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劉永好傳·飼料大王的財富人生

第15章 玩轉資本之手,笑傲江湖

當劉永好在2001年第一次以“胡潤百富榜”首富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包括國際社會都震驚了——他們幾乎不敢相信,一個做飼料的企業家怎麼有如此能量,如同企業名字“希望”一樣富有活力? 2001年底,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節目在北京錄製關於富豪榜的節目,劉永好作為嘉賓出席。他率真的脾氣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節目錄製過程中,當主持人崔永元問到劉永好當上首富的感覺時,他的表現出乎人們的意料:“我很高興當上首富,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陽光的。” 劉永好是第一個欣然接受首富頭銜並聲稱自己是個陽光富豪的中國企業家。新希望集團從一家帶著泥土氣息的小公司,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私營企業之一,暗合了中國改革開放從農村逐步走向城市的蹣跚步伐,劉永好發家的方式也符合了中國人傳統的“實業興國”這一理念。

作為國內第一個涉足信託產業重組的民企老闆,劉永好此前已先後入股民生銀行、民生保險等。進軍信託領域,劉永好將形成更完整的金融產業投資鏈。一來可產生新的利潤點,二來可為其相關產業的投資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務,反過來拉動投資的增值。 實際上,在入主聯華信託後,與之前在其他金融領域的投資不同,新希望估計將直接介入具體的經營,而不僅僅是入股分紅,新希望在民生銀行和民生保險做了一些投資,但僅是一個有影響的“股東”而已。 為在金融方面加強研究的力度,劉永好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團隊,研究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世界經濟一體化後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更好的結合。 研究在一個相對比較壟斷的領域裡,在逐步開放的過程中把握新機會,求得快速的發展,把握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抵抗可能的風險,把握金融行業逐漸開放的過程中中國的民族金融資本如何與國際趨勢的金融資本有機的結合,以及存在的發展機會與潛力。

劉永好認為,資本要與產業真正互動,用金融業裡賺來的資金促進新希望在其它領域的發展,信託是最好的平台,因為它可以將分散的民間資金變成民間投資的資本。 而福建是民間資本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民營企業發展比較迅猛的一個省份。僅福州一個地區每年就有幾十億美元的民間資本在沉澱。為此,劉永好認為選擇進軍福建信託業,有可能將福建省分散的、積壓在銀行的民間資金有效地整合起來發揮良好的作用。 2002年7月,新希望資金打到福州,與福建方面草簽了一紙協議,參與籌備已久的“三華”(原華福、華僑、華興三家信託公司)重組。經央行批准的聯華信託股本為3.6億元,其股本結構中,新希望現金出資1.3億元,佔總股本的36%。

新希望作為聯華信託的主要股東,與其他股東一起,通過建立規範的治理結構、約束監控體系和激勵制度,僅僅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使聯華信託成為我國一個優秀的信託公司,其風險控制和業務創新走在業內前列。 在業務上,聯華信託倚重地產信託項目。在2007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聯華信託率先推出了國內第一支基金型房地產信託“聯華信託精瑞房地產行業私募股權基金型信託計劃”。 對中國房地產界和金融界來說,聯華信託精瑞房地產基金信託無疑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在當時的房地產行業,“找錢”和“找項目”對開發商來說一樣重要,聯華信託精瑞房地產基金信託的推出,正好可以為一些房地產企業解決項目和資金的去向問題。 同時,投資金融讓劉永好的財富大增。 《2007胡潤金融富豪榜》顯示,劉永好以230億元的財富躍居榜首,首次成為內地金融首富。

