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第61章 百人會——和全世界華人精英在一起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刘世英 2662 2018-03-16
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華人精英組織之一,由建築大師貝聿銘、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等40位在各個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美籍華人於1990年創建。目前共有會員130人左右,其中有來自政界的趙小蘭、駱家輝、朱棣文,來自學術界的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田長霖、流行疾病研究專家何大一、數學家邱成桐,來自商業界的雅虎公司創始人楊致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Sybase董事長程守宗,還有多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百人會希望凝聚傑出華裔的優勢、經驗和資源,以“求同存異”為宗旨,致力於促進中美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的交流和發展。 2008年5月,張亞勤在華盛頓參加了百人會組織的第18屆年會,會議在華盛頓美國商會舉行,從4月30日持續到5月2日。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前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美國新任商務部長駱家輝、白宮秘書長盧沛寧、美國前駐華大使尚慕杰(James Sasser)、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奧巴馬總統中國事務特別顧問杰弗裡·貝德(Jeffrey Bader)均到會致辭或發表演講。四位卸任及現任美國總統的中國顧問暢談中美關係的過去和未來。在“變化中的中國—新挑戰與新渴望”的探討中,G2的提法浮出水面,嘉賓們各抒己見,暢談中美關係的順利發展對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的重要影響。

張亞勤參加了此次年會中題為“經濟危機正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的論壇,以自己所在的信息技術產業為例,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在拉動需求方面產生的效果。而他自己也對中國的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對政府把經濟刺激計劃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相對滯後的醫療、教育等方面都很認同。 張亞勤是百人會發起的“百人會英才獎”項目的主席,“百人會英才獎”是百人會在中國設立的一個長期項目,旨在支持中國培育學養俱佳、德才兼備的新時代精英,並加強與中國高等院校之間的聯繫。從2005年起,“百人會英才獎”在中國14所重點大學設立獎項,截止到2009年3月,共有108名活躍在不同領域的研究生獲得了這一獎項。每一次,張亞勤都要給這些“未來之星”發表精彩演說,鼓勵他們努力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百人會是一個廣闊的舞台,我希望這裡有更多的新面孔加入,看到他們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看到的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從建築大師貝聿銘到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及至現任奧巴馬政府部長的兩位華裔駱家輝和朱棣文都是百人會的成員,這些不同領域的華人精英們儘管沒有像張亞勤那樣親身回國效力,但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為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毫無疑問,“百人會”是一個華人精英俱樂部,同樣必須承認的是,在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的關鍵時點,資源與需求的不匹配永遠是常態。 中國在計算機及IT領域的跳躍式突破,由於微軟亞洲研究院這樣的機構的助力而實現。如何讓這樣的示範性個案普遍適用於各個行業?進一步而言,當下一位有志於報國的“張亞勤”準備登上回國的航班時,他賴以施展拳腳的平台又在哪裡?長遠來看,“張亞勤”們又如何利用自身已經擁有的專業地位帶動更多中國本土的優秀人才,實現乘數效應?這些問號,張亞勤用了差不多十年、在微軟中國的研發平台上一點一滴嘗試、探索、解決。而“千人計劃”可以說是實現中國從“人才大國”到“人才強國”轉變的長效化製度。

作為“千人計劃”倡導者之一的張亞勤對此體會深刻:“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領軍人才帶動。這些領軍人才也往往會成為行業的風向標,在行業景氣的時候帶領大家衝擊紀錄、行業蕭條的時候為大家樹立信心。'千人計劃'起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作用。國內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比如從產業園區、金融政策、創新環境等方方面面為有志回國的高端人才創造條件。國家的複興是全方位的複興,我堅信,在IT等高科技之外,金融、文化、環保等符合中國長遠可持續發展趨勢的產業,都會藉助'千人計劃'實現跨越式發展。” 張亞勤 重逢基辛格博士是2009年4月底,在美國首府華盛頓。 在百人會成立20週年暨第18屆年會上,百人會將美中關係傑出貢獻獎授予了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兼國務卿。當晚,86歲高齡的基辛格博士出席了會議,精神矍鑠,風采不減當年。他走上演講台時,我和周圍的人們不約而同地起身,鼓掌向這位老人致敬。

那一刻,我由衷地為基辛格博士而感到高興。今年恰逢中美關係正常化30週年,這個獎項對他來說,名至而實歸。 1971年,正是基辛格博士成功地繞開美國國務院,輾轉巴基斯坦,從而對北京實現了成功的“秘密訪問”。他這一勇敢而富有遠見的舉動,使得曾經敵對多年的中美關係峰迴路轉。後來,尼克松總統訪華,中美關係也開始步入了正常化。 時光荏苒,7年之前的2002年,我和基辛格博士曾在北京飯店頂樓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基辛格博士正率團訪華,以紀念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的破冰之旅。 2002年,基辛格博士在北京訪問期間,應張亞勤之邀到微軟亞洲研究院參觀。當他得知研究院的大部分成員都有海外留學背景時,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因為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打開了中美建交的大門,也是中國對世界敞開大門的起點。

站在紫禁城東側的北京飯店頂樓,遠處的西山若隱若現,近處的長安街車水馬龍,基辛格博士不由回憶起了塵封多年的北京往事。他對我說,30年前,周恩來總理也是在這裡帶他遠眺整個北京城。當時,週總理指著城內的煙囪林立,說北京多麼的發達。面對此景此情,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詩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在1972年的訪華演講致辭中,正是尼克松總統引用了這句詩詞,開始拉近了中美兩國人民的距離。 基辛格博士可能沒想到,那次訪華之旅也改變了他面前這位年輕人的人生旅程。中美關係的正常化,改變了許許多多中國年輕人的命運。 1986年,我還年未弱冠。當時,我滿懷著理想和激情,將留學海外的第一站定在了美國華盛頓。在那裡,我度過了難忘的4年求學生活,也打通了自己對現代科技認識的“任督二脈”。

在清風徐來的北京飯店頂樓,我向基辛格博士介紹了成立僅兩年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沒想到基辛格博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次日,他竟取消了原定遊覽長城的計劃,來到微軟研究院參觀。 在位於希格瑪大廈的微軟亞洲研究院裡,基辛格博士細心地詢問起每位研發團隊成員的成長背景。他對自己的發現感到驚奇,因為這裡每一個人的經歷看起來都那麼相似—在中國國內出生成長、念完大學,然後到美國深造,最後又回到中國工作。 我忘不了他當時的表情,那是一種充滿了自豪和滿足的表情。離別之時,基辛格博士對我說:“這裡也有我的一份功勞啊,中美建交是中國對世界敞開大門的起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