就是讓利於農民。希望集團奉行10:1的經營管理理念,讓農民得到10分利,希望集團自己得到1分利。中國面積大,農民又多,1分利雖然看起來小,但合起來就會很大。互惠式扶貧不僅繁榮了當地經濟,而且也以義利兼顧的經營方式、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使希望集團獲得了發展。 產業化扶貧,就是先向農民提供優質的玉米種籽,然後再回收作為飼料生產的原料,把飼料讓利銷售給農民,並指導農民進行科學養殖,甚至有的地方還收購農民出欄的豬、禽進行肉食品加工,這樣,延長了產業鏈,形成了“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的扶貧模式。

到2000年,西昌地區希望飼料公司共培育出500戶科技養殖示範戶,帶動了涼山州貧困人口中的2萬人掌握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其中1.5萬人通過發展養殖業擺脫了貧困。而公司在6年時間裡也為自身創造了3億多元的收入,並得到了很大發展。 幾千年以來,中國的史書上,文學作品裡,對商人的評價總是不高,總覺得商人都是不好的,都是為富不仁的,總之,商人是被看不起的。也確實存在,有些商人弄虛作假、短斤少兩、以次充好。 要想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同,僅靠國家的好政策是不夠的,還要看企業自身是否能做好,對國家是否有貢獻,對社會公益事業是否做到了企業應該做到的事情。 當1994年國家頒布了“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時,劉永好正在北京開工商聯會議。他找到幾位民營製企業家說:“我們是好政策的受益者,我們是否應該做一些我們能夠做的事兒以回報社會?大家覺得非常好。結果是我聯合了九位民營企業家發起了一個叫'光彩事業'的倡議。什麼叫'光彩事業'?就是我們這些先富起來的人把一部分財力、一部分經驗帶到相對貧困的地區,在那裡投資建廠,在那裡招收員工,在那裡按章納稅。如果,我們先富起來的人都去做這些事情,漸漸地,我們的商人就會被認同。

一個人,當賺的錢已經能夠滿足他的生活需要的時候,錢就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就是被人尊重,被社會認同了。 “光彩一號工程”,是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在西昌建成的第一家飼料生產企業。隨後,他相繼在貴州、江西、河南、山東等“老少邊窮”地區,建起起了23家光彩事業扶貧工廠。 1995年1月,希望集團投資一千五百萬元,又在建貴陽建立起一家“光彩事業”扶貧單位——貴陽希望飼料有限公司,這座具有一千二百萬平方米廠房、二千六百平方米庫房等配套設施的工廠,也僅僅只花了三個半月時間,就可達到年產飼料可達十萬噸。 劉永好又派出三十名科技人員,深入到畢節、修文、織金、綏陽、開陽、息峰、龍里等邊區貧困山區,傳授技術,使二千戶農戶走上科學養豬致富之路。有一位苗族老人養豬養了二十六頭,收入近二千元。老人激動地說:“我幾十年才看到致富的希望,感謝共產黨,感謝'希望'”。

全國政協八屆會議舉辦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劉永好又同河南信陽縣簽訂了創辦信陽希望飼料公司的協議。劉永好興致勃勃地說:“信陽地處大別山區,是我國的老革命根據地。那裡湧現出許世友等八十一名將軍,三萬多名革命烈士為國捐軀。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這個地區至今大多在貧困線以下。信陽縣是國家劃定的貧困縣。我們要為革命老區獻出一份愛,做出一份貢獻。” 他們制訂了一個“光彩事業大別山希望飼料工程”的計劃。第一步投資一千七百多萬元,建立年產十萬噸的飼料廠,選擇烈士的後代,對他們做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培訓。派出技術人員,幫助大別山區重點發展養殖業。 除希望集團之外,全國有近三千名私有製經濟人士投入到“光彩事業”中來,首期建立起了三百多個項目,產值達到三點六億元。他們本著“愛國、敬業、守法”的宗旨,到老少邊窮地區開發資源,興辦企業,培訓人才,縮小與東部的貧富差距,共同富裕。這也是“光彩事業”的目標。

