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第17章 第一次“當官”——學校的中國留學生會主席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刘世英 1188 2018-03-16
儘管現在管理著3000多個聰明的頭腦,但從上小學到念完研究生,張亞勤從來就沒有當過班幹部。這也不難理解,無論在哪裡,他都是班裡年紀最小的。學校有什麼活動,他只有被動參加的份,學生幹部的頭銜是無論如何輪不上他的;另一方面,從小就一個人搭火車和長途汽車奔走於各地之間,張亞勤認為自己骨子裡就“崇尚自由、不講形式”。就連入團,他也是全班最後一個。他說:“我當時也不知道應該主動申請,還是班裡團支書不希望我拖後腿影響班集體的榮譽,幫我寫申請,我才算正式成了一名團員。” 但就是這樣一位沒有“學官”經歷的張亞勤,到美國後不久,當上了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會主席。 所謂“留學生會主席”,就是負責把在華盛頓的中國留學生聯絡在一起,互相支援、互相幫助,聚到一起看場電影、吃頓中國飯。放電影是“主席”的重要職責之一,有時候在學校找個咖啡廳放,有時候則到中國使館放,張亞勤跑前跑後張羅著把大家聚在一起,給大家服務。遇到有領導人從北京來美國訪問,張亞勤還要作為學生代表去接受接見。當時做這些只是因為想和國內保持聯絡,沒有料到的是,通過這些工作,張亞勤結識了從使館官員到各大高校各個院系的中國學生,成為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為什麼是張亞勤做了這個留學生會主席呢? 其一,學生會主席要經常跑使館,幫助同學們解決學習、生活各方面的問題。張亞勤的住處離大使館步行不過15分鐘,使館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信任他。有這個基礎在,辦事效率能高不少。後來曾擔任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的夏穎奇先生,當時剛在加拿大獲得博士學位後就被派遣到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大使館,專門負責科技和學生工作。張亞勤在那個時候就和夏穎奇成了“工作搭檔”。十多年後,兩個老相識又相聚在北京,這層關係為後來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在中關村建立研發園區奠定了基礎。 當然,張亞勤常去大使館也有自己的一點“私心”—“在使館可以吃到正宗的家鄉菜!”使館的兩位師傅,一個是亞勤的山西老鄉,另一個是陝西人,也算是他的半個老鄉。三個人聚在一起,鄉音也差不了太多,說會兒家鄉話,吃頓家鄉飯,是身在異邦的最大享受,“每次去大使館吃飯,就跟回家一樣,吃完了還要打包,帶一些飯菜回去下頓吃。”

其二,張亞勤“收入頗豐”,開始是幫導師做項目研究助理(RA),導師每個月會發給張亞勤1500美元的“工資”,不久他又申請到了一份特別的獎學金,所以每個月張亞勤有超過2000美元的收入。在公派留學生占主流的上世紀80年代,張亞勤算是個“大款”,而且很早就成了“有車一族”。 張亞勤的車是花了2700美元,從台灣同學手裡買的一輛二手別克。駕駛室寬敞氣派,坐著舒服,開著痛快,不過也特耗油。那個時候,整個華盛頓的中國學生較少,中國留學生彼此間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樣。張亞勤總是當免費司機,拉著大家出去郊遊野餐;誰家父母來了,他管接管送;晚上時間太晚了,女同學不敢回家,張亞勤二話不說送她們回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