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第19章 第三章從科學家到管理者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刘世英 1447 2018-03-16
1989年,23歲的張亞勤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但這一年美國宏觀經濟形勢比較糟糕,開始了長達三年的經濟緊縮期,失業率高企,畢業生們也人人自危。 然而,優秀的張亞勤似乎與這些絕緣。當時,美國Contel公司在華盛頓新設立了一家研究院,負責人是一位退役的陸軍中將,和比克赫爾茨教授是故交。教授對這個剛剛成立一年多就已經達到100多人規模的研究院很看好,認為張亞勤的研究方向恰好契合研究院所在的領域,於是就引薦他去了這家研究院。 刻苦學習近20年,終於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可以說,張亞勤是懷著無限的憧憬踏入這所研究院的。在學校搞研究做項目的經歷令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辛苦付出、多想多幹,總會收穫成果—畢竟,論文和產品是最好的證明。因此,剛一上班,他就給自己確立了研究課題,作實驗、寫報告、發論文、申請專利,忙得不亦樂乎,拼搏精神比在學校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半個月就把研究報告和成果交給老闆。

三個月之後,張亞勤的研究就有了很大進展,他很興奮地把自己辛苦做出來的東西都交給了老闆。老闆拿到手上翻了翻,然後對這個滿臉都是期待神情的年輕人笑了笑,讓他先回去等消息。 有一次,張亞勤被老闆請進了辦公室。這位印度裔的老闆看上去精明能幹,說話不緊不慢。他先是客氣地問張亞勤在這里工作的感受如何,是否適應工作環境。寒暄完了,老闆這才慢悠悠地把張亞勤的研究報告拿出來,稱讚說:“亞勤,你的研究相當精彩,報告也做得非常漂亮!” 張亞勤欠欠身子,正要謙虛兩句,沒想到老闆話鋒一轉:“可是,你能不能慢點呢?” 張亞勤一愣,沒明白老闆的意思。 老闆緊接著解釋說:“你現在的工作效率給其他同事太多壓力了,已經有人向我反映由於你的原因,自己被分派的工作太多了,有點受不了。”

原來,工作投入的張亞勤一點兒也沒有留意研究院裡的其他人,他不知道大多員工都很閒散,和他的拼命工作形成了強烈反差。在美國的大多數研究院,張亞勤做的這類報告以及提交報告的頻率,平均每個人半年出一份就已經相當不錯了。而張亞勤這種一個月交幾份的工作效率,大大超出了周圍環境可以接受的極限,無形中給別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張亞勤不記得他是怎麼從老闆辦公室出來的,他好半天才回過神來:“還有公司嫌員工幹得多?”這麼多年的學習過程中從來沒有一個老師告訴自己要慢點兒。張亞勤的心情極其複雜,他把這件事講給導師聽,導師哈哈大笑,說:“這個傢伙完全是個失敗者!” 正是這種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讓幾十年後的張亞勤回想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來其實是“不開心的”,還帶著一些無奈。那段時間,張亞勤時常對自己說:“反正只是一份工作,不喜歡的話,可以到別的地方去。”

但是山西人的隱忍性格,以及20多年來遠比同齡人豐富得多的生活經歷,使張亞勤做決策時總是能抓住核心點:“我還是沒有因為心理上的不快離開這個研究院。畢竟,這是一家有名望的大公司的研究院,接手的項目都是電子工程領域最前沿的課題。當時我剛畢業,需要在一個大平台上建立高水準的研究、工作規範。而且,我終究對公司還是有所期待的。” 選擇留下來的張亞勤並沒有被同化。他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一如既往快馬加鞭地搞研究。公司對自己沒有期待,不代表自己對自己沒有要求。他索性給自己訂立了一個研究計劃,圈定了一系列項目課題一個個往下做。只是大大降低交報告的頻率。 亞勤的話:年輕人要更多地學會為自己工作,不要等著別人安排工作給你,也不要老算計自己這麼努力,是不是讓公司太佔便宜、自己太吃虧了。要記得你的一切努力,都會在未來得到公正的回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