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第11章 “大老闆”和“二老闆”

張亞勤·讓智慧起舞 刘世英 2496 2018-03-16
少年班的研究生的年齡都不大,他們對師長的感情就像是對親人一樣:到老師家裡去吃飯,討論問題,一坐就是一下午,老師們也樂於招待這些孩子來家裡改善生活,吃頓家常菜。研究生三年,張亞勤跟隨自己的“大老闆”和“二老闆”,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時光。 “大老闆”曾紹統,是當時國內有名的系統工程師,十幾歲就從澳大利亞回國,英語非常地道。上世紀80年代初,凡是有諾貝爾獎得主或者其他大師級人物來學校講學,都是“曾老闆”去做翻譯工作。而聆聽這些學術泰斗的思想是張亞勤最喜歡的。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大學的學術氛圍空前熱切,學生們都求知若渴。每次他們在屏息聽大師們講完後,再把殷摯的目光轉向曾教授。教授總是能流利、清晰、準確地把內容翻譯出來,就連大師們隨口講出的笑話也能翻譯得惟妙惟肖。作為學生,在這樣的場合目睹“老闆”的風采,張亞勤比其他同學更多了一份自豪。

20世紀80年代中期,霍金首次訪華期間到中國科技大學的演講是張亞勤至今都念念不忘的一次盛會。霍金當時已經獲得“黑洞理論之父”的稱號,在國際上相當有號召力。這樣一位大家,帶著純淨的笑容坐在輪椅上,他無法正常說話,只能用手指敲擊鍵盤來發表演講。由於演講涉及的知識太過前沿和高深,90%的內容張亞勤都聽不懂。儘管理解不了,但和大師面對面、聆聽經典的幸福感卻是實實在在的。 “為什麼大學裡的講座那麼重要呢?它是你接觸最前沿的知識、最多樣化的世界和最出色的專家學者的一個渠道。在中國科技大學的一系列講座至少讓我明白,我要想做出些什麼,必須把自己的研究和世界聯繫起來。” “大老闆”曾紹統是無線電專業的教授,帶張亞勤的時候已經60多歲了,為人隨和,十分看好張亞勤。在張亞勤讀研選課題的關鍵時刻,曾老甚至不顧天氣炎熱,頂著火熱的太陽,騎著自行車帶張亞勤四處調研,連續好幾天,跑了很多地方,最終幫張亞勤選定了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的一個課題。幾個月折騰下來,張亞勤對這位“大老闆”的佩服和親近之心更進了一層。

當年的國家風洞實驗室設在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和張亞勤住一間宿舍的同學李仁祥畢業後被分配到這里工作。也是在這間實驗室,張亞勤遇到了被他稱為“二老闆”的姚久成老師。姚久成老師無線電專業出身,在力學系教計算機,是位跨界的專家。姚教授很早就從李仁祥那裡聽說過張亞勤,對這個聰慧的年輕人印像不錯。因此,儘管不是張亞勤的導師,但姚教授對張亞勤的指導不厭其煩,手把手地教張亞勤做實驗;對張亞勤的碩士論文,他也一字一句認真地修改批註。白天,師生倆一起工作,晚上,還待在實驗室裡一起畫圖,到了周末,姚教授還帶張亞勤跟他一起回家吃飯。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張亞勤就讀科大少年班時與同學們的合影。 即使畢業之後,張亞勤遠涉重洋,他和姚教授的師生情誼也一直延續著。 2002年,功成名就的張亞勤回中國科技大學演講,當時正值冬天,禮堂沒有暖氣,姚教授和夫人擔心張亞勤挨凍,特意買了件毛衣讓他穿上。距離學生時代過去已經很多年了,如今站在主席台上的張亞勤雖然已經是個閃耀的明星,但在老人眼裡,他仍是那個需要他們關心愛護的學生。

從1978年到1986年,從12歲到20歲,這是張亞勤人生成長中的關鍵階段,他回憶說,“從本科生到研究生,我在中國科技大學學習了8年的時間,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也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談起學生時代,對於如何培養傑出人才,張亞勤認為有三個方面。 第一,需要有教育的理想、科學的理想,這是最根本的。 在教育導向方面,很多教師和父母在指導孩子選擇自己專業的方向的時候,非常看重這個專業的就業機會和未來薪資的高低,學生很難根據興趣去選擇。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讓孩子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去探索未來。 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真正的教育家、大師,而不是娛樂明星般的教授。大學是思想馳騁的樂土,學者要為了真正的學術理想而潛心鑽研。現在有一種對大學的評價是“大樓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教授像明星,明星像教授”。我雖然不同意這種說法,但至少反映了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

我們在設定教育的理想的時候,必須去功利化。教育和銷售不同,定義太多的短期量化指標對大學和基礎科研並不合適。我們論文的數目、專利申請、SCI/EI索引、標準、獲獎都可以做到全球第一,但國家的科技水平可能還是不會有質的飛躍。在科學研究方面,探索真理、為科學獻身是一種根本的精神,是一種享受的過程,而沒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比如高錕教授,他研究光纖時,根本沒想過會得諾貝爾獎,也沒想過申請專利,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興趣作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作出真正有價值的研究。 第二,要建立激勵創新思維的機制。 首先,如同凌志軍先生在《成長》一書裡所說,現在的教育體制有點像流水線,通過標準化、應試化的機制,消磨了孩子們不同的個性和創造性。這是非常可惜的。而各種名目繁多的競賽也讓孩子們為了獲獎而去學習,這種功利色彩深厚的獎項對他們的成長並無太多益處。

其次,大學的官本位和行政化。大學講究級別,如副部級、正廳級,把學校變成了政府部門。其實,學校裡應該是學術至上、學生至上、教授至上,其他的行政部門都應該為學術的研究和學生的成長服務。 第三,要有開放的視野和長遠的心態。 首先,由於過去60年間中國的發展非常快,所以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存在著浮躁的心態,這是“成長中的煩惱”。我們需要沉下心來,對未來的發展和戰略作深入的思考並踏實地付諸實踐,才能真正保證中國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其次,要有開放的心態。現在強調自主創新是非常正確的方向,但自主創新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開放的、合作的創新,而不是自我封閉的創新。現在我們在創新方面有兩個極端化的現象。一個是“山寨文化”,只模仿,不創新;另一種是什麼創新都要自己從頭做起,不善於利用世界上先進的科研成果。這兩種現像是應該避免的。前段時間“龍芯”接受MIPS技術授權引起一些爭議。其實我認為這是很正常很聰明的做法。現代科技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正確的理想和價值觀,有好的體系和機制,加上長遠的心態和開放的視野,中國科技實力一定會越來越強。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科技實力決定了國家的未來,獲獎與否是次要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