劉永好紮住了民營企業投資金融行業的戰略機遇期,在國家能夠很好地控制宏觀金融風險的前提下,民營企業是可以在金融行業有所作為的。原因在於國家製定了鼓勵支持政策,人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程度還遠遠沒有得到有效的滿足,金融服務的覆蓋率低,產品不夠豐富,金融創新不夠足,儲蓄能夠轉化成投資的效率偏低,社會為金融中介服務付出的成本過高。不斷增長的金融需求與相對落後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之間的反差說明了中國金融業成長潛力巨大,民營金融機構一定會有所作為。 民營企業的特點就是善於用較低的成本來提供市場所需要的服務,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可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壟斷已經開始走向競爭,封閉已經開始走向開放。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民營金融機構不得不在更加複雜的環境下求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民營企業必須學會適應金融業高度監管的投資和運營環境,夯實公司治理的基石,加強風險管理這個薄弱環節,發揮民營企業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不斷學習和創新,爭取在中國金融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民營企業腳踏實地,堅苦創業的傳統不能丟。另一方面,要順應時代潮流而動,去探索,去尋找新的發展機會,不斷創新。社會已經進入高科技時代,新機會需要去把握,新的經驗也需要去探索。 產權制度改革是家族企業轉型最為關鍵的環節,精明的劉永好兄弟在企業發展壯大的早期就意識到這一點,分別於1992年和1995年通過兩次產業調整,明晰了原本模糊不清的產權制度。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不斷積累起更多的資本。在坐擁了幾十億的巨額財產以後,劉永好彷彿一下有了一種不可壓抑的投資衝動,他試圖在一些傳統領域中尋找到一片未被涉足的“新天堂”。 企業規模的日益擴大,劉永好的新希望集團開始進入了資本運作階段。憑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劉永好先後殺入了銀行、保險、證券、房產、化工和乳業等多個領域。由於這些運作和投資或是以集團公司的名義進行的投資,或是通過新希望集團下屬的子公司進行的投資,這樣一來,又使得本來已經明晰的股權關係又變得愈加複雜起來,甚至到了做財務報表都困難重重的程度。因為此,1996年,集團公司甚至喪失了同美國一家世界飼料大王進行股權交換、劉永好想做跨國企業的機會也就喪失了。

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美國有一家全球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邀請劉永好訪美,這是一家在紐約上市的企業,劉永好參觀完它的工廠,對其先進的研發技術和經營水平贊不絕口。晚上這家企業的董事長在自己家裡宴請了劉永好。隨著交流的深入,對方向劉永好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換股計劃,即讓新希望在中國的所有業務都注入到他們的上市公司,然後劉永好佔其中30~40%的股份。劉永好聽罷非常興奮,但當他回國以後,對方把方案發過來要求查看新希望近三年的財務報告,以便了解未來股權的格局及發展前景的時候,劉永好傻眼了。 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新希望根本就沒有什麼財務報告的概念,更談不上規劃什麼遠大前景,劉永好不得不放棄。 “那個美國董事長很奇怪,問為什麼我會不同意,因為他開出的條件已經很優惠了。我們算了一下,如果新希望並進去,我們對應的價值至少30億美元。”劉永好解釋說,由於以前沒錢,公司成立的時候註冊資金很小,成立之後大家又相互之間投資,很不規範,產權管理、財務管理都很亂,根本沒有整體和長遠考量。

這件事對劉永好的觸動很大,他發誓一定要規範,按照國際慣例去做,從治理結構、產權關係,再到法律體系,都要做規劃並做到規範。 “最重要的是,不僅要相信你所從事的生意,而且還要為它做長遠規劃。” 為了能夠使公司的股權關係盡量簡單化,劉永好便開始籌劃成立一家投資公司,目的是為了打造投資資金鍊。到2002年12月底,新希望集團投資5.6億人民幣,在上海浦東成立獨家控股的“新希望投資公司”。投資公司將積極建立管理者持股基金,這樣一來,劉永好希望打造資金鍊的目標開始實現。 上海市是資本市場比較活躍的東部地區,融資相對來說要容易一些。融資的目的主要是為新希望分佈在中西部的實業編織資金鍊,實際上,新希望投資公司的作用,將扮演希望系內部資本平台的作用。雖然投資公司註冊地是上海,但是重心依然還是放在了西部的四川省內。