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富了,投資企業也獲得盈利回報。長期從事“光彩事業”報導的孟祥林稱:以劉永好為代表的一大批從事“光彩事業”的企業家,自身企業也藉助“光彩事業”獲得了大量資源,企業迅速發展壯大。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經常是組團到貧困地區考察投資,一般是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帶隊,當地政府都是一把手接待,會拿出最好的投資項目和政策,這是單個企業去投資不能比的。 “光彩事業”的興起有自己的偶然性,也有歷史的必然性。經過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十多年的發展,個體、私營製經濟已積蓄積起了一定的實力和規模,一批受益於黨的政策“先富起來”的私營企業家逐漸孕育出回報社會、造福人民的願望。而“光彩事業”的構想為他們實現這種願望提供了現實的途徑。

“光彩事業”開展之後,取得的成績斐然,有口皆碑。中西部貧困地區受益頗多。據《貴州政協報》網絡版2005年5月17日報導,貴州省實施光彩事業10年以來,共有省內外700多家民營企業在貴州投資,建立“光彩事業”項目792個,到位資金112億元,另外為貴州貧困山區捐款捐物3億多元,培訓各類技術人才13.8萬人次,解決了農村貧困山區11.4萬人的就業問題,安排下崗職工21.14萬人再就業,近27萬農村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溫飽。 1996年4月,江澤民總書記為“光彩事業”題詞:“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共同富裕。” 1997年,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會長劉延東對光彩事業作了總結:“光彩事業”已經走過13年的路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獲得了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我們相信,光彩精神一定會更加發揚光大,“光彩事業”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為我國的扶貧開發事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國際社會消除貧困、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光彩事業”的不斷開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興趣。 1999年3月,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派出考察小組專程來華對光彩事業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 聯合國官員先後多次來華考察中西部地區“光彩事業”進展情況,參加相關研討會,評價甚高。一些聯合國官員說,像“光彩事業”這樣有明確宗旨,有成熟理念,有全國性組織,以群體行為持續不斷開展扶貧的,在國際上絕無僅有。 2000年5月,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胡德平率團出席聯合國特別聯大並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光彩事業的文化理念》的演說,第一次在聯合國舞台上闡述了中國光彩事業的實踐和文化理念,引起各與會代表團的熱烈反響。 聯合國經濟社會部主動建議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以非政府組織身份,申請加入聯合國經社理事會。 2000年,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正式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諮商地位,並成為聯合國貿易發展大會特別觀察員,獲得在聯合國會議上的發言權。 從此之後,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走出國門,參與建立了中非商會,幫助中國和非洲開展貿易、投資活動。光彩事業的發展已經進入非洲大陸,力圖為人類擺脫貧困多做貢獻。 “光彩事業”對政府有效,對貧困地區也有效,對企業和企業家都有效。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效益成本很低。而靠捐款和慈善,在中國現行製度下,就如古代時的“傳冰故事”,一塊冰在每一個人手里傳,到最後一個人手裡,冰只剩很小了。而非政府組織靠市場的辦法來扶貧是有效的。 劉永好希望,“聯合我們的員工、相關的合作者、利益群體共同努力,盡一定的社會責任去幫助社會、幫助農民、幫助廣大的消費者”。 後來,為了紀念這一行動,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一顆行星,被命名為“光彩之星”。劉永好稱,“參加這個命名大會時,我感覺到非常的驕傲”。 劉永好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責任”的概念:“聯合我們的員工、相關的合作者、利益群體共同努力,盡一定的社會責任去幫助社會、幫助農民、幫助廣大的消費者”。 “1994年,我聯繫了十位民營企業家,倡導和發起了扶貧的光彩事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光彩事業已形成燎原之勢,使得數以萬計的企業家參與到裡面去,使得數百萬的農民朋友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2008年,距離劉永好當年捐助希望工程又過去了15個年頭,又是這一年的3月份,劉永好在四川啟動了一項“新希望新農村扶助基金”,用於解決農業轉型過程中,農民面對信貸資金難的問題。而相對於15年前的5萬元捐款,這一次,劉永好在這項基金上總計投入將近上億元人民幣。 曾經身為中國首富的劉永好不止一次與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見面,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比爾?蓋茨能夠將如此多的財富捐獻給社會,也許曾經在比爾.蓋茨手下打工的唐駿給出的解釋是有道理的:“當你通過創業擁有了與比爾.蓋茨一樣多的財富以後,那時的你也會擁有和他一樣的'愛心'。” 金融危機對於他掌控的中國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商新希望集團看上去並沒有直接的衝擊,劉永好表示,“新希望集團現在也是在打一場硬仗,但是放心,金融危機對於已經進入成長期的新希望來說,不是威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