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第62章 大學生——“偶像”亞勤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刘世英 2164 2018-03-16
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教師節的講話《百年大計,教師為本》中特別指出,“高等學校改革和發展歸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創新人才。”建國60年以來,中國科技實力的進步令全世界有目共睹。作為一個研發集團的領軍人物,張亞勤一直在思索中國教育的現狀和未來,他認為未來30年中國的教育和過去60年裡將截然不同,教育和科研將決定中國的未來。要縮短中國與歐美髮達國家在科技實力上的差距,就必須培養具有全球化背景的領軍人物,培養“思想的領導者”,這樣才能帶領中國的科技創新走向更高層次。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成立伊始的微軟中國研究院就展開了一系列針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幫扶計劃和活動,為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師生和學者在使用微軟技術和產品方面提供資金和科技援助,同時將微軟亞洲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紹給高校和科研機構。具體包括:技術講座和科研成果交流、課程建設、軟件和資料捐贈、聯合實驗室、暑期技術培訓班、贊助高校學術活動、微軟學者獎學金計劃,以及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聯合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基礎研究項目進行資助計劃等。

在研究院成立後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研究院就組織了各種類型的技術交流與講座90多場次,參加者達到5萬多人次;向國內幾十所大學捐贈了價值超過2500萬元人民幣的微軟最新軟件;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成立了“微軟—清華多媒體實驗室”、“微軟—浙大視覺感知實驗室”和“微軟—哈工大機器翻譯實驗室”。 張亞勤自己也很享受回到校園與大學生交流的過程。每次去高校演講,他準備得都十分認真,針對每所高校的特點作出相應安排。自己在中科大、喬治·華盛頓大學、GTE、桑納福以及微軟的經歷使他明白,一個學生之所以成為人才,每一步都需要專業素養和品格素養優秀的導師加以引導。作為過來人而且還有能力的張亞勤樂意和中國學生分享他的經驗。

對中科大的水上報告廳,每個科大人都很有感情,每每有大師蒞臨科大,校方都會在這裡組織講座。在學校的時候,張亞勤也是這裡的常客。他還清晰地記得“黑洞理論之父”霍金,以及一位日本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在水上報告廳的講座。 “記得霍金是因為這位科學家幾乎挑戰了人類智力和體力的極限,記得日本化學家是因為我不懂化學,更不懂日語,當時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整個報告廳的所有同學沒人離開,反倒是不停地鼓掌。科大學生的求知若渴可見一斑。”回憶起30年前佔座聽報告的情景,張亞勤至今都感覺意猶未盡。 闊別母校十幾年後,以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張亞勤也站在了報告廳的講台上。那也是他回國後訪問的第一所學校。一進報告廳他就發現,這麼多年過去了,中科大舉辦講座時的風格依舊如昨—整個報告廳被擠得水洩不通,不少學生在過道裡席地而坐。由於想進來一睹這位“神童”校友的同學太多,連報告廳厚厚的玻璃門也被擠碎了。面對此情此景,張亞勤說自己感動之餘更多的是忐忑:“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學生們的需求十分迫切,我其實應該做得更好。”

張亞勤12歲到19歲的時光都在中科大度過。 1999年,在離別母校13年後,張亞勤重訪中科大。 當時陪同張亞勤的是時任微軟中國研究院商務及高校關係高級經理的陳宏剛。如今,談起那次去科大的情景,他依然感慨萬千:“亞勤所做的每件事、所提出的每個建議,都能讓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他是從心底愛學校、愛學生。” 儘管已經是學生們心目中“神話”一樣的人物,但張亞勤並不希望自己身上的“天才”光芒誤導大家,他說:“絕大多數人在智力上的差距其實是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自己的聰明才智。當下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大學生們既面臨著壓力,也擁有太多前所未有的機遇。同學們要善於把握機會,我希望大家不僅擁有一份對未知的好奇心,一份不斷探求的激情,更要腳踏實地打好基礎。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堅韌的品格。”

誠如梁啟超在中所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張亞勤認為,要縮短中國與歐美髮達國家在科技實力上的差距,就必須要培養具有全球化背景的領軍人物,培養“思想的領導者”,這樣才能帶領中國的科技創新走向更高層次。 當年進入科大少年班的時候,這些小神童都是先學習一年之後,再確定自己未來的專業,但現在“很多教師和父母在指導孩子選擇自己專業的方向的時候,非常看重這個專業的就業機會和未來薪資的高低,學生很難根據興趣去選擇。”何為大學?大學必有大學問家,中國的教育需要真正的教育家、大師。大學是思想馳騁的樂土,學者要為了真正的學術理想而潛心鑽研。這個過程很艱辛、很痛苦,但和成功之後收穫的快樂相比,挑戰的過程也就不在話下了。

高錕教授獲得諾貝爾獎給張亞勤帶來很多思索:高錕教授研究光纖時,根本沒想過會得諾貝爾獎,也沒想過申請專利,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興趣作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作出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歸根結底,一個民族不可以沒有夢想。 至今,回想起自己8年的中科大生活,張亞勤心中都會是一片朦朧的、溫暖的淡黃色調—那是激情洋溢的80年代,那是夢想引領現實的80年代。在物理學博士都轉行去華爾街做對沖模型的時候,國家需要有開放的視野和長遠的心態,培養民族創新的溫床。有正確的理想和價值觀,有好的體系和機制,加上長遠的心態和開放的視野,中國的科技實力一定會越來越強。在未來全球的競爭中,科技實力決定了國家的未來,獲獎與否都是次要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