2005年3月,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與世界銀行集團所屬國際金融公司(IFC)簽署正式合作協議,國際金融公司(IFC)將投資4500萬美元,參與新希望上海投資公司的重新組建過程。新組建的新希望投資公司總資本將高達2.31億美元。 資料顯示,新希望持有新希望投資75%的股權,四川新希望集團持有餘下25%的股權。 IFC進入後,新希望投資總資本將高達2.31億美元。其股權結構將變更為新希望持股60.2%、新希望集團佔20.3%、IFC佔19.5%。 關於IFC,它成立於1956年,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私營投資部門,主要為各國私營公司在國際金融市場籌集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公司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並提供貸款和風險投資,具有非常廣泛的國際企業資源和各國政府的良好公共關係資源。

中國的金融市場,如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一直是在國家政府控制。到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金融市場才逐步向外資開放。 雖然中國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規模龐大,並擁有政府的背景,但是中國金融要想進步,僅靠這些是不夠的,還應該有靈活的競爭有序的管理機制。中國加入WTO後,金融對外資開放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有3年、5年的承諾。中國的金融機構面臨著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將會非常大。 根據劉永好的說法,新希望投資近2億美元成立專業的投資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公司的股權關係盡量簡單化和明晰化,從而更有利於外來資本的進入。 IFC增資新希望投資,使新希望集團的實力大增。此前,新希望投資手裡持有中國民生銀行3.6億股份,另有1個多億元人民幣現金。 IFC增資進來,使新希望投資可利用現金一下子達到了近5個億人民幣。如果考慮其可在民生銀行進行股權質押,新希望投資可支配的現金將會達到10個億左右。這樣無疑在當時中國宏觀經濟調控下銀根緊縮,資金較為緊張但投資機會多多的情況下,對新希望業績的提升將發揮積極作用。

