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第18章 滿分論文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刘世英 1435 2018-03-16
1989年,張亞勤僅用了3年時間,就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博士學位。這是他博士畢業時與導師的合影。那時,他23歲。 1989年,張亞勤博士畢業。進校伊始,他就一直保持著最優秀的成績,是比克赫爾茨教授的得意門生。儘管比克赫爾茨教授講課是一門藝術,而且他的板書特別棒,但是由於課程非常艱深,很多人都聽不懂,認為上他的課是一種煎熬。張亞勤卻恰恰相反,他一直認為上導師的課是一種享受。每次上課張亞勤都精神高度集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別人一頭霧水的時候,他卻樂在其中。張亞勤說:“我之所以能學起來如此輕鬆,得益於課程剛開始的一個月內狂看十幾本書,那次突擊式的惡補之後,我對這門學科就徹底開竅了,腦子裡對學科的整個構架比較清晰,覺得什麼書都看得懂,做題的時候很少有難倒我的。”比克赫爾茨教授還有個特點就是考試特別難。班裡的大多數學生參加他的考試能夠及格已實屬不易,張亞勤卻總是滿分。

即使如此,張亞勤準備博士畢業論文還是出了個小插曲。他早早就挑選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選題,按部就班蒐集材料,天天鑽在裡面琢磨,研究得不亦樂乎。直到有一天在IEEE的過刊上查資料的時候,他發現一位日本學者的文章似乎和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相關。再往下細看,越看越熟悉,看到一半他明白了,自己正在研究的選題原來是人家早已經研究過的。 “這給了我特別大的一個教訓。以前做其他課題都是導師給的活兒,我自然不用擔心方向問題。那次做論文從選題開始全得是我一個人做下來,當時就憑著自己的興趣,懵懵懂懂挑了一個就做。我恰恰忽視了一切工作最根本的一條—方向。選錯了方向,方法再正確,只會加劇你的失敗。” 前功盡棄,儘管時間已經很緊張,張亞勤也只能重新選擇課題。那段時間,他經歷了讀書以來前所未有的煎熬。幸好,之前為美國大型醫院構建信息系統的項目他已經做了兩年半,積累了不少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他決定根據這個項目來撰寫畢業論文。

醫院信息系統項目集結了張亞勤兩年半的心血,也是他自己對專業思考由淺入深的縮影,因此感受和認識也就更加深刻,寫來得心應手。結果,就是這篇“臨時決定”的論文成就了他人生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輝煌—這篇論文獲得了滿分,也是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系唯一一篇滿分論文。 “美國夢”是一種精神,而絕不僅限於多大的房子、多炫的跑車。 張亞勤留學時住的地方到學校只有20分鐘左右的路程,中間會經過白宮、國務院、世界銀行等大名鼎鼎的建築。張亞勤去美國的那年,是裡根擔任美國總統期間,那時候冷戰正式結束,也是美國反戰反核最高潮的時期,白宮前寬闊的大草坪邊上,經常都會看到反戰的遊行隊伍。來自各地的反戰示威者們身穿統一的服裝,手拿標語簇擁在廣場上呼喊著反戰口號,向政府施壓。有一次百萬人大遊行就是在華盛頓舉行的,景象十分壯觀。

有一次張亞勤看到一位女性反戰主義者,在白宮前面搭了帳篷,每天24小時就住在那兒,白天在那裡靜站或者靜坐,晚上累了就在棚子裡睡覺。在白宮前整齊寬敞的廣場上,這個乾乾淨淨的小帳篷異常顯眼。張亞勤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和這位女士說說話。據說,她是從1981年開始在白宮前搭建帳篷的。 2002年,張亞勤再次回到華盛頓的時候看到她還在那兒,就那樣靜默地對峙著,到現在已經快30年了。 2009年張亞勤有一次去華盛頓,她還在。 張亞勤說:“每次去華盛頓路過白宮的時候,我都會站在那裡靜靜地看一會兒這個執著得的近乎執拗的女人,沒人知道她到底是受了什麼刺激會一直堅持做這樣的事,但三十年如一日的精神確實非常值得欽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