增資完成後,投資公司主要業務放在國內收購包括銀行在內的優質金融類資產,並開始籌備上市。這意味著新希望從此告別了通過集團公司或子公司進行資本運作的歷史。同時,劉永好也希望通過與IFC的合作,把資本運作的觸角從國內市場伸向整個國際市場。 IFC的進入對新希望來說除了帶來資金外,更重要的是信譽的提升。 IFC參與的項目通常能增強各方如其他投資人、債權人的信心。 這一次合作,新希望集團會從IFC全球投資機構的豐富經驗中受益。 IFC在全球117個國家有業務關係,主要為各國的私營公司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公司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並提供貸款和風險投資,具有非常廣泛的國際企業資源和各國政府的良好公共關係資源。由於IFC在國際投資界聲譽卓著,此次合作讓人們看到了“新希望”在金融領域的新希望。 新希望和IFC合作,意味著新希望可以利用IFC甚至世界銀行的全球企業資源和項目信息,面向全球做融資和投資業務,並為新希望集團在全球尋找新的投資領域和項目,使新希望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大公司。 一提起財富,就有一個繞不開的名字——胡潤。胡潤1970年出生於盧森堡,1993年畢業於英國杜倫大學,曾留學於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漢語,留學日本學習日語,通曉德語、法語、盧森堡語、葡萄牙語等七種語言。英國註冊會計師,7年安達信倫敦和上海的工作經驗。曾任美國著名的財富雜誌《福布斯》的中國地區調研員。從1999年起,胡潤堅持做了一件事:每年製作並發布一份中國富豪榜單(“胡潤百富榜”)。前四屆榜單(1999~2002年)是在《福布斯》上發布的,2003年胡潤開始脫離《福布斯》,開始自己獨立發布。最初,胡潤每製作出一張富豪排行榜,只能從《福布斯》雜誌那兒獲得幾千元的稿費。而如今,他的富豪榜單能為他帶來每年超過千萬元的收入。 除百富榜這一主榜單之外,從2003年起,胡潤每年陸續發布強勢榜、IT富豪榜、金融富豪榜、零售富豪榜、能源富豪榜、女富豪榜等子榜單,以便同時從縱向和橫向角度對各行業的富豪進行梳理與透視。榜單上的人數也在不斷的遞增,1999~2000年上榜人數均為50人,2001~2004年上榜人數為100人,2005年則擴充至400人,2006年為500人,2007年增加到800人,2008年則是1000人。 胡潤榜的信息來源主要有四個渠道:第一是所有重要的中、外媒體報導;第二是股市公告,包括國內和香港主板、創業板、新加坡、納斯達克、紐約、多倫多、倫敦和悉尼證券市場;第三是實地採訪,胡潤榜製作團隊每年都要走遍全國各地,採訪企業家、記者和當地政府機關並參加相關研討會;第四是胡潤榜十年來建立起來的遍布全國的有效信息網絡和巨大的數據庫。 胡潤百富榜歷經十年變遷,在1999~2009年的“胡潤百富榜”上,劉永好兄弟始終榜上有名。當劉永好在2001年第一次以首富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包括國際社會都震驚了,誰也不敢相信,一個做飼料的企業家怎麼有如此的能量,如此富有活力? “胡潤金融富豪榜”從2005年起連續發布了4年。 2005年的首富是平安保險股東劉振江、劉方;2006年首富是平安保險股東李兆楠;劉永好蟬聯2007、2008金融首富。 2007年劉永好以230億財富由2006年的第三位躍居“胡潤金融富豪榜”榜首,其財富由2006年的30億元急速膨脹了近8倍。取得這樣的驕人業績得益於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10月前中國股市的大牛市,其持有的民生銀行股份市值一年間漲了200%!然而,就在很多私營老闆看好的資本市場,並押寶資本市場的時候,劉永好並沒有在資本市場上大干一場,而是急流勇退,把注意力投向老本行飼料、養豬等傳統行業。當時,很多私營老闆都在私下議論:劉永好似乎太“傻”了。直到2008年,不少在大牛市中一度狂熱的企業相繼陷入資金鍊危機,有的資本大鱷甚至跳樓離世,他們開始轉而佩服起劉永好眼光及穩妥來。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富豪榜上的財富也大為縮水,但劉永好仍以90億元人民幣蟬聯金融富豪榜榜首。排名第二的是平安保險股東李兆楠,財富89億元;平安保險股東林立、朱炳洋,泛海控股的盧志強,以財富75億元並列排名第三。 劉永好一再明確表示,新希望的核心還是大農業,金融只是一項財務性投資而已,“我們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不會親自去經營金融業。同樣,房地產也不是我們的重點產業,只是保持現有發展規模,不會特意做大”。 劉永好的生活簡樸,內心永遠是一種向善的鄉土情結,對財富積累始終抱有一顆平常心。他講過一個故事——2005年某天,在四川農村一個山坡上,他看見一對老夫妻在挖紅薯,挖起來的紅薯特別大、特別多,他們特別高興,“我覺得,那個時候他們特別幸福,因為他們種的紅薯豐收了,儘管他們可能賣不了多少錢,但那種豐收的喜悅,跟擁有億萬財富的喜悅,我覺得在內心的感受上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 身為“首富”的劉永好並不看好“首富”這個稱謂:“什麼叫'首富'?這個概念不太準確,只從文字的角度看,就是'最富的人'。但我自己感覺,我不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只是因為我比較透明。一直以來我們做農產業,腳踏實地一步步做過來了,而在農業方面國家鼓勵及支持的政策蠻多,首先對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在稅收方面有相當的優惠,報刊在很多方面的一些扶持。我們從事的農業是相對弱勢的群體,像我們新希望經過20年的發展從搞種植業、養鵪鶉、養雞、養豬,現在養奶牛、做飼料,然後做食品,一步步做過來是不容易的。正因為我們這樣是比較規範的,所以我們就比較透明,很多人都知道,首先在基層,我們所在的地區、縣、市,他們對我們都很清楚,全國不少媒體都有報導,使我們處於'光天化日'之下,我們還有上市公司,處於比較透明的狀態。”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劉永好當選“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時,評委贈給他的一句言簡意賅的評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劉永好的脾性和風格——“在內地民營企業家一輪又一輪的大浪淘沙中,劉永好以其謙遜姿態、平常心態,一直保持著敏銳的觸覺,不斷探尋財富的前沿和邊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